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物态变化的例子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1、我们经常看到冰棒刚从冰柜里拿出来都会冒“白烟”,这是因为冰棒的温度低,周围水蒸气温度高,在它周围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成雾,雾是颗粒很小的水滴,比空气密度大,会向下飘。

2、潜水艇为什么都用抗压能力强的厚钢板制成?
液体对处于其中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会产生压强。

潜水艇下潜越深,水对艇身的压强就会越大,为了抵抗水的压强所以要用抗压力强的厚钢板。

3、大型超市里卖鲜鱼,都将鱼放在碎冰里,这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把鱼埋在碎冰里,冰熔化时会从鱼身上吸热,使鱼的温度降低,起保鲜作用.
4、打开冰棒包装之后的“白气”和打开暖瓶塞后瓶口上方冒得“白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冰棒上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开暖瓶塞后瓶口上方冒得"白气"是暖壶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5、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答: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6、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使锅内的水干的快而已,白白浪费了燃料.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火,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
7、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

关于物态变化的例子

关于物态变化的例子

关于物态变化的例子【篇一:关于物态变化的例子】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升华和液化)2、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9、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1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11、早晨的浓雾(液化)12、水结成冰(凝固) 13、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14、北方挂(凝华)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16、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17、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18、灯丝(钨丝)变细(升华) 19、灯泡(钨丝)发黑(凝华)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淞、“窗花”(凝华)、雹(凝固)、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珠。

】【篇二:关于物态变化的例子】用蒸笼蒸馒头,出笼时手上沾点水,再拿馒头就不烫了(汽化吸热);常常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放的越长,樟脑丸就越小,最后就没有了(升华);舞台上常常用干冰作出云雾的效果(升华);我们平时用的“液化气”,是将煤气压缩成液体,然后使用时就变成气体(凝华与升华冰化成水;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冰雪融化;点燃的蜡烛掉眼泪;铅块熬成铅水(2)熔化吸热的应用:①海货市场的小摊贩为保证海货新鲜,常把冰块放在海货上。

②烙铁的温度很高,可以使金属锡熔化成液态。

③电焊的高温,使得钢铁熔化。

④天气炎热,吃冰糕降温解暑。

(3)熔化吸热的危害①下雪不冷,化雪冷。

②吃冰糕吃多了,容易闹肚子。

2、凝固(1)凝固的实例:①冬天水结冰②把钢水浇铸成各种零件③冰雹④冬天晾在窗外的湿衣服变成硬块。

(2)凝固放热的应用冬天防止地窖里储存的菜被冻坏,放几桶水,水凝固会放热,能够对蔬菜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初中物理六种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六种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这个词听起来挺复杂,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简直就是我们的“老朋友”嘛!想想冰块放在桌上,慢慢融化,水变成了液态;再想想把水煮开,水蒸气冒出来,哇哦,变成气态了。

初中物理教的这六种物态变化可真是有意思,咱们就来聊聊吧。

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物态可是物理的基础啊。

固态就像冰块,硬邦邦的,给你个大棒子都打不动;液态就像水,流动性强,想倒哪儿就倒哪儿;气态呢,就是那些看不见的空气,随时随地,感觉不到却无处不在。

想象一下,咱们在夏天喝冰水,冰块一放下去,慢慢变成水,真是神奇,恍若魔术!这就是从固态变成液态,咱们称之为“融化”,不就是冰块的命运吗?咱们聊聊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这个就叫“蒸发”或者“沸腾”。

记得那次做饭吗?锅里的水开了,水面上冒出蒸汽,像是小精灵在跳舞。

其实这是水分子获得了能量,飞到空中变成气体,像是飞出笼子的鸟儿,自由自在。

别看它们小,力量可不小,打个喷嚏就能把你弄湿,哈哈。

再说说气态变成液态,咱们称之为“冷凝”。

比如,早上起来,看到窗户上有水珠,恍如小星星挂在上面。

其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了水滴,就像是大自然给咱们的礼物。

好可爱呀,真想把它们收进瓶子里留着!再说那冬天的雾,早上出门,整个人都被雾包围,仿佛走进了仙境,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固态变成气态,咱们称之为“升华”。

这个过程就像冰雪融化,变成水蒸气,瞬间消失。

你是不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记得小时候看过冰箱里的冰块,有时候放久了就会变得小得可怜,原来就是升华在作怪。

这种神奇的变化就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搞得我们目瞪口呆。

然后是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这个过程比较少见,但也很有趣。

比如冬天的雪花,从空气中飘下来,变成白色的晶体,落在大地上,瞬间变得洁白无瑕。

咱们总是期待下雪,能打雪仗、堆雪人,真是乐趣无穷。

雪花就是气态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华,变成了可爱的小精灵。

还得说说液态与固态之间的“冻结”。

记得小时候,妈妈把水放进冰箱里,第二天早上拿出来,嘿,冰棒来了!一口咬下去,冷冰冰的,真是清凉无比。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例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例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2.露3.雾4.雹5.冰6.雪7.霜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9.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2.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3.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4.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六、你身边的热现象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3、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5、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6、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7、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先湿后干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9、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10、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什么1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哪些13、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资料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资料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云、雾、雨、露、霜、雪、雾凇、冰雹是水的不同物态,它们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一、云的形成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到了一定高度(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C,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C,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

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

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液化或凝华。

二、雾的形成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便形成雾。

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三、雨的形成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如果云中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暖气流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

所以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

四、露的形成若空气湿润(一般在春秋季节),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

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五、霜的形成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小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

