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命题及推理

合集下载

判断推理 假言命题

判断推理 假言命题

判断推理假言命题(实用版)目录1.假言命题的定义与特点2.假言命题的分类3.假言命题的判断方法4.假言命题在判断推理中的应用正文一、假言命题的定义与特点假言命题是一种复合命题,它表示的是一种条件关系。

假言命题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如果……”和“那么……”。

其中,“如果”部分被称为前件,“那么”部分被称为后件。

假言命题的特点是:前件真,后件未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定假。

二、假言命题的分类根据前件和后件之间的关系,假言命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前件为真,后件就为真。

例如:“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会带伞。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件为假,后件就为假。

例如:“如果我不带伞,那么今天不会下雨。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件为真,后件为真;前件为假,后件为假。

例如:“如果我会带伞,那么今天下雨。

”三、假言命题的判断方法在判断假言命题的真假时,需要根据前件和后件的真假情况进行判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判断方法:1.肯定前件,否定后件。

例如:“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会带伞。

”肯定前件,即今天下雨,否定后件,即我不带伞。

这种情况下,假言命题为假。

2.否定前件,肯定后件。

例如:“如果我不带伞,那么今天不会下雨。

”否定前件,即我不带伞,肯定后件,即今天下雨。

这种情况下,假言命题为假。

3.肯定前件,肯定后件。

例如:“如果我会带伞,那么今天下雨。

”肯定前件,即我会带伞,肯定后件,即今天下雨。

这种情况下,假言命题为真。

4.否定前件,否定后件。

例如:“如果今天不下雨,那么我不会带伞。

”否定前件,即今天不下雨,否定后件,即我会带伞。

这种情况下,假言命题为真。

四、假言命题在判断推理中的应用假言命题在判断推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假言命题的分析,可以判断某个结论是否成立,或者推导出其他相关的结论。

例如,在判断“如果我会带伞,那么今天下雨”和“我会带伞”两个命题的真假时,可以通过观察天气情况来判断。

如果天气阴沉,可能下雨,那么“我会带伞”这个命题成立,因为为了避免淋雨,我会带伞。

假言命题及推理

假言命题及推理

三、假言命题及推理Ⅰ问题倒入1、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2、大家好,才是真的好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4、金钱,幸福Ⅱ基本问题(一)假言命题1、定义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亦称条件命题。

例如:1. 如果在淀粉溶液里加入碘酒,那么淀粉溶液会变蓝。

2. 只有水分充足,庄稼才能茁壮生长。

3. 一个代数方程能得到根的计算公式当且仅当这个代数方程的次数不超过四。

分类2、逻辑学考察的事物间的条件关系有三种:1.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2.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如果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3.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例如:1. A下雨;B地湿。

2. A不断呼吸;B人能活着。

3.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例1中的A是B的充分条件;例2中的A是B的必要条件;例3中的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3、假言命题的种类与此相应,假言命题也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根据三种不同的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相应地,也就有三种不同的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如果”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后件。

用p表示前件,用q表示后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符号为:p→q(读作“p蕴涵q”)。

例如“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其支命题(前件、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如果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是假的;如果不是“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

假言命题及推理

假言命题及推理

05
案例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案例
总结词:简单明了
详细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假言命题和推理随处可见,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会湿”。这种推理基于一种因果关系,即下 雨导致地面湿。
科学研究中的案例
总结词:复杂严谨
详细描述:在科学研究中,假言命题和推理的应用更为复杂和严谨。例如,在生物学中,“如果某种 生物处于缺乏某营养素的环境中,那么这种生物会产生缺乏该营养素的症状”。这种推理基于大量的 实验和观察结果。
03
假言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和后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是否成立。
假言命题的分类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当前件为真时,后件必定为 真。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当前件为假时,后件必定为 假。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当前件为真时,后件必定为 真;当前件为假时,后件必 定为假。
02
假言推理的规则与形式
假言推理的定义
假言推理
基于假言命题(条件命题)的推理, 其中假言命题描述了两个命题之间的 条件关系。
假言命题及推理
目录
• 假言命题的定义与分类 • 假言推理的规则与形式 • 假言命题与推理的应用 • 假言命题与推理的局限性 • 案例分析
01
假言命题的定义与分类
假言命题的含义
01
假言命题是一种复合命题,表示一个条件的存在与 否会导致另一个命题的真假。
02
它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件和后件。前件是条件, 后件是结果。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
推理
当且仅当P,才Q。P是真的,所 以Q也是真的;或者Q是真的,所 以P也是真的。
03
假言命题与推理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判断推理 假言命题

