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素养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

合集下载

信息素养-培训课件

信息素养-培训课件

信息素养-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信息素养概述•信息获取与检索•信息评估与筛选•信息利用与创作•信息道德与法律•信息素养综合案例分析目录01信息素养概述1信息素养的定义23信息素养是一种获取、评价、利用和创新信息的能力,是当代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之一。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信息素养强调的是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能力,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能力。

提高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增强个人的社会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信息社会的建设。

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学校教育社会培训自我学习实践经验通过各种培训机构和在线平台,提供针对不同领域和需求的信息素养培训课程。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和网上教程等途径,自主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通过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实践,积累经验并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02信息获取与检索03数字性信息源如数据库、电子图书、网络论文等,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

信息源的种类与特点01综合性信息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性网站等,涵盖广泛的主题和领域。

02专业性信息源如学术期刊、专业网站、行业报告等,提供特定领域的信息。

利用关键词在搜索引擎或数据库中搜索相关资料。

关键词检索使用逻辑运算符(AND、OR、NOT)组合关键词,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布尔逻辑检索利用网站或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如限定时间范围、作者、来源等,缩小检索范围。

高级检索功能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从信息源直接下载或复制所需资料。

信息获取的途径与效率直接获取通过图书馆、网站等途径申请获取资料,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请求获取通过共享网络或平台获取其他用户分享的资料,如学术论文、技术文档等。

共享获取03信息评估与筛选信息评估的方法与标准对比来源是否真实可靠,内容是否符合事实。

如何开展有效的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

 如何开展有效的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

如何开展有效的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信息素养教育是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展有效的信息素养教育。

一、理清信息素养的内涵和目标信息素养不仅包括计算机应用知识,还涉及信息获取、管理和创新能力。

因此,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可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

二、建立科学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信息素养教育应与学科课程融合,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

可在学校制定信息素养教育纲要,结合学科内容设计信息素养课程,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教育。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学生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创造信息并分享信息。

同时,网络教育平台也可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是学生掌握信息技能的基础。

教学者应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发展信息敏感度,增加信息储存量,从而提高信息素养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文化氛围在学生成长中起重要作用。

学校应创造开放、鼓励创新的环境,建立诚信的信息环境,为学生交流、合作和分享提供平台。

综上所述,开展有效的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理清内涵和目标,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

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实现信息时代的教育目标。

六、引导学生掌握和应用信息技能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信息技能,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加工、创新和传播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信息技能,并能灵活应用。

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信息素养教育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利用课堂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网络自学、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信息素养课程的说法有哪些

信息素养课程的说法有哪些

信息素养课程的说法有哪些
信息素养课程一般包括《计算机文献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检索》,通常是图书馆开设的信息素养方面的课程,这是狭义的信息素养。

广义的信息素养还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及提高科研能力的一门课程。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要环节,信息素养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基本能力,能够促进问题解决、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形成。

按照信息获取与利用的一般逻辑流程,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包括5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则充分体现新环境下信息素养的特征和新的发展需要。

(1)信息意识的培养。

(2)信息源的认知与选取。

(3)信息的查询与获取。

(4)信息的管理与利用。

(5)信息的伦理与安全。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诉求与开拓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诉求与开拓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诉求与开拓作者: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第10期自1974年信息素养教育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就围绕信息素养培养要求,展开了教育理论到实践的全方面建设。

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正式将信息素养纳入高校教育范畴,形成了以普及高质量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理论体系。

同时,以高校图书馆为核心阵地,着眼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提升和创新推动,旨在适应数字媒体时代,更新中国传统文献学理论体系,实现文献技术和知识信仰内核精神的传承与革新。

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核心学科,目录学、图书馆学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大纲的诉求下,撰写了一系列著作。

其中,陈晓红《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一书,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围绕理论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方法以及实践创新等方面,对当下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值得借鉴参考。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首先对我国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溯源。

中国传统知识信仰传播方式的继承和发展如何适应当下快节奏、多学科交叉的文献检索环境,是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话题。

