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海洋污染与生态修复研究课题保护海洋环境的创新科学方法

海洋污染与生态修复研究课题保护海洋环境的创新科学方法海洋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科学家们开展了海洋污染与生态修复研究,不断寻找创新的科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海洋污染的现状海洋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农田农药、石油泄漏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海洋后,会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例如,有机污染物会累积到食物链的高级捕食者中,导致其生殖能力下降和基因突变;无机污染物会造成水体酸化和生物生理功能紊乱,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海洋生态修复的意义海洋生态修复是通过改善海洋环境,恢复和重建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可以恢复海洋的自净能力,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其次,修复后的海洋生态系统能够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维持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最重要的是,海洋生态修复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三、创新的科学方法为了实现海洋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应用创新的科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创新方法的介绍: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生理和生态功能来修复受污染的海洋环境。
例如,利用植物修复污染水域的水生植物技术,可以通过植物的吸附和解毒作用来清除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同时,海洋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也可以应用于修复石油泄漏等污染事件。
2. 新材料应用新材料应用是利用具有吸附、催化和分解等功能的新材料来处理海洋污染。
例如,纳米材料在海洋污染治理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高效地吸附和催化分解污染物。
此外,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也能够提供更多选择和解决方案。
3. 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实时地监测海洋环境的污染情况,提供准确的数据和预警信息。
海洋科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海洋生态和资源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科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海洋生态和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科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海洋生态与资源保护海洋环境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海洋科学的需求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海洋科学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也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本文将探讨海洋科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着重研究海洋生态和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方向。
一、海洋科学专业的概述海洋科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海洋及其相关领域的学科。
它涵盖了海洋地质、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并具备探索、观测和解释海洋现象的能力。
二、研究海洋生态的职业生涯规划1. 在学术领域追求卓越作为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员,选择进一步攻读研究生和博士学位是一个常见且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深入研究海洋生态学的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学术人员可以为海洋生态的保护和管理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研究项目,也是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的途径。
2. 从事海洋生态调查与保护工作海洋生态调查与保护工作是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科研院所、海洋环境保护机构、渔业管理部门等单位,参与海洋生态调查、环境影响评估和资源保护管理等工作。
他们可以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推动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从事海洋保护组织和非政府机构工作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加入海洋保护组织或非政府机构,从事海洋保护事业的推进和宣传工作。
他们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活动、组织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意识,推动整个社会的环保行动。
三、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职业生涯规划1. 从事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当前热门的职业发展领域之一。
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进入能源公司、渔业企业、海洋工程公司等行业,参与海洋石油、海洋矿产、海洋渔业等领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行政管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一、引言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
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主题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的综合书库、中国期刊网上搜集的,主要是关于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海洋保护方面的论文和书本等资料。
在此,根据参考的内容,我将我所参考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如下:关于我国海洋环境现状,主要参考的是杨守晶的《浅论我国海洋环境现状与防治的法律对策》, 李义的《重拳打击污染,守护蓝色国土——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王斌的《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及其它相关资料,而最重要的是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8、2009、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在这些资料里,作者们分别阐述了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其中《浅论我国海洋环境现状与防治的法律对策》主要侧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随之而来的以追求经济利益、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现象,使海洋的环境现状令人堪忧, 提出有效保护和防治海洋环境的法律对策,其侧重的是海洋保护法律方面的相关问题。
而李义的《重拳打击污染,守护蓝色国土——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则侧重论述我国海洋污染严重的相关实例,讨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治理海洋污染方面的措施建议。
而2008、2009、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等资料是最全面的讲述我国近几年来海洋环境现状,当年我国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及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治理主体、手段措施等层面发生了新的转变,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制度设计滞后于现实需求、不同层级下治理效果分配不均、治理主体责任的模糊及运用科技手段的积极性较低等难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加重了治理的难度。
在后续的治理过程中,可以严格制度设计以使得制度与实践“并行”、调整利益冲突矛盾、精确定位治理主体的责任以及加大数据化科技化的投入,以“与时俱进”的新手段应对新时代的海洋环境治理新要求,不断推进我国迈向海洋强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新时代;海洋环境治理;治理对策引言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应用,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累积,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新格局逐步形成,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面对海洋执法中存在的新老问题。
在我国海洋环境执法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依托云计算强大的数据存储、整合和归纳能力,快速、准确、多维地收集、整理和融合方方面面的数据,为环境管理人员的实际治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还可以弥补以往数据统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环境执法的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中的重要作用,大数据的应用将是持续改进和进步的重要保障。
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环境执法的能力,收集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极大提高环境执法工作的效率。
大数据作为一种基础战略资源,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分析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中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对大数据在海洋生态环境执法中的困境和应用思路进行了详细探讨和分析。
1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1海洋环境治理主体单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基础法律体系将海洋的所有权归国有,使得我国的海洋环境管理和保护主体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由国家和有关部门来完成。
海洋保护科学研究推动海洋生态保护的前沿领域

海洋保护科学研究推动海洋生态保护的前沿领域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海洋保护科学研究成为推动海洋生态保护的前沿领域。
本文将介绍海洋保护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其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一、海洋保护科学研究的意义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
