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百分百口诀记忆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歌诀】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和辨证,望诊观察七方面,神色形态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内容】(一)诊法望诊——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断病。

闻诊——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等以断病。

问诊——询问病人的有关病情资料,如病史、自觉症状等以断病。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

通过切脉和触按病人有关部位以断病。

(二)辨证症、证、病的区别如下。

症——症状(包括体征),是背离人体正常生理范围的异常现象。

证——证候,对当时的环境、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病势)等情况的概括。

它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做的概括。

辨证——将四诊所获得的资料,根据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对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病势等方面作出判断。

【歌诀】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内容】(一)司外揣内又叫“以表知里”,意为观察、分析病人的外部表现,就可以测知其体内的病理变化。

医生诊断疾病时,通过观察、分析患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去推测、认识存在于体内而不能直接感觉到的病机。

临床上,望面色、听声音、问二便、切脉象、触肌肤等,均属“司外”;而对上述临床表现进行辩证思维,以审察病机,识别证候,便是“揣内”。

(二)见微知著通过观察局部的、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全身的病变。

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任何一部分都与整体或其他部分密切联系,因而局部可反映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

例如,舌的局部变化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整体状况。

(三)以常达变以正常的状况为标准,就可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

这一原理用于中医诊断,意味着以健康人体的表现或状态去衡量病人,就可发现病人的异常之处及病变所在,从而为作出正确的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歌诀】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诊断学记忆口诀

诊断学记忆口诀

诊断学记忆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诊断学记忆口诀:1. 《诊断症状要细心》一观面色与神情,二听呼吸和声音。

三摸额头试体温,四问饮食与便寝。

五看动作灵不灵,六察皮肤有无疹。

七探喉咙是否疼,八量血压高或稳。

九查心跳齐不准,十辨舌苔厚或匀。

好比侦探找线索,仔细诊断病不侵。

2. 《身体检查分步走》一瞧眼睛亮不亮,二看耳朵听力强。

三查鼻子呼吸畅,四观口腔牙齿良。

五摸脖子淋巴常,六探胸脯心肺康。

七量腰围肥不胖,八审手脚动作忙。

九验脊柱直且壮,十观皮肤白又光。

就像过关做游戏,健康检查心不慌。

3. 《诊断生病有方法》一测体温知寒热,二看脸色识病邪。

三闻口气辨消化,四听咳嗽分重轻。

五摸肚子软还硬,六查关节灵不灵。

七观舌头颜色正,八问睡眠安与惊。

九把脉搏跳得匀,十瞧尿液清不清。

好像拼图找真相,诊断生病准又精。

4. 《判断病情有诀窍》一瞧精神好不好,二观脸色像晴表。

三问头痛有无扰,四查鼻涕流多少。

五看咽喉红不红,六摸肚子胀不胀。

七听咳嗽声怎样,八探心跳强不强。

九量身高长不长,十察脚丫走路晃。

如同寻宝找线索,病情判断不会错。

5. 《健康诊断小秘诀》一查眼睛明不明,二观头发密不密。

三看牙齿齐不齐,四听嗓音清不清。

五摸肩膀平不平,六审手指灵不灵。

七探膝盖弯不弯,八量脚丫大不大。

九瞧指甲脆不脆,十问力气足不足。

好比识宝有标准,健康诊断不含糊。

6. 《诊断身体要留意》一看脸蛋笑或哭,二听哭声高与低。

三摸小手冷或热,四观脚丫湿或干。

五查耳朵灵或聋,六探鼻子通不通。

七量身高快或慢,八审体重轻或重。

九瞧动作笨或巧,十问心情乐或忧。

好像观察小花朵,诊断身体细又周。

7. 《生病诊断这样来》一瞧走路稳不稳,二看坐姿端不端。

三听说话清不清,四查读书专不专。

五摸额头烫不烫,六观玩耍欢不欢。

七探睡眠甜不甜,八量饭量多不多。

九看穿衣整不整,十问心情爽不爽。

犹如解谜找答案,生病诊断有方向。

8. 《诊断健康有妙招》一观面色红或白,二听笑声大或小。

中医诊断学口诀,朗朗上口,很好记,值得收藏

中医诊断学口诀,朗朗上口,很好记,值得收藏

中医诊断学口诀,朗朗上口,很好记,值得收藏
望色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又有辨舌之法。