判断推理 假言命题

判断推理假言命题摘要:一、假言命题的概念与分类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4.无效假言命题二、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1.肯定前件,肯定后件2.否定前件,否定后件3.肯定前件,否定后件4.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三、假言命题的应用1.题目解析方法2.解题技巧与策略四、实战演练与解析正文:一、假言命题的概念与分类假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的一种基本类型,它描述了两个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

根据条件关系的不同,假言命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若A,则B。

例如,若下雨,则地面湿润。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A,才B。

例如,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A当且仅当B。

例如,成年人当且仅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4.无效假言命题:A不管B。

例如,不管天气如何,我都要去散步。

二、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有四种,分别是:1.肯定前件,肯定后件:若A,则B。

已知A成立,可以推出B成立。

2.否定前件,否定后件:若A,则B。

已知A不成立,可以推出B不成立。

3.肯定前件,否定后件:若A,则B。

已知A成立,可以推出B不成立。

4.否定前件,肯定后件:若A,则B。

已知A不成立,可以推出B成立。

三、假言命题的应用假言命题在逻辑推理题中占有很大比重。

要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类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其次要学会运用规则进行题目解析。

1.题目解析方法:阅读题目,识别假言命题类型,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进行推理。

2.解题技巧与策略:熟悉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善于寻找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灵活运用规则进行推理。

四、实战演练与解析【例题】已知:若小明去健身房,则他会跑步;小明去了健身房。

问:小明会不会跑步?解答: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已知小明去了健身房,可以推出他会跑步。

所以,小明会跑步。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对假言命题的概念、分类和推理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1. 肯前必肯后呀!比如说,如果天下雨,那地面就会湿。

现在天下雨了,那地面肯定就湿啦!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2. 否后必否前呢!就好像说,如果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没取得好成绩,那肯定是没努力学习呀,这多明显啊!
3. 肯后不能得肯前哟!好比如果生病了就会不舒服,现在感觉不舒服,难道就能确定是生病了吗?不一定吧,对不对?
4. 否前不能得否后呀!比如要是你认真工作就会升职,可现在没认真工作,难道就一定不能升职啦?也有可能有其他机会呢!
5. 传递性可重要啦!如果 A 大于 B,B 大于 C,那肯定 A 就大于 C 嘛,这道理多简单直接!
6. 逆否命题等价呀!如果我爱你,你就会爱我,那么反过来,你不爱我,我肯定也不爱你啦,这就是这个规则的神奇之处呀!
7. 归谬推理也很神奇呢!假设一个说法既可以推出对的又能推出错的,那这个说法肯定就是错的呀!就像说如果一个人既在这又不在这,那这怎么可能呢,肯定是这种说法不对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假言命题的这些推理规则真的超级有用,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能帮我们解决好多问题呢!。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1. 如果天下雨,那地上就会湿。

比如,哎呀,你看天下雨了,那地上岂不是肯定就湿了呀!要是你说没湿,那不是开玩笑嘛!
2. 只要你努力学习,你就会取得好成绩。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你想啊,你要是肯下功夫努力学习,那咋可能成绩不好呀,肯定能取得好成绩呀!
3. 倘若你对人真诚,别人就会对你友好。

