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文学史

(完整版)现代文学史
(完整版)现代文学史

现代中国文学史·绪论

一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

广义:中国文学史整体认同为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

狭义:指与现代中国文学相对关系紧密的此前文学史

(一)中国现代文学直接源于元明清文学:

1、元代文学

汤显祖“尊情说” :以情反理《牡丹亭》

2、明代中叶:王阳明的心学;李贽“童心说” 。

3、晚明公安派主将袁宏道“性灵说”:

4、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颇具现代思想意识的小说。

《红楼梦》中现代思想意识举例:

1、以“情”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精神

2、现代情爱观、婚恋观:

(二)白话的倡导溯源

注意:古典白话与现代白话的不同。

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拉开了新旧文学的距离,划分出一种语言的分界。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历史发展

(一)发生: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

1、中华民族面临的三重危机:

民族生存危机

封建政治危机

传统文化危机

2、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

(1)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时期(1840--1894)

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师夷长技以治夷”,中体西用。

(2)维新变法时期(1895――1905):

①维新文学思潮两大观念深入人心:

A进化观念:维新派是进化观点主要阐释者和应用者。

B民主自由观深入人心

②清末维新派的文学改良是文学现代化的最早尝试

1898年开始,维新派先后提出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一系列口号。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格,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③西方作品的译介:林纾与“林译小说”

1898年夏,林纾尝试着与王寿昌合作翻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逸事》即《茶花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3)辛亥革命时期(1906――1916)

文学出现多元化取向,革命的趋势,并成为启蒙的主要手段,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二)近代文学转型

(1)由传统的古典文学体系向现代的、情感型的文学体系过渡。

(2)由传统的以诗文为主体的文学范畴论向现代的诗文、戏曲、小说并举的文学范畴论递进。(3)由与口语脱离的文言文向与口语接近的白话文过渡。

(三)分期:三个十年及其主要特征

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时期(1917――1927),个性的,启蒙文学,春。

第二个十年:革命文学时期(1928――1937.6),阶级的,革命文学,夏。

第三个十年:抗战文学时期(1937.7――1949.9),战争的,战争文学,秋。

十七年文学,文学严冬。

(四)文学类型:

启蒙文学——五四文学

革命文学——左翼文学

民间创作立场

(五)总趋势:由多元到一体(现代)由一体到多元(当代)

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

第一部分“五四”文学(1917-1927)

第一讲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五四文学革命

1、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渠道:一所高校,一本杂志,一些文人。

一个是北大的讲台;另外一个是杂志《新青年》;第三就是学生社团,如新潮社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抨击旧文化(传统文化);输入新文明(西方文明)

A、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鲜明地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

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科学。

B、思想启蒙的第二个方面: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胡适提出“输入学理”

1919年底,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总结了包括文学思潮在内的五四涌现出的新思潮的理论意义,即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的过激主义态度

3、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内容

A 倡导: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

“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文当废骈,诗当废律;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须讲求文法之结构。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

不作无病之呻吟;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须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刊发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文响应胡适,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对封建文学宣战。

“双簧信”,给文学革命造势。

B 主要内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周作人1918年12月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的“人的文学”的观念。

4、文学革命过程中的三大论争(1919-1925):新文学阵营对复古主义的批判

A 对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批判:

B 对“学衡派”的论争:

1922年吴宓在南京主编的《学衡》杂志,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先骕,称“学衡派”。

C 对“甲寅派”的论争:

章士钊复刊了《甲寅》周刊,发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反对白话。

二、对文学革命的评价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它带来了文学全面的革新和解放。

1、历史功绩:

A 在文学观念上:

B 在文学内容上:

C 在文学语言与形式上:

1920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令全国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教育统一采用语体文(白话)。文学革命获得了合法性。

2、局限

A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

B 理论主张上的激进主义态度和创作感情上对传统的依恋,形成尖锐的矛盾。

鲁迅的创作

一生平与思想发展

1 生平: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A 童年、少年家道中落

B求学生涯

C东渡日本与弃医从文

D回国后

2主要创作:

