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逻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第二章概念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1)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O 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4)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一章引论反对关系:® O8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依据一一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9、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它的种概念的方法。

逻辑学综合复习II

逻辑学综合复习II

1、逻辑学逻辑学是指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规则的科学。

2、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3、外延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或者就是指概念的使用范围。

4、选言判断选言判断又称析取判断,它是断定事物有几种可能情况的复合判断。

5、三段论三段论是由两个性质判断作前提,并借助于它们中的那个共同概念的联结,从而得出结论的演绎推理。

6,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说就是指概念的含义。

7、性质判断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又称直言判断。

8、关系判断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判断就叫关系判断。

9、联言判断亦称合取判断,它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10、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有了某种条件,那么一定会有某种结果,如果没有这条件,那么一定没有这种结果。

这样的条件就是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前件是后件充分又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

11、负判断12、联言推理分解式13、相容选言推理填空题1、逻辑科学几乎同时起源于三个古老的国家。

即古代的希腊、印度和中国。

它作为一门科学出现,讫今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

2、就概念的分类来看,“法学家”这个概念分属于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实体概念、肯定概念,它可以概括为社会科学家这个概念,可以限制为具体法学家的人这个概念。

3、法律逻辑学是一门以法律推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法律推理可以分为法律的形式推理和法律的实质推理。

法律逻辑的研究,对于正确地制定法律、解释法律、适用法律有着重大的意义。

4、与“这个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都是大学毕业的”这个判断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是SEP;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是 SOP;具有差等关系的判断是 SIP 。

5、概念是通过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来指称对象的思维形式。

6、当SAP为假时,S和P的外延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7、与“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那么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逻辑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什么是逻辑学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答:定义是揭⽰概念内涵的逻辑⽅法。

6、什么是划分答:划分是把⼀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个⼩类,从⽽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是直⾔命题答:直⾔命题是直接地⽆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三段论答:直⾔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命题联结起来,从⽽推出⼀个新的直⾔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律答:同⼀律是在同⼀思维过程中,每⼀思想必须保持⾃⾝同⼀。

10、什么是不⽭盾律答:不⽭盾律是在同⼀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假。

11、什么是排中律答:排中律是在同⼀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真。

12、什么是充⾜理由律答:充⾜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理由。

⼆、⽤图解法表⽰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 A船B轮船C货船答:这⼏个概念间的关系可⽤图表⽰为:2. A泰⼭B⼭东C中国D联合国答:可⽤图表⽰为:4.A现代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图表⽰为:5.A⽯拱桥B卢沟桥C拱形桥洞6.A⼩说家B戏剧家C诗⼈D⽂学家答:可以⽤图表⽰为:三、将具有下图所⽰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图中3. A词B褒义词C贬义词D合成词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般商品。

逻辑学复习提纲及练习题

逻辑学复习提纲及练习题

逻辑学题型一、填空题(约10分)二、名词解释(或定义题)(约10分)三、简答题(约10分)四、分析题(约50分)(要根据题目要求从概念、推理、基本规律等角度对某句话或某段话进行分析。

)五、证明题(约10分)六、推理运用题(约10分)逻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概念1、明确概念的定义2明确概念和语词的关系3熟练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4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5会识别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用欧拉图解表示6熟练掌握实质定义的方法和定义的规则7会分析概念表述方面出现错误(1)属种关系概念并列使用(2)交叉关系概念并列使用(3)定义错误(4)划分错误(5)误用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1、了解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2、掌握推理的定义和分类3、熟练掌握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4、熟练掌握直言判断项的周延性(仅内招生掌握)5、掌握换质法的公式(4个)6、熟练掌握换位法的规则和公式(3个)第四章复合判断及其推理1、掌握以下几个概念(1)联言判断和联言推理(2)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3)假言判断和假言推理(4)充分条件(5)必要条件(6)充要条件2、熟练掌握6个真值表3、熟练掌握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3个公式)4、熟练掌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4个公式)5、掌握二难推理的特征和破斥方法(仅内招生掌握)第五章语用逻辑初步1、能指出一个话语的预设和话涵能2给出一个问句的回避和回绝3掌握预设的种类(仅内招生掌握)4熟练掌握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5熟练掌握话涵的产生机制掌握话涵的运用第六章基本规律1、熟练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会识别和分析违反三条规律的逻辑错误第七章论证1、掌握论证(论辩)的规则2、熟练掌握反证法和归谬法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命题的虚假来确定原论题的真实性。

