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合集下载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10篇)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10篇)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10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没人能否认死的必然性,就像没人能否认地球是圆的一样。

AlS一种残酷的绝症,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时为止——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

当然时间还在继续,地球还在转,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痛苦而有所改变,陷入黑暗的只有你一个。

莫里教授不甘就这样枯竭下去直到消亡,他决定勇敢地去面对死亡。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四个星期他与米奇一起探讨人生。

他们并没有说多少很深奥的东西,只是生活,很真实,很有意义。

(真理其实都是朴实而简单的!)莫里老人在临死前还是幽默风趣,他不会自怜自哀,顶多早上醒来时想起自己的病流下几滴眼泪,起来后就恢复了活力。

书中并没有特别着重地写莫里是怎么可怜,更让人觉得被人照顾很好,如同回到了出生时。

像孩子那般被关爱。

莫里老人与米奇的课上充满了人间温情,米奇和莫里曾谈轮到轮回转世,莫里说自己想要做一头羚羊,那么优美,那么迅捷。

这个想法和他的身体比起来是那么格格不入,但这也是有他喜欢跳舞的因素吧。

不过谁又能说真的有轮回呢?“死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尽管掉转头不去看他,却还是知道它的存在。

”但莫里却能正视他,他们谈论遗憾谈论死亡。

人都会死,活着的人惧怕死亡,然而死亡来临时又不会感到痛苦了。

在某个夜晚莫名地断了气,会有什么痛?留下的只有亲人的思念。

突然觉得莫里教授的活着的葬礼是无比的明智。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2Albom(米奇·阿尔博姆)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以及电视评论员,这本书是由他与昔日的大学教授Morrie(莫里)的谈话整理而成。

作者在大学时期曾经是教授的得意门生,在毕业后因为忙于事业而多年没有与昔日好友和教授联系。

偶然的一天作者在电视上获知Morrie得了一种严重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已经时日无多。

于是他在老教授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的每周二去登门拜访他,话题涉及衰老、原谅、婚姻、家庭、欲望、有意义的人生等诸多方面。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15篇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15篇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15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老人,或者说一个老学者,临终前的14堂人生课。

米奇是一个幸运儿,他在短短的14个星期里学到了这一生都适用的东西;莫里也是一个幸运儿,他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里让所有人成为了他的学生,听到了他的思想;我们更是幸运儿,在遥远的这儿听到了莫里教授的谆谆教诲。

〔是呀!我们都因此成为幸运者!〕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觉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

那轮椅,那笑容,那台录音机,我听见他在说:“我不像让世界惊慌不安。

我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离去。

?〞这本书里,莫里说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

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泰然。

人生在世,难免经历一些挫折。

泰然地面对,无疑是很重要的。

即使,是死亡。

当然,莫里教授的话值得珍藏的还有很多。

比方,“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

〞“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

〞“人们把我视为一座桥梁。

我不像以前那么活着,但我又没有死……我类似于……介于两者之间。

〞“知道吗?我死了以后,你说,我听。

〞“……〞很多很多,这些话语,这些真诚的话语,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悲哀。

这位终身的教师,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2里,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满足了所有人的愿望。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震撼了。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觉悟,莫里的话无疑在告诉我们:“这就是!〞每一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去。

临死前,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义,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无私。

我想,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这一生,都会受到莫里的影响。

他的泰然,他的纯真,他的思考,他的无畏。

让我们,向他肃然起敬!相约星期二读后感2我不喜欢莫里,尽管他那样的人很难得,如果碰到的话我肯定也会为那样的人所触动、引发各样的情绪,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还好书籍给了“离他很远〞这种理所当然的心理距离。

他看似完美,因为他正是非常邪恶,他的真诚为目的效劳:永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4篇.doc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4篇.doc

