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乐乐课堂八年上册物理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乐乐课堂八年上册物理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摘要:
1.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
2.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实例
3.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应用
4.物态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一、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
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
根据物质的状态变化,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华、升华、液化、汽化、熔化和凝固六种。
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实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态变化无处不在。
例如,冬天早晨的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夏天冰棍慢慢融化,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做饭时,水烧开后变成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三、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应用
在科技领域,物态变化被广泛应用。
例如,制冷技术中的液态制冷剂在压缩机的作用下,会发生汽化,吸收热量,实现制冷;在热能利用领域,通过汽化和液化过程,可以实现热能的储存和运输。
四、物态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物态变化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和气体的凝结等。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以下将从能源利用、食品加工、药物制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物态变化在能源利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蒸汽发电是应用物态变化的典型案例之一。
在蒸汽发电过程中,水从液态变为蒸汽,蒸汽推动涡轮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
这种能源利用方式既节约了能源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另外,物态变化在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地热能利用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太阳能利用中的光能转化为热能是物态变化的过程;风力发电中风的运动也是由气态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地热能利用则是将地下蕴藏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或供暖用的热能。
其次,物态变化在食品加工中也有广泛应用。
蛋糕烘焙过程中,面糊经过加热,水分蒸发并转化为蒸汽,面糊由液态变为固态;冰淇淋制作中,液态的牛奶在蒸发过程中温度降低,逐渐凝固成为固态的冰激凌;巧克力制作中,将液态的巧克力倒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凝固成为固态的巧克力等。
物态变化在食品加工中不仅可以改变食品的口感和风味,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在制造过程中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
此外,物态变化在药物制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药物制备中的溶剂挥发是物态变化的过程。
例如,在传统的药材炮制过程中,将药材放入特定的溶剂中进行炮制,通过加热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溶剂中,再经过溶剂的挥发使溶解物质浓缩并形成药膏或药粉。
类似的物态变化还可以在药物的结晶过程中发挥作用。
通过调整温度和溶剂浓度等条件,将溶液中的药物以固态晶体的形式析出,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最后,物态变化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气体的凝结和液化是物态变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液态化气体的应用可以解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和大气污染问题。
例如,液化天然气(LNG)是通过将天然气冷却压缩成液态形式后储存和运输的,它对环境污染的减少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物态变化概述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影响时,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接触到的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
二、具体知识点详解1.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则是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的关键都在于温度。
例如,金属加热至熔点后,会由固态转变为液态;而当液态的金属冷却至凝固点时,则会转变为固态。
2. 汽化与液化汽化是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其中又可以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而沸腾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液化则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通常需要通过降低温度和/或增加压力来实现。
3. 升华与凝华升华是指固体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通常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发生,且多见于一些特殊的物质。
三、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交换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热量的交换。
例如,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而凝固、液化和凝华则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的交换对于理解和描述物态变化过程至关重要。
四、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金属冶炼过程中就涉及到了熔化和凝固的物态变化;天气变化中的雨、雪、霜、露等则涉及到汽化、液化和凝华等物态变化。
了解这些物态变化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实验与观察在物态变化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实验与观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态变化的过程,理解其原理。
同时,实验还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和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六、总结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物态变化放热的应用

物态变化放热的应用一、物质的熔化吸热的应用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清凉:夏天,我们在喝饮料的时候,常会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冰块在熔化时,要吸热,使饮料变的清凉可口。
冰的熔化冷藏:储存食品时利用冰熔化吸热,使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化雪冷: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
”化雪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冰熔化时吸热,使得气温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
建造房屋的保温材料: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在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熔化,它熔化时吸收热量,使房间中的温度降低,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时它会凝固,凝固时放出热量,房间内的温度升高,使室温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
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材料,保护火箭: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由于火箭头部与空气摩擦使它的头部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受热很容易熔化、汽化吸收箭头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的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另外,高烧病人用冰块降温,夏天吃冰棒解热,冰镇啤酒都是利用冰的熔化吸热。
二、物质的汽化吸热的应用夏天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在地上洒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故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洗了脸后,脸上有水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所以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
擦酒精为中暑病人缓解症状:给中暑病人擦酒精,酒精容易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酒精蒸发快,从病人身上带走热量快,使中暑病人缓解症状。
夏天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快: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电风扇的时候,电风扇的工作,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因而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故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沙漠冰箱: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当地居民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
