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移动和宽带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核心业务。当前宽带业务已经成为拉动中国联通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移动宽带业务将迅速发展。保持移动宽带和固网宽带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战略选择。

宽带网络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宽带网络建设,可以有效支撑3G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业务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是宽带网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宽带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为适应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规宽带接入网建设工作,进一步指导各省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全面推进宽带接入网提速,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总体思路和原则

1.1.总体思路

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拥有移动、无线和固定接入等多种手段,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高质量、多样化的接入服务。在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3G移动宽带、WLAN无线宽带、固网有线宽带的协调发展,将移动宽带的便利性、广覆盖与有线宽带的大带宽、高质量有机结合,实现有无线接入手段的优势互补。

固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以光纤接入为主,优先使用PON技术。

通过接入节点逐步靠近用户,提升用户接入带宽,最终实现FTTH。

1.2.总体原则

统一规划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统一规划,量质并重,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适度超前的原则。宽带接入网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投资巨大,为切实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避免重复改造,宽带接入网建设应满足3-5年业务需求,

注重效益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应在细分业务发展需求和全面资源核查的基础上,依据发展需求和网络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应优先满足业务重点城市和业务重点区域。

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协同效应。

南北有别的原则。充分考虑南北业务发展、网络资源的差异以及投资承受能力,根据业务需求的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模式。

平滑演进的原则。接入网线路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平滑演进性和可维护性,能够平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

2.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总体目标

面向未来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建设技术先进、覆盖广泛、带宽充足的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接入网,实现有线光纤化、无线宽带移动化、接入业务综合化和管理控制智能化。

2.1.宽带接入带宽目标

2009年宽带接入网2M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9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90%达到16M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全部达到2M以上接入能力。

2010年宽带接入网4M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8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95%达到16M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北方全部达到2M以上、南方全部达到4M以上接入能力。

2011年宽带接入网8M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7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100%达到16M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全部达到4M以上接入能力。

2.2.宽带接入覆盖目标

2009年,北方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0%,南方覆盖业务发展区域。

2010~2011年,北方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5%,南方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扩大覆盖围。

3.主要宽带接入技术的应用策略

3.1.铜线接入技术(DSL技术)

3.1.1.ADSL2+技术

ADSL2+技术成熟,成本低,互通性好,下行速率能够达到

16Mbit/s,上行速率能达到1Mbit/s,采用ANNEX M,上行速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到2Mbit/s左右,是提供中低速率接入的主要手段。

3.1.2.VDSL2技术

VDSL2 技术传输速率高,能够与 ADSL 和 ADSL2+模式实现后向兼容。初步测试表明,VDSL2 设备在 500 米以的下行速率可以超过50Mbit/s,1km 以的下行速率可以超过 20Mbit/s,是提供高速率接入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 VDSL2 设备的互通性尚需进一步完善,设备成本仍然较高。预计 VDSL2 在 2010年可以达到规模商用水平。

3.1.3.以太网(LAN)技术

以太网是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共享访问方案。从本质上讲,以太网技术是一种用于局域网(LAN)组网的技术。IEEE802.3以太网标准在1989年成为国际标准,20多年来标准不断发展,产生了多种技术标准。目前,广泛用于运营商组网的为100Base-TX 标准,能在100米的距离提供100M的带宽。由于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在用于宽带接入上,存在着OAM较差的问题,目前主要通过与

PON技术结合来开展业务。

3.2.光接入技术

宽带光接入的主要技术包括点对点技术(P2P,如点对点光以太网)和点对多点无源光网络技术(PON,目前主流为EPON、GPON等)两大类。

3.2.1.点到点光接入技术

点到点光接入技术采用点到点光传输方式,从局端到每个用户都用一对或一根独立的光纤,局端和用户端各需要1个光收发器。点到点光纤接入的主要优点是用户专用接入,用户端和局端设备简单,设备类型丰富,传输距离长。采用点到点光纤接入方式,用户带宽主要取决于用户端和局端设备,每个用户的上下行带宽都可以达到

100Mbit/s、1000Mbit/s甚至更高。缺点是由于每个用户独自占用一对光纤和一对光收发器,用户不能共享主干光纤,在大规模应用情况下需要铺设大量的光纤和光收发器,综合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点到点光接入设备适合于用户分布比较分散、带宽要求高(100Mbps以上)和安全性需求较高的专线接入用户,但是对于高密集用户中低速率需求的区域建设成本高,不能成为公众宽带用户的主流解决方案。

点到点光接入设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以太网光纤收发器、PDH 光端机和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

3.2.1.1.以太网光纤收发器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也称为光电转换器,是一种将短距离的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是一种单纯的光/电或电/光转换器,并不对协议和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处理。上下联业务接口均为10/100M/1000M以太网电接口,中间传输接口为

10/100M/1000M以太网光接口。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具有产品成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信息安全性较好的特点,但管理维护功能较弱,因此不适合大规模应用环境。

3.2.1.2.PDH光端机

PDH光端机在传统的PDH设备上发展而来,其传输方式仍沿用传统的PDH帧结构,但采用光纤作为远距离传输媒质,同时业务接入能力有所增强,可提供FE+E1+V.35/V.24等接口。PDH光端机提供E1业务时可具有E1环回测试功能和告警功能,并可监控对端告警状态。它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传统电信业务与以太网业务综合接入的解决方案,适合分布较分散、同时具有IP业务需求和TDM业务需求但带宽需求较小的中低端客户,性价比较高。

3.2.1.3.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

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由OLT和ONU组成,ONU/ONT受OLT控制,二者工作于异步状态。OLT和ONU之间的光传输接口采用了IEEE EFM新定义的传输速率100Mbit/s、距离10km(100Base-BX10)和传输速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