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重点 资本积累

合集下载

第3讲 政治经济学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3讲 政治经济学  资本的积累过程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新特征(资本
主义再生产本质上是扩大再生产,但简单 ~ 是扩大 ~ 的基础,所以必须从分析简 单 ~ 开始;同时还必须暂时撇开流通) 1)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自己 创造的(先干活儿后给钱,是工人把劳动 力预付给资本家,“到处都是工人给资本 家提供信贷”),因此,不是资本家养活 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全部是剩余价值转化来的,因此在未来的
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的、联合和组
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 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 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 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 的资本主义的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 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 就要敲响了。剥夺这就要被剥夺了。”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 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
“富人不同于穷人的地方,不在于占有土地
和货币,而在于拥有对劳动的支配权-----对穷人适宜的,不是使他们处于卑贱的或奴 隶般的地位,而是使他们处于安适和宽松的 从属地位,对拥有财产的人来说,他们则应 当对于为他们劳动的人拥有充分的影响和权 威------” 马克思说:“使他们能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 围,有较多的衣服、家具等消费基金,并且 积蓄一小笔货币准备金。但是,吃的好一些, 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雇 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
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 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 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 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 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 链,他们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 思引自他的《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有弹性的,同时也 是有极限的,对这个问题不能教条主义。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 下,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有时候会出现绝对的恶 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的经常存在和增加。 (2)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时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3)大量的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生产力水平 的空前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都 有了很大改善。这是否意味着贫困现象消除了 呢?没有。 因为认识现代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关 系中的地位和状况,要进行一个全面的考察, 要把在业工人同失业工人的状况、经济高涨时 与经济萧条和危机时工人的状况、大公司与中 小企业工人的状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 人的状况联系起来考察,更重要的是要把资产 阶级财富的增长与工人状况相比较进行考察。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与历史趋势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表现为 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不 断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另 一方面,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却连 工作和生活都得不到保证,失业人数不断增加,许 多人陷于待救济的贫困境地。
相对人口过剩是由资本积累造成的,而资本 积累本来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结 果,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也是以工人创造出日益 先进的技术装备为条件的。可是工人在创造资本 积累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同时,也使自己变成了相 对过剩人口,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 人口规律。
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 件。这是因为: (1)相对过剩人口是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 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需要的产业后备军。 (2)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 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在资本积累的进程中,劳动力对资本的供应却 日益绝对增加,因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 2.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 3.掌握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和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 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再生产 把生产看作不断重复、不断更 新的过程。那么生产过程,也就是再生 产过程。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在资本主义的生 产关系下,生产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 断重复。
将获得的1000m,分成两部分 500用于消费,500用做追加资本, 假如C V例不变,按4:1 m’=100% 则第二年投入生产的是
4400C +1100V 到年末 4400C +1100V +1100m=6600
结论
(1)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是工 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既 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是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扩大。
积累规模越大; 其次,在积累率既定,一切决定剩余价 值总量的因素,都影响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
劳动生产率水平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所用资本,生产中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
所费资本,实际消耗的资本)
预付资本总量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 相对人口过剩
仍然是4000C 1000V ...... 到第六年初的时候 仍然是4000C 1000V 此5000非彼5000
从简单再生产中可以看到:
第一 V和m都是工人创造的 第二 C也是工人创造的 第三 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本生产 剩余价值的需要
二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 生产的源泉
主义再生产周期运转的需要 (2)形成对在业工人的强大压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积累

