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课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课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课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课案一、说教材1、说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通过国家税务机关的征收和纳税人的缴纳活动实现,前两框《税收及其基本特征》和《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主要学习税收基本知识及国家征管,本框则从纳税人角度进行探讨:介绍了什么是纳税人及其决定因素;我国的主要税种;公民应树立“纳税人”意识,是前两框知识的引申,又是对第五课知识的总结和升华。
既是一个紧密联系实际的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纳税人意识,树立自觉纳税的觉悟,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知识点。
2、说教学目标:根据高一学生身心特点、知识储备,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及本框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纳税人的基本含义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了解我国的主要税种,并明确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能力目标:通过布置预习和对主要税种的自学和比较,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材料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同时明白,纳税人既要有自觉纳税的义务,也要有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3、说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因为它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
4、说教学难点:理解纳税人的含义,因为比较抽象,同时又是理解本节课内容的基本知识点。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提倡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从高一学生特点和自身实际出发,本节课综合运用指导自学、组织讨论和讲授法。
由于重难点较抽象,使用讲授法突破。
三.说学法指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以学生为主,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形成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班级:高一年级讲课时间章节:第五课第二节第三框计划课时数:一课时课题: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学阅读、讨论法、讲授法教学仪器:幻灯教学目的及要求知识:使学生识记纳税人的基本含义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了解我国的主要税种,理解“纳税人”意识的有关知识。
能力: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及调查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难点:纳税人的含义教学关键:如何树立“纳税人”意识,做一个合格的纳税者。
演示、实验内容:税种的主要内容、相关材料展示、相关练习题。
参考资料:教参、教案。
第三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其中,我国的税收是社会主义新型税收,即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
在经济生活中,税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起来回忆,税收的作用。
生:它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师:税收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命运。
这样,税收便需要与另一个神圣的事物“法”连在一起。
生:思考:“法”在税收方面要求什么?预设:税务部门严格依法征税公民依法纳税……..师: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公民依法纳税。
幻灯:材料:重庆合川市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张双年仅九岁,该生年龄虽小,却在“合川市城建成就杯电视歌手大赛”上获二等奖,得到奖金1234元。
试问:张双是否应该纳税?生:讨论预设:应该纳税,纳个人所得税不应该纳税,因为他年龄太小师:这里涉及一个概念——纳税人,即谁来纳税,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纳税人?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生: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师:分析:纳税人板书:纳税人1、纳税的人纳税者除了有个人,还有公司和企业。
人既指自然人,也指法人。
2、哪些个人和单位直接负有纳税义务?法律规定:有一定经济地位的单位和个人。
高一政治《依法纳税》说课稿(精选3篇)

高一政治《依法纳税》说课稿(精选3篇)高一政治《依法纳税》篇1说(一)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课教学我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合典型事例,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指出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使学生懂得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欠税等行为是可耻的违法的;同时使学生懂得既要有自觉纳税意识,也要有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二)说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依法纳税》这一框题的内容在《经济生活》这一整体中是一个重点内容,因其内容反映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税收”;并且它的内容较之“分配方式”“财政”等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参与当代经济生活”理念的要求。
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1)编排特点:《依法纳税》是《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中的最后一框题,是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2)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对象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以及税收及其种类等相关内容,并且南庄本地有大量的企业,学生对纳税人纳税特别是本地企业的纳税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高一学生接触和了解的`生活实际有限,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较少,本课内容对他们而言有一定难度。
依法纳税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依法纳税》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含义、作用以及纳税的义务,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理解纳税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履行纳税义务,并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
二、说学情学生在学习《依法纳税》之前,已经学习了依法治国、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等知识,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税收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税收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纳税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理解税收的作用和意义,学会计算税款,知道如何履行纳税义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和公民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履行纳税义务。
难点:税收的含义和作用,纳税的计算方法,如何履行纳税义务。
五、说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税收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税收实例,引发学生对税收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税收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计算税款,知道如何履行纳税义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提升: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税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七、说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2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4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现象的能力。
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6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难点】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的认识和区分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归纳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设置情境导入。
出示关于普通人依法纳税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然后引入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导入实录:同学们,上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播放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的是年迈的张大爷,仍然不忘依法纳税的故事。
故事看完了,大家想一想,张大爷为什么说“公民依法纳税,利国利民”呢?环节二:新讲授税收的性质过渡:同学们可以结合本第一段的内容,思考这个问题,一会请同学们发表见解。
学生阅读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违反税法的行为过渡:我们知道了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一下的四个案例,同学们现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注意思考:他们分别属于那种违反税法的现象?违反税法的后果是什么?探究一:王某承包了一家服装厂,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产品积压十分严重,资金周转困难,工人工资不能按时发放。
王某经过苦思冥想,想出一条“妙计”,他采取销售收入不记账,把销售收入当作集资款入账,不纳税,用这部分资金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
【K12学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

