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案例
入境·激情·品读,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观潮》教学案例

入境•激情・品读,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观潮》教学案例背景: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交流作者看到的句子。
生: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
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学生交流,教师把句子变成红色。
)师:如果当时你也在场,想想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激动。
生:兴奋、惊叹。
(交流板书:激动惊叹)师:带着这样的心情,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
师:从哪儿知道潮水来了?生:当我们看到那条白线时,知道潮水要来了。
师:(引读):只见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一一生:一一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气势越来越大,观潮人的心情也越来越-------------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师:谁喜欢第三句?生:(起立)齐读。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同学们,看!(出示6米多高浪花的图片),这六米多高的浪花接近两层楼的高度,它是那么高,那么宽,让人联想到一堵高大的城墙。
谁能把它读得更有气势?生:小组赛读。
生:齐读。
师:最后这句话是四句中最有气势的,因为潮水越来越近,速度也越来越快,浪涛铺天盖地地席卷过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我的快乐时光》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我的快乐时光》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读懂、并能够流畅朗读课文《我的快乐时光》。
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时光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3. 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流畅朗读课文。
2. 难点:表达对快乐时光的感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快乐时光》的课件或教材。
2. 彩色图片、PPT或其他辅助教学工具。
3. 学生课堂笔记本和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话题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快乐时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快乐的时刻,激发学生对快乐时光的共鸣和情感。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我的快乐时光》,并进行语音语调的模仿,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3. 听读课文播放录音或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的朗读,引导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4.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快乐时光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个人表达让学生单独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快乐时光的短文,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6. 展示分享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快乐时光,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和交流。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快乐时光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美好时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快乐时光这一主题下,不仅学会了语文表达的技巧,更培养了对美好时光的感悟能力。
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友谊。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时光中感受语文之美,体会生活之乐,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优秀10篇)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优秀1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篇一《树和喜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多种方法反复诵读中复习生字、词语,奠定牢固的语文基础。
2、通过观察图画,结合生活实际,与小组伙伴共同交流等方法来领会课文内涵,同时获得阅读方法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白有朋友才有快乐,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友爱会使同学的相处更加快乐。
教学难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出示谜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
看看谁的小脑瓜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
二、复习旧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树与喜鹊》,跟着老师写课题。
1、读课题。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树和喜鹊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那就让老师看看大家准备工作做好了吗?3、考察字词掌握情况:(1)开火车领读不带拼音的字宝宝。
(2)男女同学赛读词语。
(3)挑战读含有生词的句子。
4、听故事录音。
5、自由读课文:(1)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课文: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体会“只有”的意思(相机板书: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孤单)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周围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3、看图体会树和喜鹊的心情然后有感情的朗读。
4、树和喜鹊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让我们自语阅读后面的课文找出答案吧。
出示自读要求:(1)树和喜鹊后来有了什么变化?(2)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产生变化的?(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6、汇报交流结果:7、是啊,树和喜鹊都有了朋友他们很快乐,同学们,你们快乐吗?能不能把你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事情给大家分享一下?(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快乐) 8、让我们来看看树和喜鹊与他的朋友们是怎样在一起快乐生活的?(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9、出示第五自然段:(1)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的什么事?(2)“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照样子说词语。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作业设计案例及反思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作业设计案例及反思课题:低年级语文朗读作业设计案例及反思课型:教学实录一、课前准备预设案例为了提高朗读的效率,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挑选了适合不同班级的、富有童趣的儿歌。
