big6-信息素养模式
基于魔灯课程设计的BIG6模式

基于魔灯课程设计的BIG6模式魔灯课程设计的 BIG6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魔灯课程设计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魔灯课程设计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中,BIG6模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魔灯课程设计的方法,它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
BIG6模式,全称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的六大步骤,包括:明确问题和目标、收集相关信息、生成和使用假设、进行试验、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交流和反思。
在魔灯课程设计中,BIG6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以学生为中心:魔灯课程设计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灵活性强:魔灯课程设计的主题和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行调整,使得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实践能力:魔灯课程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魔灯课程设计通常采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魔灯课程设计中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协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魔灯课程设计的BIG6模式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通过明确问题和目标、收集相关信息、生成和使用假设、进行试验、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步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魔灯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也让它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选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魔灯课程设计以及BIG6模式,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Big6信息素养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与实践

( 1 ) 最初, 在学生还没有计算机基 础技能 的学期初 , 布置的
3 B i g 6 主题任务 的实施
依 据信息素养情 境研 究方法 , 让学生 自主探 究的主题任 务
大体分三步走:
[ 参考文献]
[ 1 ] 叶平 b i g 6 信息问题解决模式  ̄ B / O L ] . h t t p : / / w w w . c s t 2 1 . t o m . c n / 2 /
分 组讨论 ( 头脑风 暴法 ) ; 然后以 “ B i g 6 主题任务报告”步骤进 行, 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 最终 以W o r d 来排 版形成不 少于
( 1 ) 确定你研 究的具体 的主题; ( 2 ) 列出问题清单
( 3 ) 列出 ( 所有可能的) 信息来源, 最好是按优先顺序排 列 ( 4 ) 填写如下 《 搜索信息 日志表》 表1 搜索信息 日志表
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教学设计
教师在第一次理论课 时就 开始 引入信息素养 理念 , 使学生 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及学习迫切性; 接着以B i g 6 具体 的课例 介绍B i g 6 解决 问题 的方 法及步骤。 结合学生 日常生活的 常见问题 , 布置B i g 6 探究 主题任务 : 首先由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 ,
下面, 以《 计 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介 绍其课程 设计与实践 择完成的B i g 6 探 究任务有 以下几类: 研究 图灵/ 冯. 诺依曼/ 乔布
模式。
1 教 学理念
针对 《 计算机 应用基 础》课程 , 我们教师 首先定位其 教学
i g 6 探 究任 务有如下几个方向: 网络来历、 现状及 宗 旨为: 以促进 培养学生养成终 身学习、 独立学习、 创新思维的 选择完 成的B 发展 的报告; 未来 网络的展现 。 网络安全专题; 网络应用专题 ; 信息素养的教学理念 。 改变 以往在该 门课程教学 中只传授基 础
基于big6的信息素养在线课程设计与实现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1 引 言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必备技能 ,在 信息爆炸和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而国内的信 息素养课程 是 以 图 书 馆 开 设 的 文 献 检 索 技 巧 课 程 为 主 。一些学校的文献检索课程成为专业必修课 ,由于 师资和教学计划安排的原因 ,课程开设时间与学生的 实际文献检索需求很难合拍 ,导致文献检索课程教学 效率和吸引力的下降 。经过广泛调研 ,华东理工大学 图书馆决定依托多年来的文献检索教学经验 ,开发信 息素养网上课程系统 ,本文重点介绍该系统的教学模 式和系统建模与系统实现 。
3 信息 素 养 网 络 课 程 的 课 程 知 识 内 容 和 教学模式
