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推理的例子
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

世界上著名的二难推理的例子
事例一:半费之讼
普罗泰戈拉收了一名学生叫欧提勒士。普氏与他签订了这样一份合同:前者向 后者传授辩论技巧,教他帮人打官司;后者入学时交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则在 他毕业后帮人打官司赢了之后再交。时光荏苒,欧氏从普氏那里毕业了。但他总 不帮人打官司,普氏于是就总得不到那另一半学费。普氏为了要那另一半学费, 他去与欧式打官司,并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 如果欧式打赢了这场官司,按照合同的规定,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 如果欧式打输了这场官司,按照法庭的裁决,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式或者打赢这场官司,或者打输这场官司。 总之,他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但欧氏却对普氏说: 如果这场官司我打赢了,按照法庭的裁决,我不应该给您另一半学费。 如果这场官司我打输了,按照合同的规定,我不应该给您另一半学费。 我或者打赢这场官司,或者打输这场官司。 总之,我不应该付另一半学费。 返回第一张
事例七:真理不必寻找
一人在寻找真理,别人问他:“你真的不 知道真理是什么吗?”那个人说:“当 然!”别人又问:“你既然不知道真理是 什么,当你找到真理的时候,你又如何辨 别出来呢?” “如果你辨别得出真理与否, 那说明你已经知道了真理是什么,又何来 寻找呢?”
破斥二难推理的方法
1、指出二难推理违反的规则 对于错误的二难推理,指出它违反二难推理的规则,这 样就使它不能成立。 例: 如果每天吸两包以上香烟,那么肯定对身体有害而使身 体不好; 如果每天吸两包以下香烟,那么,对身体也有害,也会 使身体不好。 他每天或者吸两包以上香烟,或者吸两包以下香烟; 总之,他总要受香烟之害,身体总不会好。 (选言肢没有穷尽,漏掉了正确的选言肢:如果不吸烟,那 么,就不会受到香烟之害,身体就会好。)
事例五:庸芮智救魏丑夫
假言命题及推理

三、假言命题及推理Ⅰ问题倒入1、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2、大家好,才是真的好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4、金钱,幸福Ⅱ基本问题(一)假言命题1、定义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亦称条件命题。
例如:1. 如果在淀粉溶液里加入碘酒,那么淀粉溶液会变蓝。
2. 只有水分充足,庄稼才能茁壮生长。
3. 一个代数方程能得到根的计算公式当且仅当这个代数方程的次数不超过四。
分类2、逻辑学考察的事物间的条件关系有三种:1.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2.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如果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3.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例如:1. A下雨;B地湿。
2. A不断呼吸;B人能活着。
3.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例1中的A是B的充分条件;例2中的A是B的必要条件;例3中的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3、假言命题的种类与此相应,假言命题也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根据三种不同的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相应地,也就有三种不同的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如果”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后件。
用p表示前件,用q表示后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符号为:p→q(读作“p蕴涵q”)。
例如“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其支命题(前件、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如果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是假的;如果不是“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1. 肯前必肯后呀!比如说,如果天下雨,那地面就会湿。
现在天下雨了,那地面肯定就湿啦!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2. 否后必否前呢!就好像说,如果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没取得好成绩,那肯定是没努力学习呀,这多明显啊!
3. 肯后不能得肯前哟!好比如果生病了就会不舒服,现在感觉不舒服,难道就能确定是生病了吗?不一定吧,对不对?
4. 否前不能得否后呀!比如要是你认真工作就会升职,可现在没认真工作,难道就一定不能升职啦?也有可能有其他机会呢!
5. 传递性可重要啦!如果 A 大于 B,B 大于 C,那肯定 A 就大于 C 嘛,这道理多简单直接!
6. 逆否命题等价呀!如果我爱你,你就会爱我,那么反过来,你不爱我,我肯定也不爱你啦,这就是这个规则的神奇之处呀!
