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测试卷答案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知识测试试卷(答案)

3.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观教堂的创建目标是坚决拥护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爱国爱教、知法守法,团结稳定、教风端正,管理规范、服务社会。
(√)4.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而设立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宪法》第5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6.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7.个人的民族成份,可以依据祖父或外祖母的民族身份确定。
(X )8.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9.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10.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
(√)11.在寺观教堂外可以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X )12.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后,依法办理规划、建设等手续。
(√)13.违反《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应当征求国土、规划、建设、旅游等部门的意见;情节严重的,并处造像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14.我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要求。
(√)15.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要结合部门职能职责,总结提炼,打造亮点。
(√)三、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题中的括弧内选填对应字母)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于()年施行。
A. 2018B. 19842.民族工作“五个维护”是指“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A. 维护民族团结B. 维护民族平等3.文山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地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是全国唯一以壮族苗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山区、贫困地区、原战区”为一体的自治州。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精神应知应会29题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精神应知应会29题1.什么是民族?答: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什么是民族问题?答: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国际性和敏感性5个基本特征。
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则是什么?答: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4.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内涵是“八个坚持”,指的是什么?答:(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维护祖国统一;(4)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8)坚持依法治国。
7.马克思主义“五观”是什么?答: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8.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是什么?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0.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答: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1.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与全国的发展相适应。
(2)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活力。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必须建立和健全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使自治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5)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测试题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测试题一、单选题1.我们国家的国歌叫什么—?A.《继续革命的战歌》B.《中华雄踞天地间》C.《义勇军进行曲》ID.《五旗共和歌》2.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途径是A.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B.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C.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D.依法治理民族事务3.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什么_?A.经济发展B.民族团结C.人民幸福D.社会和谐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A.增强文化认同B.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山硝中E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什么—?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6.每年一月是新疆民族团结教育月A.4月B.5月("[倜”东)C.6月D.7月7.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_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8.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11C.维护社会主义法治9.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_B_A.民族团结B.团结稳定C.交流发展D.依法治国10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_A_A.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B.民族团结C.宗教和谐10.三个离不开指的是:_D_A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E-)B.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C.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D.以上都是二、多选题1.中华民族历史观“四个共同''的内容包括()A.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B.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I i-JC.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ID.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E.维护民族团结,2.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治疆方略是依法治疆、OA.团结稳疆B.文化润疆C.富民兴疆D.长期建疆W)3.坚定“四个自信''的内容包括OA.道路自信(正确答案)B.理论自信C.制度自信D.文化自信(U4.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OA.做到两个维护B.增强文化认同c.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QD.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民族团结的“四个人人”是指OA.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饰拧W)8.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C117-W)C.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D.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i四、判断题1.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测试题及答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测试题及答案(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A、职责和义务(正确答案)B、应尽的职责C、应尽的义务D、神圣的职责2、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的根本原则A、民族平等、民族尊重和民族共同发展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正确答案)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D、民族平等、民族繁荣和各民族相互尊重3、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A、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B、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正确答案)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宗教观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则是()A、和谐发展B、尊重民族风俗习惯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正确答案)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A、民族自决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正确答案)6、沅陵县聚居了有多少个民族()A、24B、25(正确答案)C、267、每年几月是沅陵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A、5月B、7月C、9月(正确答案)8、沅陵县有几个少数民族乡()A、2(正确答案)B、3C、4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5分)1、五个认同是指什么:()A、认同伟大祖国(正确答案)B、认同中华民族(正确答案)C、认同中华文化(正确答案)D、认同中国共产党(正确答案)E、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答案)2、民族团结的“三个离不开”指什么:()A、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正确答案)B、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正确答案)C、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正确答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什么:()休戚与共(正确答案)荣辱与共(正确答案)生死与共(正确答案)命运与共(正确答案)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考试题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工作考核应知应会容学校::得分:一、单项选择题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 )。
A、职责和义务B、应尽的职责C、应尽的义务D、神圣的职责2、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指( )A、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信仰马克思主义B、要求在宪法和法律围活动C、支持他们随意解释教义D、要求参与国家政治和教育3、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 )的根本原则A、民族平等、民族尊重和民族共同发展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D、民族平等、民族繁荣和各民族相互尊重4、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 )A、祖国观、民族观、观、文化观、历史观B、国家观、民族观、观、文化观、历史观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观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则是()A和谐发展 B尊重民族风俗习惯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A民族自决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7、现有的有()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B、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C、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8、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佛教 B天主教c伊斯兰教 D东正教9、国务院《事务条例》自()执行A、2004年11月30日B、2005年3月1日C、2006年3月1日10、依法管理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A制止非法 B严禁非法C打击非法11、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佛教 B天主教c伊斯兰教 D东正教12、()年10月,首次将“全面贯彻党的工作基本方针”写入新修改的党章。
A 2012B 2007C 2009D 201013、在殡葬方面,穆斯林群众实行()A水葬B天葬C土葬D火葬14、有多少个民族乡()A 41B 42C 43D 5015、从什么时候开展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模典型表彰的?至今已召开几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A 1990年,5次B 1982年,6次C 1981年,5次D1987年,7次16、2016年是自治区第几个民族团结教育月()A 34B 31C 33 D3017、国务院已连续召开了几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自治州今年召开的表彰大会是第几次?()A 6,9B 4,5C 8,9 D6 718、最早传入的外来是()A伊斯兰教B 佛教C 祆教D基督教19、()世界三大中最早传入的A佛教B 伊斯兰教C 基督教D天主教20、历史上曾有的是()A祆教B道教C景教D摩尼教E佛教21、伊斯兰教何时传入()A公元9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初B公元前1世纪C公元6世纪D公元16世纪22、伊斯兰教何时取代佛教成为地区主要()A公元9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初B公元前1世纪C公元6世纪D公元16世纪初23、在殡葬方面,穆斯林群众实行()。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测试卷答案

