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生活中常见的51例物态变化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51例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2.露3.雾4.雹5.冰6.雪7.霜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9.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1、我们经常看到冰棒刚从冰柜里拿出来都会冒“白烟”,这是因为冰棒的温度低,周围水蒸气温度高,在它周围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成雾,雾是颗粒很小的水滴,比空气密度大,会向下飘。

2、潜水艇为什么都用抗压能力强的厚钢板制成?
液体对处于其中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会产生压强。

潜水艇下潜越深,水对艇身的压强就会越大,为了抵抗水的压强所以要用抗压力强的厚钢板。

3、大型超市里卖鲜鱼,都将鱼放在碎冰里,这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把鱼埋在碎冰里,冰熔化时会从鱼身上吸热,使鱼的温度降低,起保鲜作用.
4、打开冰棒包装之后的“白气”和打开暖瓶塞后瓶口上方冒得“白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冰棒上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开暖瓶塞后瓶口上方冒得"白气"是暖壶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5、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答: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6、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使锅内的水干的快而已,白白浪费了燃料.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火,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
7、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2.露3.雾4.雹5.冰6.雪7.霜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9.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2.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3.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4.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六、你身边的热现象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3、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5、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6、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7、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先湿后干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9、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10、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什么1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哪些13、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最近刚好学完六种物态变化,找了一些有关这六种物态变化在生活的现象和例子,供大家查阅,如果有没有收录进去了,还请各位多多指教,丰富这些实例,谢谢了,呵呵。

1、熔化现象:⑴、冰激凌变软。

⑵、蜡烛点燃,蜡块变成蜡水。

⑶、修电器时用锡焊(锡块变成锡水)。

⑷、用冰棍或雪糕等解暑。

⑸、用冰袋降温或为高热病人降温。

⑹、冰或雪慢慢化成水。

⑺、夏天屋子里放一些冰块用来降温。

⑻、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因发热过多温度达到其熔点而熔断。

2、凝固现象:⑴、冬天菜窖里放一桶水,保证水果蔬菜的新鲜。

⑵、医院里用石膏在凝固放热过程中,扩张皮肤血管,增强抗炎作用,对患面部痤疮的病人进行治疗护理。

⑶、冬天手接触到冰冷的铁制东西会感到“粘”手。

⑷、在冰箱里冷冻食物,保证食物的新鲜。

⑸、冬天水结成冰。

⑹、燃烧的蜡烛蜡油滴到手上,会马上凝固,释放热量会烫到手。

3、既有熔化又有凝固的现象:⑴、下雪不冷,化雪冷。

(化雪的时候要注意保暖)⑵、用铝锻造铝锅,用铜块制造铜像。

4、汽化现象:⑴、把衣服晾在太阳下、通风并摊开,干得更快。

⑵、吐鲁番的坎儿井。

⑶、中暑或高烧病人利用酒精降温。

⑷、夏天下雨后,地上的水逐渐变干。

⑸、水或其他液体烧开了。

⑹、利用湿度计测空气湿度。

⑺、盘子里的水时间长了变干了。

⑻、夏天天热的时候,狗经常把舌头伸出来。

5、液化现象:⑴、口中呼出的“白气”、揭开锅盖冒出的“白气”等。

⑵、夏天冰棍冒的“白气”向下。

⑶、下雨、夏天的露水、雾气、高空的云层。

⑷、洗澡时卫生间里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⑸、洗完澡从浴室出来或从水里出来感觉到凉爽。

⑹、淋雨后若不及时换下湿衣服容易感冒。

⑺、天热时扇扇子时感觉到凉快。

⑻、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

⑼、舞台上的白雾和人工降雨。

6、既有汽化又有液化的现象:⑴、戴的眼镜从低温处到高温处镜片变模糊,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

