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赵财胜,孙丰月,毛讲解
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油地质上的应⽤2019-08-06摘要:流体包裹体是地质时期形成各种矿物体过程中的地质液体,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研究能得出各种矿藏形成的条件,根据流体包裹体的内涵以及特点出发,在对相应的流体包裹体的特征了解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对⽯油矿藏的有效指引和开发,从⽽在⽯油地质上得到了有效的应⽤及发展。
关键字:流体包裹体;特征;⽯油地质;应⽤⼀、流体包裹体内涵流体包裹体是在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中,通过各种沉积物的演化作⽤,在各种沉积物形成各种矿物、岩⽯、矿藏的形成中包含的⼤量的流体包裹体,这些流质的包裹体记录下了⼤量的关于流体介质的性质、组成部分、物化的条件以及地球的动⼒学因素,实际上是对相应矿藏的演化过程的记录,在⼀定程度上可被看做是矿藏形成中的样品。
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的按照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可分为原⽣、次⽣和假次⽣的矿物包裹体。
原⽣包裹体在形成后就建⽴了与外界环境相互隔绝的体系,从⽽能切实反映矿物在演化过程中的如温度、压⼒以及矿物溶液的密度以及流体的来源等⽅⾯的切实数据,实际上也是对相应矿物形成条件的真实记录和定格。
流体包裹体是油⽓演化和形成过程中的原始记录,通过对原⽣包裹体的研究能实现对⽯油地质上的有效应⽤。
⼆、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根据具体的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以及相态,可分为盐⽔溶液和有机包裹体,盐⽔溶液的流体包裹体⼜包括单相盐⽔、汽液双相的盐⽔包裹体,有机包裹体⼜存在单相汽态、⽓液双相、⽓态烃、沥青、含⽓态烃的有机包裹体。
与⽯油地质相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液双相的盐⽔包裹体、纯⽓态烃、纯液态烃的包裹体以及⽓液两相烃包裹体、沥青包裹体。
各种包裹体均具有不同形式的特征,从⽽能在⽯油地质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和形成的条件对当地的矿物形成过程进⾏还原和推导。
⽓液两相的盐⽔包裹体的⽓液⽐⼤于5%,⽆⾊透明状,体壁边壁较为清晰,体积较⼩;纯⽓态烃包裹体⼜⽓态烃构成,透明度较差,边壁属厚壁状,个体⼤⼩各异,但呈群体分布;纯液态烃包裹体有液态烃构成,紫⾊,透明度差,蓝荧光下具有弱荧光特征;⽓液两相的流体包裹体由两相烃类构成,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矿物中具有不同的颜⾊,透明度差,边壁较厚,蓝⾊荧光下液相烃有弱黄荧光特征;沥青包裹体由固态的沥青构成,⿊⾊;不透明,不规则形态,不同矿物样品中沥青含量变化⼤。
矿床成因研究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

矿床成因研究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矿床成因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其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作为研究矿床成因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等领域。
本文将围绕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展开讨论,以期加深对矿床形成机制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1. 流体包裹体的定义和类型流体包裹体是指在矿物或岩石中由固体、液体或气体组成的微小空腔。
根据包裹体形成时的环境和过程,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熔融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和固相包裹体。
熔融包裹体主要存在于岩浆矿床中,记录了岩浆的生成和演化过程;气液包裹体主要存在于热液矿床中,记录了流体的成分和温度压力变化;固相包裹体主要存在于变质矿床中,记录了岩石的变质过程和成分变化。
2. 流体包裹体的提取和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作用,研究人员通常需要提取和分析其中的包裹体。
提取包裹体的常用方法包括显微镜下手动或机械切割、高温高压流体爆裂和离子切割等。
提取后的包裹体可以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分析,如显微镜观察、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通过对这些分析结果的综合研究,可以了解到包裹体中流体的成分、密度、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而推断矿床形成的环境和过程。
3. 流体包裹体特征的解读和示意研究过程中,根据流体包裹体内部的特征和组成,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关键信息,有助于揭示矿床的成因和形成机制。
比如,通过测量流体包裹体中的真密度和盐度,可以初步判断矿床形成的温度范围和成因类型。
此外,通过固相包裹体中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可以推测矿床形成过程中的热力学条件和物质交换机制。
而气液包裹体中的气体组分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则可以揭示矿床的流体来源和演化路径。
4. 流体包裹体在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方法在矿床成因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例如,通过对矿物中包裹体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型金属矿床形成的机制,即“岩浆–热液-岩浆”相互作用过程。
金矿系统矿床地质特征与流体包裹体特征——造山型金矿床为例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金矿系统矿床地质特征与流体包裹体特征——造山型金矿床为例赵 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摘 要:成矿流体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地质学界研究热点之一。
从流体包裹体研究中我们可以获得当时成矿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成分等)。
目前,流体包裹体研究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热液矿床,并且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
