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文化意义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的意义高考知识点

辛亥革命的意义高考知识点

辛亥革命的意义高考知识点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发生在1911年,推翻了满清统治,宣告了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这场革命之后,中国逐渐走向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上的变革,还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首先,辛亥革命为中国开启了现代国家建设之门。

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封建社会,社会秩序混乱,国力衰落。

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近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家,奠定了中国近代国家制度的基础。

辛亥革命创建了民国政府,确立了民主制度,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革命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从封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

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鼓励内外资本的投资和企业的发展。

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创了新的时代,为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改变,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地位得到提升,这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革命之前,中国文化长期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束缚,自由开展的文化活动有限。

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封建统治,为文化多样性和自由创新提供了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与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开拓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

同时,辛亥革命也加速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反思,他们开始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进行反思,推动了中国思想的变革和文化的更新。

此外,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革命胜利使中国终止了长期以来的半殖民地地位,恢复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辛亥革命的成功激发了其他亚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通过辛亥革命,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和尊重,也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非常重大而广泛。

它不仅仅是一次政治革命,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社会政治变革,它打破了封建帝制的束缚,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开启了现代中国的新篇章。

这场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辛亥革命挑战了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尊卑、礼教等观念,这些观念在封建帝制下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

但是,随着辛亥革命的推进,这些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

革命者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

这种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产生了冲击,使得一些传统道德观念被打破,社会风气开始趋向开明自由,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选择,而不是被传统道德束缚。

第二,辛亥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还是一场文化革命。

革命者倡导西化思想,推崇科学、民主、人权等观念,并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提倡思想解放,强调知识分子的地位和责任,主张用现代科学和理性思维解决问题,反对封建迷信和旧文化观念的束缚。

这场文化变革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使得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思想观念得以更新和改革。

第三,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变革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僵化、死板的问题。

随着辛亥革命的推进,传统文化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生机与创新。

革命者提倡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思维和观念,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教育开始借鉴西方教育模式,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从而更加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第四,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辛亥革命在推动传统文化变革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革命者提倡科学技术的发展,鼓励工商业的兴起,推广现代化管理和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种现代化进程无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挑战,但同样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初二历史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历史意义

初二历史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历史意义

初二历史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在许多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历史意义。

一、政治影响1. 推翻了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的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

2. 倡导民主与科学:辛亥革命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倡导民主与科学,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了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激发了对现代化政治制度的向往。

3. 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起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细小的武装反抗逐渐发展为全国覆盖的革命运动,为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影响1. 鼓舞了爱国情操:辛亥革命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抵抗外侮,唤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人们重新认识到自身的民族身份和自主权力,展现出团结一心的决心。

2. 增强了社会活力: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了新的政治团体、学术机构、报纸杂志等,社会活力得到了大幅增强。

同时,由于革命的影响,封建等不合时宜的社会制度被逐渐推翻,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变革。

三、经济影响1. 打开了现代化的大门: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为中国开启了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序幕。

开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后来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2. 维护了国内经济秩序:辛亥革命后,国内的政治情况相对稳定,政府维持了一定程度的经济秩序,为社会各界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四、文化影响1. 激发了民族文化自信: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争得独立和自由,激发了民族文化自信。

让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推动了现代化的文化建设。

2. 推动了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辛亥革命后,社会对现代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此背景下,不少新的学校和大学得以兴办,现代教育体系开始发展,培养了更多知识分子,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辛亥革命的政治与文化影响

辛亥革命的政治与文化影响

辛亥革命的政治与文化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在1911年。

这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辛亥革命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1. 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此后,中国进入了共和国时代。

2. 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 建立现代政府机构:辛亥革命也导致了中国政府机构的重组。

国民党成立,提出了“三民主义”,并逐渐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政府机构和军队。

4. 提倡革命思想: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意识和民族自尊心。

他们开始反思自身的传统价值观,并且追求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二、文化影响1. 反传统思潮的兴起: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人们开始对儒家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价值观进行质疑,倡导思想解放和个人自由。

2. 崇尚科学和西方文化: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开始向往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新的政府推动现代化进程,鼓励人民接受西方的教育和理念。

