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基本知识点9热现象
专题三 九年级中考物理热现象

王.榴莲被切开后,其 香 味 将 很 快 充 满 整 个 房 间,这 一 现 象 主 要
说明( ).
A.分 子 间 存 在 引 力
B.分 子 间 存 在 斥 力
C.分 子 间 有 间 隙
D.分 子 在 永 不 停 息 地 运 动
4.(2013������ 福 建 莆田)科学家研制 出 一 种 纯 度 极 高 的 碳 化 硅 晶 体 ,用
������������������������������������������������������������������������������������������������������������������������������������������������������������������������������������������������������������������������������������������������������������������������������������������������������������������������������������������������������������������������������������������������������������������������������������������������������������������������������������������������������������������������������������������������������������������������
3 年 中 考 �����2������ 福 建 莆 田)使 用 温 度 计 测 量 液 体 温 度 时,如 图 所 示 的 四 种 方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 ).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思考与训练】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规定为0℃,将为100℃,为1℃。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4.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5.常用温度计在使用时,应注意:(1)使用前应被测物体温度高低,选择的温度计。
(2)温度计的玻璃泡既要,又不要。
(3)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再读数值。
(4)观察温度时应保持;(5)读数时,视线要与。
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1)甲温度计示数是;(2)乙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温度计示数是;(4)丁温度计的示数是。
7.0℃的冰和0℃的水的温度相比A.0℃的水温度低B.两者温度相同C.0℃的水温度高D.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知(1)该物质的熔点是。
(2)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分钟。
(3)图线AB线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4)图线BC段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5)图线CD段所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凝固图象,其中是晶体溶液,该晶体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晶体的熔点是。
10.根据现象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1)雾的生成是过程;(2)冬天玻璃内表面结成冰花是过程;(3)铁水铸成机座是过程;(4)用旧的白炽灯壁变黑是过程;(5)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过程;(6)封冻的湖面解冻是过程;(7)夏天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是过程;(8)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是过程;(9)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过程。
甲乙丙丁11.所有的气体采用的方法都可以液化,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下采用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
12.在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这一过程经历了、和三种物态变化。
13.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试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14.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所以A.冬天雪地上的钢板一定比木板凉B.冰一定比水凉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D.人感觉冷时,气温一定低15.在一个烧杯和一个试管中分别装有0℃的碎冰,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水A.部分熔化B.全部熔化C.熔化一半D.不会熔化16.夏天,打开电风扇,人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电风扇吹的是凉风B.电风扇吹的风降低了周围的温度C.电风扇的风带走了周围热量D.电风扇的风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吸收了人体的热量,吸热致冷,所以人感到凉快。
中考物理冲刺热现象 内能和热量

热现象内能和热量总复习考试说明典型例题1.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加_____的字)的内能,并使内能减小的是 A .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东西,感到非常凉 B .在内燃机的汽缸内,燃气推动活塞运动 C .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火炉周围取暖D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筒内气体被压缩分析与解:本题用到这几个知识,一,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因此排除A 和C ;二,对外做功可以使内能减小。
答案:B2.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放热的是A .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B .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C .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D .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分析与解:虽然没考具体的物态变化,但每种物态变化都有吸、放热的条件,本题既可以通过现象判断物态变化,得出答案,也可以直接判断。
答案:BC3.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加C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D .热传递的方向都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分析与解:关于内能的概念要注意:(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内能就发生变化。
可见改变物体的温度就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使不同形式的两种能,没有关系。
答案:A4.解释实验现象;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出现“白气”。
答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热现象及物态变化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等知识点。
下面是对热现象及物态变化的高频考点进行总结。
1. 热传导(1) 定义: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
(2) 具体表现:热传导有两个显著特点:热传导是从高温物质传递到低温物质;热量沿温度梯度的方向传递。
(3) 影响因素:导热性能与物质的导热系数有关,导热系数大的物质热传导能力强。
(4) 应用:利用热传导性质制作保温材料;热传导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热辐射(1) 定义:热辐射是物质由于内部热运动而发出的电磁波。
(2) 特点:热辐射是一种无需介质的传热方式;热辐射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不受传播物质的影响。
(3) 黑体辐射:黑体是指吸收全部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黑体辐射的特点是发射出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能量越大。
(4) 热辐射的应用:太阳能利用、红外线热成像等。
3. 热膨胀(1) 定义:物体受热后变大的现象。
(2) 膨胀的原因:物体受热后,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增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导致物体体积的增大。
(3) 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的关系:面膨胀和体膨胀是线膨胀的延伸,线膨胀是面膨胀和体膨胀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4) 利用热膨胀制作的实际应用:例如膨胀节、浮体热敏元件、温度计等。
4. 物质的三态变化(1) 固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 液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能够较自由地运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受容器限制。
(3) 气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小,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能够高速运动,不受容器限制。
(4) 凝固、熔化和沸腾的区别: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沸腾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5) 法氏度和摄氏度的转换关系:摄氏度 = (法氏度 - 32)× 5/9;法氏度 = 摄氏度× 9/5 + 32。
《热现象》知识要点

