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篇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
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
形象的意义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
(身份)

题 2.形象的基本特征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形象的意义
(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 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 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歌四看
• 看题目 • 看作者 • 看正文 • 看注释
诗歌3W
• What:写了什么,意象、意境 • Why:为什么写,情感内容 • How:怎么写,表达技能,语言风格
的热点考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低频考点是鉴赏古

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唐宋诗
诗歌选材多样化,打破以唐诗宋
考情 词是命 词元曲为主,以名家名作为主的格局,
分析 题的热 而是兼顾各朝代的各类诗歌情势,如宋
点选材 诗、清诗、清词等,并关注非名篇名作。
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一 看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 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 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爱好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 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 的诗人形象。
•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 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件20张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件20张

回归课本 领悟方法
足下蹑丝缕,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 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 世无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环境的烘托:时间 地点 特定景物
课后练习 巩固提升
胡无人(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胡无人:古乐府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碛:沙石堆积之地;降款:投降的文书。 诗歌三四两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小组合作 成果呈现
阅读下面诗词,准确概括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征。
点绛唇
出塞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李清照
马戴
陈与义
蹴罢秋千, 金带连环束战袍, 今年二月冻初融,
) ,塑造了一个 )的词人形象。
小结:
1 找准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 2 分析诗句,抓准特征,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3 反复比对,找准描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
风流俊逸 闲适淡泊 情趣高雅 逍遥洒脱 文采/技艺高超 品行高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诗歌鉴赏专题 之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能准确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第二课时:了解该考点高考考法,熟悉答题步 骤,巩固练习。

考点23: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考点23: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3 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命题趋势】赏析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核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核人物形象、物象特征及其作用、诗歌的画面、意境等内容。

【真题再现】【2020新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素材pdf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素材pdf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高考中对景物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即意象类和意境类。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题目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一、【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

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

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2)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2)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 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 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什么形象
这诗首歌词描前写两句了回一忆个当被年闲在形抗置金象不前用的线的特的抗战征金斗生英活雄:
形现系“处军鬓象在抗,先关时意斑河穿。虽金谓 的梦的诗被前脱断 慨貂中弃线离何 叹皮人置。了处 ,大物不诗前” “衣线。是天曾用歌;下说山经,通“片一”金但过尘表觉代戈仍这暗达醒指铁胸一旧敌来抗马怀形貂人,金?关尚前,报象”河未线驰国的是要。消说骋之塑塞灭“尘疆志造不,心土场,,知自在积在己天,心表满何衰山从,形 象 的 达身了老沧自洲己”壮表志达未了壮酬志、未报酬国、无报门国无的门感的慨幽。愤。 意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 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 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反思总结:
(3)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三

知人论了事解,作关者注的背生景平、思想、所处时代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语文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语文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凄苦悲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孤寂凄清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 飞。
清单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是有很大差异的。读懂诗歌,要懂得“诗 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与“散文家语”区分开来。诗歌语言 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词语省略、语意具有跳跃 性等。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按现实 生活的动作顺序,应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 “下”导致“莲动”,即“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但是按诗中顺 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画 面中心移到了“浣女”“渔舟”上,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 明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二、事物形象 即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 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借石灰寄托 自己不畏艰苦的精神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 三、景物形象 即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 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鸟”“孤舟”“蓑笠 翁”“寒江”“雪”,这些独特的景物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傲的、不屈 不挠的抗争情怀。 四、意象 诗人常常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些
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
愁。”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白鸟飞回。”
杜鹃鸟。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如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黄昏。”

《微点精析》考向26 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微点精析》考向26 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考向26 诗歌鉴赏之形象一、(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二、(2020·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4.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2022·安徽合肥高二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旧居。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②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简析两首诗 中采莲少女 形象的异同 之点。
两首诗中的采 莲少女都热爱 劳动,热爱生 活。王诗中少 女美丽,欢快, 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 涩,纯真,情 感真挚
婉约、感伤的阴柔美带给人带来淡淡的哀伤,《雨霖 铃》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阔大、雄奇的阳刚美能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审美感受, 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三、诗歌中形象的分类:
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象、景 象、物象(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 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 “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
国无门的感慨。
指出形象的意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考生很 容易找出诗中写“月”的三处,难点在于分析每处 所写景物的作用。在分析写景作用时,不能单纯地 看写“月”的三处,而应联系上下诗句的内容,从 整体出发,进行赏析。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 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的孤独;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 出深夜“月弄清辉”的清幽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 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渔人伴着歌声匆匆归家,带 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1)人象 诗中的人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 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小说中的“我” 非作者本人。
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为主,如《 孔雀东南飞》中坚守爱情,忠贞不渝的刘兰芝
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声 声慢》中孤独寂寞,郁闷愁苦的李清照
(2)景象(自然景象或意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一种物象(花鸟虫鱼等) 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人 (偏重抒情的诗歌)
切 景



B、作品中其他人物。

歌 形 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
情 语
景 诗人借以表达主 象 观感情的载体
意象(山川草木等)浸染了作者感 情的客观景象。
课时内容:
• 一、形象的含义 • 二、形象的特点 • 三、形象分类 • 四、对形象的认知理解 • 五、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 六、形象题型答题步骤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解答不具体, 且答非所问。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 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 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 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 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 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 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 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不是本诗表现的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 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总括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 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 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
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自我形象)
例②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 “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 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
物(山川草木等)来抒怀。这个象即 “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与景
象这个客体合二为一。诗中往往有几个意象,各个意 象之间构成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时 候,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3)物象。
二、形象的特点:
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视觉感受有:明暗 阔狭 虚实 动静 强弱 急缓 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 暗相衬,动静结合。
听觉感受有:闹 静 美妙动听 不堪入耳等。如:“千里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 闹。
嗅觉感受有:香 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 香。”
一群幽怨的宫女形象。 (他人形象)
五、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借助描写方法 2、借助诗中意象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chuílún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 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 试作分析。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 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住形象 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吕诗中写木芙蓉经 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 豪迈大度的士大夫的象征。范诗中的木芙蓉“辛 苦”“心酸”,面对霜雪,但未作“愁”“怨”之 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的人之形象。
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 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借助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 2、借助诗中意象 (抒情性强) 3、分析关键词句 (议论抒情处) 4、学会知人论世 (作者、注解)
六、人 物 形 象 鉴 赏 题
如何规范作答?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 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 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 “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 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
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
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
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
思想感情。
总结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指出形象的意义。
概括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分析形象的 基本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矢志报国却被闲置不用
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
马”来表现作者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
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
己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
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
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自己壮志未酬、报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 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哀叹昔盛今衰等。
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①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②儒先: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赏析或解读)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 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 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 高雅(2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 ”“穷”老友,珍视友情(2分);在二月春 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2分)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