早期:《新生》杂志,与其弟合办,未果。

文言论文《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回国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文言小说《怀旧》写辛亥革命爆发时,一个小镇上的骚乱。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现代白话小说集《呐喊》《彷徨》,1936年出版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朝花夕拾》

1930――1936出版8本杂文集,《坟》《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以及《中国小说史略》学术著作,译著,如加入左联后,翻译了普列汉诺夫《艺术论》,培养大批左翼文艺青年,与左联内部的左倾倾向进行坚持不懈地批评斗争,提出了很多珍贵的意见。1936年10月16日病逝于上海。

二《呐喊》《彷徨》小说集: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并在其手中成熟。

1 题解:

A 《呐喊》集结了鲁迅1918至1922年15篇小说,后抽出1922年写的《不周山》一篇改名《补天》,放入《故事新编》,于1936年1月出版。共14篇小说,1923年结集为短篇小说集《呐喊》。为什么以“呐喊”命名?

B 《彷徨》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收录写于1924――1926年的小说11篇。

鲁迅说:“只有我一个人还在战壕里”,“落了一个作家的头衔,在沙漠中走来走去,成了游勇,布不成阵,只有还是做小说。结集为《彷徨》,愿以后不在这样”。

他为《彷徨》的出版题了几句诗云: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2 作品选讲:《狂人日记》

3、鲁迅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原创性、先锋性、经典性。

(一)、思想成就:

1、以反封建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思想贯穿始终。

2、寻找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乃是知识分子和庸众的隔膜。《阿Q正传》《药》《复仇(二)》

3、农民革命的狭隘性,《阿Q正传》中农民的“皇帝梦”。

4、鲁迅的立人思想、改造国民性思想。画出国民的魂灵。

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独异的个人相对立于庸众,这两类典型形象是对现代文学的卓越贡献。

鲁迅有一段经典的对这群“庸众”的描绘:“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们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娜拉走后怎样》)

5、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

①旧式知识分子。《白光》《孔乙己》;

②否定性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形象。《肥皂》中的假道学、《高老夫子》,《祝福》中的鲁四老爷;

③新式知识分子形象。《伤逝》中的涓生的个人主义的失败,《祝福》中的“我”,《在酒楼上》中在空虚中妥协成为生命的空壳的吕纬甫;《孤独者》魏连殳的以恶抗恶。

6、对妇女问题的关注。

《祝福》里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伤逝》是探索五四新女性的出路的名篇,子君的死的意义与娜拉的出走。

7、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求索。

鲁迅小说的鬼气,死亡意象。

(二)、形式的特别,鲁迅的小说形式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典范,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小说的实验性、先锋性。

1、主张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以现实主义为主体,以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作为补充,三者相互制约,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

其中,现实主义提供写实的基础;

浪漫主义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情感,大胆的自我表现与客观写实的统一;

象征主义使写实不至于堕入平板、呆滞,提高了写实的哲理深度和多义性。

2、圆熟的现代小说技巧:

(1)画灵魂、勾灵魂,“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的人物塑造手法,善用白描;(2)淡化情节,截取横断面。①情节上,淡化情节。

②叙事时间结构上,扭曲时间;

③叙事角度上多采用限制叙事,关注表达个人感情,而不是全

知叙事;

④叙事形式多样性。

(3)多样化的小说文体。几乎一篇有一篇的形式。

(4)新的白话文学语言。

古典白话与现代白话的不同:

现代白话语言上基础上吸取外来语、古代语、俚语等某些成分,创造出与现代文学相适应的新的白话文学语言,“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语言简洁传神,运用自如,具有浓厚的实验性。

《野草》与鲁迅的生命哲学

《野草》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9月,最后一篇《题辞》写于1927年4月26日,大概在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内,共有24篇。

“《这样的战士》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

“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后,作《淡淡的血痕中》”;

“奉天派和直隶派军阀战争的时候,作《一觉》”等,但大多数用意都多为隐蔽。

晦涩、隐蔽的表达方式

“还不是披沥真实的心的时光”

