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旅游资源和特点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魅力云南”的美誉。
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丰富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展开探讨,以增加人们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1.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背景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56个民族。
这使得云南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民俗风情。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腿独具的乐舞、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云南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了云南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
2.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云南作为一个旅游热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云南的民俗文化代表了云南独特的特色,是云南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通过开发和传承云南的民俗文化,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尽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保护这些资源同样重要且紧迫。
首先,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财富,保护它们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其次,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资源遭受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最后,民俗文化的保护有助于延续和传承这些文化,使之能够流传下去,不被遗失。
4.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策略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有系统性的策略来进行。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立法和管理。
其次,需要加强对开发商和旅行社的监管,确保其在开发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并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手段。
同时,应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确保其传统技艺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一、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白龙国家森林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2、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云杉坪、牦牛坪、黄草岭、大海草山3、荒漠生态旅游资源:元谋(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1、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滇池、程海、泸沽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洱海、浴仙湖2、温泉生态旅游资源:安宁温泉、下关温泉、云县小定西沸泉、龙陵邦腊掌温泉、新滩坝温泉、腾冲热海3、河流生态旅游资源:金沙江(万里长江第一湾、小江泥石流)、澜沧江(西双版纳橄榄坝)、怒江(三江并流)、南盘江(三江口)、元江、伊洛瓦底江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一)农业生态旅游资源1、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石屏杨梅、蒙自石榴2、牧场生态旅游资源:迪庆那青波牧场、扎西牧场、丽江甘海子牧场、念瓦洛牧场、小中甸牧场、南宝牧场(二)园林生态旅游资源1、中国园林:勐巴娜西珍奇园(三)科普生态旅游资源1、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2、天然野生动物园:西双版纳野象谷公园、3、自然博物馆:勐泐文化园、世界恐龙谷4、世界园艺博览会: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三、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一)自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1、山岳冰川生态旅游资源:轿子雪山生态旅游区、临沧大雪山、玉龙雪山、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二)文化保护生态旅游资源1、宗教名山生态旅游资源:宾川鸡足山、巍山巍宝山、云峰山、剑川石钟山、2、水源林生态旅游资源(三)法律保护生态旅游资源1、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2、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纳板河自然保护区、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大山包自然保护区、黄连山自然保护区、文山自然保护区、药山自然保护区、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大雪山自然保护区、普达措国家公园3、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白龙国家森林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4、风景名胜区:滇池风景名胜区、罗平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名胜区、威信风景名胜区、阿庐古洞风景名胜区、普者黑风景名胜区、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思茅茶马古道风景名胜区、路南石林风景名胜、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班级:11级旅管5班学号:20111201031 姓名:宁柠序号:12。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和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
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
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1、多样性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
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

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从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角度出发,探讨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问题。
二、中国云南丽江古城的生态旅游资源云南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拥有马帮之路至蓝月谷、梅里、雨崩山、泸沽湖的黄金旅游线,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和文化遗产。
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使丽江成为一个吸引众多游客的城市。
丽江河纵贯全城,加上巍峨的玉龙雪山,独具特色的纳西民俗文化、大研古镇灯火阑珊的夜晚、层峦叠嶂的云南生态以及湖泊旖旎风光,构成了一个集人文、历史、地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优美生态旅游资源。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
对于云南丽江古城这样的旅游城市,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显得至关重要。
(一)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利用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云南丽江古城的旅游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山水景观,丽江还将人文、宗教、历史等各种文化元素融合到旅游资源中,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受到丰富的文化体验。
丽江古城则着重发掘了传统文化特色,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体验和游戏,同时还建设了各类博物馆和文化中心,让更多的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渊源。
(二)生态旅游的主题化云南丽江古城推崇生态保护,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强调保护旅游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8年,丽江市出台了《丽江市生态旅游区规划》和《丽江市生态旅游区管理办法》,引导旅游从被动接受服务向主动参与管理转变,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来提升旅游的品质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不仅仅是简单的保育和保护,同时也涉及到人类如何正确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认知与实践问题,保长了景区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云南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与游憩鉴赏云南旅游资源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
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一、自然资源1.地貌风景资源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