认识遗憾——要习惯于退后一步,经常审视自己的生活。

要问自己“我所做的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缺点什么?”下面是为你们整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打开这本书——《相约星期二》,坚信我它会让你沉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生命即将逝去的老人,在这人生美丽的余晖中与当年的学生——米奇相约每个周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授于他人生的课程。

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处处闪烁着思想的智慧;那有些吃力的声音,处处传达着无私的爱意;那时而调侃的话语,处处体现着心灵的坦然。

他的勇气,他的幽默,他的耐心和他的坦然,无不让我看到这么一个用心去生活用心去爱的老莫里,给我的心灵留下一片感动与宁静。

在米奇问道他“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怎样做?”,莫里是这样回答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

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能够谈他们的,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我们一齐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爱吃鸭子。

剩下的时刻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

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是的,就这样。

就是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每个健全的人每一天都能够轻易地做到,但大多数的人却不愿意这样做。

其实生活很简单,爱也很简单,只要你用心,那么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为家人和朋友做一份午餐,不难。

他们不会介意你的厨艺,他们介意的是你有爱他们珍惜他们的心。

空闲的时候,累的时候,压力大的时候,看看天空,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自然,到林中去散散步,不难。

大自然有一颗包容的心,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那些心中不安的褶皱早已被一阵轻旋的风温柔地抚平。

快乐或苦闷的时候,尽情的挥动舞姿,不难。

不用在意跳的是否优雅,不用在意是否有人嘲笑,尽管把自己的快乐或不快全随着汗水发泄出来,跳的筋疲力尽,再美美的睡个觉。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你有接触过优质的作品读后感模板吗?写的作品让我们发现更宽阔的的天地。

写好读后感的重点是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实际,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自己的感受,使感想落到实处。

以下是栏目我为大家收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关心!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1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堂人生课。

相约星期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由于真实所以感人。

读完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可是大纲却把它归结为管理类。

当然这确定是有理由的。

或许编者是盼望读者不仅仅感叹里面博大的人生哲学,更盼望它能带来一些转变,就像莫里对米奇的影响一样。

莫里告知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管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莫里在里面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老人,他的话像一湖清水流淌过心我里,让人体会到了他的那份难得的醒豁和超脱。

其实我们生活中总遇到一些困惑。

有时我们也会这样问自己,我们究竟想要什么,为什么总感觉生活无聊空虚,为什么四周的人都不懂我...有时我们分不清晰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东西之间的区分,我们不知道这是别人想要我做的还是自己喜爱做的事。

由于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金钱、名利、地位等等,它在我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烟雾。

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意。

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惜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四周的世界。

所以看不清心底最需要的东西。

也就是爱。

莫里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莫里在谈论完善的一天时说出了他心中完善一天的样子,他说,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

然后去游泳,请伴侣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我会去公园漫步,看看自然的颜色,看看漂亮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爱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7篇)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7篇)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7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清明下乡给奶奶上坟,看着周围的树木,青草,斜坡,脑海中蓦然跳出了一个名字——莫里。

是的,莫里,一个社会学教授!在异国他乡,在几乎是同样的境地里,安葬着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他震撼了我,让我不得不用着零星的时间一遍一遍地去读他,去回放他,回放那不断被病魔吞噬的躯体,回放他在生命走向尽头前的那特殊的课堂,回放那一句句洗涤人心灵的话语。

《相约星期二》,是命运的相约,是灵魂的相约,是关于生和死的相约,更是生命价值观的一次真诚的直白。

我知道,芸芸众生中的我们,至今仍在追求的很多东西正是莫里教授所摒弃的。

家庭的不幸、命运的摧残没有泯灭他对"善良、尊重、友爱"的执着,他坚信"爱能赢天下。

爱永远是胜者。

"相爱或者死亡。

爱是他灵魂的主旋律。

他不愿意为死亡涂抹胭脂。

面对死亡,面对种种不幸,他克服了常人最难做到的事:与生活讲和。

原谅自己,原谅他人。

他尽可能的给予他人应该给予的东西,他认为,能给予表明自己还活着!活着,不给予,过的只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他用生命的最后十三天,和米奇相约星期二,用自身的病痛和艰难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教授完了十三节关于"活着的意义"这门课程。