《野草·题辞》

(一)把人的个体生命放在时间历史的纵坐标上进行考察:

“时间三相”:过去、未来、现在。

1 对过去:不要将过去美好化、理想化,要正视过去。

2 对未来:不相信乌托邦、黄金国。

3“走在路上”的哲学:切断了前后两个向度的精神逃路,人只能在当下的生命中站稳脚跟。所以鲁迅的哲学是关注当下,“走在路上”。

《过客》解读。

(1)过客:

(2)人的在世:

(3)过客的选择:

4 前面的声音指的什么?

5“走”的意义:

二者的区别在于:同是毁灭,二者有主动与被动、严冷与热情、反抗与忍受、僵死与创造的区别。

6 思想渊源:

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6月)

(二)横向考察:将个体的人置于和他人的关系中考察

1 对敌人:

2 对看客:

3对待爱与怜悯的态度:受尼采影响。

拒绝怜悯(同情、感激):

首先,从心理上看,同情是一种弱者心理。

其次,“同情”颠倒了强者与弱者的位置。

第三,可以把这种“求乞”与“布施”理解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高度概括。

4对“爱我者”的爱:爱的悖论。

周作人与美文的倡导

一、生平和创作概况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二弟,文研会发起人之一,1908年5月与日本女子羽太信子结婚。

周作人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即小品文。

二、对于新文学批评理论建树贡献

1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人的文学》一文,代表他建设新文学的主张,是文学革命的代表性理论著作。

2 、1919年,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平民文学》一文,提出“平民文学”的主张。

三、散文两大类别:集中于20年代

1 议论各种社会问题,文艺问题的杂感

内容:批判封建思想文化,不良社会现象。

特点:“少敦厚温和气”,语言浮躁,凌厉。常有“反语”,富有战斗力。

如:《碰伤》

2 随笔、小品文,即美文

周作人所说Essay,可译作随笔、小品文、絮语散文、家常散文、随笔散文。

周作人美文的特点:

谈论日常生活琐事,表达个人闲情逸志的白话体的纯散文。内容庞杂,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几乎无所不谈,无奇不有。

如《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地方色彩浓郁,尤喜北京与江浙一带的风俗,以此形成他散文的文化底蕴的基础,有较为浓厚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这些散文主要表达了他想脱离现实,消极避世,及时行乐的思想。

艺术上颇具功力:风格平和冲淡,以平易自然的态度娓娓道来;形式短小简洁,风格独特,在当时影响很大,称之为“美文”。

如名篇《谈酒》

喝酒的趣味在什么地方:“照我说来,酒的趣味只在饮的时候,我想悦乐大抵在做的这一刹那,倘若说是陶然那也当是杯在口的一刻罢。”

(1)“闲话风”

《雨天的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2)“任心”“随意”

(3)悠然出世之感

如《喝茶》中说: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的美文多收在他的散文集《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永日集》《谈龙集》《谈虎集》《泽泻集》等中。

冰心的母爱世界

一、生平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海军军官家庭。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1919年9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又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问题小说”,《笑》、《往事》等“美文”,以及后来结集为《繁星》、《春水》的300多收“小诗”。

二、创作概况

冰心主要作品包括小说集《超人》(1923)、《往事》(1930),诗集《繁星》(1923)、《春水》(1923),散文集《寄小读者》(1926)、《关于女人》(1943)、《小桔灯》(1960)等。另有不少关于泰戈尔的译作面世。

三、冰心的“问题小说”

所谓“问题小说”,是指出现于20年代初期,以探索人生问题为主旨的小说。这类小说以“人生究竟是什么”作为思考的问题,探索人生的真谛,想通过诅咒黑暗现实,鼓吹社会改造,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试图回答他们提出的社会人生问题,但这类小说大都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说明一个观念为满足,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通过这些问题表达了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