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六、雪的形成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0℃以下空气时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

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七、雾凇的形成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

当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

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八、冰雹的形成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

冰雹(人们常称为雹)。

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固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固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熔化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固成冰,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雨。

常见物态变化

常见物态变化

自然现象的物态
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是指自然界中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现象。

自然现象中六种物态变化是指: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

以下是自然现象中六种物态变化具体举例说明:
一、熔化:(1)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2)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
二、凝固:(1)水结成冰块;(2)铁水浇铸成车轮;
三、汽化:(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2)擦在
手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四、液化:(1)早晨的浓雾、露水;(2)夏天,棒冰周围冒“白气”;
五、升华:(1)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2)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六、凝华:(1)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2)北方冬天的树挂。

物理变化举例

物理变化举例

物理变化举例
1、融化:
融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其物理变化就是物质实现固液相变。

比如,蜡烛原来是一种固体,当热量给充足时,蜡烛的固体就开始一点一点的融化,最终整个蜡烛都变成流动的液体。

2、冰熔化:
冰熔化是指冰冻固态直接转变为液态状态的物理变化过程。

当水冰融化时,它从固态直接变成液态,而没有出现凝固液、液态汽态这样的流变现象,这就是冰熔化物理变化的例子。

3、熔化:
熔化所指的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物理变化过程,需要热量的驱使。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把一小块冰放入热的水中,冰就开始融化,在一段时间后它就完全变成了水。

4、固液相变:
固液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物理变化过程。

比如,在普通温度下,常温下的油是一种液体,这时,给油加入一定的热量,油就会变成固体,当再给油加入一定的热量,油就会又变得流动,这就是固液相变的一个实例。

5、汽化: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理变化过程。

汽化通常需要加热,以达到被加热物体上升至蒸汽压标准,从而使液体变为气体。

比如,只要加热加热水,水会先熔化,随后,当水温达到100℃时,就会开始汽化,水变成水蒸气,这就是汽化的一个实例。

《物态变化》 知识清单

《物态变化》 知识清单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这个过程就叫做物态变化。

二、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在受热后变成水,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都是熔化现象。

熔化过程需要吸热,也就是说,物质在熔化时会从外界吸收热量。

2、凝固凝固则是液态物质变成固态的过程,与熔化相反。

水在冷却到 0℃以下时会结成冰,液态的金属溶液在冷却后会凝固成固态的金属,这些都是凝固现象。

凝固过程会放热,即物质在凝固时会向外界释放热量。

3、汽化汽化是液态物质变为气态的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比如,湿衣服在通风处晾干,就是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蒸发过程吸热。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例如,水在达到沸点 100℃时,内部会产生大量气泡,剧烈翻滚,这就是水的沸腾。

沸腾过程需要吸热,且只有在达到沸点并持续吸热时才会发生。

4、液化液化是气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有很多,比如冬天从口中呼出的“白气”,其实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还有夏天打开冰箱门时看到的“白气”,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液化过程会放热。

5、升华升华是固态物质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像樟脑丸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直至消失,就是升华现象;还有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6、凝华凝华是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比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直接凝华形成的;还有霜的形成,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

凝华过程会放热。

三、熔点和沸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点,例如冰的熔点是 0℃,铅的熔点是 3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种物态变化的例子
一、熔化
1、冰熔化成水;冰箱里冻物解冻
2、铁变成铁水
3、沥青被晒化
4、松香熔化
5、焊锡熔化。

二、凝固
1、水冻成冰
2、铁水铸造成铁
3、蜡烛油变成蜡
4、熔化的松香凝固
5、熔化的焊锡凝固。

三、汽化
1、水沸腾
2、酒精蒸发
3、液氮沸腾
4、液化气变成气体
5、汽油挥发
6、雾水散去
7、湿衣服变干
8、地上的水变干
9、橘子干了
10、锅中水烧干了。

四、液化
1、冰棒从冰箱拿出冒“白烟”;
2、雾;露的形成;
3、烧开水壶嘴冒“白气”
4、杯子、水管、地板“冒汗”
5、眼镜片上起雾
6、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7、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
8、雨的形成
五、升华
1、樟脑丸消失
2、灯丝用久了变细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
3、干冰降温
4、碘(先升华再凝华)
5、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6、雪堆消失、雪人变小
六、凝华
1、冬天窗户内侧上冰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窗户凝华成固态冰)
2、瓦上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3、冰箱里的“粉”(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4、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5、雾凇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6、冰雹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的例子有哪些?
一、熔化吸热的有:
1、吃冰棒降温医疗上用冰袋降温
2、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如往葡萄酒中加冰块)等;
二、凝固放热的有:
1、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
度不致太低的。

2、果农夜间会给果树洒水,农民夜间会给秧苗周围灌水,就是利
用水凝固时放热使果实秧苗不至于被冻坏。

三、汽化吸热的例子:
1、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

2、医疗上用酒精蒸发吸收人体的热来降低病人的体温。

3、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周围的气温。

4、吹风扇可以让身上的汗水更快地蒸发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使人
觉得凉快。

5、从酒精中拿出的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下降后上升后不变(最后与
室温一致)。

6、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致冷
冷作用,使水变凉
四、液化放热的例子:
1、被温度一样的水和水蒸汽烫伤,水蒸气烫伤的程度更严重那是
因为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皮肤会液化放出
大量的热。

五、升华吸热的例子:
1、人工降雨、运输食品、舞台云雾都是是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边的气温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