3. 1 课程知识内容 为了使系统的设计逻辑更清楚 ,笔者对信息素养 内涵进行进一步细化 ,详见表 3。 表 3中的每一项具体要求构成了网络课程的基本 教学内容 ,包含了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 5 个主要阶段 , 即信息意识唤醒和信息伦理教育阶段与信息获取能力 提升阶段 、信息分析鉴别能力培训阶段 、信息加工与处 理阶段 、信息利用与创新阶段 [5 ] ,由易到难对应着三个 学习进阶 :初级 、中级 、高级 ,每个进阶段包括几个知识 模块 。初级主要让读者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和图书馆 , 引导读者更多地了解并合理使用搜索引擎 ,熟悉并使
big6国内外的开展情况及具体案例

Big6国内外的开展情况及具体案例1. 背景介绍Big6是一种信息素养教育模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评估能力。
它由美国教育学家麦克贝尔(Mike Eisenberg)和鲍伯(Bob Berkowitz)于1987年提出,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学校教育中。
Big6模型包含六个步骤:任务定义、信息搜索、信息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和任务完成。
通过按照这些步骤进行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技能。
以下将介绍国内外在Big6模型应用方面的具体案例,以展示其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带来的效果和启示。
2. 案例一:美国某小学Big6项目背景某美国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入了Big6模型,并将其纳入到课程中。
该项目主要针对4-5年级的学生。
过程1.任务定义:老师给每个学生分配了一个小组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研究报告。
2.信息搜索: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和收集有关主题的信息。
3.信息获取: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查找网页和采访专家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4.信息整理: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制定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
5.信息分析:学生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筛选出最具价值的内容。
6.任务完成:学生根据以上步骤完成研究报告,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结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学生们在解决问题、获取和处理信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搜索和评估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此外,该项目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二:中国某中学Big6课程背景某中国中学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引入了Big6模型,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
该课程主要面向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过程1.任务定义: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2.信息搜索: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采访等方式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和收集与社会问题相关的信息。
big6模式

BIG6 :信息问题解决模式案例案例(一)聪明鸟——一个问题求解的Big6寓言很久很久以前,森林中生活着一对聪明鸟。
你知道它们为什么叫“聪明鸟”吗?●聪明鸟的问题很不幸,有一天打猎时,雌性聪明鸟撞在了一棵树上,大脑受了损伤,丧失了筑巢的本领——对于鸟儿们来说,这就是一个问题。
●但是,好的消息是……事情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因为聪明鸟可以像人类一样逻辑思维。
所以,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在筑巢的时节,它开始采用Big6信息问题解决策略帮助自己思考。
1、定义任务聪明鸟认真地思考:它将要筑的巢,基本要求应该是:坚固+安全+有遮挡+暖和,适于孵化小宝宝。
2、确定信息来源但是,如何设计一个满意的巢呢?她想:“为什么不去看看别的鸟儿是如何筑巢的呢?”3、获得相关信息聪明鸟于是仔细研究了乌鸦的巢。
乌鸦用粗壮的树枝筑巢,并且建在高高的树上,以防止食肉动物侵害。
但是,树枝修建的巢如何抵挡强风呢?她更喜欢燕子衔泥筑的巢。
但是,很明显,泥巢无法抵挡大雨的冲刷。
忙碌的织巢鸟用草茎和动物的毛发编织的巢,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巢看起来既安全又舒适。
4、选择最好的主意聪明鸟一连考察了10种不同的鸟巢,在乌鸦巢、燕子巢和织巢鸟的巢基础上,提出她自己的解决方案。
她比较了各种鸟巢的优缺点:乌鸦巢:高,可以防止食肉动物伤害;用坚固的树枝建造;但不够柔软;燕子巢:牢固的泥巴粘在一起,但需要有遮挡;织巢鸟的巢:柔软、暖和,牢固的编织,但没有建筑在大树枝衩上。
5、把主意整合为产品借鉴了上述想法,加上自己的思考,她提出聪明鸟巢的“产品”方案——一个自己感到满意的巢:“有树叶庇护;用树枝编织;加上草做的内衬;用泥巴粘在一起;建筑在大树枝衩上。