1919年9月开篇之作《两个家庭》提出了“新贤妻良母主义”的主张。

《秋风秋雨愁煞人》、《庄鸿的姐姐》《最后的安息》《斯人独憔悴》《去国》《一个兵丁》写军阀

混战的灾难苦难;《超人》

四、冰心的“爱的哲学”

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往事》《寄小读者》。冰心“爱的哲学”的主要内容:母爱、童心、自然美。

1、母爱

她的诗集《繁星》、《春水》都是母性神圣的赞美诗。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高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恳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超人》中的何彬

“茫茫的大地上,岂止人类有母亲?凡一切有知有情,无不有母亲,有了母亲,世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

《超人》的姊妹篇《悟》

《烦闷》

1943年的小说散文集《关于女人·后记》讨论了关于女性的问题。

“她是上帝化工厂里一架爱的机器,无条件的爱着”。

2 童心:

3 自然美:

小结:在母爱、童心、自然美中,母爱是核心、基础,后两者是派生出来的。三者三位一体统一于“爱的哲学”。

4 冰心“爱的哲学”产生的原因:

大背景:

个人的独特背景:

五、散文艺术风格:“冰心体”

“是这般的/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诗的女神》)

《往事》第三篇:“今夜的青山只宜于这些女孩子,这些病中倚枕看月的女孩子!”

“以万顷苍波作墓田,又岂是人迹可到?既使专程来瞻礼,也只能下俯清波,遥遥凭吊。更何必以人间暂时的花朵,来愉悦海中永久的灵魂,看天上乱星孤月,水面的晚烟朝霞,听海风夜奔,海波夜啸,比新开的花,徐流的水,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

“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成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一个贡献了”。

“文体方面我主张‘白话文言话’,‘中文西文化’,这‘化’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

叶绍钧的小说创作

一、生平简介

叶绍钧(1894-1998),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圣陶,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他主要作品:

1921年-1937年期间:《隔膜》(1922)、《火灾》(1923)、《线下》(1925)、《城中》(1925)、《未厌集》(1928)、《四三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早期童话集《稻草人》、30年代的《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等童话集。

1929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创作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较有影响的小说。

二、叶绍钧小说的主要内容:

1、早期小说:爱与美的泛爱主义。

2、叶绍钧的短篇小说成就:“教育小说”与“教育小说家”。

这方面的代表作有短篇《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倪涣之》。

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

正如茅盾所说:“在叶绍钧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描写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几篇;现在还深深的刻在记忆上的,是可爱的《潘先生在难中》,这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没有社会意识,卑谦的利己主义,precaution,琐屑,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等等心理描写的很透彻。”

潘先生之类代表了“在虚惊来了的时候最先张皇失措,危险过去后就最先哈哈大笑,揉揉肚子就将理想折扣为零的妥协主义”。

叶绍钧这一类的短篇小说还有:《饭》、《校长》、《城中》等。

代表作长篇小说:《倪涣之》

3、农民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写于1933年,写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象。

例文:“旧毡帽朋友今天上镇来,原来有很多的计划的。洋肥皂用完了,须得买十块八块回去。洋火也要带几匣。洋油向挑着担子到村里去的小贩买,十个铜板只有这么一小瓢,太吃亏了;如果几家合买一听分来用,就便宜的多。陈列在橱窗里的花花绿绿的洋布听说只消八分半一尺,女人早已眼红了许久。今天粜米就嚷着要一同出来,自己几尺,阿大几尺,阿二几尺,都有了预算。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的洋镜,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的绒绳的小囝帽。难得今年天照应,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把一向捏得紧紧的手稍微放宽一点,谁说不应该?缴租、还债、解会钱,大概能够对付过去吧;对付过去之外,大概还有多余吧。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有些人甚至想买一个热水瓶。这东西实在怪,不用生火,热水冲下去,等一会倒出来照旧是烫的;比起稻柴做成的茶壶窠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例文:“‘乡亲’还沽了一点酒,向熟肉店里买了一点肉,回到停泊在万盛米行船埠头的自家船上,又从船梢头拿出咸菜和豆腐汤之类的碗碟来,便坐在船头开始喝酒。女人在船梢头烧饭。一会儿,这只船也冒烟,那只船也冒烟,个个人留着眼泪。小孩子敞口朝天的空舱里跌跤打滚,又捞起浮在河面的脏东西来玩,惟有他们有说不出的快乐”。