我让孩子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但在中高段仍然存在朗读不认真,缺少朗读技巧等现象,通过听朗读示范课,了解了示范课应该怎样设计?对于一、二、三年级有什么区别?因此本次活动可以说是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情况而特意设计的。
1、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3、要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停顿。
4、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听,注意咬字、吐字的正确性,通过表扬激发学生学习朗读的兴趣。
5、在上课之前,我首先带领学生听了两节示范课,起到模仿、借鉴的作用。
听完这些示范课之后,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一边做笔记,一边理解课文。
首先,出示一张写有“花儿在唱歌”的黑板报,让学生观察讨论:花儿会唱歌吗?花儿为什么会唱歌呢?请你用好听的声音来告诉我们,它是怎样唱歌的。
教师逐句领读,指名读,其余学生跟读。
这样一边看一边听,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再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手势和表情,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投入到朗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我用的是多媒体教室,能够很清楚地将花儿的美丽、天空的蔚蓝、小溪的潺潺、风儿的轻柔,老师的亲切、蝴蝶的美丽等展现给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创造最佳的学习条件。
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快乐感,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烈,创造思维更活跃,为他们获得成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另外还配有专门的录音机,让他们随时可以倾听优美的课文录音。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都非常用心地指导学生阅读、倾听、表达、倾听、感悟、表达、感悟。
总之,只要我们引导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关注教学全过程,通过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等多种途径,以新课标的理念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努力追求“自主、和谐、快乐”的高效课堂,相信一定能够探索出更加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轻松快乐地学习!。
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朗读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朗读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二年级的语文上第二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巧,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的发音,并掌握一定的语音基础知识;2、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调和语音,提高朗读能力;3、学会把表达内容转化为准确的口语语言;4、培养良好的语感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朗读基础知识——包括语音、字音、语调等方面;2、朗读技巧——表达速度、音量大小、语音连贯等方面;3、朗读表达——文字的转化为口语表达、情感表达等方面。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音节拼读1、教师播放包括a、o、e、i、u在内的元音音节,并讲解其发音基础知识;2、学生跟读教师所播放的声音,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第二节、字音练习1、教师播放包括b、p、d、t、k、g、m、n、f、l、s、sh、ch在内的多个辅音字音;2、学生跟读教师所播放的声音,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第三节、语调练习1、教师讲解语调的基础知识,并包括上升调和下降调等。
2、学生模仿教师上升调和下降调进行相关练习。
第四节、口语表达1、教师提供简单的表述内容,以话题为导向,让学生们进行简短的口语表述。
2、学生进行语言短文的表述并互相交流,老师进行现场点评。
第五节、情感表达1、教师提供情感表达的背景话题,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情感背景进行情感表达。
2、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并进行互相交流,老师进行现场点评。
五、教学方法1、例会制——注重以实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2、互动式教学——通过开展小组和讨论等互动式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3、激励式教学——通过激励和提醒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来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朗读及表达的质量和量,参与课堂的表现等方面。
2、期末考试——按照掌握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七、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语音、字音、语调等方面的朗读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在以后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受到很好的应用。
一年级语文《声情并茂读课文》教案

一年级语文《声情并茂读课文》教案标题:一年级语文《声情并茂读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朗读技巧。
2.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的发音和朗读技巧的掌握。
2. 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或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魅力,引出今天的主题——“声情并茂读课文”。
2. 学习新的发音和朗读技巧: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示范正确的发音和朗读方式。
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 分角色朗读: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派一个角色,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朗读。
4. 情感体验: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尝试用声音表现出来。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发音和朗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朗读练习。
四、作业布置:1. 练习朗读今天学过的课文,注意发音和情感表达。
2. 阅读一篇课外的小故事,尝试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家长听。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检查他们的朗读作业,以及收集家长的反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帮助。