7. 归谬推理也很神奇呢!假设一个说法既可以推出对的又能推出错的,那这个说法肯定就是错的呀!就像说如果一个人既在这又不在这,那这怎么可能呢,肯定是这种说法不对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假言命题的这些推理规则真的超级有用,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能帮我们解决好多问题呢!。
假言推理的例子

假言推理的例子17.禄东赞巧破难题巧媳妇智斗知府——要正确运用假言推理唐朝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成为汉藏两民族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藏王的求婚使者禄东赞,以聪明机智著称。
他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长安。
唐朝皇帝有意当面考一考他,给他出了三道难题,禄东赞沉着应对,名不虚传。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皇帝出的三道难题以及禄东赞巧破难题的办法。
第一道难题:皇帝叫人把禄东赞引到有500匹马的一个马群里,让禄东赞辨认每一匹母马的亲生仔马。
禄东赞眼珠子一转,就有办法了。
他叫手下人赶紧搬来许多上好的马料,让母马美美地饱餐一顿。
母马吃饱喝足了,就昂头高叫,招呼着各自的小马驹去吃奶。
小马驹听到母马亲切的呼唤声,欢蹦乱跳地各自向自己的母马那里窜去。
于是,禄东赞就把每一匹母马的亲生仔马分辨出来了。
第二道难题:皇帝叫人拿来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根线,让禄东赞把线穿进弯弯曲曲的珠孔里去。
禄东赞眨了眨眼,就有主意了。
他叫手下人捉来一只蚂蚁,把线粘在蚂蚁的脚上,把这只蚂蚁放在珠孔的一端,在珠孔的另一端涂上蜜糖。
蚂蚁闻到蜜香,就带着线从珠孔的这一端很快地穿到有蜜糖的那一端去了。
第三道难题:皇帝叫人搬来一根两头一样粗的巨木,让禄东赞辨认哪头是根,哪头是尾。
禄东赞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懂得树木根重尾轻的道理,即刻叫手下人把这根巨木放到御河里去。
这根巨木在水面上飘流了一会儿,轻的在前,重的在后。
于是禄东赞就准确地指出哪头是根,哪头是尾。
禄东赞为什么能巧破难题呢?除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之外,那就是善于推理了。
他用什么推理来破这三道难题呢?他用的推理形式主要是假言推理。
什么是假言推理什么是假言推理呢?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假言判断,并且根据假言判断前后件之间的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理。
例如:如果得了急性胆囊炎,那么就有腹痛现象;小宁得了急性胆囊炎;这就是一个假言推理。
它的大前提是假言判断。
“得了急性胆囊炎”是前件,“有腹痛现象”是后件,根据前后件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有腹痛现象”的结论。
判断推理 假言命题

判断推理假言命题
判断推理: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由一个条件
句和一个结论句组成。
条件句通常以“如果……,那么……”的形式呈现,而结论句则是根据条件句中的前提
进行推断得出的结果。
在判断推理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
的假言命题来判断其真假,并进行逻辑推理。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言命题的判断推理。
假设有一个假言
命题:“如果明天下雨,那么我就会带伞。
”我们需要根
据这个命题进行判断推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命题是一个条件句和一个结论句
组成的。
条件句是“如果明天下雨”,而结论句是“我就
会带伞”。
根据这个命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种情况:
1. 如果明天下雨:根据条件句,“如果明天下雨”,
那么结论句“我就会带伞”成立。
这意味着只要明天下雨,我就会带伞。
2. 如果明天不下雨:根据条件句,“如果明天下雨”,那么结论句“我就会带伞”不成立。
这意味着如果明天不
下雨,我可能会带伞,也可能不会带伞。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假言命题是一
个真命题。
因为只要明天下雨,我就会带伞。
但是如果明
天不下雨,我是否会带伞就不确定了。
在判断推理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假言命题进行逻辑
推理。
通过分析条件句和结论句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判
断这个假言命题的真假,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假言命题在
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通过学习判断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逻辑形式。
假言命题推理技巧

假言命题推理技巧假言命题推理是逻辑推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条件和结论的关系。
如果一个命题的结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则这种命题被称为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可以分为两类: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指一个条件(前件)存在,则另一个条件(后件)一定存在的命题。