三、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

1、冷静地观察,客观的描写。

“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2、同情与讽刺兼备。

3、结构谨严、匀称,精于布局,讲究结尾异峰突起、讲究“余味”。

4、语言凝练、朴实、纯正、富于表现力和暗示力。

叶绍均说“写作是一件苦事情,慢慢写……一天一篇的事情似乎从来不曾有过”。“下笔向来是慢的;写了一节要重复诵读三四遍,多到十几遍,其实也不过增减几个字或一两句而已”。“因此,听人家说文字不过是小节,重要的在乎内容,我不能够表示同意,虽然我没有写过甚么文章表示反对。我并不是不同意内容的重要……可是,说文字是小节,不是等于说语言是小节吗?说语言是小节,不是等于说语言不妨马虎吗?马虎的语言倒能够装纳讲究的内容,这个道理我无论如何想不通。按我的想法,讲究的内容惟有装纳在讲究的语言里头,才见得讲究,这儿所谓语言,少到一词一句,多到几千言几万言几十万言,一起包括在内。换句话说,讲究的语言就是讲究的内容的具体表现。脱离了语言的内容是甚么,我不知道,总之不是文艺了”。小说开头,借一只苍蝇,写他们的活动背景:

“电风扇嗡嗡翁,好像在梦里。一个苍蝇敏捷地停在玻璃杯口,想尝尝柠檬汽水什么味道;但是不等那几个给卷烟熏黄了的指头拂过,它又飞到窗沿上观赏大上海的夜景去了”。

郁达夫与自叙传小说

一、生平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原籍浙江富阳,创造社作家,反映了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创作时间较长。

二、郁达夫的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表现自我和反映社会人生这两大类型。

前期代表作:早期《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晚期《迟桂花》。

后期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一)表现自我类小说:

1、《沉沦》

线索:自渎(自责)——窥浴——听淫声——狎妓等。

2、《迟桂花》

(1)人物和主题

单身中年男人:“我”。作者、叙述者、小说主人公三位一体。

朋友:翁则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第二次结婚。

妹(朋友的妹妹):年青守寡的女人。

(2)主题:

(3)“迟桂花”的潜在涵义:

(4)艺术上的成熟之处:(与前期小说相比)

A 从感性美向理性美转化。

B 在抒情方式上,由“作者,小说主人公、叙述者”三者合一,直抒胸臆的方式,转向抒情主人公的客观塑造与诗的意境的营造上。

灵肉冲突——自戕——忏悔——复萌(冲突)

(二)反映社会人生一类小说:描写被压迫的劳动者或普通平民的苦难生活,赞扬在黑暗社会中挣扎的人物的人性美。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三、郁达夫小说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1、“自叙传”叙事色彩。

(1)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如作品中的“他”“我”“老郁”“文朴”“于质夫”“李白时”“黄仲则”“伊人”等。(2)塑造了一批“零余者”形象:

(3)坦率真实的心理暴露。

2、感伤的抒情

3、结构的散文化

创立了现代小说的崭新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4、流丽、清新的文笔

三、怎样看待郁达夫小说中的性描写

四、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小说)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