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

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导语: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朗读方式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2. 学会正确的咬字发音;3. 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4. 提升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正确的咬字发音;2. 学会运用朗读技巧来表达文本内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朗读材料;2. 学生准备好自己的朗读作品。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朗读经历,并向学生介绍朗读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听一段通过正确朗读表达出的故事,然后与学生讨论朗读与阅读的不同之处。
通过这种比较,学生能够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明确朗读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文本的意思。
步骤三:学习正确的咬字发音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将句子分解为字母和音节的组合,逐一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咬字发音。
可以结合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的拼音知识,帮助他们正确发音。
步骤四: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通过示范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语调和断句,以及如何掌握适当的节奏和速度。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他们通过模仿来掌握这些技巧。
步骤五:实践朗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朗读材料,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进行朗读练习。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五、巩固和拓展在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朗读作业,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的朗读比赛或者朗读活动,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朗读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提升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新课标案例小学语文

新课标案例小学语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创新。
# 案例一:《古诗文诵读》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文。
2. 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诗人的画像和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呈现: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诵读: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 理解感悟:讨论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案例二:《寓言故事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寓言故事,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寓意探讨: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5. 思维训练:设计相关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案例三:《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主旨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
教学过程:1. 文本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现代文,教师提供阅读指导。
2. 主旨提炼:学生尝试概括文本的主旨,教师点评指导。
3. 写作训练:根据阅读材料,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或续写故事。
4. 作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互评和讨论。
5. 写作技巧:教师总结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阅读有效教学案例“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的“形”之美,“神”之美,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让大家来猜两则谜语,看谁猜得既快又准。
(1)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 荷花)(2) 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莲,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 莲藕)荷花,有“花中仙子”的美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目睹一下荷花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了解容1. 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圈划出生字、新词,凭借拼音多读几遍。
2. 同桌互读课文。
读得好的由同桌加“☆”。
3. 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4. 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品读课文,理解容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 分小组朗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读。
(3) 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 抓重点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1) 读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冒”字用得好在哪里?(2) 读了“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一下,荷花有哪些姿势?(3) 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4) 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既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逻辑引读,试背课文。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 ) 。
我赶紧( ) 。
荷花已经( ) 。
荷叶( ) ,像( ) 。
白荷花在( ) 。
有的( ) 。
有的( ) 。
有的( ) 。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 ) 。
看看这一朵,( ) ;看看那一朵,( ) 。
如果把( ) ,那画家的本领( ) 。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 ) ,穿着( ) ,站在( ) 。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 ) 。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 ) 。