它们对成矿环境、流体演化和矿质沉淀特征都具有重要指示作用,能够反映成矿物化条件及成矿过程,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由于实际工作中,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可能存在矛盾,为此,需要更好的建立矿床地质与流体包裹体之间的衔接,以便更好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关键词:成矿流体;流体包裹体;矿床地质;地质找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3-011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lued Ii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in Gold Deposits System—Case Study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ZHAO Ho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e-forming fluids and mineralizatio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geology. From the study of fluid inclusions, we can get the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 an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temperature, pressure, composition, etc.). At present, fluid inclusion research metho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hydrothermal deposits, and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data have been accumulated. They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 fluid evolution and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reflect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s and metallogenic process, so they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Because there may b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luid i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in practical work,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better connection between ore deposit geology and fluid inclusion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out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Keywords: ore-forming fluid; fluid inclusions; deposit geology; geological prospecting造山型金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为世界提供了至少30%的黄金储量。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1000-0569/2007/023(09)-2085-08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岩石学报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陈衍景1,2倪培3范宏瑞4 FPirajno1,5赖勇2 苏文超6 张辉6CHENYanJing,NI Pei,FAN HongRui, F Pirajno, LAI Yong, SU WenChao andZHANG Hui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2.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3.南京大学壳慢演化与成矿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5.GeologySurvey of WestAustralia, 100PlanStreet,Perth, WA 6004,Australia6.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1.KLMD,GuangzhouInstitute ofGeochemistry认ChineseAcademyof Sciences, Guangzhou510640,China2. Laboratory ofOrogenand Crust Evolu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3.Key Laboratory ofCrust-MantleEvolution and }ineraliz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210093,China4. Key Laboratory ofLithosphere Evolutio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5. Geology SurveyofWest Australia, 100Plain Street, Perth,W A 6004,Australia6. Institute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China2006-12-30收稿,2007-06-22改回.Chen YJ, NiP, Fan HR,Pirajno F,LaiY,SuWC andZhang H.2007. Diagnostic flui dinclusions of differenttypes hydrothermalgold deposits.Acta Petrologica Sinica.23(9);2085一2108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gold depositsas example, attempts tosetupa scientific linkage between oregeology andfluid inclusions,consideringthat inprevious published works,obs ervations and measurementsof the fluid inclusionscommonlywere not well interpreted. In som ecases, geological data didnot agree with theresultsobtained fromfluidinclusion studies. Inthispaper, we firstreview previousclassifications of golddeposits,andthen,subdivide golddeposits into five classes,based onthe dominant ore-formi ngprocesses:1)intrusion-related hypothermal systems,suchas porphyry-systems, breccia-p ipes,IOCG and skarns; 2)orogenic- or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type;3)epithermal-type,i. c.reworking hydrothermal depositshosted in continental-facies volcanic- subvolcanic rocks;4)fine-grain disseminated type(Carlin-type and/orCarlin-style ),i. e. reworking hydrotherm aldeposits hostedsediments; and 5)hydrothermalmetalliferous sediments related to submarine venting, suchasVMS andSEDEXstyles.Inthiswork we selectdiagnostic geological andfluid-i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five classes ofore-systems,andclarify theirkey differences thatcan be used as genetic