东部为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 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
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
由于海拔相差很大,形成的多种地貌的旅游资源。
在云南的西北部拥有许多的高山,且常年积雪。
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 的化身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西北,与哈巴雪山对峙,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奔腾其间。
玉龙雪山拥有大面积的雪海,是优良的天然滑雪场。
据专家考察论证认为:这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滑雪场,也是最温暖的滑雪场。
位于云南省西部国陲、高黎贡山山麓的腾冲,是著名的地热之乡,大面积的热海、热田景观奇特,类型多样,而且腾冲有大规模的火山群,保存完好,形态各异,怪石林立,浮石、火山蛋、火山熔洞典型,被誉为“天然的地质自然博物馆”。
不仅如此,云南还有和贵州,广西连成一片的喀斯特地貌。
被誉为“云南第一洞”的阿庐古洞,是亚洲最壮观的天然溶洞穴之一。
洞景古、奇、险、绝,洞内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石瀑、石花千姿百态,几乎具备了地质岩溶学所定义的所有景观。
阿庐古洞是一组奇特壮观的地下溶洞群,即地下喀斯特地貌。
与阿庐古洞相似,却在地上的石林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坐落在昆明南边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景区中大、小石林参差峰峦,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石林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
更值得一提的即是元阳梯田。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一、云南旅游资源优势云南作为一个山水相依的省份,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拥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亚北温带湿润气候区以及高原气候区等多个不同的气候区,物种生态资源丰富,其中的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多样性属于全球保护优先级非常高的类型。
此外,云南还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镶嵌了不少名胜古迹,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拥有着丰富的资料、广泛的影响,对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云南拥有着大好的旅游资源。
二、云南旅游开发现状当前的云南旅游开发,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重景轻文,存在文化开发不够的问题;2、由于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开发不足,导致景区环境恶化,旅游设施建设不够规范;3、旅游市场价格混乱,存在价格不透明,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的现象;4、旅游商品和服务质量不稳定,存在着旅游黑导、黑车、黑店等问题;5、部分景点属于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但实际上,部分景点的开发面积过大、开发方式不尊重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旅游资源也造成了损失。
三、云南旅游的开发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云南在旅游业的开发中有必要采取以下策略:1、高度重视文化价值,推出更多有特点、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2、坚持绿色旅游理念,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旅游资源的保护;3、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完善景区建设治理方式,打造多元化产品,推广红色旅游、美食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多种旅游类型;4、依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景点打造旅游品牌,建造一批富有云南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打造旅游“云南一号”和“云南版图”;5、以开放思维促进旅游合作,积极谋求与周边省份、甚至各国旅游企业合作,开展产业融合,优化旅游产品的供应链,扩大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的份额。
四、云南旅游成功案例云南之美吸引了无数驴友的到来,如何将其中的经验成果转化为实践,使云南旅游市场更加繁荣,这是云南旅游开发的目标。
针对当前的旅游开发出现的问题,云南旅游理事会制定了对策,目前云南已成为全国热门的旅游胜地之一。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摘要】云南作为中国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
本文从云南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遗产、地理位置等多方面探讨了其旅游资源优势及相应的开发对策,同时强调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在文章提出了充分利用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的建议。
通过开发利用云南的丰富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旅游资源、丰富性、市场潜力、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遗产、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开发对策、可持续发展、宣传推广、发展战略。
1. 引言1.1 云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云南的自然风光令人惊叹。
这里群山环抱,湖泊星罗棋布,瀑布飞流直下,森林葱郁茂盛,形成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比如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丽江的玉龙雪山、大理的洱海、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各具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云南的民族风情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如纳西族、哈尼族、傣族、彝族等,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服饰、习俗、民间艺术等,展现出多样化和包容性。
游客在云南可以体验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民俗,感受他们的热情和友善,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风光壮美,民族风情浓厚,文化遗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这些优势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需要通过不断的开发与利用,让更多的人领略云南的魅力,促进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云南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山水之间,自然风光优美绚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从雪山高原到热带雨林,从湖泊草原到峡谷溪流,云南的自然景观多样化,各具特色,足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险和体验。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一、云南的自然资源作为中国远西地区的一个省份,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高山雪峰、原始森林、湖泊、草原、河流等。
这些资源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雪山云南地区有云南最高峰玉龙雪山、哈巴雪山、梅里雪山等多座雪山。
雪山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不仅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也是冬季滑雪爱好者的乐园。
同时,雪山所带来的自然景观、冰川风景和雪山奇观也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2. 森林云南地区的森林也非常有名,云南省境内的森林总面积达到12.1万平方公里,这包括了热带雨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灌丛,形成了缤纷多彩的自然景观。
3. 湖泊云南地区的湖泊也是非常优美的自然景观。
在云南的丽江、大理等地都有很多美丽的湖泊,如洱海、滇池、泸沽湖等。
这些湖泊不仅是饮用水源,也是旅游者前往的旅游景点之一。
二、云南的旅游资源云南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省份,它的自然环境、多民族文化和人文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云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1. 历史文化遗迹云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着丰富的人类遗产和文化遗迹。
如大理的古城、丽江古城、昆明石林、蒙自风景区、保山撒马尔景区等等。
2. 民族文化云南地区有着多种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彝族、哈尼族、傣族等等,这些民族文化是云南独特的人文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昆明市,有云南民族村,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房屋、服饰、歌舞等特色展示。
3. 自然风景云南地区还有很多优美自然风景,如玉龙雪山、泸沽湖、香格里拉等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通过旅游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自然资源。