7、升华现象:⑴、卫生球或樟脑丸逐渐变小甚至消失。

⑵、人工降雨。

⑶、舞台上用干冰制作烟雾效果。

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例子100个

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例子100个

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例子
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36.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华→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固→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1、吃饭时明明帮妈妈盛汤,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掀开热汤锅的锅盖,有水从锅盖上滴下,明明想知道锅盖上的水是哪来的,你能帮忙吗?这一过程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答:我能帮忙;发生了物态变化,锅盖上的水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

2、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时候这样做?答;向水中撒盐能降低水的凝固点。

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为防止由于气温低,水凝固成冰,常用食盐防止水凝固成冰。

3、医用体温计能当寒暑表使用吗?用它能准确测出气温吗?答:医用体温计不能当寒暑表用。

因为寒暑表的测量范围-30℃--50 ℃,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 ℃ ~42 ℃。

另外体温计有缩口,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不能下,当气温降低时,不能反应此时的气温。

4、佳佳学完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后想到: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质,又多又便宜,也是液体,为什么不能用水作为温度计液泡内的液体呢?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法进行了解,看看谁能知道这是为什么?答: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在0 ℃ ~4 ℃时是热缩冷胀的,所以不能用做液泡内的液体。

5、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或者0 ℃的冰,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为什么100 ℃的水蒸气比100 ℃的水烫伤更厉害?答:0 ℃冰好一些;0 ℃的水和0 ℃的冰的温度相同,但冷却效果却不同,因为0 ℃的冰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冰的冷却效果好一些;100 ℃的水蒸气比100 ℃的水温度相同但100 ℃的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烫伤更厉害。

6、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 ℃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答: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把正在熔化0 ℃的冰放在0 ℃的房间里,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够继续熔化7、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扇扇子也感到凉快,试分析这两种凉快的原因。

答:吃冰棒是熔化吸热,而扇扇子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来吸收人体的热量8、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常先把一面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是为什么?答:在酒精灯上烧一烧是为了提高镜面的温度,避免由于镜面的温度低,使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镜面模糊不清。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态变化,令我们不禁赞叹自然的奇妙和科技的进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些有趣的物态变化现象。

水的三态变化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而它的三态变化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在不同的温度下,水会发生相应的物态变化。

当水在0℃以下时,变为固态,变成冰。

大家常看到的冰块、雪花就是固态的水。

当温度升高到0℃及以上,水就会变成液态,流淌在瓶子里。

当温度继续升高到100℃,水开始沸腾,变成气态,蒸发出来。

这样的三态变化,令人惊叹。

生命的物态变化除了水的三态变化之外,生命也经历着不同的物态变化。

人类的出生就是一个生命物态变化的示例。

一个小小的精子和卵子在孕育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生命体——人类。

而在人类的生命周期中,也有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物态变化现象。

例如,成长中的变化,从婴儿变成小孩,再变成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是人类生命物态变化的一个体现。

热力学的物态变化除了水的三态变化,热力学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表现。

温度的变化是热力学物态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物质受到温度的影响,将发生相应的物态变化。

人们常见的热能物态变化的方式是汽车引擎使用汽油和空气,然后将化学能转换成热能进行工作。

当汽车引擎工作中,热能转化成动能,使汽车向前行驶。

再如,冬天的采暖也是热力学物态变化的表现。

当空气中温度低于22摄氏度时,人们就开始使用采暖设备来将热能传递到空气中,起到采暖效果。

身体的化学反应除了上述的物态变化,人类的身体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人类的肺部中,我们会吸入氧气并与体内的糖和脂肪反应,产生能量。