markers.Ore-fluid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end-members,namelyreworking, metamorphic andmagmatic fluids. Manyore-systems are knownto formas a resultof multiple fluidsduring multi-stage events; and theirlate-stage of mineralization alwaysbeing caused by fluids with a high-proportion of reworking of theoriginalore systems or by renewedfluid flow.Therefore,thefeatures of late-stagefluids,alterationand mineralization cannot be used to identify theorigin andgenetic type of an ore-system. Instead,wesuggest that only the early-stage signatures can beemployedto determine the origin andtype of anore-system.Reworking fluids are characterizedby low-temperature(<300 0C),low-salinity and low-contentof COZ,and sourcedfrommeteoric and/or sea water;metamorphic fluids by moderate-temperature,low-salinityand high-c ontent ofCOZ;and magmatic fluidsbyhigh-本文受国家973项目(2006CB403500)和I_I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为40425006,40730421)的资助。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王跃武㊀郑万林㊀苏俊启摘㊀要: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金矿信息分析技术,目前地质勘测人员常常以此分析技术为寻找金矿的理论依据㊂笔者认为这一理论存在几个应用盲区,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本次研究以热液金矿床的金矿勘测信息为案例,详细说明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中应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㊂关键词:金矿系统;热液包裹体;热液金矿;矿藏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391(2015)05-0020-021㊀研究意义绝大部分的金矿床均包裹在热液矿物或流体包裹体中,通过对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该金矿床的成因㊁存储形态及分布的规律㊂目前已有学者提出应用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勘测技术,以此为依据寻找金矿㊂笔者认为这一理论存在几个应用盲区,其中最主要的盲区为包裹体数据与矿床的地质性常常出现矛盾,本次研究以热液金矿床为案例,从宏观的角度详细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更系统的应用热液金矿系统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金矿的方法㊂2㊀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地质特征分析㊀㊀目前,人们应用几种方法描述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的地质特征㊂第一种描述方法为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生成的成因㊂该种描述方法将金矿的形成划分为高湿喷发㊁融合变质㊁时间沉积㊁自然改造四个阶段,根据某一个阶段出现的差异来分类㊂虽然这种描述方法的优点宏观说明了金矿成矿的特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发现金矿成矿的分类虽然不同,然而成矿的结果几乎相同㊂由于这种描述方法理论性强㊁实际操作性不强的缘故,所以通常人们不以它作为金矿分析的理论指导思想㊂第二种描述方法着重高温喷发后,金属矿物对岩石影响的结果㊂这种理论将金矿分为变质碎屑岩型㊁绿岩带型等㊂虽然该描述方法较为直观,但它存在描述指数过于模糊的问题,比如人们不能说明变质碎屑岩型的金矿含量是否比绿岩带型更多,即缺乏量化的描述㊂第三种描述着重地理结构的描述,比如应用层状㊁层控等参数描述金矿的形成,金矿的成矿规模㊁分布特点可以量化㊂虽然这种描述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金矿的规模及分布特点,但是存在对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描述不够明晰的问题,比如在不同的分布区域,存在多种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的问题,只有准确描述出不同类型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人们才能够更清楚掌握金矿分布的情况㊂第四种描述直接采用矿床特点的方式来描述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㊂虽然这种描述方法简单㊁直观㊁概括性强,便于理解,但是人们对矿床的认知不足,部分矿床人们还未能给予准确的定义㊂基于以上每种热液金矿系统流体包裹体特征描述均存在不足,本次研究提出,如果要研究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就必须用系统的方法来描述,以便让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类更清晰㊁描述更精准㊂笔者认为应将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描述方法如下㊂岩浆热液:断控系列(侵入有关的脉状矿床)㊁浆控系列(浆控高温热液型);变质热液:层控系列(层控造山型如碳质层控型㊁BIF层控型等)㊁断控系列(断控造山型㊁蚀变破碎带型㊁石英脉型);改造热液:层状系列(热水沉积型㊁热泉型)㊁层控系列(微缩粒侵染型)㊁断控系列(微缩粒侵染型)㊁浆控系列(浅成低温热液型)㊂这是一种系统的㊁分层的㊁直观的描述方法,可让描述分类明晰㊁无理解性歧义㊂3㊀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类型分析㊀㊀造山型变质热液成矿类型㊂它是一种由于地质的改变带来热液与其它岩石融合,形成矿床的类别㊂该类别中地质的变化包括山体断裂以后,带来地质的增生㊁碰撞㊁融合三种变化㊂该类型的成矿分为三个部分:由于地质变化,金矿元素与其它岩石共同存在,此时金属未全面侵蚀其它的岩石;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金属元素与岩石相互影响,成为相互共存的岩岩;由于地形的变化,成片的岩体逐渐断裂㊂这类热液成矿被水溶液及CO2溶液包裹,成矿流体特点为岩石与金属元素主要以物理形式共生,岩石中石英含量高,岩体极硬;岩体盐度低㊁CO2含量高㊂浆控型变质热液成矿类型㊂这一类型是地低的高温融液不能抑制喷发而出后,岩浆中的金属融液覆盖在岩02石上,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金属物质构成较大的化学侵蚀的成矿类型㊂浆控型变质热液常常形成班岩型㊁爆破角斑岩型㊁铁氧化物型㊁夕卡型金矿床㊂该类型的矿床具有以下几种特点:高温给岩石带来较大的影响,通常这类岩石曾产生过较大的铁氧化反应,致使硫化物质较多;岩石存在渐变型的氧化特点,蚀变现象较为明显;岩石受过高温氧化反应,外表常常覆盖着红色㊁绿色㊁蛇纹色矿泥㊂它的成矿流体性质为包裹体外颜色丰富㊁含盐度高㊁有明显的氧化反应结果㊂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类型㊂该类型的金属物质也来源于火山岩或次火山岩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类火山没有爆发,火山底的岩浆以低温的形式涌上地表,逐渐侵蚀岩体㊂该类热液成矿类型与浆控型变质热液成矿