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积累

• “积累的第一个条件,是资本家能够卖掉自己的商品, 并把由此得到的绝大部分货币再转化为资本。下面假 定资本是按正常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流通过程的。对这
一过程的详细分析要在第二卷里进行。 生产剩余价值即直接从工人身上榨取无酬劳动并
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 有者,但决不是剩余价值的最后所有者。以后他还必 须同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执行其他职能的资本家,同土 地所有者等等,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 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它的各部分归不同类的人所有, 并具有不同的、互相独立的形式,如利润、利息、商 业利润、地租等等。剩余价值的这些转化形式要在第
政治经济学
许 光 伟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章资本积累比较
第一节 资本的再 生产 第二节 资本积累 与资本有机构成的 提高 第三节 相对过剩 人口与资本积累的 一般规律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 化为资本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 累的一般规律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 累 第二十五章 现代殖民理 论
•“我们以前考察了剩余价值怎样从资 本产生,现在我们考察资本怎样从剩 余价值产生。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 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 本,叫做资本积累。”
• “古典经济学强调指出,积累过程的特点是,剩余产品由生产工人消费,而不由非 生产工人消费,这一点是对的。但它的错误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亚·斯密使人们形 成一种流行的看法,把积累仅仅看成剩余产品由生产工人消费,或者说,把剩余 价值的资本化仅仅看成剩余价值转变为劳动力。 ”
1-6 & 7
• 1-6 推导出“W=C+V+M” •7 关于“W=C+V+M”的存在形式:以运动(资本积累)的形式而存在

【政治经济学课程】第四章——资本积累

【政治经济学课程】第四章——资本积累

【政治经济学课程】第四章——资本积累第一节简单再生产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而且是经济关系的再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如同生产的条件采取资本形式一样,再生产的条件也是采取资本的形式,不变资本(生产资料)是再生产的客观条件,可变资本(劳动力)是再生产的主观条件。

在社会主义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同样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条件同样采取不变资本(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劳动力)的形式,但与资本主义不同,这种再生产以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进行。

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从简单再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可变资本的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全部资本的价值也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除了转化为可变资本以外,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为上缴国家的税利和企业留存的基金,其中一部分用于再生产的原始资本投入,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全部资本从一开始就表现为是由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三、经济关系的再生产社会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是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其生产过程不仅仅是生产私有剩余价值,而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身:即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劳动者。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使广大劳动群众成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再生产,体现着劳动者在再生产过程中摆脱了剥削和贫困地位,走向按劳分配基础上共同富裕的经济关系。

小词典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简单再生产:按照原有的生产规模不断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积累

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积累

一、相对人口过剩的形成

(一)资本构成 (二)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 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 比例。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又 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可用 公式c:v表示。
追求剩余价值 改进技术
理,即把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社会主义积累与资本主义积累的区别: 资本主义积累的结果是两极分化,一级是 财富的积累,一级是贫困的积累。 社会主义资本积累的目的是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建立共产 主义社会。


三、经济关系的再生产
W=c+v+m m'=100% c:v=4:1
第一年
4000c+1000v+1000m=6000W
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第二年
4000c+1000v+1000m=6000W
一、生产资料的再生产

生产资料生产和再生产存在的意义: (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社会再生产的手段
(1)对农民土地的剥夺 (2)货币财富的积累
(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

剥夺农民土地、殖民掠夺、商业战争、国债制度、 现代课税制度和关税保护制度等,都是资本原始
积累的不同形式。一句话,都是用国家权利、暴
力剥夺的手段促进封建生产方式的瓦解和为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经济条件。这就是资本
原始积累的实质。



பைடு நூலகம்

我国社会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是指1956年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 这一过程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无产阶级运用政权的力量逐步消灭和改造 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有资本 和集体资本,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的积累,得到了苏 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还 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 注意:没收官僚资本和改造民族资本是社会主义 原始资本积累的基本来源。

政治经济学之资本积累(ppt 29页)