反应产生的能量会被身体利用,让人类感觉到生命力和活力。

再如,我们的骨骼还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新生的骨细胞取代了旧的骨细胞。

这种化学反应的变化不仅会改变我们的骨骼结构,还会改变我们的身体整体构造。

物态变化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无论是从气态、液态和固态的水的三态变化,还是人类的物态变化,或是身体中的化学反应,我们都不能忽略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例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例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2.露3.雾4.雹5.冰6.雪7.霜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9.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2.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3.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4.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六、你身边的热现象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3、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5、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6、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7、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先湿后干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9、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10、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什么1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哪些13、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华
△汗液使人体降温 蒸发
△洒水使环境降温 蒸发 △干冰人工降雨 升华后液化
△干冰制造舞台烟雾 升华后液化
△固体器件“出汗”现象 液化 △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持新鲜程度。
升华
△灯泡的钨丝细了,玻璃内壁变A 黑了。
先升华后凝华23
1.结构: 锅身、锅盖、放气孔、安全阀、易熔片
放气孔
安全阀 易熔片
锅盖
锅身
食物
A
13
2.原理 锅内气压升高,沸点随着升高。
刚:工作时,放气孔被堵死,水上方的气压增大
,沸点随着升高。当水上方气压大到一定程度
时,锅内气体刚好能顶起安全阀,气压维持一
定值,水也达到较高的沸点,大约为110-
120℃。
放气孔
17
== ==

三、电冰箱
态 制

1. 电冰箱内的致冷系统主 冷
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物 质
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
汽化 吸热
态 制 冷 物

2. 电冰箱所用的致冷物
》 气

质有什么特点?

易汽化和易液化的物质。
化》
放 热
液 态
3. 电冰箱是如何达到的致冷
的目的?
蒸发器里汽化吸热,冷凝器
里液化放热。
A
18
四、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运载火箭的燃料与助燃剂是什么?
A
19
2.飞船返回的“防热衣”
熔化、汽化吸热:卫星返回地面时, 与空气相互摩擦,温度升高.整流 罩上的烧蚀层会熔化、汽化吸收大 量的热,保护了火箭或卫星;
A
20
问题:整流罩的外表面上涂有一层什么样的 特殊物质?
容易熔化或汽化的物质。
A
21
五、热管
热管里的液体不 断地通过汽化和 液化,把热量从 一端传递到另一 端。液体在汽化 和气体在液化时 要分别吸收和放 出大量的热。
A
22
四、练习 ▲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一种物态变化
△解析“白气”现象 液化 △狗伸缩舌头调节体温 蒸发 △樟脑体积变小 升华
△结了冰的衣服变干了 升华
△冰箱、冰柜制冷 汽化 △冰箱内结霜
这就是霜。(凝华)
A
8

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水蒸汽凝华成六角形的
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
雪。(凝华)
A
9
冰雹
凝聚
小冰晶(云)
变大下落
A
小冰块 (冰雹)
10
自然界中的水的循环

液化或凝华

熔化

液化

液化

凝华

凝华
A
11
自然界中的水的循环
A
12
二、高压锅
安全阀 易熔片
锅盖
锅身
食物
A
14
3.易熔片的作用 为防止安全阀出现故障而起备用保险作用的。
放气孔
安全阀 易熔片 锅盖
锅身
食物
A
15
放气孔和安全阀 锅盖
锅身
A
易熔片
16
锅内 压锅强 内 温沸度 点
2511.05. ×105Pa 0
1505258201 ℃
12501120 ℃
A
加盖
点状火态 数出据现 重故新障 开始


)
热化
(


()
吸 热
熔 热化
(
)

气态
液 热化

(
)
液态


(
)
放 热
固态
A
()
六 凝种 华物

热态 变 化
1
第五节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A
2
思考
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A
3

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A
5
露:天气较热时,空气中的水蒸汽清晨前遇到温度
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表
面,这就是露。(液化)
A
6
雾:空气中如果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小 水珠附在浮尘上,和浮尘一起漂浮在空气中,这就是
雾。(液化)
A
7
霜: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
蒸汽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凝华为冰花附在物体上,
水蒸汽。这时候水蒸汽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液化成为
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
滴和小冰晶组成的。(液化以及凝华)
A
4

雨:当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的时候,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
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与云中
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