类型虽然所处的地区相同,均处于火山附近,外观呈发育角砾岩㊁网状侵染状等,但是与浆控型变质热液成矿类型比,它的蚀变及含硫量差异较大㊂如果在火山地区既出现浆控型变质热液成矿类型的特点,又夹杂着造山型变质热液成矿类型的特点,那么它通常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类型㊂该类型的成矿流体特点为岩体外被水与CO2溶液包裹,含子晶包裹体,包裹体内富含盐份㊂微细粒浸染热液成矿型㊂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床均为这种类型㊂这种热液成矿类型的地质特点为金矿以微细粒的形式存在㊁微细粒颗体常常存储在断层的破碎带中㊁金矿微细粒旁边常常存在碳酸盐化岩石,该地区的断裂带地处于火山爆发后发生过位移的断裂带中㊂它的成矿流体性质特点为包裹体富含水份㊁石油㊁CO2,包裹体的温度一般低于300ħ㊁捕获压力小于600MPa㊁静水压力深度小于6km,部分处在流浆位置的包裹体温度㊁压力㊁静水压力参数大于以上的标准㊂热水沉积型热液成矿类型㊂这种类型由于水体与地壳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热液金矿㊂它的地质特点为靠近水域且水域周围富含矿脉;矿体外表富含硫㊁铁㊁碳㊁石膏等物质;矿体呈硅化㊁粒状的长石化㊁泥化㊂它的成矿流体特点为被水深液㊁CO2包裹体㊁NaCl子晶包裹体包裹;常与重晶石㊁石膏石共生;外表富含较多的矿物质㊂4㊀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应用分析㊀㊀应用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准确定性矿床㊂不同的矿床,金矿的存储形式㊁成矿规模㊁分布的特点有较大的差异性㊂如果能够应用一种准确的概念为矿床定性,就能迅速的描述这种矿床的本质特点㊂如果能够以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来概括矿床,就能准确的为矿床定性㊂人们针对这一矿床特点有效的开展后续的勘查工作㊂应用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矿床成因㊂不同类型的热液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是不同的,如果用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矿床,就能快速掌握该矿床的特点㊂这种分析方法较为准确㊁直观㊂应用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矿床特点㊂如果能从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矿床,就可以迅速了解矿床的成因㊁地质特点㊁金矿形成的特点㊂这是一种能掌握金矿各种特质之间内在联系的金矿系统分析应用方法㊂由此可见,该次研究改良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是一种更科学㊁更系统的分析方法㊂这一方法拓展了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的理论㊂参考文献:[1]㊀李㊀晶,陈衍景,李强之,等.甘肃阳山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类型[J].岩石学报,2007(9):2144-2154.[2]㊀陈华勇,陈衍景,倪㊀培,等.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流体包裹体成分㊁矿床成因和成矿预测[J].岩石学报,2007(9):2189-2197.[3]㊀李光明,李金祥,秦克章,等.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超大型富金斑岩铜矿的高温高盐高氧化成矿流体:流体包裹体证据[J].岩石学报,2007(5):935-952.[4]㊀郭东升,陈衍景,祁进平.河南祁雨沟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分析[J].地质论评,2007(2):217-227.作者简介:王跃武(1962-),男,吉林省扶余市人,中专,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资源勘查工程㊂(作者单位: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ʻ四队,吉林132105)(上接第19页)[4]㊀景宝盛,单金忠.新疆东昆仑维宝地区铅锌矿床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J].地质找矿论丛,2013,28(4):499-507.[5]㊀景宝盛,胡华伟,李㊀慧,等.新疆鸭子泉⁃维宝一带地质成矿规律浅析[J].西北地质,2010,43(4):62-71.[6]㊀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新疆若羌县库木艾比热孜一带1ʒ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2006.[7]㊀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省喀雅克登塔格地区五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2009.(作者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贵州贵阳550005)12。
青海大场金矿床成因分析探讨

青海大场金矿床成因分析探讨[摘要]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及前人有关资料、文献的查阅,在对大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之后,结合前期资料及目前相关的成矿时代、流体作用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最后对矿床成因类型得出明确的认识或结论。
[关键词]青海大场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成因类型1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类型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北以布青山南坡断裂为界与阿尼玛卿华力西缝合带毗邻,南东以巴颜喀拉主峰北侧断裂为界与中、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相邻(图1)。
印支期形成的石炭—中二叠世布青山群和三叠纪浊积岩为区内主体地层,布青山群为区内出露最老地层,岩性以中基性火山岩和碳酸盐岩为主。
盆地中有大面积的巴颜喀拉山群砂板岩沉积地层,三叠纪砂板岩地层为区内含矿地层;该盆地于晚印支期闭合,广泛形成了北西-南东向褶皱、断裂构造。
含矿地层为三叠纪低绿片岩相变质地层(浅变质砂岩夹板岩地层),其典型的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碳酸盐+云母+绿泥石+黄铁矿。
本区热液蚀变较强,金矿化往往形成于硅化、黄铁矿化和毒砂矿化较强部位。
矿区主体构造为多期活动的区域性NW-SE向韧-脆性逆断裂带,该构造是重要的导矿和控矿构造,控制金矿床和金矿带的展布,对金矿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由其衍生的次级断裂,尤其是昌马河组上段地层中的次级断裂,层间破碎带非常发育,呈羽毛状平行展布,NW-SE走向,为区内含矿构造。
金矿化受韧-脆性变形控制,金矿体赋存于破碎蚀变带中,构造破碎蚀变带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向,在成矿前期,构造带与区域主要构造性质一样,为压性逆冲断层,成矿期时变为张性,形成矿化的张性构造岩,由此表明本区金沉淀与构造变形作用同步。
矿石矿物主要为毒砂、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铁白云石;金的赋存状态表明,含金矿物主要为热液黄铁矿和毒砂,金在矿石中主要以硫化物包裹金的形式存在,分布率为73.89%,其它含量较少,矿石中的硫化物是金的最主要的载体矿物。
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原生晕找矿法(prospecting by primary halos)是通过发现和研究基岩中的原生晕进行找矿的方法。
