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基本性状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一类微生物中最为常见的生物体,具有非常小的体积和简单的细胞结构。
了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对于深入研究其生理生态特征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结构,以加深对细菌微观世界的认识。
一、形态特征细菌的形态主要包括球菌状、棒状和螺旋状三种基本形态。
1. 球菌状:球菌是一种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的细菌。
其特点是细胞直径相对较小,一般在0.5至2微米之间,且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可出现单个球菌、成对球菌、链球菌等不同排列方式。
球菌状细菌常见的代表有肺炎球菌、链球菌等。
2. 棒状:棒状细菌,即杆菌,是一类呈长棍形或短棒形的细菌。
其细胞长度相对较长,直径较小,一般在0.5至1微米之间。
棒状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可形成散生杆菌、链状杆菌或其他不同排列方式。
常见的棒状细菌有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
3. 螺旋状:螺旋状细菌,顾名思义,呈螺旋形状。
其特点是细胞体细长且呈螺旋状,直径相对较小,一般在0.2至2微米之间。
螺旋状细菌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可分为单螺旋、双螺旋、多螺旋等多种类型。
典型螺旋状细菌有梅毒螺旋体、弯曲菌等。
以上是细菌最基本的形态特征,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这也为研究细菌的种类和属性提供了基础。
二、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核糖体等组成。
1. 细胞壁:细菌的细胞壁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是细菌独有的结构。
细胞壁主要由多糖、多肽等物质构成,可分为厚壁细菌和薄壁细菌两类。
细胞壁对于细菌的形态保持、抗外界环境压力和免疫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2. 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位于细胞质膜的内侧,是控制物质进出和细胞呼吸代谢的关键结构。
细菌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与能量代谢、细胞分裂等过程密切相关。
3. 质粒:质粒是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质粒可携带一些非必需基因,如耐药性基因、毒力基因等,对细菌的适应性和传播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细菌生理学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光学性质:细菌为半透明体。。 表面积 带电现象
与染色、凝集、抑杀菌有关系 半透性 渗透压
6
二、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一)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 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自养菌和异养菌。 •自养菌(autotroph):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 菌体成分。化能自养和光能自养菌 •异养菌(heterotroph):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合成 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异养菌包括腐生菌(saprophyte) 和寄生菌(parasite)。
2
基本内容
细菌的理化性状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3
Hale Waihona Puke 一、 细菌的理化性状(一) 细菌的化学组成 成分 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 元素 特有化学组成
4
化学组成
水
75-90%
5
蛋白质、糖类、脂质 核酸、无机盐
肽聚糖、胞壁酸、 磷壁酸、D型AA、 DAP、吡啶二羧酸
色氨酸
吲哚(靛基质)
+
二甲基氨 基苯甲醛
玫瑰吲哚(红色)
26
(+) (—)
IMViC: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吲哚(indol)、甲基红(methyl red) 、VP 及 (citrateutilization)试验的合称. 例如 大肠杆菌为“+ + - -”
产气杆菌为“- - + +”
27
(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水
10
营养成分 糖类
功效作用 合成菌体成分;供给能量
氨基酸、蛋白质
合成菌体成分
磷、硫、钾、钠、 钙、镁、铁、钴、 锌、锰、铜等
细菌的形态与细菌的生理题目

第 1、 2 章细菌的形态构造与生理测试题一、名词解说1、微生物2、微生物学3、医学微生物学4、代时5、细胞壁6、肽聚糖或粘肽7、脂多糖8、质粒9、荚膜10、鞭毛11、菌毛12、芽胞13、细菌 L 型14、磷壁酸15、细菌素16、专性需氧菌17、热原质18、专性厌氧菌19、抗生素20、兼性厌氧菌21、菌落二、填空题 :1、医学微生物包含、与三大多半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一定在内才能增殖,为型微生物。
4、正常菌群对人体拥有、、与等作用、5、丈量细菌大小的单位就是。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与。
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与两种,此中不就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8、细菌的菌毛有与两种,前者与有关,后者拥有作用。
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就是菌,被染成红色的就是菌。
10、细菌的特别构造有、、与。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含、与3 种成分。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就是由、构成。