1、个性主义

2、名士风流:中国传统名士流风余韵。

朱自清:“中国传统文化大概可用‘儒雅风流’一语来代表……有的人纵情于醇酒妇人,或寄情于田园山水,表现这种情志的是缘情或隐逸之风。这个得有‘妙赏’,‘深情’的‘玄心’,也得用‘含英咀华’的语言,这就是‘风流’的标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近代文学的特征和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大口号:民主与科学 (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 主要发起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 《新青年》: 《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1、主要社团: (1)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 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2)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 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 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 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 (3)新月社——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6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 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 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 《呐喊》与《彷徨》的主要内容 (1)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礼教害人的罪恶; (2)展示社会底层劳动者悲惨的生存境遇并刻画出人物卑微的灵魂; (3)对知识分子境遇命运的关注和探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30年代文学(革命文学) 一一、、3300年年代代文文学学思思潮潮((人人文文主主义义文文学学思思潮潮和和左左翼翼革革命命文文学学思思潮潮)) 1.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1)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思想。他受美国白璧德主义的影 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籍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他在艺术上批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几乎是整体地否定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梁实秋的文艺思想包括: 一、人性论。(他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梁实秋认为,人性是超阶级的,他的人性概念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他所谓的人性是二元的,一是以想象情感为代表的;一是以理性为代表的。他主张文艺上的“合于理性的束缚”。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二、天才论,声称“文学不是大多数人的”。 (2) 朱光潜30年代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 《变态心理学》 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 2.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1)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普罗文学”)兴起。。。 (2)左联: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人在上海霞飞路出席了中国左翼 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蒋光慈、冯乃超等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1930年11月被吸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36年初经共产国际指示解散。 (3)左联进行的文学活动: 一、 创办刊物 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三、 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四、 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五、 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 倡 六、 培植了大量的文艺青年 3. 30年代重大文学论争 (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以冯乃超为首的革命文学派对以鲁迅为首的五四作家进行批判,双方论争的焦点是五四文学是否已经死去。前者鼓吹“一切艺术都是宣传”的观念,鲁迅发表《革命时代的文学》加以反击,认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 (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这次论争是左联成立前后对新月派及其宣传的人性论的批评。就梁实秋提出的“文学是没有阶级的”以及天才论,左翼文学家认为这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的合理;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全面批评,认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性”。 (3)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杜衡)和左翼作家之间,双方论争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坚持文艺自由论,反对艺术宣传政治;左翼作家冯雪峰(洛扬)却批评胡是“向普罗文学运动进攻”。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题集(含答案)[1]讲课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 一、填空题 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18.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19.“五四”时期,处于新文学对立面的有两股文学思潮,一为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一为封建复古主义思潮。 20.被“五四”的惊雷震上文坛的冰心,是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她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的。 23.郁达夫《沉沦》集中的小说都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奏出了作家此后一系列类似之作的感伤抒情基调。 24.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5.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1924-26年间,是鲁迅思想矛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 注:作品后带有*号的为精读篇目,要求写读书笔记。 一、小说 1、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茅盾:《子夜》*、《腐蚀》、《春蚕》、《林家铺子》、 3、巴金:《激流三部曲》、《第四病室》、《寒夜》*(《家》*) 4、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5、叶圣陶:《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 6、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沉沦》*) 7、沈从文:《边城》* 8、钱钟书:《围城》* 9、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 10、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11、沙汀:《淘金记》、《在其香居茶馆里》* 12、艾芜:《山峡中》* 13、萧红:《生死场》 14、庐隐:《海滨故人》 15、许地山:《缀网劳蛛》 16、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7、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18、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二、诗歌 1、胡适:诗集《尝试集》 2、郭沫若:诗集《女神》(《凤凰涅磐》、《天狗》) 3、冰心:诗集《繁星》、《春水》 4、冯至: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 5、徐自摩: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再别康桥》*、《沙 扬娜拉》)

6、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忆菊》、《发现》、《死水》*) 7、李金发:诗集《微雨》(《弃妇》*) 8、戴望舒:诗集《戴望舒诗集》(《雨巷》*) 9、艾青: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归来的歌》,长诗《向太阳》、 《火把》(《大堰河──我的保姆》*、《乞丐》、《手推车》、《北方》) 10、臧克家: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老马》*) 11、何其芳等:《汉园集》 12、田间:《给战斗者》 13、穆旦等九叶诗人:《九叶集》 三、散文 1、鲁迅:《鲁迅散文全集》、《鲁迅杂文全集》(《野草》) 2、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绿》、《儿女》、《给亡妇》 3、冰心:《寄小读者》、《往事》、《笑》 4、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乌蓬船》*、《北京的茶食》) 5、梁实秋:《雅舍小品》(《雅舍?代序》*、《男人》*、《女人》、《中年》) 6、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祝土匪》、《讨狗檄文》、《中国人之聪明》、《我的 戒烟》、《秋天的况味》*) 7、郁达夫:《归航》、《还乡记》、《还乡后记》、《钓台的春昼》、《故都的秋》 四、戏剧 1、郭沫若:《屈原》* 2、曹禺:《雷雨》*、《北京人》 3、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4、田汉:《名优之死》 5、贺敬之等执笔:《白毛女》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准备2