它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则Q”。
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面会湿。
”在这个例子中,“天下雨”是“地面会湿”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指一个条件(前件)不存在,则另一个条件(后件)一定不存在的命题。
它的逻辑形式是“除非P,否则Q”。
例如,“除非你吃饭,否则你会饿。
”在这个例子中,“你吃饭”是“你不会饿”的必要条件。
在处理假言命题推理时,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理解逻辑形式:理解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推理方式。
2. 寻找关键信息: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你需要找到关键的信息,如前提条件、结论和推理规则。
这些信息将帮助你进行正确的推理。
3. 使用逻辑符号:使用逻辑符号来表示前提条件和结论,可以使你的推理更加清晰和准确。
例如,你可以使用P表示前提条件,Q表示结论。
4. 应用推理规则:根据不同的逻辑形式,应用相应的推理规则。
对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以使用肯定前件或否定后件的推理规则;对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以使用否定前件或肯定后件的推理规则。
5. 注意例外情况:在处理假言命题推理时,需要注意可能的例外情况。
这些例外情况可能会使你的推理出现错误。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假言命题推理问题。
第四节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

第四节假言命题及其推理一、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
[例1]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那么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例2] 如果当事人是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那么该合同无效。
[例3] 只要驳倒了被告的辩解,原告就能胜诉。
假言命题由联结词“如果……那么……”和支命题构成。
假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如果……那么……”可以用蕴涵词“→”表示。
“如果”后面的支命题称作假言命题的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命题称作假言命题的后件。
在日常用语中,假言命题逻辑联结词的语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如果……那么……”外,还有“如果……则……”、“假如……那么……”、“只要……就……”,“……则……”等等。
假言命题的形式为:如果p,那么q。
用蕴涵词表示为:p→q。
由于假言命题是陈述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命题,因此,一个假言命题的真假就只取决于其前件与后件的关系是否确实反映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
假言命题陈述前件蕴涵后件,也就是说,它陈述了前件真时,后件一定是真的。
假言从真值表中可以看出,当p真而q假时p→q为假。
当p真q也真,或者p假而q真,或者p假q也假时,p→q都是真的。
如上述[例1],如果事实上一个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而却被认为有罪,那么这个假言命题就是假的。
若不是这样,而是事实上某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并且不认为是犯罪,或某人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而被认为是犯罪,或者某人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而不认为是犯罪,这个假言命题都是真的。
需要指出的是,逻辑学虽然只从形式方面研究命题的真假性质,但在假言命题中,如果只考虑前、后件的真值关系,而不考虑前、后件的内容联系,那么就会出现前、后件没有内容上的联系,只是形式上正确的假言命题,这种假言命题被称为蕴涵怪论。
[例1]如果刑法是程序法,那么民法是实体法。
[例2]如果一个10周岁的儿童有选举权,那么某甲应该被判死刑。
[例1]中,前件“刑法是程序法”事实上是假的。
假言推理例子

假言推理例子
1. 如果明天下雨,那我们就没法去爬山了。
比如说,我们计划好了明天去爬山,装备啥的都准备好了,结果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那你说我们还能去爬山吗?
2. 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就像你为了一个目标,每天起早贪黑地努力,难道最后还会不成功吗?
3. 倘若他不改正错误,那他肯定会吃苦头的呀。
你想,他一直犯同一个错误还不愿意改,那不是迟早要栽跟头嘛。
4. 要是你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能有好工作呢?你看看身边那些不认真学习的人,最后都过得怎么样呢?
5. 只有认真复习,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好比一场重要的考试,你不花时间认真复习,那怎么能期望考高分呢?