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氧气和其他资源,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海洋保护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为分析与预测海洋环境变化、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海洋保护科学研究的进展1. 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监测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是制定保护策略的基础。
海洋保护科学研究通过航海观测、遥感技术等手段,对海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进行监测和调查。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评估其生态健康状况。
2. 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至关重要。
海洋保护科学研究通过对海洋生物的物种鉴定、分布情况和群落结构的研究,为保护和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此外,海洋保护科学研究也致力于研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中濒危物种的方法与措施。
3. 海洋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估海洋污染是当前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海洋保护科学研究通过对海洋污染物的来源、传输与转化过程的研究,为制定减少海洋污染物排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海洋保护科学研究也对海洋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帮助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4. 海洋保护技术与策略研究海洋保护科学研究致力于开发新的海洋保护技术和策略。
例如,开展海洋保护区划研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等,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支持。
三、海洋保护科学研究的应用海洋保护科学研究的成果在海洋生态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深入。
海洋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和矿产物,可以满足人们在食品、医药、能源等方面的需求。
然而,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因为海洋环境的破坏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繁琐而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首先,我们应该优化开发利用方式,降低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海洋环境的稳定和安全,引导开发利用者依法合规。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科学研究,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演化,探寻其原因和规律,为海洋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海洋环境保护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规范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和追责。
同时,政府也应该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发展环保产业,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在社会层面上,也需要人们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我们也要发挥民间力量,组织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开展环保活动和海洋垃圾清理等公益活动,为海洋环境保护出一份力量。
总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关注。
在商业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致力于建设一个绿色、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研究

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研究海洋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但当前全球的海洋环境面临着持续恶化的趋势,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着重大压力,生态平衡受到巨大的破坏。
因此,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一、海洋环境现状海洋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8百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导致海洋大量的生物死亡,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缩减。
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导致海洋温度不断上升,导致珊瑚礁的大量死亡,给海洋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二、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研究现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防治海洋污染的关键。
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增加海洋管理的力度、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科学评估等方法。
同时,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海洋环境保护的前景展望从目前的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研究现状来看,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重视海洋生态保护。
通过国际合作,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严控或禁止污染源的排放,改善场地污染等措施已经开始实施。
随着全球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海洋环境保护的前景也会变得越来越明朗。
各国政府、学术机构等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海洋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每一个人都应该履行自己的环保职责,减少一次性使用塑料袋、瓶子等在生活中的使用,不乱丢垃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只有广泛发扬环保意识,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总之,海洋环境生态保护将会成为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贡献。
在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共同生存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携手合作,在保护海洋环境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为后世子孙遗留一个美丽的海洋。
海洋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海洋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海洋工程技术在现代经济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海洋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主要是以利用海洋资源、保障国际贸易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其发展可以促进海域利用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并且可以更好地规划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资源是海洋工程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深海矿产资源、油田天然气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等。
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海洋资源,以及保证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海洋工程技术研究的重中之重。
如今,深海矿产资源是海洋工程技术研究的前沿课题。
中国一直在积极开展深海矿产资源的探测、开发和应用研究。
中国已经开展了多次深海矿产资源探测和周界试验,并且通过探测达到了多个深度的标准。
随着对深海矿产资源的逐步探索,未来深海矿产资源将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海洋环境保护也是海洋工程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海洋环境已经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保障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海洋工程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今,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比如打击违法剧毒物质和渔业非法盗捕、严格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加强海岸带管理等。
此外,海洋科技的进步也是海洋工程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洋工程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无人机、机器人和智能控制技术等新兴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海洋工程技术的研究水平,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海洋工程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比如,近年来,中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在海洋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海洋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于优化海洋资源利用、保证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极大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以及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不断地强化海洋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尤其在技术创新领域,推动海洋工程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1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2期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海洋环境与生态课题组Task Force for 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Mar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Marine Environment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Group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发展的现状,结合世界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海洋环境;生态工程;战略研究中图分类号:P76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ield explains, and the main problems China faces at present. Meanwhile, the strategic goals, main tasks and majo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mprovement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marin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trategic study一、前言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超过1.8×104 km 的大陆海岸线,6 500多个岛屿。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主张,管辖有超过3×106 km 2的辽阔海域[1,2]。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地发展,由于在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只重视对资源的索取,而忽略对海洋生态及环境的保护,导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如入海污染物显著的增加,氮磷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灾害多发等[3,4]。
