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

合集下载

专题四 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

专题四    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

专题四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复习策略】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

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

思想上, 理学、心学产生发展。

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

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

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

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

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封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依然保持领先地位。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宰相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司法权全部被分割集中到皇帝手中;宋代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先后完成封建化过程,元代回族开始产生,宋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元代确立行省制度基本沿用至今,西藏正式归于中央管辖,对琉球(台湾)的管辖加强。

实行了较为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

选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取得重大发展,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南北作物得到更多交流,农业商品化加强;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手工业上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有些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出现了一些手工业生产中心,民族特色鲜明;商品经济活跃,纸币出现;海外贸易频繁,设立有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元代出现了世界级的外贸港口。

3、思想文化上: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

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促进了理学的发展;三大发明完成并外传,科技走在世界前列;“话本”兴起,宋词、元曲是主要文学体裁,书法追求个性,山水画重意境,风俗画兴起。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四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 课时1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四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 课时1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① ②9“60安年史,之后乱周”大后将,赵唐匡代胤中发叶动出陈现桥了兵藩变镇,林建立立的宋局朝面。。
①收精兵:禁军归“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 _枢__密__院__。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_皇__帝__ 控制军权。 ②削实权:削弱或剥夺_地__方__节__度__使__、州郡长官和 (2)措施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_文__臣__出任州 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_通__判___,有权向朝廷 直接奏报。 ③ 由中 制央钱掌谷握:,各消州除郡的了财地赋方,割自据留势一力小的部_物_分_质_,_基__其础__余。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解读史料┃
1.史料一为史学专著。说明知府和通判的职能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知府总理州郡的行 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通判具有监督知府的职能。
2.史料二为后人史学评论。史料“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反映了 元朝行省制度对中央集权的意义,说明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 节制。
┃运用史料┃
1.有人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说明这一观点。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宋代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特别是 将宰相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分割开,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根据上述两则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汉至宋元君主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案 (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 皇权的独尊。 (2)转移相权。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 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室)转移。 (3)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第7讲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第7讲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学案新人教版

第7讲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

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

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1)宋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1)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宋代(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元朝:行省制度(1)措施①地方设行中书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下设路、府、州、县。

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纺织业(1)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写画中的写实风格。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__宋元课时2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__宋元课时2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2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考纲考点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耕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

(2)手工业的进步。

(3)商业发展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4)“重农抑商”政策。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梳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认识农耕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历史解释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盛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史料实证运用图文史料,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

考点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

4.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考点二手工业的进步(1)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业成为新的手工业部门。

(2)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松江在元代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1)北宋时期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已相当普遍,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大提高。

(2)南宋末,开始用焦炭冶铁。

(1)宋代制瓷业兴盛,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五大名窑。

(2)宋代,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3)元代开始生产彩瓷。

考点三商业的繁荣(1)集镇、夜市兴盛。

(2)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期。

(3)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市”的发展(1)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程朱理学01佛道思想解释1.背景:北宋时期,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儒家义理。

2.思想主张3.地位及影响06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07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朱熹编著的《□(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4.理学的发展——陆九渊开创心学(1)宇宙观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08心学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3)影响及地位:□二宋元科技文化的辉煌1.科技成就[图解历史] “理学”的含义[问题探究1] 理学与儒学是什么关系?提示: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

“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构图解史] 宋明“理学”的发展[构图解史]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问题探究2] 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何优点?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是否意味着雕版印刷术被取代?提示:优点: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更经济、更方便。

活字印刷术发明后,雕版印刷术依然存在。

(4)天文历法①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05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5)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

2.文学成就3.书法4.绘画(1)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成就突出,北宋张择端的《□11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城市市井生活的最著名的作品。

通史复习: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20页PPT

通史复习: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20页PPT

通史复习: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 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辉煌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 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辉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特点:1、中央集权加强;(集中军权,内外相制?;文官 主政,重文轻武;集中财权,强干弱枝) 2、君主专制的强化;(分割宰相机构的职权,削弱相权, 强化皇权)
2.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何影响? 积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局限:积贫积弱、“三冗”

在一定时期内产生
一些积极作用,但 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
作用 长期以来其分裂势 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
补:中国力和古不社利会代于安地国定家方统一行政用愈机益明构显演变的规律(金
版P54) 相 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同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点 ③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过积极作用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辉煌)
——宋元时期
(时间概念:907——960——1127—— 1271(1279)——1368)
(一)政治:
宋:二府三司 1.君主专制:
参知政事:分行政权 枢密使:分军权 三司使:分财政权
元:一省二院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全国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补:古代商业发展的七大趋势 金版P50 补:宋“商业革命”和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金版P55
4.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松动。表现如: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官商分利运用广泛,出现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专卖 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较高。
补: 宋元社会的新变化 1、门第观念的淡化:由于科举制的完善,大批平民进入政坛, 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2、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商品经济的发达;社会阶层流动性增 强;雇佣和租佃契约的盛行。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较为松懈:政府对土地买卖不抑兼并; 百姓迁移住所管理较为松弛。