2010年,大数据时代概念在西方学术语境被正式确立,并被广泛接受。

大数据时代展现出极为鲜明的特色,主要显现出体量大、种类多、产出快和价值密度低的发展趋势。

这些特点,既为学术环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资源,也对如何提炼信息价值、有效利用文献提出了重重挑战。

未来的高校教育和图书馆文献建设工作必然围绕对信息的反思能力、文献整理和过滤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三个方面的培养展开。

信息素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的历史轨迹,书中第二章对此做了相对详细概述。

在横向的时间轴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十年,即90年代的文献检索时代,受限于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普及问题,高校文献目录检索教育集中在文献意识和技能的“双基”培养;21世纪初,随着图书馆文献目录检索的细化和多样化,文献的载体形式和学科交叉的频律呈现出几何增长的趋势。

利用“微科研”方式,引领高中生提高信息素养

利用“微科研”方式,引领高中生提高信息素养

教法探索新课程NEW CURRICULUM我校作为北京市信息技术领域的翱翔基地学校,每年都承担了联系生源校、高校,共同发现、培养感兴趣或是有志于在信息技术领域深入探究的学生。

我们努力创设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环境,通过实践和参与“微科研”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逐步养成向往科学、探索科学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微科研”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思考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微科研”的过程中,起初学生对这项活动学习方式的认识不全面,还是习惯于等待老师指定课题,等待在基地校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实验室学习,等待专家、老师的帮助,才能确定自己要研究的“微科研”选题。

为此,在每一届学生选择自己的“微科研”课题研究前,都要先观摩上一届学生的“微科研”课题报告交流会,基地指导教师再进一步带领学生参观高校重点实验室,用最直观的方式将高校实验室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介绍给学生。

和我们基地校联系的高校实验室有清华大学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科院软件研究所等等,基本上可以保障对于学生选择的信息技术领域“微科研”课题的研究。

我校还组织学生在基地校开展“微科研”课题选题的交流会,学生经过一到两周的思考和相关资料的查阅。

在交流的过程中听取了别人的发言,又和老师交换了对课题选题的看法,这样,每个学生基本上都能选定自己喜欢、研究方向明确而且项目规模合理的课题。

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微科研”课题中,涌现出很多很好的选题,比如:“物联网理想智能家居模型设计及理念构想的探究”“DTMB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研究”“关于2型糖尿病风险状态判定的研究”“Kinect实现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经过这样“微科研”课题选题的实践过程,学生不再是盲目地听老师的安排,或是由家长、朋友推荐,而是经过对自己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的认识、对高校实验室和老师的了解、观察和思考后,发现自己的“微科研”课题,锻炼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能力用于信息问题的解 决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能力。 具体 从而能作出创新性成果 、有所建树的人 。 川
包 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信 息道德四个部 分。其 含义为 :
2 创新型人 才应具备的素质条件和能力 .
作为一个全面发展 的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条件 () 1
存 能力 。 2 信息素养是 创新 型人 才终 身学 习的素质 .
面对信息社会 的信息海洋 ,如果没有 良好 的信息素养 ,可

中国电力教育 CE E P
— 而 面
社会信息库”之中 ,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能被信息社会所淹没,找不到出V。解 决 问题的最 好办法就 是 为手段的庞大 “ l 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系统 的、全面地提 高 自身信息素 养 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必 须有现代信息素质的教师来 引导 ,而培
信息意识是先导 ,信息知识是基 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 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 的依赖性 越来越大,作为创新型人才
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 就培养 人的独 立 自主学习的态度和 能适 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良好的信息素养正是获取广博知识的 方法 ,使之具有 批判精神 以及 强烈 的社 会责任感和参 与意识 , 信息意识、 自主 的创新意识 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综 合体现,是
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提 出了 强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措施。 加
关键词 : 信息素养 ; 创新人才 ; 高校教师 ; 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吴陈 (9 2 ) 16 - ,男,湖北天门人 ,江苏科技 大学计算机科 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 究方向 : 计算机应用、模式识
别; 陈建 学 (9 5 ) 男,山东滨州人 ,江 苏科技 大学计算机 科 学与工程 学院硕 :z 究生 ,主要 研 究方 向 : 18 一 , E# - 网络 信 息安 全。( 苏 镇 江 江