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沙子,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中,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中洒些水,由于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使食物和饮料保持较低的温度,这样就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物态变化》 知识清单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质通常有三种主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物质可以在这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
二、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为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在温度升高时会熔化成水。
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凝固凝固则是液态物质变成固态的过程,与熔化相反。
水在温度降低到0℃时会凝固成冰,这个过程会放出热量。
3、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比如湿衣服在通风处会逐渐变干。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水加热到 100℃时会沸腾。
汽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4、液化液化是气态物质变为液态的过程。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5、升华升华是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就是升华现象。
升华需要吸热。
6、凝华凝华则是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霜的形成就是水蒸气凝华的结果。
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
三、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也是决定物态变化的关键因素。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定义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100℃。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不相同。
例如,铅的熔点相对较低,而钨的熔点非常高。
当物体温度低于熔点时,处于固态;温度在熔点和沸点之间时,为液态;温度高于沸点时,呈气态。
四、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冷藏和冷冻利用物质的凝固和汽化吸热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食物凝固来保存,或者利用冰箱的制冷系统使制冷剂汽化吸热来降低冰箱内部的温度,达到冷藏和冷冻的效果。
2、人工降雨通过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水蒸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当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的重量超过空气的浮力时,就会下落形成雨。
物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知识讲解

物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物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经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也同样存在于我们身边,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①顾客买瓷器之前,会敲打商品,根据其声音来判断瓷器质量的好坏。
因为有裂缝的碗、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碗、盆挑选出来。
②人们发明了声呐,用表测量发出声音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利用声速就可以测出我们与高山或高大建筑物的距离。
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产生了回声。
③在医学方面,体外碎石机利用的就是超声波,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引起结石激烈震荡,使之碎化。
这主要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性质。
④通过监测次声波就可知道地震、台风的信息。
因为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减速很小,所以能传播得很远,通过监测传来的次声波就能获取某些自然灾害的信息。
二、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①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
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
②在各类机器之中加入润滑油,这是是为了减小齿轮之间的摩擦,从而来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
③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
④在地铁站中,乘客需站在黄线以外,这是因为当列车经过时,与人之间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小,若隔得太近,则会被大气压强给“推”到列车上,从而有生命危险。
三、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①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②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
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从而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③夏天天气炎热,容易中暑。
可以涂抹酒精或清凉油等沸点较低的物体,通过汽化吸热使皮肤表面温度降低,以此解暑。
生活中物态变化原理的应用

生活中物态变化原理的应用一、背景介绍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和环境下发生的状态转变,主要包括固体到液体的熔化、液体到气体的蒸发和气体到液体的凝结等过程。
这些物态变化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本文将对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进行介绍。
二、应用1: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是固体到液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在现代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各地的冰川融化加剧。
冰川融化导致海水的增加,进而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这对于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地带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透过物态变化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以及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三、应用2:蒸发和水循环蒸发是液体到气体的物态变化过程,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液体之一,而蒸发过程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蒸发过程将地表水转变成水蒸汽,水蒸汽随后升到大气中形成云雾,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表。
这个过程被称为水循环,它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了解蒸发和水循环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云雾形成、降水、地表径流•水循环的重要性:维持地表水供应、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四、应用3:空调和制冷原理空调和制冷设备利用物态变化原理来调节温度和湿度。
在制冷过程中,物质经历了从气体到液体的凝结过程,通过蒸发和凝结的交替,实现了温度的控制。
空调和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空调和制冷的工作原理: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的组合•空调和制冷的应用:家庭空调、商业制冷设备、工业冷库等五、应用4:食物加工和烹饪在食物加工和烹饪过程中,物态变化原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将食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中的水分蒸发,从而改变食材的质地和口感。
烹饪中的物态变化过程还可以引出许多食物的化学变化,使食物更具味觉和口感。
•物态变化在食物加工中的应用:蒸煮、煮沸、炒、烤等•物态变化对食物的影响:口感的改变、食材的调理等六、结论生活中物态变化原理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寨里中学刘善锋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的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为了更好的了解和使用它们,就要用到相关的物理知识。
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例,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
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一个带铁丝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间,由此发明了避雷针;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因此成名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
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同学们发现电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灯、电视机、电饭煲、电褥子、电磁炉等,在很多家庭中都是必需品。
当某个时候突然停电时,我们会变得手足无措。
没有了电视,我们会觉得生活很单调;没有了电灯,我们会觉得回到了点煤油灯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湾子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执笔人:王廷运审核人:王廷运、邢凤霄时间:201 . . 姓名班级
1.5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预习案
知识准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2.会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
二、重难点:
1、重点:升华和凝华
2、难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知识回顾:
1、升华是物质由态变化成态;
2、凝华是物质由态变化成态;
3、常见的升华有,,常见的凝华现象有。
4、升华需要热,凝华需要热。
探究案
物理宫殿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2. 家庭中的物态变化
(1)高压锅(如图1.6-5).