本文主要总结以往大场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应用原生晕分带序列法进行深部找矿预测。
标签:大场金矿床原生晕深部找矿大场金矿田是我国新的十大资源接替基地之一,处于青海省的金腰带——巴颜喀拉山金锑成矿带的中段,成矿带蕴藏着丰富的金锑资源,是我省重要的金矿产地,已发现矿床、矿化点30多处,全区金资源量已达230t。
位于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境内,距格尔木市约320公里,距都兰县诺木洪乡约160公里,从214、109国道均有便道通行。
1区域地质概况大场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北以布青山南坡断裂为界与阿尼玛卿华力西期缝合带毗邻,南东以巴颜喀拉主峰北侧断裂为界与中、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相邻。
区域主要发育二叠纪、三叠纪地层。
二叠纪布青山群为区内最老的地层,断续沿昆仑山口-久治区域性断裂呈断块状分布,岩性以中基性火山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次之;三叠纪地层为是区内的主要赋矿地层,分布广泛,为一套砂泥质复理石-类复理石沉积,多为浅海-深海相浊流沉积环境。
区域岩浆活动较弱,侵入岩多沿区域性大断裂出露,岩体规模一般较小,多呈小岩株状侵入于三叠纪地层中;火山岩仅在石炭纪-中二叠世布青山群中局部发育,以中基性熔岩为主,局部有少量火山碎屑岩;区内石英脉很发育,构成区内一大特点,多沿断裂构造分布。
区域二叠纪和三叠纪地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二叠纪地层为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形成了蓝闪-绿片岩相,三叠纪地层变质程度相对较低,为低绿片岩相。
2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及其北侧,北以布青山南坡断裂为界与阿尼玛卿华力西期缝合带毗邻,南东以巴颜喀拉主峰北侧断裂为界与中、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相邻。
区内构造演化历史最早始于华力西期,形成二叠纪马尔争组火山岩、碳酸岩夹碎屑岩建造,构成区内三叠纪浊积盆地的基底;印支期是区内的主体,形成的三叠纪浊积岩盆地,沉积了大面积的巴颜喀拉山群砂板岩建造;印支晚期,巴颜喀拉山群浊积盆地闭合,广泛形成北西-南东向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为成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窦光源;刘世宝;祁昌炜;赵伟;谈艳【摘要】果洛龙洼金矿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是以石英脉型为主的大型金矿床.果洛龙洼金矿的形成划分为两个阶段,对两个成矿阶段的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试和H-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果洛龙洼金矿石英脉主要发育两类包裹体,分别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水溶液-CO2包裹体.其中,第Ⅰ成矿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 ~382℃,盐度为14.3%~23.6% NaCleq.第Ⅱ成矿阶段为果洛龙洼金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发育水溶液-CO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76 ~310℃,盐度为3.1%~19.7%NaCleq,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H2O-CO2-NaCl体系,成矿流体具有富CO2的特征.H-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含金石英脉矿物中的δ18OV-SMOW为15.4‰~16.5‰,δ18OH2O值为4.3‰~5.4‰,δDV-SMOW为-80‰ ~-104‰.综上认为,果洛龙洼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水,后期大气降水混入,金快速沉淀形成石英脉型矿.【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6(007)004【总页数】6页(P569-574)【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测温;H-O同位素;东昆仑成矿带;果洛龙洼金矿床;青海【作者】窦光源;刘世宝;祁昌炜;赵伟;谈艳【作者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局,西宁810001;青海省地质调查局,西宁810001;青海省地质调查局,西宁810001;青海省地质调查局,西宁810001;青海省地质调查局,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果洛龙洼矿区位于东昆仑中部隆起带东段,是近年来在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以石英脉型为主的大型金矿床[1]。
通过近年来的勘查,矿床规模不断扩大,已列为可供规模开发的矿产地之一,显示了该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成矿潜力。
自2001年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八队发现至今,前人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规律[2-14]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取得了较多的理论研究成果,极大提高了矿区的找矿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年文章编号∞ 床地质第卷第期⁄∞° ≥ × ≥ 青海大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赵财胜孙丰月毛景文丁清峰赵俊伟李世金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摘度为≤ !≤ Ξ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青海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要∗!≤ 采用ε 冷热台和≤ ∗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大场金矿床石英方解石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三相及富≤ ∗ ≤ 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气液两相 !含≤ 盐度ω !≤ 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温计算成矿压力为∗° ! ≥ !≤ ! 为∗密度为由压力值估算成矿深度为及≤ ∀成矿流体以为主含少量≤ 及并有微量的等有机质∀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混有建造水和少量岩浆水∀在金的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不混溶作用和有机质的存在起了重要作用∀关键词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质意义大场金矿床青海文献标识码向北东倾角β左右为脆韧性逆断层破碎带宽∗中图分类号 °大场金矿床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境内其地理坐标为东经该金矿自资源量约β χ δ∗ β χ δ 北纬β χ δ∗ β χ δ∀∀破碎带中硅化 !黄铁矿化发育为含矿热液提供了有利的年由原青海省第四地质队发现以来至今矿产余吨Ο 通道∀受甘德玛多深大断裂的影响该断裂南侧即断裂带下盘的中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的砂岩 !板岩互层地层中次级断裂 !