风过了,我( ) 。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 ) 。
小鱼在( ) ,告诉我( ) 。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 ) ,我是在( ) 。
四、扩展阅读,培养自学能力1. 细读下面的文章。
(1) 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 把描写荷叶、荷花的语句划下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它与课文中描写的荷叶和荷花有什么不同?野荷塘在蓝色的乌里江拐弯的地方,有一座绿林掩映的边陲小镇。
沿着顺坡而下的街道行走,只见油漆的橘红色铁皮屋顶,如朵朵盛开的玫瑰花,耀眼而热烈。
走到江边,手扶江堤栏杆眺望,中俄两国的船只在各自的航道来往穿梭,绕过一座座翡翠般的小岛,鸣笛驶向乳雾迷蒙的远方。
在堤下的沙滩,我们看见一群群孩子在浅水里嬉戏,那一阵阵欢笑声,在江面上传出很远,很远……多美丽的边镇景色啊!“别看小镇偏远,秀山秀水多着哩!”陪同我们的当地干部老自豪地说,“离镇不远的草甸子里有一塘野荷花,现在正是开得茂盛的时候,那才美呢!”我们一听,在祖国这么北的边境还有满塘荷花,不由心驰神往,忙齐声请他领我们去看看。
他却神秘地冲我们一笑:“这是一群孩子发现的,也由他们管理,所以得经过他们‘批准'才行!”说着,他双手拢嘴朝江里游泳的那群孩子喊:“大鹏,二龙!”话音刚落,其中两个男孩子穿好背心裤衩,又甩了甩头发上的水珠,跑了过来:“叔叔,有事吗?”“这几位叔叔远道而来,要参观你们的野荷塘,成吗?”“欢迎!欢迎!”两个小家伙笑嘻嘻地同我们握握手,说,“我们下午还有课呢!明天再领你们去行吗?”“行!一言为定。
”我像孩子似的伸出小拇指,与他俩“拉钩”。
次日黎明,我还在睡梦中,便被大鹏和二龙喊醒上路了。
淡淡的晨雾笼罩着静静的山林和草甸子,深深吸一口空气,一股花草的清香便扑鼻而入,像喝了一口新酿的蜂蜜。
脱鞋趟过一片草甸子,两位少年朋友高兴地说:“到了!”这时,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荷花芳香隐隐飘来。
又走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和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
浮在水面的圆圆的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
荷叶之间点缀着三角形的菱角叶,是淡淡的嫩绿颜色。
在荷塘中间,有两处大片的荷叶挺出水面,高低参差,互相挤碰。
荷叶空隙处,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荷花挺拔而出,竞相媲美。
本来,在南方,荷花并不稀奇,几乎凡有池塘必有荷花。
然而,在祖国遥远的北方边境,竟然也有这满塘的美丽荷花,就不能不令人拍手称奇。
也许,是候鸟从江南衔来的一粒莲籽,不小心遗落在野池塘里?也许,是我们的祖先曾将南方带来的莲籽,小心地播种在这里?经过严酷的风雪冰霜,经过长长的岁月沧桑,野荷花没有在恶劣的气候中死去,却锤炼得更坚强,越繁衍越茂盛,终于,把一个沉睡的池塘装扮成一个荷花万朵、香飘天外的花的世界!为了细细品味野荷塘的情趣,当天傍晚,我心血来潮,独自一人前往观赏“荷塘月色”。
走出小镇,沿着弯弯曲曲的草径穿过山林,我的心不由紧起来,会不会遇见野兽什么的?偏偏风过暗林,发出低低的涛声,使人疑是兽吼。
正在我踌躇是进是退的时候,草径对面传来了朗朗的笑声。
走近了,才看清是大鹏和二龙。
原来他俩刚巡视完野荷塘,正要回镇去,听说我还要再观野荷塘,两位少年朋友二话没说,返身又领我朝野荷塘走去。
晚上的野荷塘虽然看不清亭亭玉立的花朵,但远远看见那荷叶荷花组成的淡淡绿影,平静的水面倒映出的金色明月和对岸水面反射的一抹橘红色霞光,以及听草丛中各种虫儿的鸣唱,也别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
此时,我仿佛进入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临走时,大鹏和二龙脱下衣裤泅到湖中,每人摘下几片荷花瓣送给我,并抱歉地说:“我们有规定,谁也不许摘荷花,只好送您几片花瓣留念了。
”我深深理解孩子们的心,就珍重地将荷花瓣夹在笔记本里。
我期望着以后翻开笔记本,就能看到美丽的荷花瓣,想起野荷塘里的野荷花,想起具有美好品质的小镇少年朋友……2. 读一读,说一说:读了《采莲曲》,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把这幅画面画下来吗?采莲曲小船呀轻飘,/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蓬,/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五、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师: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 莲子) 和根( 藕) 都是食物中的佳品。
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
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许多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
现在我们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揭示莲的奥秘。
课外请教专家、老师,或查找资料,从以下问题中选择一二,进行科学探究,展开交流。
在此基础上,以莲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性的文字,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1. 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等2. 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3. 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4. 千年古莲发芽之谜5. 莲生长繁殖得特别快的原因[参考资料]一、荷花——花中仙子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等,属睡莲科。
多年生水生植物。
根茎最初细小如手指,称为莲鞭。
莲鞭上有节,节再生鞭。
节向下生须根,向上抽叶和花梗。
夏天生长末期,莲鞭先端数节入土后膨大成藕,第二年春天萌生新株。
夏天长叶开花。
叶盾状或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呈波状。
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
花色有淡红、淡紫和白色等,单瓣或复瓣。
花后形成莲蓬,每一孔洞生一小坚果( 莲子) 。
性喜温暖湿润。
原产中国,中部和南部浅水塘泊栽种较多。
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污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诗作画的题材,是最优美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图案纹饰和造型。
二、由莲而来的一项科技发明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植物分类研究的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领导的小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一万多种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
这项研究终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莲花叶面上倒几滴胶水,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
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蜡晶体的叶子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
这一现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并作出这样的假设: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经过努力,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
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语文教研组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