他的眼角也有泪,因为痛楚,他清楚地知道,生命留给他的日子不多了;他的脸上总挂着微笑,即使连"擦屁股"这样是事情也需要依赖他人时,他也会提示自己像婴儿般去享受;他的嘴边流出的是在米奇看来的一种苦涩的幽默,这种幽默常常化解尴尬,让他与人交流的时候多一份和谐,乃至感动。

他敢于直播死亡,直播衰竭。

他知道,"夜线"节目是利用他增加戏剧的效果,但他选择的是让步,因为这样的直播会把他的信息带给数以万计的观众。

他的让步,会让更多的人去思考生命,思考死亡,思考人生的价值。

与生活讲和,心态才会平和。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1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如果明天即将面对死亡,你要如何度过今天?也许你会说,我一定要找寻到生命或者的意义,一定要做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自己的这一生无悔。

可惜这只是假设。

也许只有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才能投入全部的爱和赤城吧。

健康活着的人永远都体会不到死亡像是到站的火车那样催促自己下车时的慌张。

因为没有人在自己死去的那一刻将自己面对死亡的真切体验告诉后人。

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难过,终于有了一个人,他就生活在于我们相对的那个半球,他把自己日渐衰弱的身体,面对疾病时的无能为力,经历死亡时的亲身体验,以一种严肃的授课方式讲给了他的学生,也表达和展现给了所有活着的人。

这对于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人来说,无疑是残忍的,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生命的脆弱和无奈。

但是,这位老者却不这么想,他只是温和的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个星期二都来上这堂有关死亡的生命之课。

把自己的痛苦和思考一点一滴讲述给我们,以使我们懂得如何更好的活着。

他平和的面对自己的窘态和尴尬,以幽默的方式和死亡开着玩笑。

他在别人的注视下回顾自己的童年,过早的失去母爱,沉默的父亲留下的阴影,继母的关怀,没有同伴的孤独。

说到伤心处是像个孩子一样动情地哭泣。

把自己一生宝贵的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一共十四周的课程里谈到了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死亡,以及有意义的人生。

这是一本最珍贵的人生教科书。

是值得每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人装在旅行包里的宝贝。

那些正处于迷惘时期的人也许会从中找到拯救自己的方法。

那些灰心丧气的人也许看后会重拾直面困难的勇敢和信心。

生活中,总是有人在抱怨,和生活作对,然后把自己和生命都高的精疲力尽。

甚至八十后九十后被人当作了垮掉的一代。

关于《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范文5篇

关于《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范文5篇

关于《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范文5篇死亡是小事,但是注重在死亡后留下什么。

或者是一部有哲理的书,或者是几句名言,抑或是一点欢笑,又或者是一点模糊的记忆,你就不算白活了。

到人世间走一遭,留下点什么东西也就行了。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相约星期二读后感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

——亨利·亚当斯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七十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叫做AL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病,也就是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所得的那种病。

这是一种十分凶险、无情的神经系统疾病,它通常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先是腿行走不灵,然后是无法站立、无法坐直,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时为止。

霍金十分的幸运,他的病情不是持续恶化的,而是一次发作以后就会平稳很长的一段时刻,然后再有下一次的发作。

一般状况下,这种病都是持续恶化的,从生病开始,留给病人的时刻一般不超过两年。

莫里就属于这种状况。

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莫里决定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活下去。

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个星期二见一次面,一齐讨论“生活的好处”,包括“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有好处的人生”这些重要的课题。