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

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闻声
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

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问症
(出《景岳全书》。

张心在增润之)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三部九侯
三部者.上中下.即寸关尺也.每部三候.各自分天人地。

上部天以候头角.上部人以候耳目.上部地以候口齿。

中部天以候肺.中部人以候心.中部地以候胸中。

下部天以候肝.下部人以候脾胃.下部地以候肾(九候虽有数说.不如此说易晓.今亦难用.姑存之.)
王子亨云.一位有三候.浮取之属阳.沉取之属阴.中得之为胃气.故无胃气则死。

中医诊断学背诵版(歌诀)

中医诊断学背诵版(歌诀)

中医诊断学背诵版(歌诀)中医诊断学歌诀……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中医诊断学必背18条口诀(气虚证、阴虚证、亡阳证等表现)

中医诊断学必背18条口诀(气虚证、阴虚证、亡阳证等表现)

1、气虚证——少气懒言,声低气短,神疲乏力,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脉虚等。

2、气陷证——气虚证+内脏下垂。

3、气滞证——胀闷、疼痛。

4、气逆证——肺气上逆:咳嗽、喘息。

胃气上逆:呃逆、嗳气、恶心、呕吐。

肝气上逆:头痛、眩晕、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甚则咯血、吐血)5、血虚证——(淡白+虚弱)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

6、血瘀证——①疼痛:刺痛,固定痛,拒按,夜间加重。

②肿块:在体表,呈青紫色包块;在腹内,可触及较坚硬而推之不移的肿块。

③出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

妇女可见经闭,或为血崩、漏下。

④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部青筋显露,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

⑤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曲张,或舌边有青紫色条状线。

⑥脉象多细涩,或结代。

7、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8、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9、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苔薄白,脉浮紧。

10、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11、寒湿证——胸闷呕恶,头身困重,苔白腻,脉濡缓。

12、湿热证——胸闷呕恶,头身困重,苔黄腻,脉濡数。

13、实热证——高热,面赤,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14、实寒证——形寒肢冷,口淡不渴,脘腹冷痛,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苔白,脉迟。

15、阴虚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16、阳虚证—— (神疲乏力,气短,)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口淡不渴,自汗,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17、亡阴证——汗热而粘,身灼肢温,恶热,烦渴,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疾而按之无力。

诊断学口诀

诊断学口诀

常用的诊断学口诀
1. "左大右小,男女相同":这句口诀描述了在进行体检时,触摸肝脏时,左侧肝脏大于右侧肝脏的可能性,以及在男女体检中,触摸肝脏大小的相同情况。

2. "冬病夏治":这句口诀常用于描述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冬季容易发病,夏季容易症状缓解,此时采用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 "男看左,女看右":这句口诀描述了在体检时,触摸甲状腺时,男性左侧甲状腺大于右侧甲状腺的可能性,女性则相反。

4. "男漏斗,女圆壶":这句口诀描述了男性漏斗胸和女性圆壶胸的外观特征。

漏斗胸是指胸骨中下段及相邻的肋软骨向脊柱方向凹陷,呈漏斗状,也称鸡胸。

圆壶胸则是乳房呈圆形或半球形隆起,其大小和形态与壶相似,故名。

请注意,这些口诀只是为了帮助记忆和理解诊断学知识,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1/ 1。

诊断学速记口诀

诊断学速记口诀

诊断学速记口诀1、正常心音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2、窦性心动过速贫血甲亢和发热,心炎心衰和休克。

