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技术课程设计
除尘过滤课程设计

除尘过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除尘和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工业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过滤装置和进行除尘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除尘和过滤在保护环境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学生将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掌握除尘和过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除尘和过滤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首先,将介绍除尘和过滤的基本概念,包括除尘的定义、分类和原理,以及过滤的原理和常用的过滤介质。
然后,将介绍除尘和过滤的方法和设备,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和袋式除尘等,以及常用的过滤装置和操作方法。
最后,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除尘和过滤在工业和环保领域的应用,如电厂除尘、化工尾气处理等。
教材将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辅助以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除尘和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次,将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通过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将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除尘和过滤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最后,将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学习资源,提供除尘和过滤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等内容。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除尘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风除尘的基本概念,掌握通风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掌握除尘器种类、性能及适用范围,了解通风除尘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及相关标准,认识到通风除尘在环保事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风除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通风除尘系统;2. 提高学生分析、比较不同除尘设备性能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除尘器;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2. 激发学生对通风除尘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3. 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复杂理论知识接受程度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通风除尘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通风除尘基本概念:讲解通风、除尘的定义,通风除尘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安排:2课时。
2. 通风系统设计:介绍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流程和参数计算;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安排:3课时。
3. 除尘器种类及性能:讲解不同类型的除尘器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内容安排:4课时。
4. 通风除尘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典型行业通风除尘需求,介绍实际应用案例;教材章节:第四章;内容安排:2课时。
电除尘技术课程设计

电除尘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电除尘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主要设备与工作流程。
2. 掌握电除尘器在燃煤电厂等工业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掌握电除尘器的性能评价指标,学会分析其运行效果。
技能目标:1. 学会运用电除尘技术解决实际大气污染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够分析电除尘器的运行参数,进行简单的设备调试与优化。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除尘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电除尘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实验与实践中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激发学生对电力环保事业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除尘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除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除尘技术原理- 离子发生器工作原理- 电场除尘基本原理- 气流分布与粒子捕集2. 电除尘设备与结构- 电除尘器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主要部件功能及工作原理- 设备选型与优化3. 电除尘应用案例分析- 燃煤电厂电除尘应用- 钢铁、化工等行业电除尘应用- 节能减排效果分析4. 电除尘性能评价与运行维护- 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电除尘性能的因素- 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5. 教学实践与拓展- 实地参观电除尘设备- 电除尘实验操作- 行业发展趋势与新技术探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以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原则,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安排教学进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地参观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电除尘技术的应用,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关注行业动态,引导学生拓展视野,提高他们对电除尘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冶炼厂烟气除尘课程设计

冶炼厂烟气除尘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冶炼厂烟气除尘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烟气除尘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备选择等,提高他们在环保领域的专业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烟气除尘的基本原理;(2)熟悉常见的烟气除尘设备及其作用;(3)掌握冶炼厂烟气除尘工艺流程。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烟气除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3)能够设计简单的烟气除尘工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培养学生对烟气除尘技术的兴趣;(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烟气除尘的基本原理:介绍烟气除尘的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让学生了解烟气除尘的基本过程。
2.烟气除尘设备:介绍常见的烟气除尘设备,如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3.冶炼厂烟气除尘工艺:分析冶炼厂烟气除尘的工艺流程,包括烟气预处理、除尘、排放等环节,并介绍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4.除尘设备的选择与设计:讲解如何根据烟气特性、处理量、排放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以及如何设计除尘工艺。
5.烟气除尘技术的进展:介绍近年来烟气除尘技术的发展趋势,如超低排放、新型除尘材料等。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烟气除尘的基本原理、设备选择和工艺设计等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烟气除尘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烟气除尘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烟气除尘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冶炼厂烟气除尘技术》等。
2.参考书:涉及烟气除尘领域的相关书籍。
3.多媒体资料:烟气除尘设备原理动画、实际工程案例视频等。
4.实验设备:烟气发生器、除尘器等。
5.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政策法规、企业案例等。
除尘技术课程设计

除尘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尘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掌握典型除尘设备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3. 了解除尘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除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学会分析不同工况下除尘设备的选择与优化,提高实践操作技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除尘效果,并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与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2. 激发学生对除尘技术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学习除尘技术对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知识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业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我国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除尘技术概述- 除尘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除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与重要性。
2. 除尘设备原理与选型- 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典型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 除尘设备的选型原则、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分析。
3. 除尘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火力发电、钢铁、建材等典型行业除尘技术的应用案例;- 除尘设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运行与维护。
4. 除尘效果评估与故障处理- 除尘效率的计算与评估方法;- 常见除尘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5. 除尘技术发展趋势- 新型除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除尘技术在环保政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除尘技术概述;第二周:除尘设备原理与选型;第三周:除尘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第四周:除尘效果评估与故障处理;第五周:除尘技术发展趋势。
除尘系统课程设计引言