我国海洋生态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而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如何立足陆海统筹,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同时,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维护海洋生态健康,探索沿海地区经济社会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模式,增强对海洋环境的管收稿日期:2016-01-23;修回日期:2016-02-03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11-ZD-16)本文由《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丛书《海洋环境与生态卷•综合报告》改写,联系人:雷坤本刊网址:综合研究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控能力,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5~7]。
二、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的现状(一)环境与生态现状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总体有所改善,但污染形势仍不容乐观,如入海河流水质不佳、氮磷引起的富营养化程度高等;我国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海洋受到垃圾污染;海岸带生态遭到破坏,典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海洋生物入侵严重,对我国本土生物以及海岸带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生态灾害,如赤潮、褐潮、绿潮、水母等频频出现并呈加重趋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个区域成为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高风险地区;我国海洋健康指数(OHI)评分为53分,低于全球海洋健康指数的平均评分,与世界上评分较高的国家在海洋渔业资源和特有海洋环境的保护上存在显著的差距[7~11]。
(二)海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发展的现状1. 实施陆源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我国实施陆源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缓解海洋环境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陆源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物总量减排,主要采取了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方面的措施[4,12];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工程。
通过实施农田最佳养分管理、结合多种施肥方式、控制畜禽饲养量、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4,12]。
2. 开展海洋垃圾污染控制工程国际上(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和我国先后制定了防治垃圾污染海洋环境的海洋法公约以及法律法规,主要有联合国的《海洋法公约》、国际海事组织(IMO)的MAPPOL73/78公约、联合国的《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海洋垃圾相关的规定是比较全面、具体的,能够覆盖海洋垃圾的各项主要来源。
同时,我国共有六个涉海部门(环境保护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交通部海事局、农业部渔业局、国家海洋局、全军环境保护办公室)根据其管理职责开展海洋垃圾污染监测、防治方面的工作。
3. 积极稳妥地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为了有效防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我国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取的国际控制行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提高广大群众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性的认识;通过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多种技术建立削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全过程管理的政策体系[13]。
(三)海洋生态保护工程发展的现状我国已初步形成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
截至2011年年底,已建成典型海岸带管理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及自然景观等各类海洋保护区221个,此外,已建立海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5个。
同时,2011年国家海洋局开始建设国家海洋公园,并批准了7处国家级海洋公园[13]。
2005年,建立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至今达到21个。
实施海岸带生态修复。
海岸带生态资源的修复是一项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因素诸多的复杂系统工程。
近年来我国通过红树林人工种植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了部分区域的海洋生态功能;通过采取海洋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水产健康养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等措施,减缓了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
因此,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已经逐步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14]。
(四)海洋环境管理与保障工程海洋环境管理与保障工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初显成效:一是海洋功能区划,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并组织开展海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海域使用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海保障;二是海洋环境监测,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已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开展了大量海洋环境与生态监测设备研发的工作;三是海洋环境与生态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建设,我国已逐步启动海洋042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2期环境与生态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建设,开展了风险源识别与监控工作,初步建立了海洋环境应急响应机制[13,14]。
三、世界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经验和启示(一)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理念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术界和管理界提出了海洋生态系统水平的管理理念,或称生态系统途径的管理理念[15]。
该理念迅速地被各海洋大国应用于海洋管理领域。
其核心思想是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需要纳入生态系统中,协调生态、社会和经济目标,将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地维护综合起来,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使社会和经济目标得以持续,既实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15]。
目前,生态系统方式已经成为环境资源管理的主流思想。
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在海洋管理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已将生态系统方式提升到了国家海洋管理政策的层面。
(二)更加强调防止陆源污染入海在污染控制工程中的重要性保护海洋环境与控制陆域活动密不可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国际社会很早就认识到,陆域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虽然是局部性、国家性或区域性的问题,但最终会造成全球性的后果。
为应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了“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GPA),其宗旨就是协助各国政府制定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措施,防止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破坏[16]。
在该框架下“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行动和举措防治陆源污染,如德国发展可持续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采用分散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用生物脱氮、化学除磷的工艺,控制污水处理厂水体的富营养化;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分别实施了可持续营养物质管理;日本在河道上广泛建立了漂浮木头拦截坝防止垃圾入海; 韩国海事与渔业部(后改称韩国国土、运输和海事部)启动了一个全国性的行动计划开展海洋垃圾污染控制工程[17~19]。
(三)更加突出建立保护区在海洋生态保护工程中的地位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国家,美国的海洋保护区多数为海岸带保护区,如滨海的国家公园、国家海滨公园、国家纪念地等;澳大利亚现有大约305个保护区满足海洋保护区的定义,以海域保护管理为主要目标的有246个。
截至2003年,世界范围内包括海岸带在内的海洋保护区总数已从1970年的118个达到现在的3 858个,且目前还有很多正在筹建中[20]。
对已经遭到破坏的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人工修复的方式,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其结构与功能。
同时,各国都以管理为抓手,辅以规章制度作为硬性约束,使保护区得到有效的保护。
(四)环境监测技术信息化成为发展海洋环境管控硬实力的体现日趋完善的海洋环境生态监测、预测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成为各国发展海洋环境管控硬实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