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形象鉴赏事物形象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事物形象

鉴赏思路方法:物的外形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分析物 象的自 然属性 分析物 象的社 会属性 点出诗 人的理 想情操
• 提炼物象描写特征(形态、色泽特征,或其所处环境)的词语, 概括外在特点,即“形似”
• 外在特征(自然属性):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 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 格、精神,即“神似”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 石唯灰有吟牡[丹明·真于国谦]色,花竹开石时[清节.郑动燮京(城xiè)] 千锤万凿出深山,。 咬定青山不放松, 烈火焚烧若等闲。 立根原在破岩中。 粉身碎骨全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尔东西南北风。
(刘桢《赠从弟》)
三、常见物象的表情达意
托物言志 托物抒怀 托物讽世 托物喻理
高考设题的角度
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
①简要分析诗歌中塑造的××形象; ②诗歌中的语句描写体现了物象怎样的品性特点; ③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④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兰花” 兰花 生 长 在 深 山 野 谷 , 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 含着追求淡泊 , 高 洁 贤 德 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 。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徐渭《兰》)
“竹子” 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含着正直谦虚、 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 •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菊花”
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含着
古典诗词鉴赏(事物形象)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 (第一、二步)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处境凄凉,但却并 不愁苦哀怨。(第一、二步)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 与大 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第 三步)
古典诗词鉴赏
事物形象篇
理解事物形象 认 识 事 物 形 象
事物是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对象,也是诗歌中的 核心意象。 事物是象征性的形象,寄寓着诗人要歌颂的品 格节操或思想感情,也可以说是对诗人品格节 操或思想感情的形象曲折地表达。 某些相同的事物形象,可以表达完全相反的 情感态度。 事物的某些特征和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 思想感情有着某种联系。 象征、托物言志、联想、对比、衬托、夸张
答案: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 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 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表面上以“幽独空林色”着力赞 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 “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 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壮志难酬。 解析:解题时要抓住表现“兰”“若”特点的字眼,如“生春 夏”“芊蔚”“青青”等。另外,回答思想感情要首先注意本诗运 用了何种抒情方式,以及是如何抒情的。通过诗中的重点词“白日 晚”“秋风生”“尽摇落”等不难得出答案。
古诗词鉴赏之景物、事物形象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 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已酿造了一种足以 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 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 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思归写得含蓄而婉转。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 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 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 舟中》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 使者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其它类
1、玉:高洁 脱俗
2、深夜:愁思怀旧
3、乡村:思归 厌仕 田园风光 纯朴美好 安逸宁 静
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 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 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 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 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 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鉴赏古诗词事物形象

鉴赏古诗词事物形象1、知识储备(1)释义:事物形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
这里最典型的是咏物诗。
(2)事物形象的鉴赏思路:①结合诗句,描述出事物形象。
(绘形)②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析神)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志。
(悟志)2、范例精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赏析。
寒菊郑思肖①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请赏析“画菊”的形象。
请你试做:老师作答:3、课堂练习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赏析“白梅”的形象。
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自己作答:参考答案:【《寒菊》译文】菊花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独享无穷的乐趣。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的北风之中!【《寒菊》鉴赏】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
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
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
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
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
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
”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
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
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如何规范答题(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立、高 洁脱俗的形象。 (步骤一)寒”字点明早梅生存 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 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 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二)作者以梅自喻,托 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 脱俗的自我形象。(步骤三)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 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 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 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 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 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 落英”句。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手法分析:
鉴赏分析思路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明确物象的特征。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耐寒、清高)即可。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物与人一体)。 3 分析诗人写这一“物”的原因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 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高妙的手法。 (1)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 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 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古诗词中的事物形象

野菊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 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 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经典例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答题模式
• 一 什么物象?
• (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 二 物象的基本特征
• (结合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 神韵)
• 三 结合诗人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 托的感情
归燕诗
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此诗写于诗人被罢相后的秋天,当 时朝政大权由奸相李林甫把持。 问:诗中所写的“归雁”有何特点?
• 答:诗中的“归雁”出身微贱,来 自民间;春去秋来,不会就留;燕 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 "华美,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 作窠;无心与他物竞争,不想惹猛 禽猜忌。诗人借此将隐喻自己出身 低微,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 经营,无心争权夺利。
鉴赏古诗词中的事物形象
• 咏物诗或杂事中蕴含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事物 形象(简称“物象”),即被诗人人格化了的 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 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比如 杜甫的这首诗
• 房兵曹胡马
•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

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 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 社会以及历史的感慨。
•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 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如山 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
声。
•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 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 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 在此而意在彼。
特定意象的内涵 三、花草树木
3、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象 征端正、孤直、顽强。
自小剌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 4、竹,有气节,虚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 《竹石》
特定意象的内涵
• 其他意象的特殊内涵 :
特定意象的内涵
一、表离别的意象 1.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 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2、芳草 3、酒
4、长短亭
5、南浦,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6、日暮
特定意象的内涵
• 二、表音信的意象
1、大雁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2、鲤鱼
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古诗十九首》
3、青鸟
此去蓬山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 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 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形象--事物形象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 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三、答题步骤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 神韵;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巩固练习】
古诗词鉴赏 角度三:事物形象
【考向探究】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 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 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 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 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 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 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 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 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
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 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 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的心理状态, 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 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 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 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 化内涵。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 而发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世南的《蝉 风饮露,是高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洁的象征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狱中咏蝉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柳永《雨霖铃》
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
故乡的象 征
“柳”絮飘 忽不定,常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许杨浑柳《似咸汀阳洲城。西楼晚作 借眺遣》愁的凭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高洁品格 出污泥而不染
谐音双关 爱恋思念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解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 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
意
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 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
二、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 ,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 在农家院内。 2、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 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解 意象归类
意
象 意同象异
品 诗
象同意异
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
——李白《静夜思》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意
——薛道衡《人日思归》
象
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 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
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
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
品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 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
诗 歌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 的忠贞,品格的高洁
练习巩固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1、 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 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情感。(50字左右)
一、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 还要低。江水清冷,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 和人更加接近。 整幅画面 空旷凄清
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
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 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 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 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 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 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思乡怀亲之情 和羁旅伤感
鸿雁指代书信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
以梅子的成熟比
浮云比喻
喻少女的怀春
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歌
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 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
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离思》)等。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安秋望》 )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 戴复古《月夜舟中》 )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冕《墨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人陈亮《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斗霜傲雪、 不怕打击挫 折、敢为天 下先、不愿 同流合污的 高洁品格
解 折柳 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意。
象
——戴叔伦《堤上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 ——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歌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卢纶 《送李端》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意 ——《诗经》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象
——戴叔伦《堤上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 ——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歌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卢纶 《送李端》
离愁别绪
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意 ——《诗经》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
解
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
意
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 的气质。
古诗形象鉴赏 —事物形象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事物形象的含义 (2)掌握事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3)掌握咏物类诗歌鉴赏的解题思路。
古诗常见物象
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解月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如
意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 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象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 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 伤感之情。
二、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
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
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表现了什么思想?
”
品 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
诗 《石头城》)
歌 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 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
月怀远》)
月亮是思乡 的代名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象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 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
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
品
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 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
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
——宋 郑思肖《画菊》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解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 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
意
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
象
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 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解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 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意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 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意
——薛道衡《人日思归》
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品
——李白《菩萨蛮》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
诗
——马致远《秋思》 乡
歌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怀 远
——李商隐《夜雨寄北》
离愁别绪
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燕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
苦,斜光刻晓穿朱户。
——晏殊的《蝶恋
花》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 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贺铸《忆秦娥》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唐 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 王令《送春》)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