米奇是一个专栏作家、记者,他坚守和老师的这一约定,将每周二的时刻空出来,退掉所有的约会和事物,飞行数百公里来到莫里家中,和莫里一道谈心。

从第一次相约到最后一次见面,这样的讨论持续了14个星期。

米奇眼看着他的老师一次比一次衰弱,直到葬礼来临。

余秋雨在这本书的中文版序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

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

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兼有人生阅历和思考水平的人,一般就不谈人生了,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大多数智者躲避这个问题,是正因领悟到自己缺少谈论的资格。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感悟范文5篇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感悟范文5篇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感悟范文5篇如何思想,如何评判,都必须自己选择,不能由任何人替你做决定。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范文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过这篇文章,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然后在他过世后,学生把他的笔记整理出了一本书,就是《相约星期二》。

曾想过要看看这本书,不过不久就淡忘了寒假有时间整理我的书柜时,因为爸爸的书和我是放在一起的,所以一眼就瞄到了爸爸以前买的书。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映入眼帘,这句话虽然精练却引起我的注意,记忆被回忆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既然当初没有看成这本书,那就趁寒假好好读读吧!在书中我面对了一个很乐观,亲切,谈吐幽默的一个老人。

他竟然为自己办了一场葬礼,并且随着每个人给他写的诗而又哭又笑。

每天他都要面对他自己的萎缩,今天到哪里,明天到哪里?这几乎比死亡更痛苦,看着自己的身体不断萎缩,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但是这位社会学老教授却享受着死亡,并经常和米奇笑谈他仿佛又回到了婴儿期,有人帮他上厕所,有人帮他擦屁股在不同阶段都要享受着这个阶段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年轻时浪费青春时间,老了之后才开始后悔曾经。

我欣赏莫里教授的欣然接受,他不羡慕健康人的身体,他只是努力地把这段时间过着充实,享受即使病痛中的美好的事。

既然一天天都要过去,那么为什么不能利用我们能享受快乐和幸福的权利?而不是害怕并恐慌死亡,衰老的到来。

不过:一旦你学会怎么去死,你就学会了怎么去活。

这句话好深奥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人总是倾向于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在看到别人谈论深刻的或者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话题时,总会滋生出此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想法,而这一切,也许只是自己缺乏改变的勇气,我们的教育教授给我们的并不总是正确的,只有坚强的人才敢勇敢的拒绝接受,而我无疑是个懦夫。

没有自己的想法,每天的忙碌只是为了以后的车子、房子、票子,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生活,从来不会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过去的两年里,日子过的浑浑噩噩,毫无意义可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生命教育应有向死而生的勇气
中国人很忌讳谈及死亡,从而带来中国式教育对生死、对生
命的关注的阙如。

我将《相约星期二》当做一本教育学书籍,是因为其中所描述的就是一堂生命教育课。

从中我看到向死而生的勇
气和魄力。

还记得14年很是热闹了一阵子的冰桶挑战吗,从微软的比尔
盖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苹果公司的库克等科技领袖,扩展
到政要、明星。

一桶冰水当头倒下,浇遍全身,意在唤起大众对
渐冻人的关注。

渐冻症即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上运动神经
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四肢、躯干、胸部
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这种病的患者头脑始终清醒,却要
眼睁睁地看着身体的全部机能随肌肉萎缩逐渐丧失,直至呼吸衰竭。

《相约星期二》的主角莫里教授就是渐冻症患者。

本书的主题内容不在于得了这种病有多么痛苦,而是一个人在临近人生终点
时对死亡、对家庭、对爱等等重要人生课题的感悟。

余秋雨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这样说,有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
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

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
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兼有人生阅历和思考水平的
人,一般就不谈人生了。

我曾设想过,什么样的人谈人生才合适。

想来想去,应该是老人,不必非常成功,却一生大节无亏,受人
尊敬,来日无多,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告别意识,因而又会对人生
增添一种更超然的鸟瞰方位。

这本书的主角正符合余秋雨的设定。

他叫莫里施瓦茨,是一
名社会学教授,年过七十,患了渐冻症,医生说他最多存活两年。

在看得见的死亡面前,人会怎么继续剩下的日子呢?是每天埋怨
老天的不公平,痛苦不堪地倒数日子,还是心灰意冷任自己枯竭
下去直到消亡?莫里教授的选择是接受,勇敢地去面对死亡。