层间破碎带非常发育呈羽毛状平行展布走向β 倾向≥ • 倾角∗∗β 为区内含矿构造∀这些含矿破普查勘探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证实其储量已达大型规模金∀由于大场金矿床发现较晚并受自然地理条件所限其总体研究程度极低∀前人的研究主要是在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区域金矿成矿作用和大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方面进行了讨论张德全等包存义等丰成友等∀本文通过对大场碎蚀变带宽一般∗长多在以上断层面在走向和倾向上表现为舒缓波状形成的各种构造岩如碎斑岩 !糜棱岩等内常发育有网脉状 !细脉状和透镜状石英脉∀矿区内未见岩体出露但区内矿化作用与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大场金矿区深部存在中酸性隐伏岩体Π ∀到目前为止在大场金矿床共圈定出个金矿体主要∀矿体金矿床发育的原生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总结了成矿流体的特征并探讨了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大场金矿床位于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北巴颜喀拉造山带∀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中亚群× βψ 砂岩 !板岩互层是矿区内的赋矿地层∀砂岩与板岩构成韵律互层显示了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其中的碳质板岩含金较高∀少量二叠系布青山群马尔争组° μ 地层分布在矿区北东角的甘德玛多断裂带之间∀甘德玛多深大断裂为矿区内最大的断裂构造受其影响两侧地层中次级羽毛状断裂构造及褶皱构造较为发育∀该断裂走向北西南东倾分布在大场河以北宽 !长约的范围内图赋存于甘德玛多主断裂南西侧下盘∀金矿体严格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其规模与破碎带有关破碎带规模大 !蚀变强烈则金矿体规模大 !品位高反之则规模小 !品位低∀控矿破碎蚀变带与主断裂带平行展布系主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金矿体分布由北向南似具等距性相间∗∀矿体形态简单多呈条带状 !似层状 !豆荚状和透镜状沿走向具波状弯曲 !膨大缩小 !分枝复合及分叉现象∀沿倾向变化规律目前还不太清楚∀矿体长∗长度大于的矿体占总矿体数一半以上矿体在走向上连续性好地表厚度一般Ξ 本文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 的资助第一作者简介赵财胜男年生岩石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专业∀现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从事矿床学方面的科研工作∀收稿日期改回日期∀李岩编辑∀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锑矿床勘查项目设计书Ο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新疆青海东昆仑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综合研究∗Π 孙丰月矿床地质年图第四系冲 !洪积物大场金矿区地质略图据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 βψ 砂岩夹板岩互层金矿体Ο 修编断裂构造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 βψ 板岩背斜构造二叠系布青山群马尔争组° μ 薄层状砂岩ƒ ±∏ ∏ ∏ √ ∏ ∏ ∏ ∏ √ ° × ⁄ . ∏ ∏ ƒ ƒ ∏ ± ∏ ∏ ∏ ∏ ≥∏ √ × 为≅∗最大为平均品位为≅∀金品位为∀≅∗化 !绢云母化局部发育高岭土化∀其中黄铁矿化 !辉锑矿化 !硅化 !绢云母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根据矿脉的穿插关系 !矿物共生组合 !生成顺序等特征将成矿过程划分为个成矿阶段赵财胜从早到晚依次为≠ 无矿石英阶段主要形成石英大脉产于板岩与砂岩节理 !裂隙中硫化物含量甚微∀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为金的主要成矿阶段矿化作用强含矿石英脉产于构造蚀变带中呈细脉状和网脉状主要由暗灰色或烟灰色细粒石英组成硫化物发育构造变形 !破碎和热液蚀变均较无矿石英脉发育∀明金大量出现最高金品位可达≅矿石自然类型以自然金硫化物蚀变碎裂岩型和自然金辉锑矿石英脉型为主少量块状辉锑矿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 !辉锑矿 !毒砂 !方铅矿 !黄铜矿 !自然金 !银金矿偶见孔雀石∀金的含量与黄铁矿 !毒砂及辉锑矿等金属矿物关系密切∀单矿物含金性分析表明黄铁矿ω ≅ ∏ ≅∗∗≅毒砂ω ∏ ≅辉锑矿ω ∏ ≅∀金主要呈树枝状 !片状 !粒状及薄膜状赋存于矿物粒间或裂隙中∀矿区内围岩蚀变总体较弱其蚀变强度受控于构造规模及岩石的碎裂程度∀主要围岩蚀变有硅化 !碳酸盐Ο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构成该矿床的主体∀≈ 辉锑矿石英为主的锑矿化阶段形成辉锑矿∗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锑矿床勘查项目设计书第卷第期赵财胜等青海大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石英脉和块状辉锑矿矿石∀与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相比较其总体矿化较弱分布局限ω ≥ ∗ …石英型激光拉曼光谱仪该仪器为• 扫描范围∗离子狭缝宽成! !≤ 激光器激光功率度Λ 碳酸盐阶段该阶段形成的大量细小石英方解石脉穿插于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形成的含矿石英脉中含矿性较差∀积分时间拉曼峰位移精确度为? !≤ !≤ !≤ ! 分相对含量最低检测限为拉曼光谱能够精确分析气相液相≤ !≤ !≤ !≤ !≤ !≥ ∀对流体包裹体而言激光样品及研究方法为了探讨大场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 !成分及演化特征笔者对大场金矿区无矿石英脉! ⁄≤ • 等 ! ! 等及有机物≤ 等等多原子分子离子团的成分及相对线通天槽及阶段的⁄≤• 号矿体按成矿阶段进行了• • 含量同时也可对包裹体内的子矿物进行鉴定∀系统取样∀件样品分别为≠ 阶段的⁄≤矿化石英脉以及…阶段的⁄≤• 和⁄≤• 含矿石英脉和≈ 阶段的无矿方解石流体包裹体研究流体是成矿的精髓其来源 !运移和卸载代表了整个成矿过程毛景文等∀通过对∀流体包裹体是成矿流体遗留下来的 2 脉∀ ⁄≤ 和⁄≤• 主要由乳白色或灰白色粗粒石英• 组成性脆易碎含少量黄铁矿⁄≤• 石英脉中除黄铁• 直接样品是揭开成矿流体以及成矿作用机理的钥匙矿 !毒砂外还有辉锑矿 !黄铜矿 !方铅矿及闪锌矿等⁄≤含大量的块状辉锑矿黄铁矿 !毒砂也较发育⁄≤无矿方解石脉中的方解石呈白色粗粒常与乳白色粗粒石英脉共存∀将样品磨制成厚∗件测温薄片的镜下观察发现石英和方解石中均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且均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原生包裹体∀这些包裹体成群出现具有相似的气液比和均一温度内部组成也较一致主要组分为≤ 和∀ 3 1 的流体包裹体测温片进流体包裹体类型和特征依据室温下包裹体的物理相态和化学组成样品中的原种类型型气液两相包裹体 ! 型含包裹体∀ ≤ 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均一冷冻法研究及成分分析∀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确定主矿物特征和原生或假次生包裹体的大小 !形态 !分布 !类型 !共生组合及充填度照相 !