1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肽聚糖,就是由、与构成。
,加热熔解经14、固体培育基就是在液体培育基中加入冷却凝结后即成 ;当加入时,即成半固体培育基。
15、细菌的生殖方式就是。
绝大多半细菌生殖一代用时为,而结核杆菌生殖一代用时为。
16、半固体培育基多用于检测细菌。
17、依据菌落的特色可将菌落分为圆滑型菌落、与。
18、 SS 琼脂培育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克制革兰阳性菌与的生长 ,常用于的分别与培育。
19.细菌色素分为与两种。
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只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取能量的细菌称为。
21.细菌生长生殖的条件包含充分的、适合的、适合的酸碱度与必需的气体环境。
22、大多半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 值为,最适温度为,而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 值为,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
23、细菌集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与四个期间 ,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就是期。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
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
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 = 1/1000mm球菌:直径1μm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螺形菌:2~3μm 或3~6μm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医学意义: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讲义第3章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生理是研究细菌的营养、代谢、菌体各成分的生物合成、生长繁殖与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一)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和其他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相似,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组成。
细菌体内还含有一些特有的化学物质,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脂多糖(LPS)等。
细菌含有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种核酸。
RNA主要存在于胞质中;DNA则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
DNA作为细菌的遗传物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卵黄双抗培养基(EPV)细菌的DNA碱基配对是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胞嘧啶(C)与嘌呤(G)。
每种细菌DNA中的G+C含量摩尔百分比有一定范围,变化不大,不受菌龄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故可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1.带电现象细菌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细胞的蛋白质相似,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当蛋白质分子所带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为等电点。
革兰阳性菌等电点低,为pH2~3,革兰阴性菌的等电点稍高,pH为4~5。
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其pH高于细菌的等电点,细菌均带负电荷,尤以革兰阳性菌带负电荷更多。
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有密切关系。
2.表面积细菌体积虽小,但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远比其他生物细胞要大。
有利于菌体内外界的物质交换。
3.光学性质细菌细胞为半透明体,当光线照射在菌体上,一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光被折射,故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
菌数越多,浊度越大。
4.半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使细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二、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1.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需要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1)自营菌: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氮化物作为碳源、氮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能量来自无机化合物的氧化(化学能),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而获得(光能),如固氮菌。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3)流动蒸汽消毒法
(4)间歇蒸汽灭菌法 应用:适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物质的灭菌
(5)高压蒸汽灭菌法
应用最广泛,灭菌效果最好 压力—103.4KPa(1.05kg/cm2) 温度—121.3℃ 维持时间—15~20分钟
