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营造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将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
未来,情境教学将进一步发展,为历史教学带来更多创新和启发。
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关键词:情境教学,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历史事件,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实际生活,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什么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真实或虚拟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被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需要解决现实或虚拟情境中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情境教学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情境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在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为什么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的原因有多方面。
历史教学需要通过情境来展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而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将学生置身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情境中,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学中。
情境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思考、辩证分析和合作学习。
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成绩,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考能力,并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
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模拟历史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时,可以让学生分成清朝官员、八国联军代表等角色,通过协商、对话等方式模拟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签订不平等条约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的复杂性,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融会贯通。
历史学科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但单纯的理论知识背诵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情境教学法可以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在教授古代农业生产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田地开垦、耕种等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农民的生产工作,进一步理解农业生产的艰辛和重要性。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记忆知识,还能够加深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和记忆。
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历史学科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境教学法正好符合这一需求。
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究。
情境教学法也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集思广益,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丰富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
情境教学法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情境教学法不仅要求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还允许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教授二战时期的德意志帝国时,可以给学生一系列的文献资料和信息,让学生自行整理、分析,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讨论和汇报。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实践活动、讨论合作和自主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中营造真实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包括原理和特点、具体应用、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案例分析以及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引入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具生动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历史知识。
文章总结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展望了未来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原理、特点、历史思维能力、案例分析、优势、局限性、应用价值、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论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或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注重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究、实践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形象。
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历史事件中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历史情境,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1.2 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
浅谈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及认识

浅谈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及认识所谓虚拟情境是指由课程开发者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史实为依据,虚构出来的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虚拟情境中的人与事是虚构的,那么它与历史的真实是否矛盾呢?虚拟不是虚假,不是伪造。
历史记载带有很大主观性,记载过程中会存在对历史细节和连续性的缺漏,如此留给后人的历史遗存则是零星的、不完整、不系统的。
所以,葛兆光先生说:“历史学家就是要穿透历史的帷幕,重新让遗迹和文物复活,重新想象和经验过去……历史研究是要有想象和经验的渗入,对历史总是要重新解读的。
”可见,历史研究中支持历史想象,而历史想象是在历史证据支持下,运用想象力建构一种将历史空间、时间和人物整合为一的历史情境。
同样,历史教学、历史学习也可以通过想象去体验、理解、感悟。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因此,情境是学生主动而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前提,脱离个人生活的环境和体验来谈论学习和能力是毫无意义的。
[4]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课堂上还原真实历史是不可能的,久远而死板的历史知识又无法关照学生的现实情感,在这种情况下,虚拟情境的创设能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为其体验历史创造重要条件,进而探究历史,建构历史认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那么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虚拟情境呢?进行虚拟情境的教学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以《罗斯福新政》这一课设计的两个虚拟情境为例加以说明。
虚拟场景一:片段 1 很久很久以前,TOM家的祖辈们漂过大西洋来到北美大陆,辛勤的经营一家织布的小作坊。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TOM家的作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问题:TOM家的作坊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片段2 此时TOM的爸爸经营着这家有1000个工人的纺织厂,JACK 是工厂里的老工人,每天都和其他的工人一起生产出大批大批的新布运到商场出售。
TOM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足,JACK一家却连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历史教育在高中阶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近年来,以情境教学法为代表的教学方法逐渐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浅谈关于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旨在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真实或虚拟情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模拟特定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情境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等。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而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
