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常识必背
中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看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语文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字义、词义、成语、诗词、修辞等。
2.文言文知识:古文选读、文言文基础语法等。
3.现代文知识:常见文体、修辞手法、主题思想等。
二、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技巧:题目分析、文章理解、选项辨析等。
2.阅读素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三、作文基础1.作文写作技巧:立意、构思、段落写作、结尾技巧等。
2.作文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3.作文语言表达:丰富的词汇、恰当的句式、连词运用等。
四、语法知识1.名词:名词的分类、复数形式、所有格等。
2.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
3.形容词和副词:程度、比较等。
4.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等。
5.冠词:不定冠词、定冠词等。
6.介词:常见介词的使用、固定搭配等。
7.连词: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状语从句引导词等。
五、修辞手法1.比喻:目的、方法、特点等。
2.拟人:特点、作用等。
3.夸张与夸饰:类比、对比等。
4.排比:特点、运用等。
5.反问与修辞疑问:区别、意义等。
6.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六、诗词鉴赏1.唐诗宋词:作者、背景、题材、艺术特点等。
七、古代文化知识1.文言文名篇:《孔子家语》、《论语》、《史记》等名篇的作者和内容。
2.文化常识:古代典籍、文化名人、古代科技发明等。
八、写作技巧1.默写与填词:常见词组、古诗名句等。
2.句型转换:句子结构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3.改错与辨析:常见语法错误和解析。
九、写作素材1.名言佳句:常见的名人名言和文学名句。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应用。
3.各类话题的素材:社会热点、人生哲理、家庭生活等。
中考语文必考重要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必考重要知识点梳理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文学常识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1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 / 良晨美景赏心乐事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17、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18、商丘应天府19、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25、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27、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是: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3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35、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38、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3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40、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去入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一、《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必背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作家篇·国内篇司马迁(西汉):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学过《陈涉世家》选自其中。
陶渊明(东晋):陶渊明,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王维(唐代):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世称“诗佛”。
精通佛学,代表作品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摩诘文集》等。
李白(唐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世称“诗仙”。
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
创造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浪漫主义文学始祖为屈原),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有《李太白集》存世。
杜甫(唐代):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
与李白并称“大李杜”,被世人尊为“诗圣”,其作品由于记录民间疾苦,全方面记录了唐朝由胜至衰的过程而被称为“诗史”。
其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有《杜工部集》存世。
白居易(唐代):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诗王”之称。
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刘禹锡(唐代):刘禹锡,字孟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登长安风云楼遥赠乐天》等。
韩愈(唐代):字退之,唐河内河阳(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中考语文必背篇目汇总

中考语文必背篇目汇总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 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 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 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观沧海 曹操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4、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6、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7、泊秦淮(唐)杜牧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中考语文常见必背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常见必背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常见必背知识点(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6) 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7)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8)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9) 荒凉、冷落的意思。
萧索(10) 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瑟索(11)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惘然(12)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隔膜(13) 看不起。
鄙夷(14)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15)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6)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18)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0)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推敲(21)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创意(22)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模式(23) 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素材(24)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5)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26)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7)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8)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9)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0)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31)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32)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3) 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
不求甚解(24) 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豁然贯通(35) 读书总有好处。
开卷有益(36)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重点知识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 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中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成语题常见错误类型(1)望文生义。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三学生在准备中考时,语文科目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文学常识等。
以下是一些初三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对仗等。
-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意象等。
- 古诗词的背诵:掌握必背的古诗词,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句式结构、虚词用法、古今异义词等。
-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
-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言文的主旨、作者观点和写作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章的主旨、作者观点、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 现代文的鉴赏:能够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四、作文写作-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
- 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语言运用等。
- 作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
五、文学常识-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了解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 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的特点。
- 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品的体裁、主题、风格等。
六、语言文字运用- 汉字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构造、笔画、笔顺等。
- 成语和谚语的运用:能够正确使用成语和谚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 语言的规范性:能够遵循语言的规范,避免语病。
七、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 外国文化常识: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八、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包括精读和泛读,能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
- 名著的分析和鉴赏:能够分析名著的人物形象、情节构造、主题思想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初三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中考语文科目,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

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初中语文必考文学常识大串烧01文学常识顺口溜一、作品串联法1. 汤显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倾情上演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窦娥冤》。
2.《骆驼祥子》家中《四世同堂》,于《春华秋实》之际来到《龙须沟》的一个《茶馆》前,看见《女店员》《方珍珠》正挥舞着《神拳》为老舍表演。
3.《三里湾》的《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前去贺喜,听到了充满“山药蛋”味儿的《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4.《雷雨》过后,《北京人》《王昭君》看见《日出》,知道这是一个《明朗的天》,便约上曹禺一起去观看他的《胆剑篇》。
5. 徐志摩《再别康桥》时,郁达夫正在北平感受《故都的秋》,朱自清则踏着《春》的脚步,享受着《荷塘月色》的美丽,来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找寻《绿》的《背影》,有幸观看了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闻一多听说后,为他作了《最后一次讲演》《死水》。
6.《李尔王》的儿子《哈姆雷特》去参加“奥赛(罗)”,想圆了《仲夏夜之梦》,遇到《威尼斯商人》,结果被有名的吝啬鬼夏洛克敲尽钱财,还名落孙山,“(麦克)白”跑了一趟,幸亏有莎士比亚的孩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之结伴,才回归故里。
二、四字口诀法1. 先秦诸子,孔孟荀卿。
《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2. 汉代文赋,首推贾谊。
刘向司马,《战》《楚》《史记》。
班固《汉书》,断代开启。
3. 魏晋建安,三曹领先。
父有乐府,《神龟》《蒿》《观》。
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4. 初唐四杰,卢骆王杨。
山水田园,王维浩然。
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之涣昌龄,高适岑参。
李白浪漫,蜀道进酒;杜甫写实,三吏三别。
唐宋八家,韩柳三苏,欧王曾巩,古文复兴。
5. 元曲四家,郑关白马;悲剧四部,赵汉窦梧。
明清小说,三水西红。
6. 《鲁迅全集》,著作颇丰。
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基础常识必背
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基础常识必背,感谢您的阅读!
中考语文基础常识必背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
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
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本帖隐藏的内容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
四川乐山人。
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
《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
《短文两篇》选自《龙。
虎。
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
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三作家》等。
《列夫。
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9、海伦。
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著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师》等。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间。
它们原先全是乐歌,按照乐曲的不同来编排,分为“风”、“雅”、“颂”三类。
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摊牌咏叹的特点,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