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一、声学。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琴弦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用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 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汽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B超检查身体等。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二、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直线传播的实例。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020年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类专题十三十四个重要测量仪器使用与读数问题

2020年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类专题十三十四个重要测量仪器使用与读数问题

2020年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类专题13 初中物理14个重要测量仪器使用与读数问题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问题1.刻度尺构造2.刻度尺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

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2.看。

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3.读。

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4.记。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2)刻度尺使用中注意事项先要找准零刻度线,再看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要注意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要求(1)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2)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且会归纳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二、用机械秒表(停表)测量时间问题1.机械停表的构造与用途如图甲秒表的主要构造有:A.启动、停止按钮;B.回零按钮;C.分钟刻度:读取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D.秒钟刻度(读取秒数)。

甲乙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对于甲图秒表,使用秒表前首先要上好发条,按压启动按钮,表启动,再次按下该按钮,秒表指针停止转动,按压回零按钮,分针与秒针都归零. 即三次按下按钮:一“走时”,二“停止”,三“复零”,对于乙图秒表,使用前,转动秒表上端带滚花的手轮,上紧发条使用时,分为开始、停止、秒表清零三步。

(1)第一次按下手轮,开始记时,指针开始走动;(2)第二次按下手轮,停止记时,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所读刻度;(3)第三次按下手轮,秒表清零,指针复位。

3.机械停表的原理与读数方法秒表是利用周期性振动的等时性制成的.它的读数方法是:①首先读出小刻度盘中的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②然后读出大刻度盘的秒刻度数;③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先后相加即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相加即得最后读数。

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含往年真题)精讲《力的基本概念》(附答案)

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含往年真题)精讲《力的基本概念》(附答案)

力的基本概念考点解读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用符号F表示。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力不能单独存在)。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 N。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7.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8.力的测量:(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3)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作“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二、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2.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4.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打印版)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打印版)

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版)物理知识的应用(一)1.声呐发出超声波(声速):测距和定位,如测海深。

雷达发出无线电波(光速):判断物体的位置.2.密度:鉴别物质,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判断物体的浮沉。

3.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测滑动摩擦力,测浮力。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制成重垂线、水平器。

5.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坝下部建造得比上部宽,潜水深度有限定。

6.连通器的液面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用U形管判断水平面。

7.相互作用力:游泳,划船,起跑、跳远向后蹬,跳高向下蹬8.大气压:自来水笔吸墨水,抽水机,茶壶盖上开一小孔,用吸管吸饮料,针管吸药液。

9: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孔明灯,盐水选种,测人体血液的密度,解释煮食物(如饺子)时,生沉熟浮等10.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看力臂,动力臂长省力),求最小动力(在杠杆上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画出最长力臂),判断动力变化情况,进行有关计算11.镜面反射:解释黑板“反光”;晚上看路时判断水面还是地面。

漫反射:能从各个方向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电影屏幕要粗糙。

12.平面镜成像:镜前整容,纠正姿势;制成潜望镜;万花筒;墙上挂大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改变光路(如将斜射的阳光,竖直向下反射照亮井底);自行车尾灯;平面镜转过θ角,反射光线改变2θ角。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得到平行光,聚光的亮点有大量的能量可点火、烧断物体。

1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制成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油量表,制成简单调光灯,导线不用铁丝用铜丝,电热器的电阻要用镍铬丝15.蒸发致冷:吹电风扇凉快,泼水降温,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示数低于室温,擦酒精降温16.升华致冷:用干冰人工降雨、灭火,在舞台上形成“烟”雾17.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减小)而升高(降低):高山上煮不熟饭,要用高压锅。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3《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3《物态变化》(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态2.晶体和非晶体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温度和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突破考点,典例呈现★备考指导★知识梳理★考纲要求: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环境温度.(认识) 2. 温度测量.(操作) 3. 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及其基本特征.(理解) 4. 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探究)5. 物理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的联系.(理解)6. 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现象.(理解)7. 节约用水.(认识)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整理2020年中考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

整理2020年中考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

整理2020年中考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整理 2020 年中考物理 60 个重要知识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 ;找重力 ;找接触物体 ;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 (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二画力的作用线 (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 ),三连距离 (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四标字母。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4 光现象(解析版)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4 光现象(解析版)

专题四光现象对本章考点提炼总结,对考题进行解析【考点提炼】光现象单元共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五个部分,其中常考热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光的折射及其应用、三原色与物体的颜色等。

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也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1.光的直线传播★本考点常考方向有:一、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二、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光的直线传播是光现象基础,所有光现象都是在光的直线传播基础上展开的,没有光的直线传播就没有光现象的理论结构。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飞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反射偏折。

如: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会发生偏折(大气层密度不均匀),光线投射到两种不同介质表面上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指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树林中的光斑、日食、月食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本考点的常见考题也是以这些常见现象为题干的。

★本考点考题形式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个类型。

选择题:选择题是本章考题常见题型,选择题较填空题更多一些。

光的直线传播在考题中都会和其他光现象考点结合共同组成一个考题,不会出现一个考题只考查此考点的问题。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要正确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熟悉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填空题:填空题出现的概率要低于选择题。

但考试方向,问题形式与选择题无异。

这里不再赘述。

2.光的反射及其应用★本考点常考方向有:一、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二、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三、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

光的反射是光现象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平面镜成像基础。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漫反射现象以及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异同;同时还应注意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类的实验探究问题,并且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类考题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较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2020中考物理必考100条知识点汇总

2020中考物理必考100条知识点汇总

2020中考物理必考100条知识点汇总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电压表可以测电源电压)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某些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应该是“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电阻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测电阻和测电功率都要搞定U、I两个量,所以电路图一般也一样)11、串联电路中:电压U、电功W、电功率P、电热Q与电阻R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I、电功W、电功率P、电热Q与电阻R成反比(简记为“串正并反”)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越多并联用电器相当于越增加了总电阻的横截面积,电阻越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无论在串联电路还是在并联电路中,某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大了,则整个电路的等效总电阻也变大)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
01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02
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03
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6、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