3.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
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讨论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可以参与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设计情境教学案例。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情境教学案例。
通过让学生模拟并参与历史事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历史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构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以下将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可以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创造一个仿真的历史场景,学生可以沉浸在历史中,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在学习明清时期的中国历史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个仿真的宫廷游戏,让他们扮演皇帝、宫女和大臣等角色,亲身体验宫廷生活,了解历史人物的生活方式和决策过程。
通过参与情境中的活动,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易产生学习的抵触情绪。
而情境教学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个历史推理游戏,让他们根据提供的历史资料进行推理并解决问题。
这样的活动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情境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综合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在学习中世纪欧洲历史时,可以创设一个贸易城市的情境,在情境中学生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和经济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通过这样的情境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中,通过模拟和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法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应用性,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重现、历史人物的模拟以及历史场景的再现等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感。
1. 历史事件的重现通过历史事件的重现,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在讲述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战争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场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战争情境中,体验战争的残酷和不可思议,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 历史人物的模拟通过历史人物的模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观念。
在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3. 历史场景的再现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情,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在讲述古代希腊文化时,可以通过布置古希腊风情展示或举办希腊特色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情,从而增强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以《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在讲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营造真实体验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开展自主思考,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将历史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开展情境教学,增强历史学科的生动性
历史学科是一个充满生动情境的学科,历史教学也应该是生动有趣的。
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去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与传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
比如,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历史遗址和纪念馆,参加社区历史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环境。
在历史学科的情境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特定的角色扮演任务,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精神。
三、创造科学的历史教学环境
情境教学还可以创造科学的历史教学环境,让历史学科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历史、了解历史、认知历史和尊重历史的学科。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方式来创造合适的历史教学环境,如文物鉴赏、实地探究、游戏模拟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真正感受历史的魅力。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创造。
同时也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重视历史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评论文获市一等奖
浅析虚拟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王芳桃源一中415700 )
摘要:虚拟情景教学,即创设虚拟情景,利用虚拟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是一种类似于历史想象体验与历史假设研究的方法。
虚拟情景的创设不一定完全符合具体的史实,但必须符合史实基本特征和史实的时代背景。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虚拟情境教学法,有助于还原历史真实,以让学生在历史“体验”中完成知识的架构。
关键词:虚拟情境教学法中学历史教学
正文:
上个月,我有幸参加了常德市组织的教学比武活动,其中有几位参赛教师均采用了虚拟情境教学法以辅助教学,对此我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下。
虚拟情景教学,即创设虚拟情景,利用虚拟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是一种类似于历史想象体验与历史假设研究的方法。
虚拟情境是指由课程开发者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史实为依据,虚构出来的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情节)。
历史上没有其人或其事,但是叙事中涉及的事情在历史上有可能发生,或者虚拟人物生活的历史环境、其所信奉的思想在历史上是真实的。
历史应该是“鲜活”的历史,但是限于客观条件,教师也少有机会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历史遗址。
所以设置情境是还原历史真实的重要方法。
在解决历史教学缺乏“实践”的重大困境上,创设虚拟情境能为“神入历史”提供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在历史氛围中探究历史,从而建构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知识的意义。
但是也有人认为,设置虚拟历史情境,这是一种“人造史料”,这样一个虚拟的人物,会不会就此成为学生所认知的历史的一部分?他们能够分清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吗?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运用虚拟情境教学法,才能达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目的呢?
接下来我们以本次活动中临澧二中的王召华教师执教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教学案例片段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新课导入:虚拟主角老人张振国,讲述“老人与梦”的故事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2005年的大年初一,110岁的百岁老人张振国从新加坡回到了他那从前熟悉的故乡——南京。
60年过去了,南京城桃花依旧,人面全非。
他牵着一条叫“梦”的狗,颤动着身体站在扬子江边,那滔滔不尽的江水似乎述说着他那坎坷曲折的人生……
场景一: 1895年的秋天,在南京一个姓张的农村家庭里有一对孪生兄弟降临人间,父亲给哥哥起名为振国,弟弟名为兴业。
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父亲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3000元,在南京郊外开了一家小型的丝织厂。
几年下来,工厂越做越大,总资本在一万元左右…
思考:1.1895年,张振国的父亲遇到了怎样的社会危机呢?
2.联系课本知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因素有助于父亲开丝织厂呢?