就像你真诚待人,难道别人还会故意对你不好吗?那肯定别人也会以友好回应呀!
4. 要是你遵守规则,就不会有麻烦。

可不是嘛,你要是好好遵守规则,怎么会平白无故有麻烦找上门呢,不会的呀!
5. 只要你每天锻炼,你的身体就会健康。

你想想,你要是坚持每天锻炼,你的身体能不健康吗?这是必然的呀!
6. 倘若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

这多简单呀,你尊重别人,别人当然也会尊重你啦,这不就是相互的嘛!
7. 要是你迟到了,就会受批评。

如果你真的迟到了,那被批评不是很正常吗,怎么能躲得掉呢!
8. 只要你认真工作,你就会获得回报。

你仔细想想,你认真工作了,回报哪会不跟着来呀,肯定会有的呀!
9. 倘若你撒谎,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

这就好比,你撒了一次谎,别人还会轻易再相信你吗?那肯定不会啦!
我的观点结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要好好理解和运用呀!。

假言命题——精选推荐

假言命题——精选推荐

假⾔命题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第四节假⾔命题及其推理⼀、假⾔命题(⼀)定义:条件-结果。

反映某事物情况是另⼀事物情况存在条件的命题。

1、如果物体不受外⼒作⽤,那么它将保持静⽌或匀速直线运动。

2、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

3、当且仅当三⾓形等⾓,它才等边。

(⼆)构成:1、⽀命题—前件(条件),后件(结果)2、联结词—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才(三)种类及逻辑性质1、充分条件假⾔命题(1)内涵:有前件必有后件,⽆前件未必⽆后件。

只要下⾬,地上就湿.如果摩擦,就会⽣热.(多条件、多因同果)(2)联结词:如果……那么→倘若……则,只要……就当……便,要是……就。

(3)命题形式:p→q(4)逻辑值:前真后假为假,其余为真。

摩擦→⽣热“P →q”定义为“﹁p∨ q”“P →q” ?“﹁p∨ q”2、必要条件假⾔命题1、含义:⽆前件必⽆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只有阳光充⾜,庄稼才能长好。

只有努⼒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复合条件、合因⼀果)2、联结词:只有……才←除⾮…不,必须…才,不…就不3、命题形式:p←q,﹁p→﹁q4、逻辑值:前假后真为假,其余为真。

3、充分必要条件假⾔命题1、含义:前件既是后件的充分条件,也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反过来⼀样,后件既是前件的充分条件也是前件的必要条件。

当且仅当三⾓形等⾓,则三⾓形等边。

⼈不犯我,我不犯⼈;⼈若犯我,我必犯⼈。

(唯⼀条件联系)2、联结词:?当且仅当……才如果且只有……才3、命题形式:p?q 当且仅当p,才q如果p那么q,且只有p才q4、逻辑值:前后件⼀真⼀假时为假等⾓?等边“P ?q” ?“q?p ”三种条件之间有内在联系(1)意义:弄清可以实现它们之间的转换推演,使表达⽅式多样活泼。

(2)充分与必要的前后件之间有固定的逻辑关系:前件是后件的充分,则后件是前件的必要。

(p→q)?( q ← p )摩擦→⽣热努⼒学习←好成绩⼆、假⾔推理(⼀)定义:前提中有假⾔命题,据其逻辑特性进⾏的推理。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一)假言命题假言命题又称条件命题,它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

例如:“如果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它就会加速灭亡。

”这是一个假言命题。

它断定了“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这一事物情况的存在,就会导致“它加速灭亡”这一事物情况的存在。

从事物情况的存在与不存在这个角度来看,条件可以分为三种: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与充分必要。

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假言命题,也相应地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情况p存在,情况q就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

例如,如果没有食物,那么就没有鱼。

没有食物就是没有鱼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是另一个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形式是:如果p,那么q。

“如果”后面的命题叫前件,“那么”后面的命题叫后件。

在日常语言中,“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假若……则……”、“只要……就……”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充分条件关系。