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易熟;
②高压锅的安全装置:一是安全阀.当锅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值时,气压顶起安全阀,使锅内气压维持在某一定值;二是易熔片.它是由熔点低的合金材料制成,一旦安全阀失效,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锅内气体从易熔片处喷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电冰箱电冰箱的工作循环
【例】空调和电冰箱已走进我们的家庭,请问:(1)空调与电冰箱降温的原理一样吗?(2)安装空调时,为什么将空调安装在窗户的上方?
思路与技巧空调与电冰箱都是制冷设备,它们工作时将内部的热通过工作物质带到外面.所不同的是空调将室内热送到室外,冰箱是将箱内热送到箱外,但仍在室内.空调与冰箱能将相应范围的热送到另一地方,利用了空气对流传热,而发生对流的条件之一是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所以制冷器均在上方.
答案(1)两者制冷原理一样.空调将室内的热送到室外,冰箱将箱内的热送到箱外
(2)这样会形成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有利于利用空气的对流使室内温度降低.
3.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液化:运载火箭的燃料常采用液态,它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液化形成.液态有利于储存和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如图1.6-7所示;
(2)熔化、汽化吸热:卫星返回地面时,与空气相互摩擦,温度升高.整流罩上的烧蚀层会熔化、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保护了火箭或卫星;
(3)利用热管使卫星不同面温度变化均匀.
【例】我国“神舟”五号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A.它的硬度大,不易烧坏
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
思路与技巧返回舱在返回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使返回舱温度升得很高,涂在表面的“烧蚀层”除了隔热外还会熔化、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护了返回舱.
答案C.
看一看在瓶口(有/无)朦胧的“白雾”,蒸发皿底部出现了,其原因是: .
议一议若换另一干燥蒸发皿,向蒸发皿中倒开水,如图1.6-8乙所示,瓶口(有/无)朦胧的“白雾”出现,蒸发皿底部其原因是: .
可见大自然中“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热/遇冷)液化形成的.
探究点拨实验探究时尽量创设与实际情况相同的条件,注意区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说明:自然界中的“雨”的成因还有的是水蒸气先凝华成小冰晶而后又熔化成水的).
【例】水蒸发到大气中成水汽,空气对水汽的容量有一定限度,在10℃时最大为9g,20℃时最大为17g,30℃时最大为30g,当空气不再容纳水汽时就成为饱和状态,此时如果气温继续降低,是不是就可以降水?说明理由?
思路与技巧降水有三个条件:一是空气中水汽饱和,二是气温继续降低,最后是有凝结核.
由题中条件说明不一定降水,因为空气中不一定有凝结核. 答案不一定降水.因降水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由于空气中不一定有水汽的凝结核,即使空气中水汽处于饱和状态、气温继续降低,水汽不一定形成小水滴,即云和雾,如果水滴不够大则会随气流飘浮,所以不一定降水.
训练案
1.选择题:
(1)关于棒冰周围为什么会冒汽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冰熔解成水B.冰升华成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天的气温比化雪天气温高B.雪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C.形成雪时要放热,化雪时要吸热D.雪传播热的本领小
(3)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一面的玻璃上D.冰花结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4)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烧开水的壶嘴冒出“白气”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
C.夏天扇扇子觉得凉快D.吃冰棒可以解热
(5)雾的形成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2.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分别是、、.物质由固态直接
变为气态称之为,需要热.
(11)将下列所述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写在空白处:(1)早晨有时下起的大雾,
(2)夏天,自来水水管经常“出汗”,(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4)寒冷的冬天的早上,树上的“冰挂”,(5)工厂用钢水浇铸零件,
(6)春天,河里的冰融化了.
3.说理题
(12)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会因温度过高而烧坏,在火箭头部涂上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就能起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