除尘系统课程设计引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除尘系统的历史发展、分类和适用范围;掌握除尘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理解除尘系统的设计方法和选用原则。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除尘问题;能够根据工程需求设计简单的除尘系统;能够对除尘系统进行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除尘系统的历史发展、分类和适用范围;除尘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除尘系统的设计方法和选用原则;除尘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除尘系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这些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尘系统的知识,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作业将包括练习题、项目报告等;考试将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相关的模拟试题。
评估方式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安排。
教学时间将分配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段内进行,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消化知识。
教学地点将选择在适合教学的环境中,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
教学安排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车间除尘系统课程设计

车间除尘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车间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3. 引导学生掌握车间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车间除尘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合理的车间除尘系统方案并进行初步优化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资料、图纸等工具进行车间除尘系统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车间除尘系统在改善职业健康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备和工业设计的兴趣,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使学生掌握车间除尘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工业设计、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强调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车间除尘系统原理及重要性- 理解除尘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作用- 掌握除尘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2. 除尘设备类型及性能- 学习不同类型除尘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分析各类除尘设备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3. 车间除尘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 掌握车间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学习除尘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4. 除尘系统方案设计及优化- 学习如何根据需求制定合理的除尘系统方案- 掌握对除尘系统方案进行初步优化的方法5. 实际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车间除尘系统设计案例,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学习从案例中提炼设计经验和技巧6. 设计实践与展示- 进行车间除尘系统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组织设计方案展示,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车间除尘系统原理及重要性、除尘设备类型及性能第3-4周:车间除尘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第5-6周:除尘系统方案设计及优化第7-8周:实际案例分析、设计实践与展示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车间除尘系统的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除尘设备选型、系统设计、案例分析等内容。
粉尘除尘课程设计