3. 文化创新与文艺复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文化创新提供了契机。

许多文人墨客积极参与革命运动,他们用笔和声音倡导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4.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使得新文化运动兴起,这是一场全面的社会文化变革。

新文化运动改革了传统文学、教育和婚姻观念等方面。

这场运动宣扬自由思想和科学精神,对中国当时的传统文化形成了有力的冲击。

辛亥革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持续到今天。

中国在革命后取得了政治独立,社会也逐渐走向现代化。

这场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辛亥革命带来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导致中国在20世纪初相继经历了内战、战乱和混乱。

此外,西方文化的涌入也导致了一些文化矛盾和价值观的冲突。

中国历史上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场重要的革命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以展示这两场运动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辛亥革命的几点影响与意义:1. 结束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奠定共和政体: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的共和政体,确立了中华民国的地位。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民主制度,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创了先例。

3. 推动现代化进程: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革命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革,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

4. 振兴民族精神: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重新获得自信,并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新文化运动的几点影响与意义:1. 文化觉醒与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呼吁“废除旧文化,建设新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否定。

这一运动大大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觉醒和思想解放,打破了封建文化的束缚。

2. 推动科学思想传入: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传入。

通过介绍西方的科学、哲学和文学等进步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更新和文化进步。

3. 引导文学艺术变革: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运动中的新文学运动家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文学创作,使文学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为中国的现代化文学奠定了基础。

4. 催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革命思潮的兴起,其中一部分知识分子受到社会不公和外国列强的侵略刺激,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兴趣。

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的共和时代。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人自主领导的、彻底的革命。

2.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石: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如民主、科学、富强,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目标。

辛亥革命为中国带来了机会和动力,通过推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基础。

3.引发了中国的民主思潮: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的民主思潮,唤起了人民的参政意识和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激发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权益的争取。

4.形成了中国国民主义的主流思想: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推崇的三民主义成为了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主导思想。

这一思想包括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的原则,成为了中国国民主义的主流思想,并在中国的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辛亥革命也有一些遗憾:1.政权更迭不稳定: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经历了多次更迭和分裂,内部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体制。

这导致中国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国家治理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2.土地问题未解决:辛亥革命后,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取得显著进展。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土地集中的问题,造成了后来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和农民问题的持续存在。

3.国共矛盾与分裂:辛亥革命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导致了分裂。

这一分裂的结果给中国的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石,并引发了中国的民主思潮。

然而,辛亥革命也面临着政权不稳定、土地问题未解决和国共矛盾等遗憾,这些问题给中国的革命和国家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九一八辛亥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九一八辛亥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九一八辛亥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九一八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这场革命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既有负面的扭曲,也有积极的提升。

本文将重点讨论九一八辛亥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九一八辛亥革命发生在传统导向的封建社会时期,它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其中之一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颠覆。

革命导致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康梁体制被推翻,清朝灭亡,这对中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此外,九一八辛亥革命也对尊儒扶儒的传统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革命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思想家们开始对传统的孔孟之道提出质疑,并主张西方的科学、民主和自由等理念。

这些变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催生然而,九一八辛亥革命也给中国的现代文化带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发展机遇。

革命改变了中国政治的格局,使得中国国家主权得以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外国列强的殖民控制。

这为中国文化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契机,推动了一系列以“反对外来压迫、保卫祖国”为主题的文化运动。

此外,九一八辛亥革命也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变革,鼓励人们追求个人自由和平等。

这种思想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给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对中国人民觉醒的影响九一八辛亥革命的爆发唤醒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使得他们对国家命运开始关注和参与。

这种觉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激发了人民追求自主、自由和独立的愿望,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对个体的束缚。

这种觉醒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缺陷,并主张创造新的文化形式,以适应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这种觉醒意识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

四、对国际文化交流的影响九一八辛亥革命的成功让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也随之增加。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

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

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

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的文化意义陈力张永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北京100872)[摘要]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也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

从社会思想文化角度来讲,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

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政治原则对封建专制的否定。

辛亥革命为在中国实现彻底的民主奠定了基础,打开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关键词]辛亥革命;文化意义;思想解放辛亥革命从酝酿到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前后经历十几年,在国内外发生了巨大的震动和影响。