信息时代应重视研究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养成与提高

信息时代应重视研究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养成与提高

时代 . 深刻地改变我们 的工作 、 并将 生活 、 习和娱 乐方式 。 学 面对信息时代 的 峻挑战 . 面向未来 培养 高素质创新人 严 作为 才的研究生教育 , 应更加 重视增强 学生的信息 意识和信息能 力. 使每 个研 究生 自觉 、 主动地把 信息素养 特别 是 网络 信息 素养的养成与提商作为 自身学习与发展所追求的重要 目标 。 信息素养爰网络信息寨养的概念 随着]t' 吸 现代信息技术 的迅猛发展 , n ̄ e n 人类在二十一 世纪即将迈人信息时代 。在人才培育 的 目 中, 标 一个新的概 念: 信息素养 (n r t n i rc ) 正在 引起世界各 国教育 If mao Lt ay , o i e 界越来越广泛 的重视 , 并逐渐加人到各级教育 目标与评价体 系之中, 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和信息时代 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 钟伟 : 学与教 的新坐标 : 《 信息素 养 》 载20 年3 1 中国教育报 》) , 0 1 月 日《 。 信 息素养概念是从 图书检 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 , 最早 由 美 国信 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 泽可斯基 于17 年提出 , 94 他把信 息 素养定 义为 人 们在 解决 问题 时利 用信 息的技 术 和技 能”。 随后 , 一些信 息学家和研究组织从不同角度重新加 定 义, 形成 了不 同的观点 。如今认 为比较权威 的是美 国图书馆 协会 于19 年下 的定义 : 信 息素养是人 能够判 断确定何时 92 “ 需要信息 , 并且能够 对信息进行检 索 、 评价和有效 利用的 能 力 ” 9 8 , 国图书馆协会 和教育传播与技术 会又制定 。19 年 美 了学 生学习的九太信息 素养 标准 ,这一标准从信息技能 、 独 立学 习和社 会责任三个方 面表 述 , 包括 : 能够有效地 和高效 地获 取信息 ; 能够熟 练地 、 批判 性地评价信息 ; 能够精确地 、 创造性地使 用信 息 ; 能探 求与个人 兴趣有关的信 息 ; 能欣赏 作 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 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力争在信息查 能 询 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 好 ; 能认识信息对 民主化社会 的重要 性; 能履行与信息 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台伦理道德的行为规 范 ;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 和创建信息。 ( T e i r ( hNn I f - eno m rnL e c t dr f t et eri } hpl, , 一 ao ir yS na s r u n La n , t: - . i t a a do S d n g t l ̄ i v n

信息素养及信息能力国内外探究现状综述

信息素养及信息能力国内外探究现状综述

信息素养及信息能力国内外探究现状综述摘要:当前数字化的生存环境使得信息素养成为人们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同时也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前提条件。

对当今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将对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的界定产生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一、国外研究现状信息素养的概念始于1974年,自美同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从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3个方面阐述信息素养理念以来,后历经众多学者与机构的研究与探索,信息素养的内涵得以不断发展与完善。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其总结报告中进一步从4方面将信息素养界定为:需要信息时具有确认信息、寻找信息、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1. 倡导“基于资源学习”的理念ALA89报告中不仅大力倡导将“基于资源的学习”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同时对实施这一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要求图书馆员把学校的教学目标看作自己职责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课程与教学团队的成员2.发起“信息素养国家论坛”组织1990年,在ALA89报告的倡导下,由75个教育部门组成的“信息素养国家论坛”(NFIL)成立。

该组织以“提高全球和全美的信息素养意识,鼓励各种获得信息素养活动的开展”为宗旨,积极促进全国教育管理机构和协会组织制定并开展各种信息素养计划或项目,广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3.设立“大学生研究图书馆奖励计划”2005年6月26日,在ALA2005年的年会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所创立的“大学生研究图书馆奖励计划”荣获2005年ACRL教育分会教育创新奖。