应用:适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物品的灭菌
相同温度下,湿热的灭菌效力比干热大,原因: 1、蛋白质在有水的条件下,易变性 2、湿热穿透力强 3、湿热存在潜热
3.鉴别培养基 利用细菌分解糖类 和蛋白质的能力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 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底物和指示剂, 通过指示剂的反应不同来鉴别细菌。
如:单糖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 培养基、克氏双糖铁琼脂等。
4.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抑 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利于所需细菌的生长。
如: SS琼脂
麦康凯培养基
第六节 细菌的分类
一、分类原则与层次
❖ 原则:传统分类、种系分类 ❖ 层次:界、门、纲、目、科、属、种 ❖ 在细菌中常用属和种、亚种、型(噬菌体
型、血清型、生物型等)
❖ 不同来源的同一菌种的细菌称为该菌的不 同菌株(strain)
❖ 标准菌株或模式菌株:具有某种细菌典型 特征的菌株
❖ 最具权威的:《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殖体(包括结核杆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 (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
含碘消毒剂: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等
醇类消毒剂:
3、低效消毒剂 ——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
细菌芽胞、结核杆菌及某些抵抗力较强的真 菌和病毒 (包括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氯己定 (洗必泰)、高锰酸钾等)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 地面等
(二)辐射杀菌法
1、紫外线 波长:265~266nm 原理:损伤细菌DNA 特点:杀菌力强、穿透力弱
细菌生理学

沙门菌、变形杆菌+
Pb2S/FeS黑色沉淀
H2S 试验
(7)尿素分解试验
• 变形杆菌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氨, 使培养基变碱,以酚红为指示剂则变红, 为+。
• 沙门菌尿素分解试验-。
尿
素
对照
阳性
阴性
分
解
试
验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
• 合成代谢的特殊产物 • 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或毒性酶类 • 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 • 治疗药用作用:抗生素、维生素等
+1.5~2.5%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观察细菌动力 大量繁殖细菌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短期保存菌种
2、按形式不同分类:
固体平板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高层培养基
3、按用途分类:
(1)基础培养基 (2)营养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 (4)鉴别培养基 (5)厌氧培养基
• (1)糖发酵试验
• 不同微生物利用糖的能力不同,即使同一种 糖,代谢途径不同、分解终末产物不同。
糖
酸
pH值下降,指示剂改变颜色,
试验+
酸+气
阳性结果
糖
阴性结果
发
酵
试
验
(2)甲基红试验(methyl red)
葡萄糖
丙酮酸
各种酸类(甲酸、乙酸、)
pH≤4.5
指示剂甲基红变红,试验+
阳性
阴性
甲 基 红 试 验
4.气体 多数细菌生长繁殖需要O2与CO2 。 O2用以氧化营养物质产生能量,供细菌生长 繁殖之用。 CO2与体内某些有机酸结合参与 三羧酸循环和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大部分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即可满足自身需 要,但少数细菌,如布氏菌、脑膜炎球菌等 在初次分离时需提供5%10%的CO2 。
(精选)细菌总论笔记

---------------------------------------------------------------最新资料推荐------------------------------------------------------(精选)细菌总论笔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绪论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概念特点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旺盛容易变异第二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和形态概念: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测量单位:微米(m) 细菌的基本形态球形:球菌(coccus) 杆形:杆菌(bacillus) 螺形:弧菌(vibrio) 弯曲菌(campylobacter) 螺菌(spirillum) 螺杆菌(helicobacter)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一.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一)细胞壁(cell wall) 1. 细胞壁化学组成►基本成分: 肽聚糖► G+菌特有成分► G-菌特有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 聚糖骨架★小结:① 细菌细胞壁基本成分是肽聚糖 G+菌和 G-菌肽聚糖的主要区别: 四肽链的连接方式肽聚糖含量② 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磷壁酸(teichoic acid): G+菌表面抗原: 血清分型依据与致病性1 / 13有关: LTA, 黏附细胞表面蛋白质: M 蛋白: 抗吞噬, 与 LTA 共组微荚膜 SPA: 抗吞噬, 抑制抗体调理作用③ 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 脂蛋白----固定外膜外膜脂质双层脂多糖(LPS)----细菌内毒素(脂质 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 2. 