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项目(精)

合集下载

王国平: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思考

王国平: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思考

王国平: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思考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人类文明古国无不起源于水域的富集之地,城市文明也无不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由于江、河、湖、海、溪具有取水之便、通航之利,滨水地带往往成为人类最初的栖憩之地、现代城市商贸文化的密集之区。

杭州这座著名江南水城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与江、河、湖、海、溪紧密相关。

杭州的环境优势独在于“水”,杭州集江、河、湖、海、溪于一城,她面海而栖、濒江而建、傍溪而聚、因河而兴、由湖而名,是一座“五水共导”的城市。

当我们回顾杭州城市历史的时候,必然会提及京杭大运河在杭州兴起、发展和繁荣中独特的重大贡献。

一、回眸历史:重新认识京杭运河的地位与功绩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

万里长城、金字塔、佛加大佛塔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而成为历史陈迹,唯独京杭大运河,却是至今还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浙、苏、鲁、冀、津、京六省市,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人工大运河。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京杭大运河完全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两大工程。

在中华大地上,如果说古长城是阳刚的一撇,那么古运河就是阴柔的一捺,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汉字——“人”。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是大运河的起迄点,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

流淌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大运河,见证着杭州的成长与变迁,奠定了城市格局、拓展了城市地域、繁荣了城市经济、丰富了城市文化。

京杭大运河,是杭州一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一张珍贵的世界名片,更是一条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维系城市兴衰的生命河。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

(一)大运河:杭州的生发之河。

杭州城市的形成,杭州经久不衰的声誉,就是因为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起迄点,是大运河与钱塘江的交汇地。

简析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简析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Βιβλιοθήκη 京杭 大运河杭州殴的历史演变
外, 这一时期的杭州运河水文化 的一大特点就是各 式各样的桥梁建筑 , 这些都是我 国水文化 的宝贵遗 产 。时 至今 日, 部 分 的桥 梁 建 筑 都在 历 史 的岁 月 大 中消失不 见 , 别 桥 梁甚 至 是 在 近几 十年 间被 拆 除 个
或 改建 , 而仅 存 的少量 桥梁 的保存 现状 也不 容乐 观 。 元 代 是 中 国运 河 发 展 史 上 的一 次 重 要 变 革 时 期, 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和规模在这一历史 区间 内基 本 定 型 。元朝 开 济 州河 、 通 河 、 惠河 等 , 弯 取 会 通 去
与 西湖及 杭州 城 市 的关 系 , 一 步 推 动和 促 进 了杭 进
直, 至元三十年( 公元 1 3 从元大都抵达杭州的 2 年) 9
京杭 运河 全线 贯通 , 南北 运 河 的运输 航 程 也 缩 短 很
多, 各大经济区之间的联系 日益紧密。明清时期 , 中 央政权均视京杭大运河为其 生命线 , 十分重视运河 的管理 , 对浙江漕运也加强了管理 , 并多次整治。但
京杭 大运 河 ( 杭州 段 ) 称 “ 州 运河 ” 始 自隋 或 杭 肇
朝的江南河 。隋大业六年 ( 公元 60 ) 隋炀帝重 1年 , 新拓宽、 疏浚江南河。江南河的拓宽 、 疏浚 、 顺直 、 开
通使得 杭州 成 为京 杭 大 运 河 的 终点 , 大提 高 了杭 大
州的地位 , 促进 了城市的发展 。唐朝大运河基本沿 袭隋朝运河走向, 只是在局部做 了疏浚、 整修 、 补缀 和扩充。最著名 的有两次 : 一次是唐景龙 四年宋臻 开沙河 ; 一次 是 咸 通 二 年崔 彦 开 沙 河 。通 过 这 两 另 项相辅相成的大工程 , 引西湖水入运河 , 沟通了运河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2.26•【字号】浙政办发[2008]93号•【施行日期】2008.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8]93号)杭州、湖州、嘉兴市及所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省发改委编制的《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实施方案(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八年十月)前言2008年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

吕祖善省长指出:浙江省将根据国务院对太湖治理的统一要求,重点组织实施“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即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太湖环流太嘉河(引太入河)工程、京杭运河(杭州段)及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力争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流域水污染,改善水环境。