政治经济学之资本积累(ppt 29页)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2120. 12.21M onday, December 21,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2:1 3:4902: 13:4902 :1312/ 21/2020 2:13:49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2 102:13: 4902:1 3Dec-20 21-Dec-20
2、社会再生产的种类
(1)简单再生产(粗放型经济增长) :规模不变 化的再生产;
(2)扩大再生产(集约型经济增长):规模扩大了 的再生产 A、内涵扩大再生产: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 素质的提高。 B、外延性扩大再生产:单纯依靠生产要素地 增加来实现扩大再生产。特征:生产场所扩大。
3、生产与再生产的联系
2、资本积累 (1)含义:剩余价值资本化
它一方面是工人的劳动结果,另一方面又 成为扩大剥削的手段.
(2)资本积累的条件
A、从单个资本需要考虑,要资本积累就不能将剩余价值 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必须有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 化为资本
B、从社会总资本角度考虑
a、年总产品补偿当年已消费掉资本物质组成部分之外还 有剩余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21日 星期一 2时13 分49秒0 2:13:49 21 December 2020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2时13 分49秒 上午2时 13分02 :13:492 0.12.21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21/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21 日星期 一上午 2时13 分49秒0 2:13:49 20.12.2 1

大学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积累

大学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积累
建立在财产公有制基础上的平等社会不过是幻想,相反,财产 私有的社会制度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出自人性的人口自然 法则的支配而产生的,是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消除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同样的受到人口法则支配,工 资水平随着人口的增减而变动。 从人口原理出发,极力反对英国当时实行的济贫法。 托马斯·卡莱尔将其政治经济学称为“可怕的学科” 。
客观必然性: 剩余价值规律与竞争规律的双重作用 (追求财富的内在冲动与激烈竞争的外在压力)
影响因素: 剩余价值率 社会劳动率 预付资本量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 表现: 资本物质形态:PM / A
资本价值形态:C
/ V
—— 资本的技术构成 —— 资本的价值构成




人口增长给各种能源业带来极大压力。本来我国的煤、电、原 油、天然气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按人均产量计算均退居世 界排行榜的120位以后,现在人均能源产量(按标准煤计算) 只有0.77吨,只及世界人均产量的35%,只及加拿大的6.49% 。 人口增长迫使经济活动不合理性加剧。三废日增,污染严重, 生态退化,环境严峻。 专家测算:从淡水供应来看,我国人口不宜超过4.5亿;从能 源来看,理想的负荷能力是11.5亿;从粮食产量来看,不应超 过11.6以;从土地资源来看,不宜超过10亿。总之,我国生态 理想的负荷能力应为7-10亿人口。

社会生产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任何社会再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 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 生产的手段。因为物质生产的劳动过程仅仅表现 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其目的是把预付价值作 为资本而生产和再生产出来。



不断更新、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简单再生产是指再生产按原有规模简单重复,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 仅够补偿生产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再生产只能 在原有规模进行。 扩大再生产是指新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中已经消耗的生产 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外还有剩余,从而再生产按扩大的规模持续进行。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简单再生产就不可能 有扩大再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资本积累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本章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阐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加深对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认识,了解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明确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二、需要把握的知识点社会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单个资本的增大;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无产阶级贫困;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深刻了解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四、阅读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第4节,第24章第7节。

第703~710页,第829~832页。

2.列宁:《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

《列宁全集》第18卷,第430~431。

五、本章的内容介绍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发生的,研究资本积累就必须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一、生产和再生产(一)什么是再生产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重复,就叫做再生产。

(二)再生产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再生产过程就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两个方面的统一。

(三)再生产的规模任何社会的再生产,根据其规模都可以区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以同一规模重复地进行。

(四)扩大再生产有两种类型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形式来看,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所谓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追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来扩大生产规模,在扩大再生产时没有生产技术变化,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也叫“粗放的”扩大再生产。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扩大生产规模。

这是一种向生产的深度进军,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的扩大再生产。

所以也可叫做“集约”的扩大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上面说过,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但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这就是说,要分析扩大再生产,首先,必须要维持原有规模,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扩大。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所谓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揭露出从一次孤立的生产过程所看不到的新特点。

1.可以揭示工人工资的真正来源。

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自己创造的,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

2.可以揭示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

3.可以揭示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的一种手段。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一)什么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加强竞争实力,一般说不会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用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来购买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二)通过对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分析,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大的基础上被再生产出来1.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完全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