也许由于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制定民主宪法、创立中华民国的巨大成就,掩盖了其在文化上的意义,同时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偏重于政治意义而忽视了文化意义。

辛亥革命无疑是一次政治革命,但同时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

革命的思想文化,是革命的先导,为变革作舆论准备;而革命的过程,又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

任何一次大的政治革命,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也不可能和思想文化分离。

正如列宁所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纵观世界历史,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在任何一次革命之前,都是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繁荣的时期。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文艺复兴,就没有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启蒙运动,也没有法国大革命。

辛亥革命亦如此,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现推翻封建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在从事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文化的斗争。

辛亥革命不仅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也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然而,有些学者认为,“人们对其文化的改革评价依据主要是政府的政令,而忽视社会实际效果的考察,导致评价过高。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文化改革,主要是从属于政治的革命需要”,“辛亥革命主要是政治革命”,它对“社会文化改革是有限度的”。

不可否认, 1912年1月1日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政权,它只存在了三个月,而且它的各种措施甚至在南方各省也难以得到认真的实施。

尽管中华民国的实际结局与人们的期望有极大反差,但不能就此认为它只具有象征意义,不能据此就认定它是一块毫无意义和实际内容的“空招牌”。

而应该看到,民主共和国的建立给人们燃起了希望之火,使他们受到前所未有的鼓舞。

特别是在思想文化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辛亥先驱们把根深蒂固的专制神权一同捅了个大窟窿,其解放思想的作用及其历史功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专制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

”同时在“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因而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时,不能要求他们比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更多更大,而应当看他们是否比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提供了更多新的东西。

单就思想文化转型而言,辛亥革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相对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基础的变化、转型,思想文化这样一个有浓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

就当时的历史实际来看,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与戊戌维新派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相比,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新的发展。

一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通过报纸、刊物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鼓动工作。

此时民主思想的传播重要特征就是它几乎抛弃了维新派“托古改制”的外衣,也不带任何神学色彩,而是直接依据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国家、法权学说以及进化论的观点在理论上论证封建君主专制存在的不合理以及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必然性,具有非常鲜明的近代性质和政治明朗性。

这为拯救祖国的危亡提供了新的认识,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增添了许多内容。

首先,他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势和性质作了比过去更为深刻和科学的揭露与分析。

他们认为列强对中国实行的帝国主义侵略,不是偶然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一种有着深刻背景的趋势,这对提高人们的民族沉醉是有益的。

他们着重揭露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指出“经济上之竞争,其祸乃更毒于政治上。

何以故?譬之是犹人也,朝割其一手,夕割其一足,其人必痛,而其惊醒也易,而其反抗之力大,而其人犹可以复生也。

若举全身之精血而吸之,其犹茫然皇然莫知所由,未几乃病瘵以死矣。

此言其术也。

若夫于政治上,则未有经济之权既占,而政治上之权乃犹能以人者也。

盖其资本所在之地,即其政治能力所到之地,征之于近代,历历有明征也。

”这使民众明白,不仅在西方武装入侵逼到眼前时需要认真对待,就是对帝国主义可能采取的经济侵略也不能不预先防备,故而反帝爱国运动也就有了更加深厚而持久的基础。

其次,他们指出清朝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反帝斗争必须和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就一针见血地点明:“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洋人的朝廷”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被陈天华一语道破,立刻在爱国人民中形成一种普遍的新的觉悟。

同时他们鼓吹爱国主义,发扬民族主义精神。

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说的“民族主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二是反对国内满族贵族的统治。

他们提出了“帝国主义”的概念,指出帝国主义“乃膨胀主义也,扩张版图主义也,侵略主义也”。

而中国成了它们争夺的舞台之中心。

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是由于清王朝腐败而致。

把反对外国侵略同反对国内反动统治者联系在一起,这在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进程中应该说是一个重大的飞跃。