为进一步明确“三大清水环境工程”的目标任务,制定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和工作责任,指导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工程组织实施,特制定《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实施原则“三大清水环境工程”着力于提高太湖上游入湖水质,改善南太湖及浙北地区环流系统,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太湖,促进太湖流域生态修复。

因此,组织实施“三大清水环境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总体方案》、推进我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着力点、突破点和关键点,也是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更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推进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王国平: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思考

王国平: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思考

王国平: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思考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人类文明古国无不起源于水域的富集之地,城市文明也无不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由于江、河、湖、海、溪具有取水之便、通航之利,滨水地带往往成为人类最初的栖憩之地、现代城市商贸文化的密集之区。

杭州这座著名江南水城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与江、河、湖、海、溪紧密相关。

杭州的环境优势独在于“水”,杭州集江、河、湖、海、溪于一城,她面海而栖、濒江而建、傍溪而聚、因河而兴、由湖而名,是一座“五水共导”的城市。

当我们回顾杭州城市历史的时候,必然会提及京杭大运河在杭州兴起、发展和繁荣中独特的重大贡献。

一、回眸历史:重新认识京杭运河的地位与功绩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

万里长城、金字塔、佛加大佛塔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而成为历史陈迹,唯独京杭大运河,却是至今还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浙、苏、鲁、冀、津、京六省市,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人工大运河。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京杭大运河完全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两大工程。

在中华大地上,如果说古长城是阳刚的一撇,那么古运河就是阴柔的一捺,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汉字——“人”。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是大运河的起迄点,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

流淌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大运河,见证着杭州的成长与变迁,奠定了城市格局、拓展了城市地域、繁荣了城市经济、丰富了城市文化。

京杭大运河,是杭州一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一张珍贵的世界名片,更是一条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维系城市兴衰的生命河。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

(一)大运河:杭州的生发之河。

杭州城市的形成,杭州经久不衰的声誉,就是因为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起迄点,是大运河与钱塘江的交汇地。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发表时间: 2008-07-01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5版杭州因西湖而闻名天下,因运河而繁荣兴盛。

京杭大运河成就了这个古老城市的经济,也沉淀了杭州悠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运河杭州段变成了城市“大阴沟”。

为了让运河水变清,杭州采取了截污治水、关停企业、引入活水等一系列举措,并将保护环境放在了“运河申遗”工程的首位。

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距离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被公认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的伟大工程。

自开凿至今的2400余年以来,它一直是沟通南北物流和人流的水上重要通道。

处在大运河的最南端的杭州,因湖(西湖)而名,也因河(运河)而兴。

入夏时节,当记者来到古运河杭州段的两岸、沿着运河前行时,眼前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恢复了曾经的生机,柔长的柳枝依旧轻拂运河两岸,它们见证了古老运河变迁的沧桑,见证了运河水由黑变清、鱼虾重现的历史。

运河杭州段曾变“大阴沟”运河杭州段也曾经有过水清鱼肥的历史。

“解放初期,运河的河堤坍塌虽然比较多,但水质仍然不错,有人淘米,还有人洗菜,随便拿个竹簸箕就能在运河里捞到鱼虾,河里还有一尺多长的大鱼呢。

”杭州朝晖小区年近7旬的陶根和大爷是在运河中滚打摸爬长大的,对运河有着深厚的感情。

“上世纪60年代还能下河游泳、洗衣,再后来运河边就冒出了很多工厂,水质就不行了。

”陶大爷指着运河沉重地说,那时有好多1米多宽的大口子不停地往运河里排各种各样的污水,有黄的、有黑的、有白的,还飘着泡沫。

没几年,整条河都臭了,成了一条又黑又臭的城市“大阴沟”。

正如陶大爷所说,大约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一批造纸、印染、制药等化工、轻工企业在杭州城北重点发展,其中运河边占了一部分。

再加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运河开始遭受污染。

而运河在杭州河网里水位是最低的,一些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各个河道,转而进入运河。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运河污染愈演愈烈,河水开始发黑发臭,鱼虾绝迹。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研究结题报告引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是开凿最早、跨越距离最长的人工运河,与万里长城、印度佛家大佛塔、埃及金字塔并称为世界宏伟的四大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成果和结晶。