6. 假如你对别人友善,别人也会对你友善的。
这就好像你对别人微笑,别人通常也会回你一个微笑呀。
7. 要是你总是撒谎,那最后就没人会相信你了。
想想看,老是骗人的人,大家还会信任他吗?
8. 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会越来越健康。
就像那些每天坚持运动的人,他们的身体肯定比不爱运动的人好得多呀。
结论:假言推理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很常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情之间的关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禄东赞巧破难题巧媳妇智斗知府——要正确运用假言推理唐朝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成为汉藏两民族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藏王的求婚使者禄东赞,以聪明机智著称。
他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长安。
唐朝皇帝有意当面考一考他,给他出了三道难题,禄东赞沉着应对,名不虚传。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皇帝出的三道难题以及禄东赞巧破难题的办法。
第一道难题:皇帝叫人把禄东赞引到有500匹马的一个马群里,让禄东赞辨认每一匹母马的亲生仔马。
禄东赞眼珠子一转,就有办法了。
他叫手下人赶紧搬来许多上好的马料,让母马美美地饱餐一顿。
母马吃饱喝足了,就昂头高叫,招呼着各自的小马驹去吃奶。
小马驹听到母马亲切的呼唤声,欢蹦乱跳地各自向自己的母马那里窜去。
于是,禄东赞就把每一匹母马的亲生仔马分辨出来了。
第二道难题:皇帝叫人拿来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根线,让禄东赞把线穿进弯弯曲曲的珠孔里去。
禄东赞眨了眨眼,就有主意了。
他叫手下人捉来一只蚂蚁,把线粘在蚂蚁的脚上,把这只蚂蚁放在珠孔的一端,在珠孔的另一端涂上蜜糖。
蚂蚁闻到蜜香,就带着线从珠孔的这一端很快地穿到有蜜糖的那一端去了。
第三道难题:皇帝叫人搬来一根两头一样粗的巨木,让禄东赞辨认哪头是根,哪头是尾。
禄东赞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懂得树木根重尾轻的道理,即刻叫手下人把这根巨木放到御河里去。
这根巨木在水面上飘流了一会儿,轻的在前,重的在后。
于是禄东赞就准确地指出哪头是根,哪头是尾。
禄东赞为什么能巧破难题呢?除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之外,那就是善于推理了。
他用什么推理来破这三道难题呢?他用的推理形式主要是假言推理。
什么是假言推理什么是假言推理呢?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假言判断,并且根据假言判断前后件之间的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理。
例如:如果得了急性胆囊炎,那么就有腹痛现象;小宁得了急性胆囊炎;这就是一个假言推理。
它的大前提是假言判断。
“得了急性胆囊炎”是前件,“有腹痛现象”是后件,根据前后件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有腹痛现象”的结论。
假言推理的种类假言判断可以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又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相应地,假言推理也就可以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又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大前提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小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判断的假言推理。
它有两种正确式:(1)肯定前件式。
它的推理方法是小前提肯定作为大前提的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肯定它的后件。
本篇开头故事中的禄东赞就是运用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巧破难题的。
破第一道难题的推理过程是:(i)只要母马吃饱了,它就会招呼各自的小马驹去吃奶;母马吃饱了(因喂了许多上好马料);(ii)只要母马招呼各自的小马驹去吃奶,我就可以辨认每一匹母马的亲生仔马;母马招呼各自的小马驹吃奶了;破第二道难题的推理过程是:如果这只蚂蚁闻到蜜糖香味,它就会带着线循着蜜糖香味的方向爬去;这只蚂蚁闻到了蜜糖香味(因在九曲明珠的一端涂了蜜糖);破第三道难题的推理过程是:如果把这根巨木放在水里飘流,那么轻的一头会在前,重的一头在后(因物体放在水里飘流,轻的流速快,重的流速慢);现在把这根巨木放在水里去飘流;已知树木根重尾轻,所以这根巨木飘在前面的一头是树尾,飘在后面的一头是树根。