”也就是说,她把乌鸦巢、燕子巢和织巢鸟的巢的优点整合在一起。
6、评价最终的“产品”鸟巢完成后,聪明鸟迫不急待地跳进巢内试用。
她依偎在自己的巢里,柔软的内衬十分舒适,非常适合于它的小宝宝的需要。
她感到非常满意,并且为自己这种思考方式感到自豪。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探究——以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为依托

主 动 寻 求信 息 和 学 习 信 息 技术
“
。
方 面 幼 儿 园 教育 改 革 需 要 教 师 具 有 良好 的
,
19 8 9
年 美 国 图 书 馆 协会 下 属 的 信息 素
, ” “
一
信 息 素养
。
自2 0 世纪
。
80
年代 以 来 幼 儿 园 开展 了
, ,
养总 统 委 员 会 认 为 : 要 成 为
,
一
个 普 通 的社 会 人 还 是
,
,
作 为 传 播科 学 知 识 和 培养 人 才 的 职 业 角 色
。
教师
,有人 认、来自都应该具备 师一
定 的信 息 素 养
。
对 于 幼 儿 教 师 来说
为 信 息 素养 就 是 人 们 日 常 获 取 以 及 使 用 信 息 感 知个人 信息需求 的能 力
。
、
他 们 需 要 信 息 素 养 的 迫 切 性 并 不 低 于 中小 学 教
酾 来 培 养幼 儿 教 师 信 息素 养 的
各 种 观 点 我 们 认 为 :信 息 素 养 是 个 体 能 够 认 识 到
B
何 时需 要 信息 并 能够 获取 检 索 评估 和 有效地
,
、 、
点经 验
。
利 用 信 息 的综 合 能 力
,
。
在信息时代 无 论 是
对 信 息 素 养 的界 定 目前 有 多 种 说 法
,
个 有 信 息 素养 的
,
轰轰烈 烈 的 教 育 改 革
解 决 老 问题
已 有 的经 验
,
随着幼 儿 教 育 的 飞 速 发 展
网络时代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Big6

网络时代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Big6Big6的全称是“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Big6 Model of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属于“问题解决”式的研究学习。
使用Big6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6大步骤和12个阶段。
根据美国教育学者的说法,所谓Big6,确切地讲是取其6个步骤英文名称的一个字母,然后组合而成(B-I-G-S-I-X),如下面粗体字母所示,我国学者叶平编译了Big6模式的主要步骤:1.B 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problem. Task Definition 确切地了解探究的问题——任务定义1.1 定义信息问题——想想看,老师要你做什么?你真正了解任务是什么吗?——如果你还有不明白,请老师再解释清楚。
——你真的已经明白了,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老师确认你对任务的理解没有错误。
1.2 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你需要的信息是什么?——如果有人还不清楚,请列出一份有关问题的清单。
2.I dentify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eeking 确认信息资源——信息搜索策略2.1确定可能的资源范围(集体讨论)——根据第一步骤所定义要回答的问题列表,列出所有可能用到的信息来源。
——百科全书、图书馆里的书、调查报告、网络资源、甚至和研究主题相关的专家都是可用的信息来源。
2.2 评价这些可能的信息资源,列出优先顺序(选择最好的资源)——仔细评估所列出可用信息来源明细表;——选出最可能有用或最容易取得的信息,列出优先级;——有些新的资源自己不是很了解,可以问老师或请教图书馆管理员。
3.G 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Location & Access 获取相关信息——定位和搜索3.1 查找资源——确定你在哪里可以获得上述资源。
Big6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中的应用

Big6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中的应用作者:张党王艳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15期摘要Big6模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基本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其内涵和构成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非常契合,特别是在综合活动课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文章在借鉴国外案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Big6模式的技能和过程,并针对粤教版《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综合活动“《社区环境保护》的集成和发布”设计了Big6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Big6 Model in High School Informationand Technology Integrated ActivitiesZHANG Dang, WANG Yan(Zaozhuang Qianmajia Primary School, Zaozhuang, Shandong 277415)AbstractBig6 Model is a research learning model whose basic feature is "problem solving". Its meaning and form is very fit for curriculum and target of new curriculum