随着现代化文明的推进,大运河原有的功能已经下降,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一种精神财富,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杭州是文明中外的旅游城市,是京杭大运河的起讫点。

随着近年杭州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京杭运河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西湖让其闻名中外后,杭州市政府又开始着手打造古运河这一品牌,让其成为杭州的另一个标志。

为此杭州已将运河整治工程列为“十大工程之一”,并提出“延续历史文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味,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目标。

杭州市委、市政府于去年提出了“打造运河工程”的发展战略。

在京杭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运河的保护和开发显得犹为重要。

不合理的开发和保护会对运河造成破坏。

我们的研究通过对目前运河保护和开发的社会效益的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运河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我们合理的见解和建议。

这一方面能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公众对京杭运河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研究目的通过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考察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社会效益,探索在运河保护和开发中的不合理行为及其原因,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运河保护和开发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以此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可作为政府相关作为的参考并得到其重视。

研究的意义对历史的意义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与汗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京杭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浅谈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

浅谈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

浅谈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作者:蔡蝶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4期摘要: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京杭大运河的使用功能逐渐多样化,日趋多样化,其开发与利用价值也越来越高。

本文以大运河(杭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保护开发与利用现状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保护;开发;旅游产品;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一、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现状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其使用功能日趋多样化,除运输、灌溉外,土地、文化、旅游价值不断增加。

杭州为此实施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旨在强化大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及旅游开发。

(一)文物保护与历史街区、建筑保护相结合自2002年起,连续实施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工程,对桥西、大兜路、小河直街三大历史街区,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之富义仓、通益公纱厂旧址、拱宸桥等进行保养、修缮和开发利用。

(二)修复人文生态按照“梦幻未来区”、“都市风情区”、“历史风貌区”、“城郊江畔区”和“塘栖古镇区”的旅游规划,完成运河沿岸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修缮;再现“一馆二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一廊二带三居四园五河六址七路八桥”为重点的沿岸系列景观。

(三)开发旅游项目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开辟了全长5.5公里的水上巴士观光游览专线,沿途停靠武林门、信义坊、拱宸桥三个码头,行程单次30分钟。

后又增辟夜游专线。

游客可观赏西湖文化广场、艮山十景、石栏长阵、石弄潮声、半道春红、富义仓、御码头、拱宸桥等。

2008年配置18艘漕舫船,开辟运河—余杭塘河—西溪、运河—钱塘江、运河—胜利河—上塘河3条水上黄金旅游线。

对沿河岸公园开展绿化整治、游步道建设和景观带建设,为杭州市民休闲娱乐与健身锻炼提供了优质场所。

精心打造运河祈利酒店、运河雷迪森庄园等文化主题酒店并尝试探索运河民宿开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通则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通则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通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23•【字号】浙政办函〔2021〕9号•【施行日期】2021.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通则的通知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及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通则》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2月22日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通则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等精神,加强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用途、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管控,打造树立国际标杆的文化遗产展示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文明示范带、弘扬中华文明的文化旅游精品带、重现通江达海的千年古道水运带、承接国家战略的沿河开放利用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文件,编制本通则。

1.2工作原则保护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强化引领,实施规划管控;古今融合,传承历史文脉;因地制宜,突出浙江特色。

1.3核心监控区的范围界定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和浙东运河主河道两岸起始线至同岸终止线距离2000米内的范围划定为核心监控区。

核心监控区共涉及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5个设区市及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宁波市海曙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和余姚市,湖州市南浔区和德清县,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和海宁市、桐乡市,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22个县(市、区)。

1.4滨河生态空间的范围界定原则上除城镇建成区外,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和浙东运河主河道两岸起始线至同岸终止线距离1000米内的范围是滨河生态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项目——余杭塘栖中心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简本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INSTITUTE OF INDUSTRY EP & D, ZHEJIANG PROVINCE国环评证:乙字第2007号二OO八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由来 (1)1.2项目地理位置 (1)第二章建设项目内容 (3)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3)第三章周围环境概况 (4)3.1周边环境质量现状 (4)3.2保护目标确定 (4)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6)4.1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6)4.2空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6)4.3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7)4.4固废物影响分析结论 (7)第五章污染防治对策 (8)5.1污染防治措施 (8)5.2环保投资 (9)第六章公众参与 (10)6.1调查对象、方式与内容 (10)6.2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10)第七章环评总结论 (11)第一章总论1.1 项目由来为进一步保护好京杭大运河,使大运河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上产生更大影响,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和运河沿岸十几个城市对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声日益高涨。