请看《曲突徙薪》的小故事:有一户人家,灶上装了个直直的烟囱,灶旁堆满了柴草。
有人劝他把烟囱拐个弯,把柴草搬走,免得发生火灾。
这户人家不听,不久,果然失火了。
幸亏邻居相帮,火才得以熄灭,事后,主人大摆宴席,酬谢那些帮他灭火的邻居,并请受重伤的人坐了上座,而没有请曾经建议他修改烟囱、搬挪柴草预防失火的客人。
这时有人对主人讲:“今论功而请宾,曲突(烟囱)徙薪(柴草)亡(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听了恍然大悟,立刻去把那位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请来赴宴。
那位客人当时为什么会向这户人家提出“曲突徙薪”的建议呢?因为他看到这户人家的烟囱和柴草堆放的情况后,在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推理:如果没有曲突徙薪,就可能发生火灾;这户人家没有曲突徙薪;这也是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这个推理是正确的,因而他的建议也就是正确的了。
如果主人当时采纳了客人的建议,就不至于发生这场火灾了。
“曲突徙薪”和“焦头烂额”这两个成语就源于这个小故事。
“曲突徙薪”后来被人们用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焦头烂额”后来被人们用来比喻境遇恶劣,做事棘手,十分窘迫难堪的情况。
(2)否定后件式。
它的推理方法是小前提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否定它的前件。
请看一则小寓言:有一回,蛤蟆在一个池塘里,对着一切动物大声说道:“我是一个医生,懂得医术。
”狐狸听见了,说道:“你自己跛着脚都没有医好,怎么去治别人的病呢?”寓言里的狐狸是这样推理的:如果蛤蟆真的会治病,那么就能医好自己的脚;现在蛤蟆不能医好自己的脚;狐狸用的就是否定后件式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它揭露了蛤蟆说的话纯属吹牛。
在侦查过程中,经常运用这种推理形式。
请看一则破案小故事:郭队长和小壬赶到出事地点,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哭哭啼啼地迎上来,她叫吴琴,是死者张君的妻子。
她说:“我的丈夫这几天赌博输了钱,心里不痛快。
中午和李珂(朋友)在家喝闷酒。
李珂走了以后,他蒙头就睡。
我上街买了些东西,回来已是四点多了,我见卧室没动静,就去做饭。
”吴琴边说边抽泣,“我做好饭以后准备去叫他,忽然听到卧室里传出一声尖叫,我推门进去。
天哪!我丈夫已经触电自杀了。
”经检查,张君确系触电身亡,他枕边有台录音机。
吴琴说:“这是我丈夫的,我被吓昏醒来以后,他已没气了。
我看录音机上的指示灯还亮着,我不会摆弄这东西,就干脆把电源插头拔了。
”郭队长想了想,插上电源,按下播放键,立即传出一阵细语声:“我输的钱太多,欠的债无法还,活下去实在没意思,我决定触电自杀…啊——随着这声尖叫,录音带声音戛然而止。
“这录音机拔掉电源后有人动过吗?”郭队长随口问道:“没有。
”吴琴干脆地答道。
“你肯定你丈夫是自杀的吗?”小王插话问。
“当然可以肯定。
他触电时的尖叫声我听到了。
再说中午他和李珂喝酒时使劲叹气,平时顶多喝半斤,今天喝了一斤多。
唉,只怪我粗心,当时没在意,胆子又小,一见他自杀就吓昏了,要不,赶快送医院兴许还有救。
”只听郭队长冷冷一笑,说:“录音机上的声音是否张君的暂且不说,我只想提个问题:假如这录音带没人动过,它怎么会自己倒向开头部分呢?”郭队长话音刚落,吴琴就呆若木鸡。
原来张君是被妻子和李珂害死的。
在这一起案件中,郭队长主要是用了否定后件式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来破案。
他是这样推理的:假如这录音机没人动过,那么录音带就不可能倒回到开头部分;现在这个录音带倒回到开头部分;这个推理是正确的。
这个推理的结论与吴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矛盾的,证明吴琴是在说谎。
吴琴为什么要说谎?当郭队长提出录音带的问题以后,她为什么呆若木鸡?这里面定有文章。
郭队长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终于揪出凶犯。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有二:第一,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第二,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上面几个例子都符合这两条规则,因而是正确的。
下面两个学习生活中的推理是违反规则的,所以是错误的。
某星期六下午放学时,小秀约小丽明天一起去看电影。
小丽说:“如果明天是晴天,那我就要去小青家帮她复习功课。
”第二天,下起小雨。
小秀想,今天小丽一定不会去小青家。
可以陪我去看电影了。
但到小丽家一打听,小丽还是去了小青家。
星期一上学路上,小秀埋怨小丽说话不算数,而小丽却说,她没有食言。
究竟是小丽食言,还是小秀推理不正确?我们来看看小秀的推理过程就明白了。