【K12学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现象的能力。
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难点】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的认识和区分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归纳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设置情境导入。
出示关于普通人依法纳税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然后引入新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导入实录: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播放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的是年迈的张大爷,仍然不忘依法纳税的故事。
故事看完了,大家想一想,张大爷为什么说“公民依法纳税,利国利民”呢?环节二:新课讲授税收的性质过渡: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本段的内容,思考这个问题,一会请同学们发表见解。
学生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违反税法的行为过渡:我们知道了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一下的四个案例,同学们现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注意思考:他们分别属于那种违反税法的现象?违反税法的后果是什么?探究一:王某承包了一家服装厂,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产品积压十分严重,资金周转困难,工人工资不能按时发放。
王某经过苦思冥想,想出一条“妙计”,他采取销售收入不记账,把销售收入当作集资款入账,不纳税,用这部分资金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
沪科版高一政治上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课稿

沪科版高一政治上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课
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
下面是沪科版高一政治上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课稿,供参考!
教材分析
《依法纳税》是《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的最后一框题,是对整个单元的情感的深化,在整个单元中发挥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一框题中,要让学生把握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及关系,认识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树立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
这是本课我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为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当前社会公民纳税意识淡薄,违反税法的现象还存在,而学生又是将来的建设者,有必要让他们认识到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这也是本课我要实现的情感目标。
难点是“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学生对纳税人和负税人正面接触很少,不了解,因而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这两个又是很基本的概念,必须突破。
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来实现这两者的突破。
学生分析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首先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准确定位。
我所面对的学生十七八岁,活泼好动,精力旺盛,表现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理论性的知识不感兴趣,接受力薄弱。
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特。
沪教版高一上第三节《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word教案

1、纳税人的权利
2、纳税人的义务
3、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
(2)怎样做到
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反思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围绕“四动”(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教师引导、多元互动)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导致我国公民纳税意识薄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请他们为提高公民的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建言献策,最后通过展示郝劲松的材料引导学生为依法诚信纳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学生和教师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和思想的沟通过程。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懂得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上交流讨论,分析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实际生活,了解现实生活中公民纳税意识的现状;通过课堂的讨论,分析我国公民纳税意识薄弱的原因,寻求提高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的对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领悟公民纳税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贡献,培养学生依法诚信纳税光荣的意识和情感,增强学生依法诚信纳税的自觉性,以及勇于维护国家税收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依法诚信纳税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
公民要诚信纳税。
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讨论法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努力培养依法诚信纳税的自觉性;积极宣传税收的作用和纳税的意义;勇于协助税务部门维护国家税收,与破坏征税的行为作斗争等。
六、教学评价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
课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课案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通过国家税务机关的征收和纳税人的缴纳活动实现,前两框《税收及其基本特征》和《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主要学习税收基本知识及国家征管,本框则从纳税人角度进行探讨:介绍了什么是纳税人及其决定因素;我国的主要税种;公民应树立“纳税人”意识,是前两框知识的引申,又是对第五课知识的总结和升华。
既是一个紧密联系实际的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纳税人意识,树立自觉纳税的觉悟,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知识点。
2、说教学目标:根据高一学生身心特点、知识储备,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及本框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纳税人的基本含义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了解我国的主要税种,并明确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能力目标:通过布置预习和对主要税种的自学和比较,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材料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同时明白,纳税人既要有自觉纳税的义务,也要有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国家
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3、说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因为它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
4、说教学难点:理解纳税人的含义,因为比较抽象,同时又是理解本节课内容的基本知识点。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提倡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从高一学生特点和自身实际出发,本节课综合运用指导自学、组织讨论和讲授法。
由于重难点较抽象,使用讲授法突破。
三.说学法指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以学生为主,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形成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不注重效率、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进一步使学
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进一步作好笔记,学会圈点勾画,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五•说板书设计: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
本框题板书将传统板书与电脑投影结合起来:
)纳税人的含义及决定因素
)我国的主要税种
三)公民应树立“纳税人”意识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行使纳税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