表彰会上,ACRL 教育分会奖励委员会主席Kendra Van Cleave称赞图书馆奖励计划的设立为促进与评价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2000年1月18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召开了美国图书协会仲冬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11位理事分别来自全美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图书协会的理事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l世纪 是 生产 力 和科 学技 术 高 速发 展 的 时代 , 国与 国之 间的竞 争 , 从 根 本上 说 。 是 创 新能 力 和创 造 性 人才 的竞争 。高等 院校 作 为培养 创 新人 才 的重要 场 所 。尤其 是研 究生 教育 作 为 国家教 育体 系 中最 高
层 次 的教育 , 肩 负着 为 国家 培养 高素 质 、 具 有 创新 能 力人才 的重 任 。高校 必 须 以培养 和 提高研 究 生 的科 研 创新 能力 为 己任 。研究 生 在校 期 间 的大部 分精 力
2 01 4年 2月
FEB.2 01 4
情 报 探 索
I n f o r m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第 2期 ( 总 1 9 6期 )
No . 2 ( S e i f a l N o .1 9 6
以信息素养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
张 晶 杨 瑜
I n f o r ma t i o n Li t e r a c y —ba s e d Pr o mo t i o n o f Po s t g r a d ua t e’ S Re s e a r c h a n d I nn o v a t i o n Ca p ac i t y
( 福 州 大 学信 息 管 理研 究所 福 建 福 州 3 5 0 1 0 8 )
摘 要 : 论 述研 究 生 信 息 素 养 及 科 研创 新 能力 的涵 义 , 分析 研 究 生 的信 息 意 识 、 信息获取能
德 与 科研 创 新 能 力 之 间 的 关 系 , 提 出 提 高 研 究 生信 息 素 养 的相 应 措 施 。 关键词: 研究生 ; 信息素养 ;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中 图 分 类号 : G 6 4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5 — 8 0 9 5 . 2 0 1 4 . 0 2 . 0 0 6
i fo n m a r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Ke y wo r d s :p o s t ra g d u a t e ; i n f o r ma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 r e s e rc a h a n d i n n o v  ̄i o n c a p a c i t y
术、 经验等 , 以获 取创 造 性 的思维 成 果 , 从 而 提 高 人 的主体创 造 能力 _ 1 ] 。 ( 2 ) 创新智 力 。创 新智力 是研究 生是否 具备创 新
所需 要 的知识 与技 能 .以及将 这些 知识技 能 内化 、 融 会贯 通后外 显的能力 。其 中 , 创 新知识 是研 究生从 事 创新 和创新 能力发展 的前提 和基础 : 创 新技 能是研 究 生从 事创新 和创新 能力 发展 的手段 和 中介 。 因此 , 创 新智 力是研究 生创新 和创新 能力发 展的基 础和手段 。 ( 3 ) 创新 人格 。 创 新 人格是 研 究生创 新 活动 中必 须 具备 的一些 个性 特 征 、 精神 因 素 , 如兴趣 、 求知欲 、 好 奇心 、 执 着精神 等等 。 它是 研究 生创 新能 力发 展 的 方 向与动力 。具 体可 包 括创 新 意识 、 创新 品德 、 创新 个 性特 质 ( 包 含情 感 、 意志 、 性 格 和兴 趣 等 因素 ) 以及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e x p o u n d s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 S i n f o m a r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a n d r e s e a r c h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 a n a l y z e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 S i n f o m a r t i o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 i fo n r ma t i o n - o b t a i n i n g c a p a c i t y , c a p a c i t y o f i n f o ma r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 i n f o ma r t i o n mo r a l i t y , a n d t h e i r r e s e a r c h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 p r o p o s e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me a s u r e s t o i mp r o v e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 S

Z h a n g J i n g Ya n g Yu
( I n s t i t u t e o f I n f o ma r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 F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F u j i a n 3 5 0 1 0 8)
研究 生科研 创 新能力 具 体包括 以下 几个 方 面 : ( 1 ) 创 新思 维 。 创 新思 维就 是 以超常 规乃 至反 常
规 的眼界 、 视角、 方 法 观察 、 思 考 问题 , 提 出与众 不 同 的解 决 问题 的方 案 、 程 序或 重 新组 合 已有 的知 识 、 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