证明:p思路:假定p不成立,即¬p¬p q ( q为明显的错误)¬q¬¬p( 即p)根据排中律,¬ p为假,则p不能为假,即p为真归谬法:通过确定被反驳论题的荒谬性来反驳对方。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普通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一、逻辑与思维1、“逻辑”的多义性: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逻辑学等。

2、思维的概念思维就是理性认识,是人在脑中借助于语言材料、运用概念以及判断推理的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3、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4、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5、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同决定的。

二、概念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2、思维成熟的标志是概念的形成。

3、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⑴、本质属性是关于对象深度的认识,是纵向上的认识;⑵、特有属性是关于对象表象的认识,是横向上的认识。

4、概念是构成思维的最小单位。

5、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⑴、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总和,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怎么样的,是认识活动的结果,是关于概念质的规定;⑵、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中所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对象,是关于概念量的规定,指概念的适用范围。

6、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⑴、单独概念是指反映只有一个分子的对象的概念,它可以是单独的个体,也可以是单独集合体,如“中国体操队”,词语中的专有名词、摹状词都表单独概念。

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⑵、普遍概念是指反映具有两个或以上的对象的概念。

词语中的一些普遍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都表达普遍概念。

7、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⑴、集合概念的反映对象是集合体,即有许多同类个体有机组成的统一整体,如“工人阶级”;⑵、非集合概念的反映对象是一类。

它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

可有一个分子构成,如“月亮”、“国家”。

8、正概念和负概念⑴、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例如:“合法”、“失败”等,都是正概念,也叫做肯定概念。

⑵、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词语表达形式一般是在其相应表达正概念的词语前加上“非”、“不”、“无”等表示否定作用的词语。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引论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a b(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8、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依据——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9、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它的种概念的方法。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基本的逻辑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逻辑学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具性。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科学,它是人们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必要工具。

第二,全人类性。

人类进行正确思维都必须运用共同的逻辑形式,遵守共同的逻辑规律。

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并揭示其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是内涵和外延。

根据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可以把概念分成几类: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还可以分成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精确概念和模糊概念。

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判断有两大特征,第一,判断对思维对象情况必须有所反映,特别是肯定或否定的反映;第二,对思维对象情况的反映有真有假。

命题的真、假,统称为命题的逻辑值,简称为命题的真值。

推理: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推理的基本结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前提,一部分是结论。

推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前提和结论的思维进程的不同,可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回溯推理。

根据前提和结论是否具有蕴涵关系,可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根据前提和结论是否包含复合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推理和复合命题推理。

根据前提和结论是否含有模态词,可分为模态推理和非模态推理。

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或A等值于A.,用符号表示为:A←→A。

违反了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有两种: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不矛盾律: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不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或并非“A并且非A”。

用符号表示为:(A∧ A)。

(完整版)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
1 逻辑学:研究思维规则、思维规律及逻辑方法的科学。

研究推理、论证及其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的科学。

逻辑学的作用:
1、逻辑学有助于我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逻辑学有助于我们获取新知识
3、逻辑学有助于我们有效的交际和表达思想
4、逻辑学有助于我们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和诡辩
5、有助于我们开展机智的斗争和进行逻辑思维的较量
6、有助于培养自觉的逻辑精神和逻辑意识。

2概念: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3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又称含义,内涵是概念的质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4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又称概念的对象范围。

外延式概念的量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些”
5概念的限制:通过对属概念增加内涵而过渡到其他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6概念的扩大(概括):通过对种概念减少内涵而过渡到其属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7实体概念:又称具体概念,是以事物或现象本身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8属性概念:又称抽象概念,是以事物或现象具有的属性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9关系概念:
10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对象所组成的一类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类事物中的所有个别事物。

11单独概念:反映某一个别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具体实物。

12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13相容关系:概念外延间的相容关系是指两概念的外延至少有部分重合的关系。

14不相容关系:概念外延间的不相容关系是指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的关系。

15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揭示概念对象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1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同一关系。

2、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
3、定义项中不能使用比喻或含糊的语词
4、定义一般应采用肯定的形式
17划分:概念的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18划分的规则:
1、划分中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2、每次划分必须根据同一标准进行
3、每次划分中的各子项外延应为全异关系
19概念股的含义: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