京杭大运河被认为是我国申遗成功率极大的文化遗产地项目。

近年来,塘栖古镇的保护工作倍受各级领导关注。

省委、市委相关领导在对塘栖镇进行专门考察后强调指出,保护好塘栖古镇,对于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京杭大运河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布的《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0)》,塘栖镇根据《塘栖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要求,计划将塘栖古镇保护与大运河保护开发有机结合,在加强古镇保护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京杭大运河杭州郊区段的文化内涵。

目前,塘栖古镇保护工作已得到杭州市和余杭区的大力支持,并拟将保护内容纳入大运河浙江段塘栖节点综合保护项目。

因此,杭州余杭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项目——余杭塘栖中心区一期工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求得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受杭州余杭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由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承担此环评工作任务。

为此,在征求环保主管部门意见的同时,我院相关人员在现场调研、资料收集、走访相关环保管理部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供专家和领导审查。

1.2 项目地理位置工程拟建地位于余杭区塘栖镇,按照保护工程的整体安排,本次项目的工程范围基本为《杭州市塘栖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所确定的塘栖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区域控制范围,包括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以及需要控制的区域,范围涉及的总面积约为95.7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范围约为10.75公顷,传统风貌协调区为23.21公顷,需要控制的区域为61.74公顷。

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项目——余杭塘栖中心区一期工程简本第二章建设项目内容2.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1.1 工程性质新建、整治。

2.1.2 工程地点工程拟建地位于余杭区塘栖镇。

2.1.3 建设周期建设期2年,预计2010年10月建成。

2.1.4 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112560万元。

2.1.5 工程总范围工程范围涉及的总面积约为95.7公顷。

2.1.6 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清单表2-1 项目建设清单第三章周围环境概况3.1 周边环境质量现状3.1 水环境质量现状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2008年9月塘南酒厂渡口断面水质COD Mn指标为Ⅱ类、BOD5、NH3-N、石油类为Ⅳ类、DO指标为V类、TP指标为劣V类;2008年9月宏畔桥断面水质COD Mn指标为Ⅲ类、TP石油类为Ⅳ类、BOD5指标为V类、NH3-N、DO、指标为劣V类。

因此,运河断面水质情况不容乐观,总体水质评价为劣V类水质,水体已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主要是由生活污染源、船舶运输有关。

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评价结果,龙船坞村常规监测因子中,SO21小时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7~0.036mg/m3,比标值范围为0.014~0.072,超标率为0;NO21小时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15~0.015mg/m3,比标值范围为<0.063~0.063,超标率为0;TSP日均浓度值范围为0.142~0.270mg/m3,比标值范围为0.47~0.90,超标率为0。

评价结果表明,周围空气环境SO2、NO2和TSP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3.3 声环境质量现状工程拟建址水北区块、新市街区块、住宅区1和住宅区2噪声昼间监测值范围为55.1~58.6dB,夜间43.5~47.6dB,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塘栖路由于交通车流量较大,昼夜均超4类标准,圆满路符合4类标准。

声环境质量一般。

3.2 保护目标确定根据现场踏勘和工程内容了解,工程区块内分布有历史文化遗存、原有居民住宅区、学校、运河等,以上均应作为保护目标。

具体见表3-1和表3-2。

表3-1 项目主要保护目标列表表3-2 文物保护单位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4.1 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生活污水影响分析项目废水经预处理至三级标准,由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废水排放量约占污水处理厂废水接纳量0.99%,且项目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污染物质可生化性好,因此,从受纳废水的复杂程度、可生化性分析,经预处理的项目废水纳管排放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

项目废水经预处理达标接管送塘栖污水处理厂,不外排河道,企业只要严格落实达标接管,对周边水体环境基本无影响。

2、道路水环境影响分析公路营运期对水体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暴雨冲刷路面与桥面,形成路面径流污染水体和突发性事故污染物进入水体。