情绪激动和运动,肾上腺素心率过。

3、窦性心动过缓颅内高压阻黄疸,甲低冠心心肌炎。

药物影响心得安,体质强壮心率缓。

两心音同时增强常人运动或激动,两个心音同时增。

高血压病贫血症,甲亢发热亦相同。

4、第一心音增强室大未衰热甲亢,早搏“用药”一音强。

二尖瓣窄“拍击性”,房室阻滞“大炮样”。

5、第二心音增强P2增强二尖瓣窄,肺气肿和左心衰。

左右分流先心病,肺动脉压高起来,动脉硬化亦常在。

6、第一心音减弱二主瓣膜不全闭,心衰炎梗一音低。

7、第二心音减弱动脉瓣漏或狭窄,动脉压低二音衰。

8、钟摆律钟摆胎心律严重,心肌炎梗心肌病9、第一心音分裂一音分裂心尖清,电延右束阻滞症。

肺动高压右心衰,机械延迟而形成。

10、第二心音分裂通常分裂有特点,最长见于青少年。

呼气消失吸明显。

11、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稍不齐,心音正常成周期。

吸气加快呼气慢,健康儿童菲疾病。

12、早搏期前收缩称早搏,室性早搏为最多。

房性交界共三种,心电图上易分说。

13、心房颤动房颤特点三不一,快慢不一律不齐。

强弱不等无规律,脉率定比心率低。

14、生理性杂音生理杂音级别小,柔和吹风不传导。

时间较短无震颤,儿童多见要牢记。

15、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漏有特点,粗糙吹风呈递减。

三级以上缩期占,左腋传导左卧清,吸气减弱呼明显。

16、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窄杂音断,舒张隆隆低局限。

一音亢进P2强,开瓣音响伴震颤。

17、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窄有特点,粗糙缩鸣拉锯般。

递增递减颈部传,A2减弱伴震颤。

1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瓣不全有特点,舒张叹气呈递减。

胸骨下左心尖传,二区较清前倾声,呼末屏气易听见。

19、肺动脉瓣狭窄肺瓣狭窄有特点,粗糙缩鸣属先天。

杂音递增又递减,P2减弱伴震颤。

精深中医诊断学背诵版(歌诀)

精深中医诊断学背诵版(歌诀)