三、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云南省的旅游业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云南各级政府也开始加大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旅游品牌。
未来,云南的旅游业还将面临着更多的商机和挑战,如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2007-02-05 14:14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发布时间: 2003-9-2 作者: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
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
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1、多样性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
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
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国科罗拉大峡谷还要深,为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之一。
3、地域性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昆明、石林、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滇西北、滇中、滇东北、滇西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中,构成景观区。
全省各地、州、市、县几乎都有风景名胜区、点,并各有特色。
但是,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却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滇东、滇西旅游景观的显著差别,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
4、多民族性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谷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5、融合性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
具体到某一景区,组合特点较异亦大,便如,西山景观,便是借得滇池、城市、远山景观衬托出自身的雄奇;而大观楼更是以亭台楼阁、潭水、垂柳、远山、夕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而显得古朴、神奇、令游人留连忘返。
由此可见,有机的组合使各类景观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可游性,构成群体价值。
6、跨境性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联单接壤,边境线总长4060公里。
其中,中缅边界线云南段长1997公里,中老边界线云南段长710公里,中越边界线云南段长1353公里。
有出境公路20多条,国家级口岸10多个,省级口岸10个,还有86个边境或边民互市点。
全省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
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这种地相接、山相连、水相通、人相往的状况,形成极大的区位优势,使云南成为民俗风情和边境旅游的最佳去处。
现已开发形成的旅游线有中越、中老、中缅临时过境游,昆明国旅在曼谷与泰方合资成立了旅游公司,促进了东南亚来滇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充分展示了跨国旅游的潜在性。
7、生态性云南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之美誉,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被誉?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宝石";包含五大展馆、6个专题园的昆明世博园更是集各国园林精品、奇花异草于一体的科普生态旅游胜地;而位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云南一大生态旅游景观。
8、潜力性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数未加以开发利用。
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
例如:位于中甸德钦县境内的梅里雪山,冰峰相连,雪峦绵亘,势如刀劈剑削,气势非凡,到如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最高点,迄今仍是无人登顶?处女峰";位于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物雄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素有"东方多瑙海"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现在处于开发状态。
另外,如石宝山、巍宝山、腾冲、滇东北等地,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处于藏于深山人未智的状况;而大理、西双版纳等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为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省委、省政府于1995年作出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决策,加快了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步伐。
目前,云南已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基本上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三大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了昆明、丽江、大理、景洪、瑞丽5个重点城市,构建了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5大旅游区。
但在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除昆明旅游区外,外线旅游设施建设较差,如东部旅游线以石林、溶洞、高原湖泊为主体,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但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较差,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行业管理差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
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云南旅游地的形象。
3、保护意识差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
例如:(1)云南大理古城是我国保护较好的古城,系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撤毁换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石城的特色;(2)石林外围石柱及部分珍贵地质现象在采石活动中遭到破坏;(3)泸沽湖四周大规模采伐活动,严重地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湖泊淤积严重,湖边常有泥石流发生,影响自然景观;(4)中甸地区部分草旬、沼泽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景观质量降低;(5)滇池、洱海等优质景区,受到污染的影响和威胁,阳宗海、异龙湖、星云湖景观受到人为活动的较严重影响。
4、开发资金不足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不稳定。
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
而目前云南省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的基金,分年度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
因此,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其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
另外,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制约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许多景观资源,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鲜为人知。
5、环境管理差许多景区,由于环境管理差,直接有损于云南旅游形象。
虽然各地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环境卫生,但成效不大。
脏、乱、差损害了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所带给旅客的美的感受,甚至引起游客本身的反感,造成游客滞留时间较短,极少有回头率,在游客中口碑不好的现象。
6、宣传力度不够云南诸多的名胜风景旅游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泰国每年要拿出旅游业收入的30%在全世界对其旅游进行宣传,美国则更多,而云南每年的旅游宣传资金不到旅游收入的5%。
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针对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
"九五"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发展,充分转变政府职能,组织力量对云南省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评价,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加大开发力度,立足于充分发挥云南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旅游源优势及区位优势,面向东南亚,服务全国,辐射大西南,以深度开发为主,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环境质量好、容量大且能够满足游客观光、享受、访友、疗养、度假、探险、考察等不同的旅游资源。
2、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