定位后再进行热力学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工作是在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流体实验室完成的∀所用仪器为英国产× ≥ 生包裹体可分为≤ 三相包裹体和型富≤ 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即数的型约占包裹体总≤ ∀主要为气液两相即由液相和∗Λ ∗气相组成以液相为主∀气相百分数一般为ε ∀在≤ 包裹型冷热台可测温范围为及ω ε ∗ ≤ ε ∗测试前用人造纯过程中低温下ε 时升温速率为为的∗ε ε 多数为多数在∗∗∀包裹体长轴长一般为体国际标样进行了系统校正误差 ? 升温速率为ε ε ∀均一温度测定∗Λ 之间∀包裹体形态为椭圆形 !长方形和不规则状少数为规则负晶形和不完全负晶形∀尽管激光拉曼高温段升温速率ε 光谱分析结果表相极其微量的≤ 型∀型为含≤ 裹体总数的相≤ ε 左右出现≤ ∗显示该类包裹体的气相中含≤ 不足以改变包裹体中≤ 但由的基本为∗∀ ε 在相变温度附近将升温速率控制在于气相体积非常小以至于在常温和低温下均未观察到≤ 特性∀此类包裹体发育最广是大场金矿床的主要包裹体类三相包裹体即≤ ∀室温下呈三相由≤ ≤ 型约占包对气液两相包裹体测定其冰点温度τ 和完全均一温度τ 对含≤ τ ≤ 三相包裹体!≤ 包裹体测定≤ ≤ 的初熔温度!≤ 相部分均一温度τ !≤ 笼形化合物消失温气相≤ 液度τ 和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τ ∀对于≤ 液相组成气相≤ 气相∀ ≤ ∗常有晃动现象∀少型包裹体由冷冻法测定获得冰点温度计算或实验相图或直接查表刘斌等求数包裹体室温下虽表现为≤ 多数为及盐水溶液两相但在冷却至相的Υ ≤ 体积分数为∀包裹体形态为椭圆形 !不∗Λ 利用经验公式 !经验公式刘斌等确定流体的盐度利用温度盐度密度相图得≤ ≤ 规则形 !长条形等包裹体长轴长一般为∗Λ 多数在∀几乎全体系的密度对≤ 型包裹体通过测定之间∀该类包裹体较发育但分布不均匀∀型为富≤ 包裹体约占包裹体总数的多数小于∀富≤ 笼形化合物消失的温度利用经验公式或利用≤ 笼形化合物熔化温度与盐度关系表体系的密度可利用求得∀或经验公式刘斌等部由≤ 轴长一般为求得流体盐度∀ ≤ 充填包裹体形态为负晶形 !椭圆形和不规则形长∗Λ ∗ Λ ≤ 包裹体气液体积比三相包裹体极为相图≥ ∀其分布特征与含≤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工作同样是在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流体实验室完成的∀包裹体成分分析采用相似并常与其共生∀富≤ 包裹体在常温下有时呈两相但降温后表现为三相∀包裹体总体颜色较暗中心透明∀另矿有少量纯≤ 3 2 床地质∗ε 之间∀气液两相包裹体的τ 为ε 年∗τ 包裹体发育常温下多为气液两相少量为单集中于ε 一的气相或液相全部均一至气相∀显微测温结果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对所有件样品中的气液两相包裹体的τ 为型个包裹体进行了温度测量表∗ε 平均等τ 集中于τ ∗ ε 图∀利用的盐度计算公式ω 可得到相应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平均值为主要为∗盐度值∀结果表度ω ≤ 表明大场金矿区气液两相包裹体的盐∗平均ε 为Ταβλε 1 样号及寄包裹体长轴长主矿物类型Λ ⁄≤ • 无矿石英表 1 大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参数Χηαραχτερισ τιχσ ανδ παραμ ε τερσ οφ πριμ αρψ φ λυιδ ινχλυσ ιονσ ιν τηε Δαχηανγ γ ολδ δεποσ ιτ Υ气相Υ ≤ ϖ≤ ϖ≤ 气液τ ≤ ε τ ε τ ε τ ≤ τ ε ω ≤ ε Θ # π ° η3 型∗型型∗⁄≤• 无矿石英型∗∗∗型∗∗型⁄≤• 矿化石英型∗∗第卷第期赵财胜等青海大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续表1(Ταβλε 1 Χοντ . 样号及寄包裹体长轴长主矿物类型Λ ⁄≤ • Υ气相Υ ≤ ϖ≤ ϖ≤ 气液τ ≤ ε τ ε τ ε τ ≤ τ ε ω ≤ ε Θ # π ° η3 矿化石英型∗∗∗∗∗∗⁄≤• 矿化石英型∗∗∗∗∗⁄≤• 无矿方解石型∗∗∗3 η 为成矿深度∀ / 0 为未测出空白为未测∀图∀ τ ! ! 均为无量纲参数∀ π τ τ 行温度测量表类包裹体的τ ∗ ε ≤ τ ≤ 为∗ε ∗∗ ε ε 表τ ∀该以所获得的该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应用刘斌等的经验公式Θ τ 计算流体密度∀计算结果表范围为∗为ε τ 为平均ε 为ε 平均平均图表明大场金矿区流体密度∀部分该类型包裹体尚未均一即爆裂未能获得完全均一平均温度∀ ≤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利用邵洁连计算流体压力的经验公式π ω τ ω ° 认为≤ 笼形化合物的熔化温度与水溶液等≤ 式中π 盐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通过测定笼形化合物的熔化温度可间接获得包裹体水溶液的盐度∀根据的盐度计算公式ω τ ∗ τ 求得相应包裹体的流体压力∀∗ • ° 之间∀结果表∗ °表明大场矿区气液两相包裹体的流体压力为平均件样品⁄≤主要集中在型和⁄≤中的个包裹体进• 计算得出该类型包裹体水溶液的盐度ω 集中于∗为含≤ 对三相包裹体表 !图∀矿床地质年图ƒ 大场金矿床测温数据直方图∏ √ ∏ ∏ ε ε ∏ ⁄ 平均ε ∗笼形化合物消失温度τ 平均∀ ε ∀纯≤ 变化范围为∗平均为ε ∀此类包裹体均一于气相τ 为包裹体不能获得完全均一包裹体盐度∀应用刘斌等温度图据ω ≤ 等为∗的公式计算富≤ 平均图的经验公式计算出大场金矿区富或纯≤ 流体密度介于将此数值投入图得流体压力为图ƒ ⁄ ∏ ∏ ∗ 3 3 ∏ ∗包裹体表之间平均等 °的平均≤ ° ∀体系π−ξ 相流体包裹体成分为获得流体包裹体的准确成分在镜下观察及温度 !盐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图解∏ √ 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法对流体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为消除寄主矿物对流体包裹体拉曼峰的影响对寄主矿物石英 !方解石也进行了拉曼光谱测定∀包裹体中主要成分在扫描分析获得∀分析结果表其相对含量ξ ξ ≤ ≤ ≤ ! ∗据含≤ 应用刘斌等为富≤ 对三相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和水溶液的盐度的经验公式可计算出流体密度表∗∀利用大拉曼位移区间谱场金矿区流体密度主要分布于等∗π−τ 相图投图可得流体压力为之间平均的° ≤ ≤ 体系 °∀图上一般有清楚显示而微量成分通过局部拉曼位移范围的表明一般为∗平均为型包裹体气相成分以∗为主次为≤ ! ≥! ∗包裹体型件样品⁄≤中的个包裹体进• 和⁄≤• 行温度测量结果见表∀该类包裹体的初熔温度τ ≤ 为∗ε 一般为及ξ ≤ 另含少量≤ 为主ξ ∗ ≥! !≤ !≤ !≤ ∀液相成分以为另含少量≤ !≤ 略低于≤ 的三相点≤ ε ∗表明包ε 一般为和裹体中≤ 较纯净部分均一温度τ 为个别包裹体中检出及≤第卷第期表2 赵财胜等青海大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大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Ταβλε 2 样号及包裹体类型⁄≤• Χο μ πονεντσ οφ φλυιδ ινχλυσ ιονσ ιν τηε Δαχηανγ γ ολδ δεποσ , δε ιτ τερμινεδ βψ Λασ Ραμ αν Σπεχτρο μ ε ερ τερ ξ ≤ ≤ ≤ ≤ ≤ 气相≥ ≤ ≤ Ρ 型型型⁄≤• 型型型⁄≤⁄≤⁄≤• 型• 型• 型ξ ≤ ≤ ≤ ≤ ≤ 样号及包裹体类型⁄≤• 液相≥ ≤ ≤ ≤ ≤ ≥ 型型型⁄≤• 型型型⁄≤⁄≤⁄≤• 型• 型• 型型Ρ 气体还原参数≤ ≤ ≤ / 0 为未检出∀阴离子成分主要为∀其次为≤ !≥ 及≤ ∀相对较高的特点相吻合∀热液中有机质的存在增强了热液活为∀∗ ! 型包裹体气相以≤ ξ 为主ξ ≤ ∗∗ !≤ 化迁移岩石中金属成矿元素的能力卢焕章等金矿的成矿起了重要作用∀对大场和≤ ∗ !≤ 的含量相对较高ξ ≤ 分别为∀ ≤ 和!≤ ∀个别包裹体中含有少量≤ 及讨论与结论 4 1 其ξ 均不超过 ! 型包裹体液相成分以!≤ 为主其次为≤ 含量未测定∀及≤ 及≤ 含量较低∀流体的不混溶性研究表明中温深成热液金矿床的流体不混溶性是流体型包裹体中液相成分均低于拉曼光谱的最低检出限故其总体看来成矿流体富含≤ 型∀此外还含有少量≤ ≤ !≤ !≤ ! ≥ !