要确定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还是假的,关键要看其前件是不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即有前件必然有后件,如果有前件却没有后件,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假的。

因此,对于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时才假。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p,那么q”的否定形式为“p且非q”。

例如“如果没有食物,那么就没有鱼”的否定形式为“没有食物且有鱼”。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如果情况p不存在,情况q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p是q的必要条件。

例如,只有有食物,才有鱼。

有食物就是鱼的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就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是另一个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形式是:只有p,才q。

“只有”后面的命题叫前件;“才”后面的命题叫后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假言命题及推理1.定义假言推理是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三种。

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1)肯定前件式如果p,那么qp___________所以,q(2)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非q___________所以,非p例如:1.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小张骄傲自满,所以,小张必定要落后。

2.如果谁得了肺炎,他就一定要发烧;小李没发烧,所以,小李没患肺炎。

例1和例2都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者是肯定前件式;后者是否定后件式。

这两个推理都符合推理规则,所以,都是正确的。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

例如:3.如果降落的物体不受外力的影响,那么,它不会改变降落的方向;这个物体受到了外力的影响,所以,它会改变降落的方向。

4.如果赵某是走私犯,那么,他应受法律制裁;经查明,赵某确实受到了法律制裁,所以,赵某是走私犯。

例3和例4都是不正确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因为例3违反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例4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

3.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规则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规则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1)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非p___________所以,非q(2)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q___________所以,p例如:1. 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2. 只有选用优良品种,小麦才能丰收;小麦丰收了,所以,这块麦田选用了优良品种。

例1和例2都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者是否定前件式;后者是肯定后件式。

这两个推理都符合推理规则,所以,都是正确的。

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

例如:3. 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某人确有作案动机,所以,某人定是案犯。

4. 只有学习成绩优良,才能做三好学生;小吴不是三好学生,所以,小吴学习成绩不是优良。

例3和例4都是不正确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因为例3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例4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

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规则2: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四个正确的形式:(1)肯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p___________所以,q(2)肯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q___________所以,p(3)否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非p___________所以,非q(4)否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非q___________所以,非p例如:1.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是偶数,所以,这个数能被2整除。

2.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能被2整除,所以,这个数是偶数。

3.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不是偶数,所以,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

4.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所以,这个数不是偶数。

例1到例4分别是以上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四个正确的推理式。

Ⅲ深入研究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那么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一旦……就……假若……就……只要……就……如果甲是作案者,甲就有作案动机。

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倘若没有水,生命就会死亡。

假若语言能够生产物质财富,则夸夸其谈的人就会成为世界上的富翁了。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才……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除非……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除非我们万众一心,否则不能取得抗“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

除非认识自己的错误,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4.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就是p的充分条件。

因此,“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q,才p”“只有p,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p”(p→q)≡(q←p)(p←q)≡(q→p)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的常见题型有选词填空与片段阅读,考生在选词填空部分常出现的错误点是对近义词的辨析不清,而片段阅读出错点常表现在对主旨观点类文段主旨、观点的把握不清。

针对上面的情况,中公教育专家以下将分别介绍一些方法以攻破这两大易错误区。

(一)选词之近义词辨析——语素分析法词由语素构成,因此无论以何种方式构成的词,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联系。

近义性词语之所以意义相近,绝大多数是因为具有相同的语素,而之所以有差异,各有侧重,则是因为除相同语素外,还有不同的语素。

因此,运用语素分析法辨析近义词的关键是“去同存异”,即舍弃掉它们相同的语素,再对它们的相异语素进行组词以辨析词义的差别,并遵循代入语境的原则。

常见步骤:(1)相异的语素分别组词;(2)新词代入语境,最适合的即为正确答案。

例题:某市公开选拔了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从年龄结构上看,的这批干部普遍年轻;从上看,他们的教育背景普遍较好;至于他们是否具有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履职履新履历 B.履职履历履新C.履新履职履历 D.履新履历履职【易错点拨】去同存异。