中医诊断学背诵版(歌诀)中医诊断学歌诀.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
11.胸部闭合性损伤
(1)张力性气胸=胸外伤史+广泛皮 下气肿(握雪感)+气管偏移+叩诊 鼓音+呼吸音消失 (2)血胸=胸外伤史+气管偏移+叩 诊浊音+呼吸音减弱+X线肋膈角消 失,弧形高密度影 (3)肋骨骨折=胸外伤史+骨擦音
.
7
急腹症
1、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麦 氏点压痛(胀痛、闷痛)+WBC 升高 2、肠梗阻:腹痛+吐+胀+闭+ X线(香蕉/液平) 病因:机械性和动力性 血运:单纯性和绞窄性 程度: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部位:高位和低位
.
8
3、消化道穿孔=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 痛+腹膜刺激征+膈下游离气体 4、异位妊娠=阴道出血+停经史+下腹剧 痛(宫颈举痛)+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卵巢囊肿蒂扭转=体位变化+突发腹痛 +囊性肿物
4、直肠癌=直肠刺激症状+指诊带血+脓血 便+消瘦+大便变形
5、胰腺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老年 人+无痛进行性加重黄疸+陶土色大便+ 皮肤瘙痒
6、结肠癌:老年人+ 消瘦+排便习惯改变+ CEA+腹部肿块
.
11
肛门、直肠良性病变
1、内痔=无痛性血便+便带鲜血+静脉样 团块 2、外痔=肛门疼痛+便鲜血+肛门口触痛 肿物 3、肛裂=便时便后肛门剧痛+肛门裂口
6、急性盆腔炎=刮宫手术史+白带异常+ 下腹痛+下腹剧痛(宫颈举痛)+脓性分 泌物
.
9
消化系统肿瘤
1、胃癌=老年人+黑便+龛影+慢性溃 疡疼痛规律改变+上腹痛+腹部包块+ 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2、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中晚期)+ 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早期)+进食哽咽感 (早期)
.
10
3、肝癌:肝炎病史+肝区疼痛+AFP升高 +肝大质硬+腹水黄疸+B超占位
.
6
幽门梗阻=呕吐宿食+振水音
肝硬化=肝炎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 +蜘蛛痣)+超声(肝脏缩小)
胆囊炎=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 恶心呕吐 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 B超强回声光团、声影 急性急梗性阻梗性阻化性脓化性脓胆性管胆炎管=炎下=柯下三柯联三征联(征腹(腹痛 痛++寒寒颤颤高高热热++黄黄疸疸))++休休克克表表现现++精精神神症症状 状((如如神神情情淡淡漠漠、、昏昏迷迷))五五联联征征
2.消化道造影 4.立位腹平片
5.粪便:常规检查、隐血、培养和寄生虫检查
6.HP检测
7.腹腔穿刺
8.淋巴结活检或肝活检(病例监测)
.
14
实验室检查
(1)血尿淀粉酶 (2)AFP、CEA、CA19-9糖链抗原 (3)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 分析等
.
15
消化系统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控制饮食/禁食,生活指导 病因治疗 溃疡:首选PPI类抑酸药,可加用黏膜保护 剂,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行联合除菌治疗, 常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PPI、胶体铋联 合两种抗生素
.
20
4.支气管扩张=童年有麻疹百日咳 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咳嗽 +脓痰+咯血 5.COPD=老年人(吸烟史)+咳 痰喘+桶状胸+肺功能检查,一秒 率FEV1/FVC%小于70% 6.肺脓肿=脓臭痰+高热+X线片 /CT显示液平
.
21
7.肺癌=中、老年人+痰中带血+刺激性咳 嗽+消瘦+X线毛刺
3
消化性溃疡病
胃溃疡=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 后痛)+呕血黑便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 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 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 (腹膜炎体征)+X线膈下有游离 气体
.
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 既往肝病史 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 血便+里急后重 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 +(便意、便后缓解)+抗生素无效
.
16
a、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抗休克 b、梗阻/腹膜炎:禁食、胃肠减压 c、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对症治疗
手术:切除或修补
肿瘤:a、手术治疗 b、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
.
17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咳嗽+发热
2.肺炎
(1)大叶性肺炎=成人+受凉+高热+咳 铁锈色痰 (2)克雷伯杆菌肺炎=咳砖红色痰+X线 片空洞 (3)支原体肺炎=儿童+刺激性干咳+关 节疼+抗生素无效
.
12
① 肾损伤=腰部损伤+血尿 ② 肝破裂=右腹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移动性 浊音
③ 脾破裂=左腹部外伤+全腹痛+腹腔内出血 ④ 肠破裂=腹中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穿刺淡 黄色液体
⑤ 腹外疝(斜疝)=老年男性+ 腹压增加+右下腹肿物+进入阴 囊
.
13
消化系统的一般检查
31..腹胃部镜B、超结、肠C镜T 、直肠镜
临床医学诊断学学习记忆大王
.
1
医学各大系统重点精华总结
诊断公式 + 辅助检查
2013年1月
.
2
消化系统诊断公式
共同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包块
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 +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 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红色条样糜烂带 (烧心 、反酸、返食)
.
治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 道病史+持续上腹疼痛+弯腰疼痛减轻+淀 粉酶检测 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 腰腹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 糖高+血钙低 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高,有时 反而会下降。确诊时选CT
一周内测血淀粉酶,超过一周测脂肪酶
8.肺心病=慢性肺部疾病病史+心脏扩大 演变顺序: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9.支气管哮喘=阵发性或周期性喘息+听诊 哮鸣音+过敏史
.
22
10.呼吸衰竭=慢性肺部疾病病史+发绀 +血气分析指标
I型:PaO2<60mmHg PaCO2正常-重 症肺炎诱发
II型:PaO2<60mmHg PaCO2>50mmHg-慢阻肺诱发
.
18
结核病
(1)肺结核=青壮年+咯血+午后低热+夜间 盗汗+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 (2)结核性胸膜炎=结核+胸膜积液体征(胸 痛+语颤消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 (3)结核性心包炎=结核+心包积液体征(心 前区痛+呼吸困难+上腹部闷胀+下肢浮肿)
.
19
(4)肠结核=结核+腹部症状(腹痛、 腹泻、右下腹部肿块) (5)结核性腹膜炎=结核+腹部炎症 (腹痛、腹泻、腹壁柔韧感) (6)肾结核=结核+膀胱刺激征+肾 实质变薄并有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