最后,他们指出:只有采取革命的手段,才能将中华民族从危亡中挽救出来。

无数事实反复教育了国民:在这个政府统治下,任何根本性的改革都是不能实现的。

这就迫使人们不能不得出如此结论:爱国,必须革命。

如果不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卖国的清政府,就不可能把祖国从极端危急的局势中拯救出来,中国是没有希望的。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从多方面反复论证了革命的必要性,驳斥了改良派反对革命的各种言论,在广大爱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批判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同时,大力宣扬近代民主思想。

在其传播的民主思想中最具启蒙意义的还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天赋人权”说。

他们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君主不能压、官吏不能侵、父母不能夺、朋友不可越。

推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政体,是为了恢复人的自然之权利。

号召人们不仅要摆脱君权、外权的压制,而且要摆脱数千年来的风俗、思想、教化、学术的束缚,这样才能争得“自由之形体,独立之精神”。

他们大声疾呼冲决治人者与被治者之网罗,贵族与平民之网罗,自由民与不自由发之网罗,男子与女子之网罗,以实现国民的彻底平等。

他们甚至提出:国民享有上下平等,以及生命、言论、思想、出版、选举与被选举等天赋之人权,无论何时,政府不得侵犯,否则,人民便可揭竿而起,将其推翻打倒在地,建立新政府。

可以说革命派所宣传的自由、平等、博爱之思想,为五四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大发扬光大而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在辛亥革命时期从客观事实反复教育下获得的新认识和新觉悟,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们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民主思想,它使长期处在封建毒雾迷绕下的近代中国人民经受一次空前广泛的民主洗礼。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二“随着每一次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由于革命派革旧立新,旧制度倾覆,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空前的大解放,打破了政治舞台上的沉闷局面,促使社会思想活跃起来。

首先,人们对政治生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政治的意识大大增强。

在封建社会,士大夫以“君子不党”自保,普通老百姓也以“莫谈国事”自律。

由于“专制局破,共和成立”,政府的鼓励励,“国民者,有自治之才力,有独立之性质,有参政之公权,有自由之幸福,无论执何业,而皆得为完全无缺之人。

”于是人们的参政意识一发不可收拾。

民国初年,国内志士相率组织政党,积极投身沸腾的政治生活。

此时民主空气浓厚,民主潮流高涨,民主宪政在实验中,言论、结社是自由的。

“一时报纸风起去涌,蔚为大观”, 1913年7月前统计全国达五百家,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当时平均每10人就有一份报纸。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许多政党与报纸以监督政府为自己的责任,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乃至公开斥责大总统。

政党和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 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立案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

众多政党合法并存,和平竞争,出现了盛况空前的竞选热。

从1912年底到1913年年初,各省进行国会议员选举,竞选者奔走四方,发表演说。

当时登记的选民达4200万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0%,远远超过1908年清王朝进行资政院和咨议院选举的0. 4%的比例。

同时,为了适应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人们迫切需要学习政治、法律知识,“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各类法政学校和大学法学专业学生猛增。

普通老百姓对政治所抱的消极、冷淡、回避和畏惧的态度改变了。

革命二字,已经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成,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去髻灭,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辛亥革命时期,主张“女权解放”,呼吁妇女解放、妇女参政的声音是非常突出的。

在“三权”(族权、父权、夫权)的压迫下,广大妇女“出入无自由,交友无自由,婚姻无自由,非顺从家主,不得其所欲”。

革命者对进行激烈抨击,“夫三从四德,数千年来之古训……人人奉以金科玉律”,以至人尽奴性,习非成是,漠之不察,“以今日之醒眼观之,固不足以当一噱”。

在革命者的宣传下,广大妇女也认识到“居地球之上,其不幸者莫如我中国人,而中国女界,又不幸之最不幸者”。

所以她们要求“女权摧折残败兮,自我复之。

自由废弃坠弛兮,自我举之。

”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传出发自女界的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别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叹,这是前所未有的变化。

从1902年到1912年十年间出版的女子刊物就有三十八种之多。

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男女同生天地间,同有天赋之权利,同有争存之能力。

”革命党人宣传的家庭革命、女权革命,其中包括着婚姻革命,即革除封建婚姻制度的种种弊病,破除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等等恶习和陋习。

提倡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建立夫妻关系平等,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婚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