(1)相异语素组词。

选项三个词语的相同语素是“履”,相异语素是“新”、“历”、“职”。

“新”,新任,“履新”侧重新任就职;“历”,经历,由此推知“履历”意为个人经历的说明。

“职”,职责,“履职”侧重“履行职责”。

(2)代入语境。

由前句可知,这批领导干部是才就职的,故第一空应填“履新”,教育背景当然只能从“履历”上看出来,能力和水平就要进一步通过“履职”表现出来。

故本题答案为D。

(二)片段之主旨观点把握——四大避错方法主旨观点型题目是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中占比最大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易出错的题型,主要表现对文段主旨、作者观点的把握不清。

中公教育专家具体介绍四种解题方法帮助考生避免此类错误。

1.首尾寻找中心句“总——分”或“分——总”是概括类主旨观点型题目材料的常见写作结构。

因此在解题时,首句和尾句通常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材料中心句前常见的词语有:(1)表总结性的词语:“因此”、“所以”、“可见”、“其实”、“总而言之”、“照此看来”等。

(2)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词语:“务必”、“(迫切)需要”、“应该”、“意味着”等。

例题:近年来全球油价持续上涨,随着各国原油生产能力的日益提高,全球原油储备资源日趋紧张。

据分析人士预测,这一上涨趋势绝不会在短期内逆转。

受此影响,尽管汽车已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交通工具,但越来越多的人决定暂缓买车或者开始暂停用车。

照此看来,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增无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预测未来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B.说明汽车销售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增加C.探讨能源行业与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联系D.认为能源行业将逐渐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解析:文末“照此看来”提示后面的内容是作者的观点,即“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增无减”是文段的中心论点。

由此可知,作者主要针对的是“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A、C、D三项均未涉及“汽车销售”的问题,可迅速排除,故B为正确答案。

【易错点拨】误选C项的考生,只看到了文段关于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于汽车等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而没有深入考虑作者的真正意图,同时也忽视了“照此看来”这一关键性提示词语的指示作用。

2.事物罗列抓共性有些题目的文段仅仅是多个事物的简单罗列,并没有提出任何观点,在解此类题时,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重点在于找出所罗列事物的共同特点。

例题:甜菜的上部叶片垂直生长,叶簇呈漏斗形。

这种生长方式所形成的叶面空间的配制结构,极有利于光照的吸收,提高植株和群体的光合效率。

而车前草的叶片是轮生的,叶片夹角为137.5度,这正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弦角,叶片按这个角度生长,可以充分利用光照。

梨树随着树干长高,叶片沿对数螺旋上升,每个叶片都不会遮蔽下面的叶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光照吸收率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B.暗合数学规律的叶片结构对植物生长有利C.不同的生长环境造成了植物叶片生长的差异D.对光照的吸收影响叶片的生长角度【易错点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被文段中的一些信息迷惑,如“光合效率”、“光照”等。

这样会很容易地将答案定位在A、D两项上,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

其实文段并没有明确的观点,而是以甜菜、车前草、梨树三种植物为例,分别阐述了其叶片生长角度对其生长的好处。

我们可以通过文段的这三个例子来总结它们的共性,其中的“垂直”、“夹角”、“弦角”、“对数”等词语是解题的关键,它们的共性与B项的“暗合数学规律”正好吻合,故B项当选。

3.文末注意新概念概括类主旨观点型题目,当文末出现总结型句式时,该句中提到的新概念多为文段的落脚点,即关键信息,正确答案应包含这一关键信息。

此类题常见的总结型句式有:“这是……”、“这/那就是……”,“都指向了……”。

例题: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

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

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

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B.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C.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D.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中公名师解析:文段主要阐述的是中国古代礼制的要求使得服装忽略了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并因体现等级的需要而突出了图案的特点,而这些特征使得中国传统服装的剪裁倾向于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