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简单的滑轮组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滑轮组最全笔记

滑轮知识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1)滑轮:滑轮是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3)滑轮的轴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4)滑轮的实质: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以看做连续旋转的杠杆。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分别使用同一物体在不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使用动滑轮时匀速运动,记录整个过程需要用力的大小,物体移动的距离及动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的方向,然后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钩码两个,滑轮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等。
实验过程:①按图甲所示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①按图乙所示安装定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按图丙所示安装动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换用数量不同的钩码,重复上面的步骤。
使用简单机械情况拉力大小F/N钩码提升10cm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cm拉力方向不使用简单机械24610上使用定滑轮24610下使用动滑轮12320上交流论证:①对比用甲、乙两图所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定滑轮时,拉力F与钩码重力G相等,绳端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升高的高度h相同。
(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力,绳子的重力)①对比用甲、丙两图所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时,拉力F=1/2G,绳端移动的距离s=2h。
(忽略动滑轮与绳的重力和摩擦力)实验结论:①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①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要匀速拉动。
①动力的方向与并排的绳子平行。
①选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
①保证滑轮轴间摩擦较小。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①定滑轮可以看成一个变形的杠杆,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l1=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Gl2可知: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

知识点1-定滑轮:可以看做是一个变形的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其实质是一个等比杠杆。
使用定滑轮只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可以省力。
知识点2-动滑轮: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变形的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所以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费距离。
知识点3-滑轮组(重点)
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而成的,可以到达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的效果,但同时要多移动距离,使用中,省力取决于物重的绳子的股数。
注意:判断绳子的股数,主要看绳子和动滑轮接触的数目。
绳子的拉力F与物体的重G和动滑轮重G1之间的关系:F=1/n×(G+G1)
绳子端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距离h的关系:S=n×h
绳子端移动的速度V1与重物上升的速度V2的关系:V1=n×V2
知识点4-机械效率(重点)
有用功: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必须要做的功,W有=G×h
额外功:不需要但不得不要做的功,如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
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η=W有/W总
历年中考经典试题
解析:正确答案为A,因为动滑轮上有3股绳子,所以n=3,F=1/3×(G+G滑)可以求出G滑=100N,所以B选项错误。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m,所以拉力做功为300J,所以C 、D选项错误。
额外功=总功-有用功=300J-200J=100J。
所以A正确。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归纳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归纳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如右图所示。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三种滑轮定义及特点(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动力移动的距离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nh。
如下图所示。
(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滑轮组的组装(1)根据的关系,求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3)根据施力方向的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
确定定滑轮个数的原则是:一个动滑轮应配置一个定滑轮,当动滑轮上为偶数段绳子时,可减少一个定滑轮,但若要求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时,则应在增加一个定滑轮。
中考科学滑轮和滑轮组知识点总结

动滑轮滑轮、滑轮组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2、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2、动滑轮:F1l1F2l2F1l1F2l2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归纳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归纳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滑轮组是由多个动滑轮、定滑轮组装而成的一种简单机械。
滑轮及滑轮组这一章节有什么重要知识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质量与密度初二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滑轮...滑轮组是由多个动滑轮、定滑轮组装而成的一种简单机械。
滑轮及滑轮组这一章节有什么重要知识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质量与密度初二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如右图所示。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三种滑轮定义及特点(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归纳滑轮组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力学实验装置,通过一系列相互连接的滑轮和绳索,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运动的变换。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滑轮组是一个常见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滑轮组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一、滑轮组的定义和构成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组合体,滑轮由轮轴、转轮和滑轮槽三部分构成。
滑轮组通常由定滑轮和动滑轮构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滑轮的数量和排列形式。
二、滑轮组的作用原理1. 力的传递:通过滑轮组中的绳索,可以将施加在一个滑轮上的力传递到其他滑轮或物体上。
根据滑轮组的结构和力的方向,可以实现力的放大、缩小或者改变方向的作用。
2. 力的平衡:在滑轮组中,当各个滑轮都保持静止或者以一定的速度运动时,绳索会产生一定的拉力。
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可以计算出滑轮组中各滑轮和绳索的力。
三、滑轮组的性质1. 力的放大性质:滑轮组可以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力臂的长度,实现力的放大作用。
根据滑轮组的结构和滑轮数量,可以计算出力的放大倍数。
2. 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通过合理设计滑轮组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可以实现对重物的提升。
根据滑轮组的原理,可以计算出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和工作量。
四、滑轮组的应用1. 提升机械:滑轮组广泛应用于提升重物的机械装置中,如吊车、电梯等。
通过合理配置滑轮组的结构和数量,可以实现对重物的安全、高效提升。
2. 绳索传输:滑轮组可以用于实现长距离的力的传输,如井上的打水设备。
利用滑轮组的力的放大性质,可以减小需要施加的力量,减轻操作的负担。
3. 力学分析:通过研究滑轮组的原理和作用,可以进行力的分析和计算。
滑轮组是力学分析中的重要模型,对于理解力的平衡和作用有重要意义。
五、滑轮组的注意事项1. 摩擦损耗:在滑轮组的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减小摩擦力,减少能量的损耗。
可以采取润滑、调整绳索等措施,提高滑轮组的效率。
2. 绳索的选择:在设计滑轮组时,要选择适合的绳索材料和直径,以保证滑轮组的安全和稳定性。
初三滑轮知识点总结