小秀是这样推理的:如果今天是晴天,小丽就一定会到小青家去帮她复习功课;今天不是晴天;这个推理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第一条规则: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晴天,小丽要去小青家;雨天,小丽不一定就不去小青家。
由此可见,小丽没有食言,而是小秀推理有误。
某初中班期中考试的成绩公布了。
原先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小聪退到第10名。
小明断言说:“小聪一定是骄傲了。
”小明的断言对不对呢?我们来看小明是怎样推理的。
小明是这样推理的:如果骄傲了,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小聪学习成绩下降了;这个推理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第二条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所以结论不可靠。
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骄傲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不是唯一的原因。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大前提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小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判断的假言推理。
它有两种正确式:(1)否定前件式。
它的推理方法是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否定大前提的后件。
例如:只有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才能是犯罪行为,某甲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某甲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在这个推理中,“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前件,“是犯罪行为”是后件,“只有……才能”是联结项,小前提否定了前件,结论否定了后件。
(2)肯定后件式。
它的推理方法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肯定大前提的前件。
例如:只有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才能是犯罪行为;某甲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有二:第一,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第二,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下面两个例子不符合推理规则,因而是错误的。
如果不经常锻炼身体,就不会有好体格;小王经常锻炼身体;如果不经常锻炼身体,就不会有好体格;小王体格不好;第一例违反第一条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某人经常在锻炼身体,体格可以不一定好,要体格好还必须具备其他条件,如,足够的营养,无不良嗜好等。
第二例违反了第二条规则: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身体不好不一定是由于缺乏锻炼的缘故,还可能是缺乏营养、细菌侵入,病毒传染所致。
“如果不……就不”是联结项。
在实际推理中,人们往往把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合在一起运用。
请看湖南民间故事中的一则《巧媳妇》的故事。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巧姑是个聪明能干的少妇,她公公张老汉让她管家。
巧媳妇把家务处理得有条不紊,张老汉一时高兴,就在大门口贴上“万事不求人”五个大字。
知府老爷存心要整一整张老汉。
有一天,知府老爷对张老汉说:“你夸得出这种大话,想必有大本事。
好吧!限你三天之内,替我找出三件东西来。
一要一头大公牛生的牛犊,二要灌得满大海的清油,三要一块遮天的黑布。
要是找不出来,就办你个欺官之罪!”张老汉回家以后,愁眉苦脸,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巧姑问公公有什么愁闷的事,张老汉把知府的话告诉给巧姑。
巧姑一听,就说:“你放心吧!这差事就让我来对付。
”过了三天,知府老爷来了。
一进门便叫道:“张老头,快出来!”巧姑走上前说:“禀大人,我公公没在家。
”知府瞪着眼说:“他敢逃跑!他还有官差在身啦!”巧姑说:“他没有逃跑,是生孩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