(评注:通过“场景一”创设的虚拟人物情境,使学生增强兴趣及探究知识的渴望,然后调动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出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原因)场景二: 1911年张氏兄弟17岁,刚刚接受了革命洗礼的兄弟俩,全面接手了父亲的生意,生意非常红火,进入了“黄金时期”。
总资本达十万元……但好景不长,1919年开始,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张氏企业总资本也锐减至5万元,张振国第一次感到了沮丧……
思考:1.张家的生意在此期间获得了大发展,你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机遇吗,除了机遇还有什么因素促使其有了大发展?
2.故事中张家的“生意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评注:“场景二”意图让学生探究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1912—1919年,“短暂的春天”中“春天”和“短暂”的原因)
场景三: 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1927年,张振国终于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在他的带领下,张氏企业又重新恢复和发展,总资本重达10万元。
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国家碎了,兄弟死了,工厂被抢占了,张振国在极度的悲伤中,揣着仅有的5万元只身毅然去了重庆,开了一间“振国”丝织厂,由于要支持国家打战,税收很重,他的工厂一直处在亏本状态。
思考:1.“1927年,张老人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是指代什么呢?此后十年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态怎样呢?
2.1937年,老人命运的改变告诉我们,在抗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如何?
(评注:“场景三”意图让学生探究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较快和抗战时期日益萎缩的原因)
场景四: 1945年8月,50岁的老人哭了,继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高呼:“熬出头了!有救了!”……
2年后,老人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坐在了前往新加坡的渡轮上,深沉地望着扬子江,唠叨着:爸,弟弟,振国对不起你们,振国不亡于鬼子,而毁于老蒋啊,振国对不起你们啊……
思考:1945年抗战胜利了,老人认为是熬出头了,可是为什么最后却绝望的离开了呢?
(评注:“场景三”意图让学生探究出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的原因)
我认为王召华教师创造的这个虚拟情境在教学设计上是成功的,以“老人与梦”的形式,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将刻板的文字化为一部酸甜苦辣的家族创业史和爱国史,在体验中拉近了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从课堂的实效来看,学生显然是被张振国老人吸引住了,整节课学生非常自然的进入到对张振国家族创业的兴衰史的探索过程中去了。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探索的过程中,建构起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陷入绝境的原因、表现及影响的全过程。
但是也有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因为在这个课例中只创设了情景,教学依然围绕知识点的讲述,没有提供相应的史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就很容易把张振国及其家族发展史当成史料去认可,忽略了其虚拟性,我个人认为如果采用荣氏兄弟的创业史来创设情境,再辅以相关史料,可能更能还原历史真实些。
另外在虚拟情境教学中,还要注意虚拟的历史情境必须符合历史史实及历史史实应有的时代背景。
如本次活动中另一位教师执教的《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例中以《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安设置虚拟情境,设计了孙少安从1978年---2001的生活场景,以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但是这就有失妥当,一是没有史料支撑,二是有违小说《平凡的世界》,因为《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仅从1975年到1985年,因而孙少安的生活也不可能持续到2002年。
综上所述,在进行以进行以创设虚拟情境为中心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创设虚拟情境的目的是否明确?
·创设虚拟情境是否有助于将抽象历史具体化?
·创设虚拟情境是否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史实?
·创设虚拟情境是否有助于激活思维?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有史实作为依据?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足够典型?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与历史内容有内在的联系?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具有趣味性?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具有合理性?
如果以上因素中,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创设虚拟情境只是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吸引眼球的形式,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的设计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历史教学在于“让学生如何感动”,不在于接受没有生命的死知识。
历史虚拟情景教学,采用生动的形式,使学生对历史史实有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他们逐步形成有关的历史见解以及对历史发展方向的思考。
因而我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虚拟情境教学法有其适用生和生命力。
但是如何很好地设置虚拟情境,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我的思考未必成熟,恳请大家指教。
参考文献:
(1)郭秀平. 历史教学能用“人造史料”吗?[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
(2)夏辉辉. 从“帕帕迪”的命运看历史新课程改革[J].创新教育,2007
(3)王召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课件
(4)刘成香《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