细胞壁主要功能: 保护细菌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L 型) ⑴ 概念⑵ 生物学特性◉多形性◉革兰染色多为阴性◉高渗培养基◉菌落(2-7d):油煎蛋样(常见)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耐药⑶ 致病性: 临床慢性感染 (二)细胞膜细胞膜功能: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作用形成中介体(mesosome) 中介体 (三)细胞质(cytoplasm) 核糖体(ribosome)--70S 蛋白质合成场所核质(nuclear material) 细菌遗传物质质粒(plasmid) 细菌核质外遗传物质胞浆颗粒----贮存的营养物质异染颗粒 (metachromatic) 质粒(plasmid) 概念:核质外的遗传物质,双股环状 D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发酵,氧化磷酸化 • 结核杆菌, 霍乱弧菌
• 专性厌氧菌: 必须无氧,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
• 发酵,缺乏相关酶类,氧有毒害作用
• 破伤风杆菌,脆弱类杆菌
• 兼性厌氧菌: 有无均可。大多数病原菌 • 微需氧菌 : 低氧压 (5%~6%) 中生长,氧浓度大于 10% 对其有抑制作用
甲基红试验
V-P试验
中为阴性对照
右侧为阳性(红色)
左侧为阳性(红色)
右侧为阴性对照
常见的生化反应
Summary
对 糖 的 发 酵 其 他 试 验
VP试验 甲基红试验
单糖发酵试验
对 蛋 白 质 的 发 酵
吲哚试验 硫化氢试验
尿素酶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 在医学中的应用
•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 细菌学研究
• 生物制品的制备
• 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细菌的分类
• 界、门、纲、目、科、属、种、亚种、型、 菌株,在细菌学中常用的是属和种 • 菌种: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 (彼此间有70%或70%以上DNA同源性) • 菌属: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 •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性状基本相同, 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差异,差异较明显 的称为亚种或变种,差异小的则为型 • 对不同来源的同一菌种称为该菌的不同菌 株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物理性质 1. 光学性质:半透明,用比浊法估计数量 2. 表面积相对较大 3. 带电现象:pI<7,中性溶液中带负电 G+:pI=2-3;G-:pI=4-5,G+与碱性染料结合更紧密 4. 半透性:细胞壁与细胞膜均为半透膜 5. 高渗透压:G+:20-25;G-:5-6 细菌的化学组成
• 常见生化反应 1.糖发酵:酸、醛、醇、酮、气体等(乳糖发酵) 不分解:分解产酸不产气:+ 分解产酸产气:⊕ • 硫化氢试验: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 与培养基中醋酸铅或硫化亚铁反应,生成黑色 沉淀
Dextrose 葡萄糖
枸橼酸利用试验 左侧为阳性(深蓝色) 右侧为阴性对照
吲哚试验 中为阴性对照 右侧为阳性(上层液面呈红色)
小分子物质:水(80%),无机盐(10%)
大分子物质:蛋白质, 糖类, 脂类, 核酸 特殊化学物质: 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 酸,二氨基庚二酸(DAP),吡啶二羧酸(DPA)等
霍乱弧菌:8.0-9.2
结核杆菌:6.5-6.8
浅部真菌:26-28 ℃
⑤ 渗透压
气体: 根据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为
细菌的培养性状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平 板
细菌的初步鉴定: 菌落的大小、形状、 颜色、气味、透明度、 表面 ( 光滑 / 粗糙 , 湿润 / 干燥)、边缘、溶血
菌落 : 细菌在固体平板上划线分离,培养后表面生长有
肉眼可见的散在的细菌集团。一个菌落是由单个细 菌繁殖的后代堆积而成的
• colony
• 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
个体繁殖:二分裂
细菌的生长繁殖
• 群体繁殖:生跃,分裂迟缓
• 对数期(log phase)
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染色性、生理活性典 型
• 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繁殖减慢,死菌数增加,代谢产物积聚
• 衰亡期(decline phase)
死亡数超过活菌数,菌体自溶
stationary
lag phase log logarithmic phase stationary phase decline phase lag
decline
对数期细菌的大小、形态、生物活性最典型 稳定期形成外毒素、抗生素、芽胞等
培养
• 培养基:根据营养组成和用途
• 基础培养基 basic medium
• 营养培养基 basic medium
• 选择培养基 selective medium
• 鉴别培养基 differential medium • 厌氧培养基 anaerobic medium
SS琼脂:肠道致病菌的选择鉴别培养基
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
• 液体培养基 • 无琼脂 • 增菌 • 菌膜、均匀浑浊、沉淀生长 • 固体培养基 • 1% ~ 2%琼脂 • 分离纯化(平板)、增菌(斜面) • 半固体培养基 • 0.3% ~ 0.5%琼脂 • 运动力、短期保存
• 命名法—拉丁双名法
属名 种名 种名 属名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 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泛指某一属细菌,不特指其中某个菌种
• 属名后加sp. (单数)或spp. (复数)
• e.g., Salmonella sp. 表示沙门菌属中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