A类问题 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具有封建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他 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一,吴荪甫具有刚强和软弱这两个方面的性格,似强实弱,外强中干,他有英雄性的一面: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果敢、自信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有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也有非英雄的自私,怯弱甚至残酷。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它既有被压迫的一面也有压迫者的以一面。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 ②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勇敢的叛逆者,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 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热爱国家,追求科学与民主,不信神,反对专制主义,具有很强的民主精神,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办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他的思想性格带有“五四”时期一般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狂热性的弱点。他并不是彻底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彻底背叛地主阶级的英雄,思想仍有少数剥削阶级的东西。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③《日出》话剧剧本,四幕话剧,曹禺作于1935年,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日出》是曹禺先生以30年 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现实主义力作。《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剧本没有主角,而是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主题: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市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揭露金钱社会对人的毒化吞噬与残杀。 二、描绘“不足”者的备受欺凌。剧本描写了许多弱小者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把“鬼”似的人们生活的天堂与“可怜的动物”生活的地狱加以强烈对照,揭露出这个现代社会的畸形,不公正。作品“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并且使戏剧冲突尽可能地趋于自然贴近生活本身,暴露了整个社会制度的罪恶,并表现出对光明未来的某种理解和向往,在《日出》中,要证明一个根本观念:在金钱欲望无孔不入的腐蚀之下,社会几人的精神本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差异,任何人的命运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都被金钱疯狂操纵着,“人道”与“天道”完全背离。 ④《北京人》1941年出版的三幕剧,显示了曹禺的戏剧创作艺术在40年代打到新的高度,《北》以曾家的经济衰 落为串联全局矛盾冲突,并透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治的破产。人物语言简洁凝练,具有委婉深长的抒情诗意,剧本运用了独具蕴涵的象征意象和手法,以“北京人”命名,囊括史前社会现实社会理想社会三种“北京人”,象征剧本主题的丰富含义。全剧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又具有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特色,“平淡的人生的铺述”是该剧的主要特征,它标志着曹禺戏剧的民族风格达到了新的美学境界,是由“戏剧化的戏剧”生命向“生活化(散文化)的戏剧”生命的转变。 ⑤《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小说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 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小说结构精致玲珑,描写精致入微,贯穿全作的“月牙儿” 犹如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组织素材,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既加强了情节的韵律感,又使小说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颇有散文诗之风,其艺术魅力震撼人心,历久不衰,《月牙儿》还显示出老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功力,是新文学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为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 它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争论、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这30年的文学史,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长河中是极为短暂的一瞬,但它的意义却不是能用时间来衡量的。它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 中国现代文学所具有这种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中国以往任何一段文学史难以相比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体现于它大致经历的三个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鲁迅、郭沫若等一批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及其现代文学奠基作家,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最初一批重要的社团流派,都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国新文学的序幕正式拉开,即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 “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把文学革命运动迅猛推向了高潮。 与此同时,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 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话剧方面则有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新文学样式。 1921年以后,随着新文学理论和创作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涌现出众多的新文学社团。 其中重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标志着从作家个体转向群体创作,并有自身鲜明的文学理论,进一步奠定了文学主张这方面深刻的影响。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因为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高潮,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 它是现代文学的发展、成熟的阶段。 这个时期文学的特点是: 一方面左翼文学强劲的发展,将文学和社会时代的联系方面推进到了极点。革命文学的运动的出现更注重文学内容的深入和挺近。 用一句话概括: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但是第二阶段之所以成熟,并不仅仅是革命文学的发展,而是进一步出现了多种风格、作家流派的作家作品。特别重要的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 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现代主义上的探索,特别是现代主义诗歌、小说。 此外还出现了京派和海派这样的文学派别。 第三个十年(1938—1949),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显示了文学和时代更加密切的联系。 通常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由于抗战的发生,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文艺抗战运动。从39年到42年属于抗战前期的文艺发展,出现了大批的积极宣传民族意志、鼓动抗日救国的文学作品。这个阶段显示了一种不同的文化——中国现代文学显示了与时代相辅相成同时发展的特点,表明文学始终是为社会服务的。 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成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历史剧的成熟。其中,以郭沫若的《屈原》、《虎符》等历史剧最为成功,影响最大。 42年以后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为两个地区的文学:解放区和国统区两大区域。 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方针,涌现出了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以及《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具有比较典型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和作品。 在国统区,主要围绕反压迫、争民主的民主革命运用,出现了大量讽刺性、揭露性的作品,如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钱钟书的《围城》等等。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全面而深刻地暴露和批判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30年,无论是它自身的演变,还是它和时代社会的关系,都可以看出,它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相辅相成的。 同时,它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鲜明特性。在30年的文学发展中,出现了多样的创作方法。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本质特征 1、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冲突与传承 一方面反叛传统旧文学,在艺术形式上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但另一方面对传统的反叛往往是创造与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对传统精神的批判继承则是继往开来的重要规律。 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现体现了现代新文学、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学、旧文化的根本冲突和根本转折,也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新文学、新文化与旧文学、旧文化是在联系中更新发展的。 2、五四时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影响,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毫无疑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充分吸收外来各国文学与文化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3、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时代历史所赋予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使命,使之出现了一大批世纪性的大家与名作,并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根本特质:这就是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艺术境界不懈追寻。 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意义及新文学初期创作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以《新青年》编者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深受西方近代思潮影响、有志于社会改革的知识分子,起而奔走呼号,发起和倡导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作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兴起。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事”,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钱玄同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改变旧文学轻视小说戏剧的传统观念;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一系列文章,反映了他的“人的文学”等主张;介绍、翻译外国文学也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是当时作家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刊登了《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考试和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考试和答案 1 / 13