专题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宋元

专题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宋元

则例①”,政府明确规定“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
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②。”政府
通商惠工的政策措施鼓励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国家虽有明令减免商税,但税额
反而增加。
②严惩官员侵商、扰商行为
——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3)国家干预的减少: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 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
(4)国家更多使用经济手段管理:在专卖、对外贸易等制度的活动中,都体现了唐 宋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
问题探究·角度
唯物史观——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至唐代后期逐渐瓦解,与之相 配套的租庸调制也遭到破坏。到了宋代,封建国家的土地国有制退出 历史舞台,土地所有权转移速度加快,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传统的 门阀士族被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出现,宋代的士 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
问题探究·角度
探究主题三 宋元商品经济繁荣
史料印证 宋“基层市场”涌现
材料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 (小商贩),谓之墟市(草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思考:材料描述的史实反映宋代经济怎样的历史信息?
提示 宋代市场监管相对宽松,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宋代“二府三司制”;文官政治;科举制完善(三级考试糊名 誊录);通判及转运使;王安石变法;元中书省及行省制(省 路府州县);宣政院、枢密院、御史台
经济 文化
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关系发展;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棉纺织 业,黄道婆;五大名窑,青花瓷;交子;市坊时空界限打破;政 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榷场互市贸易;海外贸易发达;元朝 泉州第一大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经典著作: 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影响: (1)被誉为„„地位仅次于孔孟;
(2)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 (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重要作用
“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 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 ①主张“格物致知” 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
(5)宋代对商人的歧视开始转变
三、宋元时期的思想
1、隋唐出现“三教合一”。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理学诞生。
(一)、程朱理学:
(1)二程: 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②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2)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吸收二程和张载的思想。
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又说;“有理而后 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这表明在宋代,儒学家 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B、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C、从天人感应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感受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
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商品交换的价值 合计相当于1500万~1800万盎司黄金,折成现在的价值, 约合60亿~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财货流通,在当时世 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宋朝商业的发展,还表现在政府对商利的重视和商 业收入的巨大增长上。来自商业方面的收入要占到整个 中央财政收入(包括货币与实物)的1/3强。 在这种背景下,货币也发生了突破性的变革——出 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两宋的纸币由于机制的不完备, 出现了许多弊端,但它作为最初的纸币在商业和金融发 展进程中的意义是不容低估的。在欧洲,瑞典是发行纸 币最早的国家,时间在1661年,比中国纸币的出现晚了 600多年。
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本心体悟”
Hale Waihona Puke 思 想“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应剥落、扫除
理学影响: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 然欲求。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 调社会责任,凸显人性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 格有着积极影响
四、宋元时期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
(1)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军事著 作《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 (2)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 (3)指南针和火药都在12、13世纪传至阿拉伯。
2、文学戏曲:
(1)宋词的兴起和繁荣。(原因、流派和代表人物) (2)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 (3)元朝散曲和杂剧(代表作)。
(二)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心学的基本特征: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意义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3.代表人物: (1)陆九渊(南宋)——开创心学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是 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 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发明本心”,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2)地方: 实行行省制度。
概况:行省最初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逐渐成为 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内军政要务,但 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功 臣
图示体现了我国古代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有何趋势和特点? 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的管理
阶段特征
•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继续发展 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也是古代中华 文明的成熟繁荣时期。
政治上,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 断加强。对外关系上,交流频繁。 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 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思想文化上,理学产生和发展,科技发展成就突出, 文学艺术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特点,教育发达
知识梳理
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中央: 行政——中书门下(正副宰相)
(宰相叫同平章事,副宰相叫参知政事)
皇帝
军政——枢密院(枢密使) 财政——三司(三司使)
(2)地方:
路州县
(3)监察: 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2、元朝的政治制度
(1)中央:
设中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3、绘画和书法:
北宋四大行书家、元代赵孟頫
风俗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轼诗句反映文人画的特点。
元代杂剧兴盛,作家众多,名剧迭出。下列关于元 杂剧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杂剧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故又被称为 北曲 B.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品 C.杂剧的固定演出场所被称为“勾栏” D.杂剧的发展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但却遭到了 统治阶级的排斥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1、农业: 2、手工业:
宋代水转翻车
纺织业:
北宋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 元代黄道婆对纺织业工艺进行革新并推广,棉布逐渐成为民众 主要布料。
陶瓷业: 宋五大瓷窑,瓷器外销,元代出现青花瓷器。 冶铁业: 有了用煤作冶铁燃料的确切记载,提高了冶铁业的
生产效率。
3、商业:
(1)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商品远销亚非欧地区。 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北宋益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宋朝打破了坊市分界,市突破时空限制; 商业街形成;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 “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4)宋代商业大都会:汴京。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五讲)
宋元时期(960—1368年) ——中华文明的成熟
如果你要穿越,你愿意穿越到中国古代 的哪个朝代?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 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 代就是宋朝。”
感受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
宋朝商业呈现“网络状”分布格局,即以大都市为 中心,城镇市场为拱卫,乡村集市墟场为外围的分布状 态。城镇环绕都市,集市环绕城镇,形成区域市场。 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宋朝商品流动有两种运 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粮食、布帛 等来自农村的产品通过镇市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 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产地大批量生 产以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 商业与服务行业的发展,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有 的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 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 22.4%。宋代的都市化,确实具有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 意义。
①城市经济繁荣,是元曲兴盛的经济基础; ②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和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
主张和成就:
(1)理气关系论(哲学思想): 先有理后有气,理气浑然一体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理学的修养论 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 (个人修养):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强调 “仁”(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内涵—“三纲五常”、关键—“正君心” 伦理观: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