in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urse, especially has a good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in the integrated activity class. This article takes cases from abroad, expresses the skills and process of Big6 model detailly. And design Big6 teach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and release of "community protection" in Guangdong Education Edition for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Key wordsBig6;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egrated activities1 什么是Big6模式Big6模式是一种在美国普遍应用的“问题解决式”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全称是信息问题解决模式(Big6 Model of Information Promble-Solv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素养培养模式——Big6
信息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信息素养概念由国外引入,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内学者结合自己的见解对这一概念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解释,但大多仅限于理论层面,对于具体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没有深入探究。
国外对信息素养的实验研究,最有影响、最著名的当数“Big6技能”。
全球数以千计的教师正在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为自己的学生建立Big6方案,国内对于Big6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下面笔者对两个Big6方案《阿拉斯加研究计划》与《“投资沈阳”报道》以Big6的6个步骤进行对比评述。
《阿拉斯加研究计划》是由Big6的创始人迈克·艾森堡(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erkowitz)于1990年设计的,是一个完整实施且较为成功的课例。
《“投资沈阳”报道》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类Big6方案,受到了国内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较优秀的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方案。
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来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下,两课例有异曲同工之处,各有千秋。
#1任务定义
任务定义是完成作业的关键环节,但常常被忽略。
教师不会故意给一些模糊的表述,但学生经常存在着理解作业意图的困难。
国外课例任务的给定比较简略含糊,学生不清楚到底要做什么,只是谈论阿拉斯加的人、动物和植物、工业、游览区。
在后面的信息整合过程中,对作业也没有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很典型的美国式教育方式,在大而宽泛的主题之下任由学生探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笔者认为,强调研究性学习,主题要明确,范围大小要适中,符合教学目标,在国内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不建议开展这种“太自由”的探究。
国内课例任务定义以活动要求的形式出现,详细明了,学生知道要干什么,能做到心中有数。
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有些繁琐,不易接受,建议任务给定要更简洁些,2~4的活动要求可贯穿在后续的环节中。
两课例在引入任务时都设置了一定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值得提倡,国内课例更为清晰。
(注:国外课例原无情境导入环节,由译者添加)。
#2确定信息搜索策略
搜寻信息资源是完成任务的关键,由于资源的多样性,筛选及对资源排序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学生可以少走弯路,节约时间。
国内课例几乎很少涉及培养学生信息搜索策略,大部分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这一工作,直接给定资源范围,如书目、网址和参考文献等等。
Big6模式在这一阶段很强调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搜索策略,国外课例要求通过讨论和学生调查确定需要的信息种类和与之相配合的适当资源。
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比内容本身更为重要,这一环节国外倡导利用头脑风暴(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
详见:/webquest/brainstorming01.htm)来确定信息搜索策略。
信息搜索策略因人、因实际问题而异,形成有个性的搜索策略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3搜索信息
定位和搜索是传统的图书检索技能,很多电子图书馆将Big6作为学生搜索书籍文献的方法,置于图书馆首页,以期能够培养学生查找、利用信息的能力。
国外课例信息搜索分别在图书馆(2课时)与机房(2课时)进行,并且有图书管理员辅助。