要把死亡作为他最后的一门课程,以自身为研究对象,观察身上
发生的一切,留待旁人参考,我已踏上了最后的旅程,我要告诉
他们该怎样打点行装。

在最后的时刻,莫里不愿意离群索居,浑浑噩噩地等死。


希望同事朋友多来看望他,给他打电话分享他们遇到的难题,他
要证明一件事,来日无多和毫无价值不是同义词。

他接受了电视
台的访问,和更多人来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他的一个学生米奇
看到了这个节目,他曾是莫里的得意门生,毕业16年一心追求者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没日没夜的工作,采访各种高端体育赛事
和炙手可热的运动员。

他一直在努力向前,埋头追逐,但心底有
时却被迷惘和空虚侵袭。

从电视里看见老师,隐藏了多年的感情
喷薄而出,他以为遗忘了的时光其实一直珍藏在他的心底。

米奇穿越了岁月的烟尘再次握住了他曾经非常爱戴喜欢的老
师的手。

老师回报他以热情的拥抱,并且莫里教授要给自己当年
的得意门生上最后一门课。

于是,每星期二,米奇坐飞机飞行七
百英里,赶到莫里的病床前去上课。

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第一堂课讲的就是关于死亡。


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和一个时日无多的绝症患者来谈论。

而莫里不回避,也不故作洒脱,他说自己也很恐惧,甚至会流泪,但只一会儿,就放到一边。

他说,我每天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吗?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
样去活。

接下来的十来个星期,他们谈了家庭、金钱、感情、对
衰老的恐惧还有爱的永恒。

而随着课程的进行,莫里的身体状况
也每况愈下。

开始,他们还可以在书房上课,莫里可以大声说笑,随意做手势表达感情,还能吃自己喜欢的意大利菜。

而后来,他
的手都抬不过胸口,只能吃流食,躺在床上再也站不起来坐不了了。

渐冻症,如同一支点燃的蜡烛,它一点点融化人的神经,使
躯体变成一堆蜡。

通常它从腿部开始,然后慢慢向上发展。

等病
人不能控制大腿肌肉时,就无法再站立起来。

等控制不了躯干的
肌肉时,便无法坐直。

最后,病人全身瘫软,只能通过插在喉部
的一根管子呼吸,而你清醒的神志则被禁锢在一个软壳内。

或许
你还能眨眨眼睛,动动舌头,就像科幻电影里那个被冰冻的怪物
一样,但连最隐私的擦鼻涕上厕所之类的事情都没有办法去完成了。

面对这种种折磨和难堪,莫里却以常人无法想象的达观平静
面对。

他幽默地说,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就像回到了婴
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给你擦洗、有人按摩时我
感到是一种享受。

莫里的身体病了,但他的心却依然火热。

他比
以前更有同情心,更有责任感,他会为远在别国的遇难者留下同
情的泪水,会热情周到地接待来访者,给来信求助的人解答疑问,他像蜡烛努力燃尽最后的热量照耀出一片光亮。

他说,这疾病一
直敲打我的灵魂,但它夺不走它。

病魔可以夺去我的躯体,但无
法夺去我的灵魂。

莫里给学生上的最后一堂课是葬礼。

他葬在了
一棵树旁,可以俯视到一个水池。

他在课堂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他认为只要彼此有爱,记忆会一直存在,你就仍然是活着的。

他的学生米奇把和老师的这14堂课的笔记整理出版,书名就
叫《相约星期二》。

这本书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在各大图书畅销榜上停留4年之久,并被翻译成31种文字在世界流传。

这本小说
还被改编为电影、话剧以各种形式广为流传。

人们没有忘记莫里。

《圣经》上有段话说,天下万物都有定期,凡事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