初三滑轮知识点总结
滑轮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滑轮转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滑轮由固定在支架上的滚筒和固
定在支架上的滚线组成,当绳子通过滑轮时,力的方向和大小就会改变。
滑轮有单滑轮和组合滑轮两种。
单滑轮是指只有一个滑轮,组合滑轮是指多个滑轮组合在
一起。
组合滑轮的力的方向改变的倍数等于滑轮数,力的大小改变的倍数等于绳子的数量。
滑轮的机械优势是指通过滑轮组合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当使用滑轮的时候,我们需
要考虑摩擦力对力的影响,滑轮表面的摩擦力越小,滑轮效率就越高。
滑轮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
比如在家里,我们可以利用滑轮来提高劈柴的效率;在
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滑轮来提高物品的搬运效率。
总之,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通过滑轮的机械优势可以提高
工作效率。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滑轮。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归纳图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归纳图滑轮组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简化模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滑轮组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滑轮组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通过图示来更加清晰地展示。
一、滑轮组的定义滑轮组是由若干个滑轮相互连接而成的系统,用于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大小和形式的简化机械装置。
通常由滑轮、拉力、驱动力等组成。
二、滑轮组的分类1. 单级滑轮组:由一组相互连接的滑轮组成,常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2. 复合滑轮组:由多级单级滑轮组相互连接而成,常用于改变力的大小。
3. 动静滑轮组:其中一个滑轮固定不动,称为静滑轮,其余的滑轮可以运动,称为动滑轮。
三、滑轮组的原理与特点1. 力的方向改变特点: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并使力的方向与滑轮组轴线的方向保持一致。
2. 力的大小改变特点:通过改变滑轮组的滑轮个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3. 力的形式改变特点:滑轮组能够将小力转换为大力,并保持能量守恒。
4. 滑轮组是理想化模型:滑轮组通常被视为没有质量、摩擦和弹性的理想滑轮,以简化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四、滑轮组的运动分析1. 张紧力与各部分的关系:对于自由悬吊的滑轮组,张紧力等于提起物体的重力。
2. 张紧力与拉力的关系:当滑轮组连接多个物体时,各部分的拉力相等,且等于滑轮组提起物体的总重力。
3. 沿斜面滑动的滑轮组:在滑轮组沿斜面滑动的情况下,拉力会被分解为平行于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两个分力。
五、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提升机制:滑轮组广泛应用于提升机制,如电梯、升降机等,用于改变物体的高度。
2. 自行车:自行车的链条与齿轮组合利用滑轮原理来改变速度和力的大小。
3. 吊车:吊车通过滑轮组来提升、运输重物。
六、滑轮组的简单计算1. 力的方向计算:滑轮组中,力的方向与滑轮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
2. 力的大小计算:可以利用力的大小计算公式,根据滑轮个数进行倍数关系的计算。
总结:本文对初中物理中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通过图示来展示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