石灰窑中心学校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测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 ( A )
2、 ( B )
3、 ( B )
4、( C)
5、(C )
6、( C )
7、( B )
8、( A )
9、(A)10、( A )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1、(ABCD)2(ABCDE )3、(AB)4(B )5、( ABCD )
三、判断题(10分)
1、(√)
2、(√)
3、(×)
4、(×)
5、(√)
四、填空题(10分)
1、(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宗教和谐)
2、(爱国爱疆)
3、(五)
4、(社会稳定)(长治久安)
5(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五、简答题(20分)一.坚持政治方向、着眼全局;坚持依靠群众、争取人心;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治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坚持慎重稳进、久久为功.二、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利于推进新疆和内地融合发展,有利于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宣传教育发动群众、联系实际丰富载体、齐心协力维护稳定、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四、1、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发展少数民族经济;4、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5、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民族团结教育应知应会测试

民族团结教育应知应会测试(答案)一、简答题1、“三个离不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互相离不开。
2、“三股势力”指什么?答:所谓“三股势力”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
3、“三维两反”的内容是什么?答: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4、“四个认同”指什么?答: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5、马克思主义的“五观”指什么?答: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
6、民族团结的“五个互相”指什么?答: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谅解。
7、育人工程中的“六个好”教育是什么?答: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人民解放军好、民族大团结好。
二、问答题1、民族团结教育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答: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有效手段。
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生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2、什么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第二、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第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第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3、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是什么?答:重大意义是:筑牢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免疫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同民族分裂势力和敌对分子做坚决斗争,全力维护和巩固我县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确保新源长治久安。
民族团结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民族团结知识测试题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1、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国家。
2、我国确认56个民族成份,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各民族共同、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4、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的重大问题。
5、民族,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
6、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权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1、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
A、毛泽东B、邓小平C、胡锦涛2、我国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以上。
A、六B、七C、八3、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民族区域自治4、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不得生产经营含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产品,不得拒载、拒住、拒餐、拒售。
A、民族B、经营C、经济5、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的民族成份确定。
A、父亲B、母亲C、父亲或母亲三、判断题(每题8分,共20分)1、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平等、团结、互助、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3、各少数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至少有代表二人。
()4、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兴办民族院校和民族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
()5、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四.简答题1.四个认同的内容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五观是什么?答案:一1.民族 2.55 3团结奋斗 4.前途命运 5.平等 6.语言文字二ACCAC三对对错对对四1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窑中心学校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测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 ( A )
2、 ( B )
3、 ( B )
4、( C)
5、(C )
6、( C )
7、( B )
8、( A )
9、(A)10、( A )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1、(ABCD)2(ABCDE )3、(AB)4(B )5、( ABCD )
三、判断题(10分)
1、(√)
2、(√)
3、(?×)
4、(?×)
5、(√)
四、填空题(10分)
1、(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宗教和谐)
2、(爱国爱疆)
3、(五)
4、(社会稳定)(长治久安)
5(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五、简答题(20分)一.坚持政治方向、着眼全局;坚持依靠群众、争取人心;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治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坚持慎重稳进、久久为功。
二、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利于推进新疆和内地融合发展,有利于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宣传教育发动群众、联系实际丰富载体、齐心协力维护稳定、凝心聚力加快发展。
四、1、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发展少数民族经济;4、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5、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