教师和图书管理员一起浏览站点,选择10个适用站点并分为4类主题,创建网页将这些网站的热点链接上去,再将这个网页连接到学校的主页上。
这种做法对学习很有帮助,学生在机房的时间用于做研究而不是输入网站地址或创建书签,减少漫无目的的网上冲浪。
此外,还给定了一些可用的参考资源,这些资源门类清晰,来源确定,便于拓展学有余力学生的视野。
国内课例,课时不清,地点全部在网络教室进行,从其提出的6个问题及完成任务的强度来看,几个课时是完成不了的,给定的资源是简单的网址罗列,学生利用效率较低。
或许国内人员、配备设施不如国外,但资源的给定应注意其可用性、清晰性和高效性。
例如,提供的网址建议附上简要介绍,说明该地址对应什么资料,笔者对所列8个网站进行搜索(2004年10月6日晚19∶20),1个访问不了,其余7个只有1个直接与“沈阳天气”有关,另外6个全是有关地理的大型网站,学生登录这些网站时肯定会很迷茫。
教师所给的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宁缺毋滥,否则学生易产生腻烦情绪。
面对海量信息如何选取,我们关注的是信息内容而不是如何通过复杂的链接获得信息。
对资源的锁定是利用资源整合信息的基石,国内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呼声高涨,许多教师将视线转向互联网,在课程中要求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出现了主题学习网站、WebQuest 等教学形式,资源给定往往会出现类似《“投资沈阳”报道》课例的现象。
资源圈定在什么范围,不能一言概之,要因问题性质、研究深浅、课时多少和学生程度而定,但针对性是关键,教师将筛选过的资源推荐给学生,是为了更好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混乱,因此,在资源上教师要好好斟酌,去伪存真,同时要注意运用非网络资源。
#4运用信息
运用信息阶段,国内外课例均采用分组合作形式,各组完成不同的主题之后准备交流。
国外课例在这一阶段的论述比较详细,以4个主要研究题目为导向建立不同组的网络地图,并以此为基础,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自己的中心主题,比较强调个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
运用信息不仅仅是学生的工作,教师也要做好向导,与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交流,避免走弯路。
此课例教师通过阅读学生摘录信息笔记做出必要的指导,这点值得学习。
我们往往在最后点评中下工夫,指出这是不足的那是需要改进的,实质上在运用信息过程中完全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某些问题,比如参与学生讨论、制作摘录信息表等。
国内课例比较强调小组合作、团队精神,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再分析、再整合,从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方面对主题任务的展示进行资料的整合。
这样处理课程内容比较好,既可以促进知识的系统性,又能把握好思维发散的尺度,不让其偏离教学目标,要适用于国内的实际情况,掌握好研究的范围并始终贯穿教学主旨。
学生运用信息之前,评价信息至关重要。
我建议学生应对主要相关信息进行评价,在引用信息之前回答三个问题:1.作者表述的信息是否具有权威性;2.作者表述的内容是否吸引你;3.信息与同一主题其他观点是否一致。
#5整合信息
整合是信息处理的产品与结果,是整个Big6模式的可见部分。
整合信息应包括组织信息与呈现信息两部分。
国外课例要求利用字处理器完成作品,向班级口头汇报,并在公告栏中展示研究报告。
步骤明晰,可操作性较强,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完成。
国内课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项目内容。
这似乎有点抽象,初一的学生会作出什么反应,笔者感到比较困惑,即使是大学生也需要教师做一些必要的解释,比如什么样的呈现方式。
笔者建议根据初一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情况做出比较合理的要求,可以与信息技术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字处理、电子表格、桌面出版、演示文稿、HTML和Web网页制作等等。
这里要注意应用的技能学生一定要熟识,因为我们的关注点是区域地理本身而不是计算机技能。
#6评价
评价应从过程与结果两个纬度出发。
国内外课例都兼顾到了两个方面,这是很值得仿效的。
可操作性仍然是关键,国外课例评价点比较清楚,国内课例评价点比较宽泛。
评价向来是个难题,特别是过程评价。
很多专家建议用评价量规,用一张或多张二维关系表来呈现,尤其在WebQuest教学形式中很突出。
笔者认为评价的全面性很重要,同时评价效率、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像本文中提到的课例(较为简单的项目作业),笔者较倾向于国外课例,无须面面俱到,评价到几个关键点即可,这样教师、学生都无须纠缠在复杂的评价过程中。
评价当中学生的反思值得重视,国外大部分课例都设有反思问题或反思表,在近期的Big6课例中均有体现。
笔者建议对于以上两课例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做作业时花了多少时间,哪些是不必要的;2.回顾和分析你所碰到的难题;3.如果重做这次作业,你会有什么突破。
综述
通过以上两个课例的分析,大家应该互相取长补短。
每个人解决问题时,都会经历大致类似于Big6的过程,只是顺序不一定一样。
笔者建议在国内应大力推广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模式,能与各个学科结合,同时适用于各类人群甚至幼儿,在国外十几年的应用中战胜了绝大多数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并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
国内广大教师如何将其运用到各自教学中,值得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