≤ 演化和成矿流体形成的最重要机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能提供为! ≤ ! ≤ 体系类 ! 最有力的证据∀由于≤ ≤ 和分子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及微量的≤ 在中的溶解度很低两者为有限混溶体系因此在和常以不混溶的分离状态出现两者的混和≤ 等有机组分表明为一种含有机质自然界中≤ 的盐水溶液∀有机组分的存在与大场金矿床赋矿围岩含碳量溶程度随体系所处的温度 !组分浓度和压力不同而变化李荫矿清等∀对于≤ 床地质年的含量明显偏高反应了有和≤ 不混溶包裹体组合的特卢焕章等• 成∀同时微量的有机质中≤ 征前人已做过很好的总结张文淮等本文就不再赘述∀如前所叙在研究样品°⁄≤ 生的≤ ≤ !富或纯≤ 机质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向高成熟度方向演化可造成一定的还原性热液环境利于金属元素以硫化物形式沉淀富集中原任云生等时存在在中低温≥和≥ ε ∀这也解释了该类矿床金属矿物以硫化物和°⁄≤ ≤ • 和三种类型包是包裹体和贫为主硫酸盐矿物很少的现象∀流体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中同表明在其热液中存在≥ 裹体紧密共生显示它们为同时捕获∀矿物同时捕获性质迥异的流体的现象被称为非均一捕获流体不混溶或沸腾的典型标志∀富或纯≤ ≤ 金可能是以硫氢络合物的形式迁移的肖志峰等硫氢络合物的形式搬运≥ 4 3 ∀实验研究表明 !高硫 !还原及中偏碱性溶液中金主要以的水溶液包裹体这两种端员组分为单相流体中水和≤ 含量的变化∀大场矿区出现的含≤ 为∗张德会∀因此选择性捕获而形成的这两种端员组分的混合导致了包裹体中≤ ≤ 大场金矿成矿热液中金也是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搬运的∀成矿流体来源前述表明大场金矿床成矿流体总体属中温 !较低盐度 ! 低密度的≤ 陈化勇等识尚存岩浆水√ ∏ ≤ 三相包裹体也有Υ ≤ 体甚至还出现了Υ ≤ 裹体∀从贫≤ 其中既有Υ ≤ 仅为高达以上的富≤ 为包裹体的Υ 的含≤ 三相包裹包型热液体系∀富≤ 和低盐度是许张作衡等的单相或两相纯≤ 多金矿床成矿流体的典型特征胡文王宣等 !变质水的水溶液包裹体到纯≤ ∗成了一个连续变化系列∀气相百分数较高的富≤ 均一于气相均一温度为的含≤ ε ∀此外≤ 包裹体Υ ≤ 构包裹体∗∗但是目前对流体的来源仍未达成共以及地幔来源等认识∀ !≤ ε ∀气相百分数较低三相包裹体均一于液相均一温度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大场金矿成矿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中绝对优势∀毛景文等示孙丰月等和≤ ≤ 和占ε ∀总体上≤ 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普遍略高和含量高揭示了有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组合可能为幔源流体成矿的一种指∀关于流体包裹体中于≤ ≤ 包裹体这也符合流体不混溶性因为≤ 产生不混溶作用≤ 从盐水溶液中分离出来成包裹体为两端员组分的混合物表明在成矿过程中≤ 杜乐天的∀来源人们仍在探索中范宏瑞等热动力学计算表明在地壳流体中式∀为独立的流体相并与盐水溶液相共存使成矿流体由均匀相成为非均匀相∀成矿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流体不混溶程度加大直至分离出更多的≤ 度ω ≤ ∀其后随着大气降水的不断是氮最普遍的存在形等利用超高真空气相质谱仪测定了大量热液矿床和热泉沉积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微量气体组成建立了成矿流体等示踪体系并认为来源较深的岩浆水富含指出建造水或盆地热卤水富含≤ !≤ ∀加入流体逐渐被冷却温度和盐度逐渐下降∀成矿流体的盐最小值为最大值为平均应属低盐度≤ 关系图上图的降低而减小∀ 4 2 体系∀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可以清楚地看出成矿流体的盐度随着温度等轻烃等气体∀同时成矿流体中发育微量的≤ 矿流体的结果王可勇等及≤ 有机成分可能系大气降水在流经地表及变质地层时带入成∀目前利用流体包裹体气相∀ ≤ !≤ 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前面的讨论已经证实本区发育的包裹体为≤ 和≤ 组成来判断成矿流体来源和示踪成矿过程的研究仍不成熟从中获得的成矿信息也极为有限孙晓明等包存义等认为大场金矿床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和富或纯≤ 的不混溶包裹体流体中捕获的∀组合是成矿过程中从不混溶的低盐度≤ 通常认为从均匀流体中捕获的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和均一时的压力仅代表其形成温度和压力的下限而从不混溶流体中捕获的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和均一压力最小值即为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无需温度和压力校正王勇等ε ° ∀∀因此本区成矿温度为∗° ε 自大气降水碳主要来自围岩∀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显示出由深源变质热液向浅源大气降水演化的趋势∀丰成友等研究表明大场金矿床石英的Δ ∗ϕ与沉积岩的Δ 值较高为Δ ϕϕ∗沈昆等∗ε ∀成矿压 °值范围ϕ∗ϕϕ∗ϕ相吻合∀成水矿流体的Δ⁄水为ϕ∗为主要集中于∗平均为∗ϕ与地层建造水的氢 !氧同位素组成接近∀ Δ ≤ ≤ 为力范围为主要为平均值为ϕ表明碳主要来自含矿岩系∀因此大场金∀矿床成矿前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进入成矿期大气降水不断混入并占主导地位丰成友等表根据上述讨论可初步推测在成矿早期的成矿作用中可能有岩浆水的加入而更主要的是岩浆作用提供了热源驱动了地层建造水的运移并不断与围岩反应从中萃取成矿物据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计算的还原参数Ρ 看出大场金矿床成矿介质的还原参数相对较大最高可达还原成≥ 或≥ 表明矿床成矿环境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有利于流体中≥ 便于主要载金硫化物黄铁矿 !毒砂的形第卷第期赵财胜等青海大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计算即用压力除以静水压力梯度测得的流体压力为ξ ∗∗ ° °时ψ ° 时ψ ° 时ψ ξ 质并逐步形成含矿流体∀至成矿期成矿流体则是以大气降水为主并混有建造水及幔源岩浆水的混合流体∀这种分析与区内地质特征基本吻合矿区内未见岩浆岩∀ 4 4 成矿深度探讨断裂构造是脉状热液金矿最重要的控矿条件∀由于地壳ξ 测得的流体压力为测得的流体压力大于∀不同深度的断裂构造所具有的变形机制存在差异因此其对流体活动的动力学过程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尤其是对断裂中含矿流体压力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在地壳深度≥ ≤ ≤ ¬ ∀在∗范以上公式中ψ 和ξ 分别代表成矿深度和所测得的压力值单位分别为 °围内断裂活动表现为脆性破裂其控矿机制为泵吸作用的地壳范围内断裂活动表现为韧脆性或脆韧性特点控矿机制为断层阀模式≥ 性变化∀ ≥ 超静水压力带 ! ∀断裂带中流体压力表现和 °∀∗前面的计算已经得出大场金矿的成矿压力为故根据公式为∗计算得大场金矿床的成矿深度∀一般情况下平均成矿深度为出垂直分带性即随深度变化断裂带流体的压力也发生规律利用Κ 断裂带流体压力与静岩压力√ 即静水压力带Κ √ 和静岩压力带∀成矿的深度越大矿化的垂向连续延伸也越大这在金矿勘查中具有重要意义∀说明大场金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4 5 之比对断裂带流体进行分带图Κ √ 成矿作用讨论大场金矿床矿石中绢云母的张德全等年龄为 ? 断裂带流体的实际压力由浅到深在静岩压力和静水压力之间变化∀因此在利用流体压力进行成矿深度计算时无论单纯利用静岩压力梯度还是静水压力梯度均不能真实地反映流体活动的实际特点孙丰月等体压力小于在大于∗ °∀在小于 °为区域印支造山过程晚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晚三叠世随着巴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