————————————————————————————————作者:————————————————————————————————日期: 2 / 13

1、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 [A]《怀旧》[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D]《孔乙己》 2、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历史剧和()。 [A] 诗歌[B]小说[C]散文[D]甲骨文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A]叶圣陶[B]冰心 [C]王鲁彦[D]彭家煌 4、郁达夫的小说通过对精神困境的自述,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的形象。 [A]“多余人”[B]“彷徨者”[C]“精神者”[D]“零余者” 5、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 [A]《一九三零年春上海》[B]《莎菲女士的日记》 [C] 《水》[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1922年,“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的诗歌合集是()。 [A] 《蕙的风》[B] 《春的歌集》[C]《湖畔》[D]《女神》 7、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考察,从而创作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的是()。 [A]萧乾[B]冯雪峰 [C] 陈独秀[D]瞿秋白 8、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上海[B]北京 [C]广州[D]香港 9、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使其由“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转化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的是()。 [A]陈独秀[B]鲁迅 [C]赵家璧[D] 茅盾 10、下列不属于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是()。 [A] 《老张的哲学》[B] 《四世同堂》 [C] 《二马》[D]《断魂枪》 11、执着的“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的作家是()。 [A]老舍[B] 沈从文 [C]巴金[D]茅盾 12、下列不属于“新感觉派”作家的是()。 [A] 曾虚白[B]穆时英 [C]施蛰存[D]刘呐鸥 13、樊家树、沈凤喜是张恨水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A]《金粉世家》[B]《啼笑因缘》 1 / 13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 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 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14.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1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 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 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简称“三红”一创一歌。 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 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 名词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