粉尘除尘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技术和应用,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粉尘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粉尘的产生、分类和危害,了解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类型,以及粉尘除尘的设计和评价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粉尘除尘系统设计和评价,能够使用和维护除尘设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认识到粉尘除尘对于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粉尘的基本知识:包括粉尘的产生、分类和危害,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类型: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和干式除尘等。
3.粉尘除尘的设计和评价方法:包括除尘器的选型、系统设计和效果评价等。
4.除尘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包括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故障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除尘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的实施:1.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
2.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和动画等。
3.实验设备:包括各种除尘器和实验器材。
4.在线资源:包括相关的学术文章、标准和规范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通过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质量,包括习题、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等,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通过定期进行的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
ET
℃
℃
℃
>1500
>1500
>1500
表3灰的成份分析数据
灰的成分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Na2O
K2O
TiO3
SO3
比例/ (%)
54.29
34.16
5.73
1.87
0.52
0.24
1.01
1.39
0.13
表4飞灰的比电阻
温度(℃)
25
50
100
125
150
175
200
电压(KV)
(2)本体系统:
1)收尘极系统:极板、悬吊及振打
2)电晕极系统:电晕线、阴极大、小框架,阴极吊挂,阴极振打
3)烟箱:进气烟箱、出气烟箱
4)气流均布装置:气流均布板、收尘电场内部阻流板、灰斗阻流板、导流板
5)槽形极板:
6)壳体
7)支座
8)储、排灰系统
9)辅助设施
2、设计说明
除尘器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根据国家烟尘排放标准,最终的烟尘排放量为30mg/m3,
3.0
3.0
3.0
3.0
3.0
3.0
3.0
比电阻值/( )
5.21
8.22
2.17
1.83
7.56
2.29
9.61
表5灰的粒度分布情况(经计算后得)
灰的粒度(μm)
<3
3-5
5-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
比例/ (%)
2.57
0.99
3.01
6.85
5.20
16.62
19.52
4
因此为了达标而且能尽量减少耗材,取效率为99.95%。
(2)电场风速:考虑灰的比电阻高,灰分质量轻、粒度小等因数,并在设计上留有余量,选取电场风速v = 1.05m/s
(3)板间距:考虑到宽极距能有效的减少高比电阻粉尘产生的反电晕,能减少由于安装的误差、运行中的热变形等对除尘器性能的影响,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另外也能够减轻设备质量、降低造价、易于维护保养。选取板间距400 mm
四、参考文献·····································12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书
1、原始资料:
某电厂要求设计与200MW火电机组配套的除尘器,所提供原始资料如下:
1.1、煤、灰及烟气资料
表1工业分析
序号
名称
符号
单位
设计煤种
1
空气干燥基水分
Mad
%
2.16
2
接受基灰分
Aar
40-50
>50
比例/ (%)
2.57
0.99
3.01
6.85
5.20
16.62
19.52
45.24
平均粒度(μm)
51
根据平均粒度,平均粒度影响系数取k≈1.3
ω=7.4ks0.625≈7.5cm/s其中k为平均粒度影响系数,s为没的含硫量(%)
s=0.66%
选取驱进速度7.5cm/s
(6)电除尘器本体结构形式
(4)线间距:一般取0.6~0.65倍通道宽度。考虑采用采用大C型板与极线采用RS管状芒刺线的机配形式,一块板对应一根线故线间距为300mm。
(5)荷电粉尘有效驱进速度:
平均粒度公式:α平均=(W1α1+W2α2+···Wnαn)/100
灰的粒度(μm)
<3
3-5
5-10
10-20
20-30
30-40
45.24
表6灰及烟气其它性质
灰的容重
510kg/m³
灰的休止角
46.65度
烟气温度
150℃
烟气露点
100℃
烟气量
2100000 m³/h
烟气含尘浓度
36 g/m³
1.2、系统及工况资料
锅炉型号:DG-670/13.7-540/540
额定蒸发量:670t/h
排渣方式:固态排渣
1.3、对电除尘器的要求
1除尘效率:≥99.5%
2允许漏风率:≤5%
3本体压力损失:≤350Pa
2、要求
为该机组设计配置2台除尘器,除尘效率不低于99.5%,试对该电除尘器进行总体设计,并画出简图。
二、设计正文
1、电除尘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除尘器有许多种类型和机构,但它们都是按照同样的基本原理设计出来的。用电除尘的方法分离气体中的悬浮尘粒,主要包括以下5种物理过程:
(1)施加高电压产生强场强使气体电离,即产生电晕放点;
(2)悬浮尘粒的荷电;
(3)荷电尘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电极运动;
(4)荷电尘粒在电场中被捕集;
(5)振打清灰。
电除尘器的基本结构:
(1)电气系统:
1)高压供电装置:高压整流变压器,电抗器,高压控制柜
2)低压自动控制系统:保温箱的恒温控制,振打程序控制,排灰控制,安全连锁
(2)初定电场断面积
(3)极板的有效高度h
(4)通道数Z
将Z圆整为整数,取Z=59
(5)电场的有效宽度B有效(>8m,1m为一级进行圆整)
(6)求电除尘器的实际断面积F
(7)验算电场风速
因此设计的电除尘器符合标准
(8)计算电除尘器的电场长度
单电场长度
将l按每块极板名义宽度0.5m的倍数进行圆整取4.0m
总有效长度L=nl=5 4=20m
(9)柱间距
除尘器内壁宽度B(取 )
双室
与气流垂直方向的柱间距 (取 )
沿气流方向上的柱间距Ld(取la=700,C=400)
除尘技术课程设计
14日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2
1.原始资料····················2
2.设计要求····················4
二、设计正文···················5
1.电除尘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5
2.设计说明······································5
3.电除尘器结构尺寸的计算························6
4、电除尘器结构图及各主要部件结构图··············9
三、课程设计总结·································12
1)采用卧式电除尘器
2)设计为双室m=2
3)电场数n=5
4)振打方式:电磁振打
5)进出气烟箱:进气方式:下进气方式
气流分布装置:在进气烟箱内设置气流均布板和两层导流板
槽形极板:在出气烟箱内设置槽形极板,采用水平出气试
6)灰斗:采用四棱台形灰斗
3、电除尘器结构尺寸的计算
(1)计算所需的收尘极面积A(为适应煤种波动,取k=1.1)
%
32.4
3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
%
14.6
4
接受基低位发热量
Qnet,v.ar
J/g
20483
表2元素分析
序号
名称
符号
单位
设计煤种
1
接受基碳
Car
%
52.41
2
接受基氢
Har
%
3.31
3
接受基氧
Oar
%
4.73
4
接受基氮
Nar
%
0.91
5
接受基硫
Star
%0Biblioteka 666哈氏可磨指数
HGI
70
7
灰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