2.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3.劳动力买卖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他不付等价物而占有工人的劳动的一部分来换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动。

(三)资本积累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扩大再生产,必须进行资本积累,即拿出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新的资本,或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叫资本积累,可见,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四、资本积累的实质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扩大再生产中,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工人更多的劳动,以增殖资本。

扩大资本规模,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实质。

五、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一)在剩余价值量一定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的比率来决定(二)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已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因为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所以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和个人消费的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积累规模归根到底要受剩余价值数量的制约。

因此,一切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具体地说: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提高,会使单位商品价值降低和剩余产品数量增加,这对资本积累有利。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差额的增大。

4.预付资本量的增加。

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这一节和下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分析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

要考察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首先要分析资本的构成及其在积累中的变化,资本积累不仅是在量上增大,而且资本在构成上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影响无产阶级状况的最重要的因素,那么,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呢?一、资本的构成(一)资本的有机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1.从物质形态来看,资本是由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马克思把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2.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用C和V的比例来反映的资本的构成,就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3.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的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是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技术构成的变化通常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资本的有机构成。

(二)资本有机构成为什么会不断地提高?(三)资本有机构成是怎样提高的,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的,个别资本增大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个是资本积聚,另一个是资本集中。

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资本积累和集中的进行,资本有机构成必然会不断提高,与此相适应,可变资本就日益相对减少,造成相对人口过剩。

在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的同时,资本积累却造成劳动力的供给日益绝对地增加。

便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是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的趋势,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增加的趋势,结果就必然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形成相对人口过剩。

所谓相对人口过剩,就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这种人口过剩不是绝对的,也不是社会的财富和生产能力已经不能维持全社会人口的生活和工作,而只是相对于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有一部分劳动者成为过剩的或“多余的人”。

(二)相对人口过剩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相对过剩人口,是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需要的产业后备军。

2.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几种基本形式1.流动的过剩人口。

2.潜在的过剩人口。

3.停滞的过剩人口。

最后,处在相对过剩人口的最低层,是需要救济的贫民,他们是被赶出工厂大门以后,再也无法找到工作的,包括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各种被迫堕落和流浪的人们。

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简单说,就是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财富和贫困的积累同时增长,即一方面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或者说资本的积累给资本家带来了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因为随着资本的积累,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成为资产阶级扩大和加深对工人阶级剥削的手段,工人不断地劳动,创造着使自己不断地受剥削的条件,工人阶级的贫困是一天天地增长。

这种财富和贫困的同时积累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

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

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这个规律作用的结果,使社会形成了对立的两极:一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一)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所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贫困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二)无产阶级贫困就是说,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无产阶级就一定要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奴役,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剥削和奴役的范围越来越深。

(三)无产阶级贫困意味着随着资本积累,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它们之间的生活状况的鸿沟越来越深。

这是因为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工人的生活资料虽然不断有所增加,但是,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在新创造的价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而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比重在提高。

(四)无产阶级绝对贫困无产阶级绝对贫困一起有争论,有的人认为没有,有的人认为有,而且一天不如一天,这都是不对的,但我觉得主要是对无产阶级绝对贫困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我觉得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包含两层涵义。

一层涵义是指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的另一层涵义则是指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无产阶级整个阶级的整个生活状况有时绝对恶化,不是说一天不如一天,指的是有时恶化、整个生活状况包括物质生活(生活条件,劳动条件)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状况,这就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时指出的,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所以,在考察无产阶级这种绝对贫困的状况时,必须把构成贫困的各种因素综合加以考察同时也要看到,这种贫困由于受到各种相反因素影响并不表现为经常处于恶化的状况,而表现为有时的绝对恶化。

至少是表现三个时期:(1)资本主义发展初期。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严重的滞胀时期。

(3)资本主义国家扩军备战以及战争时期。

另外,无论在那个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中有一部分生活处在绝对贫困状况,在发达国家,也有数量可观的生活贫困的穷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