第一版《热现象》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搜寻:1、温度及温度计:⑴一理两规三区别;⑵一弯一甩七事项一理:指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两规:一是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二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三区别:是指三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区别如表一所示。
一弯:是指体温计的液泡上端附近有一个弯曲的缩口。
一甩:是指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七事项:①测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③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④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⑤要待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⑥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⑦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⑴六种变化吸和放,⑵固体分清晶非晶;⑶两方三因四区别,⑷两法特例雾霜“气”。
六种变化:是指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吸和放:指吸热和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三种为吸热过程;另三种为放热过程。
如图1所示,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固体分清晶非晶:指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注意:不能说非晶体无熔化温度)。
两方:指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三因:指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四区别:指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与压强有关)下发生;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③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④蒸发时液体的温度要降低;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为沸点)。
两法:指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特例:①是指属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几种特殊物质(晶体有金属、冰、海波、石英;非晶体有沥青、石蜡、玻璃、松香)。
②几种易升华的物质(冰、干冰、灯丝、碘、萘)。
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汇总

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汇总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热值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3、公式:=m(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吸=放即cm(t-t0)= m联合解题。
(一)燃料及热值1.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目前人们正在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得到的内能。
2。
相同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相同的.这就是燃料的一种特性.3。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符号:单位:J/kg意义:煤油=4。
6107J/kg表示:1kg煤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4。
6 107J公式:=m.其中m的单位为kg,表示热量,单位为J,4.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某种燃料的热值不与这种燃料的质量、是否燃烧、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5.炉子的效率是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n=有/总。
因为燃料经常不能完全燃烧并且被有效利用的部分又比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少,所以炉子的效率总是小于1.6.提高炉子的效率的方法:1)尽可能的让燃料充分燃烧。
2)尽可能的让热量散失减小。
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比热容概念与意义: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水的比热容为 4.2 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 103J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计算公式:吸=Cm(t-t0),放=Cm(t0-t)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内能概念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人教版9年级物理教材梳理

人教版9年级物理教材梳理一、引言人教版9年级物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考物理考试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本文对人教版9年级物理教材进行了梳理,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二、教材结构人教版9年级物理教材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机械运动、声现象、热现象、光现象、电磁现象和现代物理。
每个章节都包含了若干个知识点和实验,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掌握物理知识。
三、重点知识点梳理1. 机械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计算公式。
(2)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计算公式。
(3)相对运动: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5)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意义,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2)声音的特性:理解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等特性,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能够运用其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3. 热现象(1)温度:理解温度的概念和单位,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热量: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掌握热量的计算公式。
(3)内能: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4)热机: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4. 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光的反射:理解光的反射的定律和应用,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3)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的定律和应用,能够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4)透镜成像: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5. 电磁现象(1)电流和电路:理解电流和电路的概念和组成,掌握电路图的画法和分析方法。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分支,中考中占据重要位置。
力学主要包含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动量等核心概念。
1. 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的核心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
2. 功与能:理解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能够计算简单机械系统中的能量转化。
3. 动量:理解动量的基本概念,会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
二、热学知识点热学主要考察学生对温度、热量、内能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1. 温度与热量: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热量传递的规律,了解热平衡状态。
2. 内能与热量转化:理解物体的内能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知道热量与内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光学知识点光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性质等知识的理解。
1. 光的直线传播: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 光的反射与折射: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3. 光的性质:理解光的波长、频率、速度等性质,了解光谱的概念。
四、电学知识点电学是中考物理的重要部分,包括电路、电阻、电容、电磁等概念。
1. 电路: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2. 电阻与欧姆定律: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3. 电功与电功率: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的直流电路中的电功和功率。
4. 电磁现象:了解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电磁现象。
五、声学知识点声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感知等知识的理解。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音的特性: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特性。
六、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中考物理注重学生的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1. 实验设计: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现象
初中物理热学和能的知识点:
一、热机
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Q总=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二、比热容
1.比热容概念与意义:
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2.比热容特性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三、内能基本概念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四、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五、能量守恒定律
1、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
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
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2、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
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