暴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一般不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2小时后,暴雨径流对水体的影响会逐渐减弱。

本项目雨水径流经道路自身雨水收集系统汇集后接入周边道路雨水管网,并由周边道路雨水管网排入附近水体,由于本项目规模不大,雨水量不大,分散流入附近各水体后工程雨水径流不会对周围水体造成大的不良影响。

3、新市河开挖对周围河道水质和水文情势的影响分析本工程建成后,通过河道开挖,增加了河道水域面积和水域容积,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项目区域及周边区块的河网水质。

同时,随着本工程新市河河道岸边绿化带及护堤的建成,将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入河量,岸上雨水径流夹带的污染物质不易直接排入河道,从而改善河网水环境。

本工程实施后,对新市河开挖优化了原有河道断面形式与结构,提高了河道的蓄水能力和防洪排涝能力。

4.2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汽车尾气所排污染物对地面浓度的贡献值随距离变化减轻显著。

(2)交通高峰期汽车尾气污染物贡献值浓度分布CO均未出现超标现象,最大预测值(道路红线外15m处)占二级标准值15.1%。

(3)交通高峰期汽车尾气污染物贡献值浓度分布NO2均未出现超标现象,最大预测值(道路红线外15m处)占二级标准值52.1%。

(4)对道路两侧敏感点的影响预测,比标值分别为0.151和0.521,能够符合GB3095-1996《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由此可见,本项目建成通车后CO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较小,而NO2对周围空气环境有一定影响,其特征为交通流量越大,影响越大。

4.3 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正常运行年塘栖路道路两侧距道路红线外5m处昼、夜噪声贡献基本能符合4a类昼、夜标准;但超过2类昼、夜标准,昼间最大超标值为4.7dB,夜间最大超标值为8.1dB,高峰小时最大超标值为7.2dB。

昼间约30m范围外能满足2类昼间标准要求,夜间2类标准的达标距离在90m外。

(2)正常运行年圆满路道路两侧距道路红线外5m处噪声贡献基本能符合4a 类昼、夜标准;但超过2类昼、夜标准,昼间最大超标值为1.9dB,夜间最大超标值为1.7dB,高峰小时最大超标值为4.4dB。

昼间约20m范围外能满足2类昼间标准要求,夜间2类标准的达标距离在20m左右。

(3)位于塘栖路两住宅等敏感点第一排建筑面向道路侧昼间能够符合4a类标准要求,夜间超出4a类标准要求,超标值约为1.5~3.2dB,高峰小时符合4a类标准要求。

(4)位于圆满路东侧规划住宅第一排建筑面向道路侧昼、夜间能够符合4类标准要求,高峰小时符合4a类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工程建成后地面段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夜间,道路两侧敏感点噪声超标较为严重。

4.4 固废物影响分析结论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人员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量约为750kg/d、27t/a。

由环卫部门有偿清运,则固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项目——余杭塘栖中心区一期工程简本第五章污染防治对策5.1 污染防治措施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项目——余杭塘栖中心区一期工程简本5.2 环保投资根据以上污染防治措施,环保总投资为187万元,占工程总造价的0.2%。

第六章公众参与6.1 调查对象、方式与内容1.调查对象本项目主要团体调查对象为工程所在地余杭区塘栖镇镇政府、乐苑社区、南苑社区、西小河社区、东小河社区、广济路社区和水北社区等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其中团体、单位20份,个人50份。

2.调查方式采用发放调查表、随机调查形式调查公众对本次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3.调查内容该项目建成实施后对被调查人员的损益情况及可接受程度。

6.2 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个人调查表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团体调查表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

被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

另外,我们环评期间在余杭区塘栖镇镇政府、乐苑社区、南苑社区、西小河社区、东小河社区、广济路社区和水北社区对项目还进行了两次,各10个工作日的公示和公告,公示公告期间未收到任何意见。

第七章环评总结论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项目——余杭塘栖中心区一期工程拟建于余杭区塘栖镇,项目符合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建设项目基本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可以做到达标排放,建设单位在建设本项目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要求,认真执行本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本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并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环保角度论证,该项目的实施基本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