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及物流枢纽仿真应用平台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大型物流仿真实验》报告

大型物流仿真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方式,模拟大型物流系统的运营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探究各种运营策略对物流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迭代优化物流系统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具体而言,本次实验将模拟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物流中心,涉及到物流货运、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多个层面,旨在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供应链运营等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建立基于仿真实验的物流操作系统,模拟和优化现代化大型物流中心的物流业务运营。
具体内容包括:2.1 物流仓储管理物流中心通过先进的轨道车辆、输送带、自动仓储设备等设备,实现物料的自动存储、拣选、分拣、出库等功能。
实验将涉及到仓库布局、装载方式、库存管理、出入库效率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仿真建模。
2.2 货运运输管理物流系统整个运作过程中,货运车辆、航空运输、快递包裹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优化货运运输管理,将对提升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缩短物流时间周期、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2.3 供应链管理物流业务的核心在于,将各种物料和产品从原始制造厂商那儿运输到最终客户手中。
优化供应链管理,将对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产生积极作用,并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
3. 实验流程3.1 实验准备在进行物流仿真实验前,需要对实验相关环节进行准备,包括物流中心的建模、仓库布局、货运运输车辆设备、物流设备配置和运作参数设定等,设置系统运行环境,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2 实验过程在物流系统运行过程中,运输车辆、运营设备、订单处理程序等,会产生大量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和统计,不断优化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3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生成大量的实验结果数据。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分析,得出系统服务效率、物流成本、订单响应式等方面的优化建议。
4.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物流仿真实验,它如果对于现代化的物流中心的运营、管理、优化等方面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物流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仿真实验报告物流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物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货物的生产、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
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物流仿真实验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本篇报告将对物流仿真实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目的本次物流仿真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物流环境,评估和改进物流系统的效率。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物流系统中的瓶颈环节,找到可能的优化方案。
2. 评估不同物流策略对效率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3. 验证新的物流流程和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三、实验设计1.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平台,模拟真实的物流环境。
通过该平台,可以对物流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和控制。
2. 实验流程a)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数据,包括货物流动、仓库存储、运输车辆等方面的信息。
b) 建立模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物流系统的仿真模型。
模型应包括各环节的流程、资源分配、任务调度等。
c) 仿真运行: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运行建立的物流系统模型。
观察和记录各环节的运行情况,包括时间、成本、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d) 优化改进: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物流系统中的瓶颈环节,提出优化方案。
通过调整资源分配、流程改进等方式,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瓶颈环节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物流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瓶颈环节。
例如,某一仓库的存储能力明显不足,导致货物积压严重。
另外,某一运输车辆的调度不合理,导致运输效率低下。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2. 优化方案实施针对仓库存储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建议增加存储设备和优化货物的存储布局,以提高存储效率。
对于运输车辆调度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建议引入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和优化调度算法,提高运输效率。
3. 仿真结果评估在实施优化方案后,我们重新运行了物流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比了优化前后的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优化方案的实施明显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
《物流仿真软件实训与应用》报告

物流仿真软件实训与应用报告题目:基于Flexsim的配送中心系统仿真与分析报告系别: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物流方向)班级:T953-1学生姓名:王飞学号:指导教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基于Flexsim的配送中心系统仿真与分析报告一、物流仿真软件及其应用概述本次物流仿真实习使用的是Flexsim仿真软件,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Flexsim 软件。
Flexsim是一个强有力的“what-if”分析工具,就其多个备选方案提供大量反馈信息,可帮助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和运作中就做出正确地决策。
同时Flexsim也是一款离散事件仿真软件程序,在其建模运行后所提供的逼真图形动画显示和完整的运作绩效报告支持下,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识别问题并对可选方案做出评估。
因此在真正的系统建立之前,使用它来建立系统的模型,或在系统真正实施前试验其运作策略,可以避免在启动新系统时经常会遇到的很多问题。
以前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来进行查错试验以对系统进行改进,现在使用Flexsim可以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取得相同的成绩。
总的来讲,使用Flexsim可解决的3个基本问题:1、服务问题-要求以最高满意度和最低可能成本来处理用户及其需求。
2、制造问题-要求以最低可能成本在适当的时间制造适当产品。
3、物流问题-要求以最低可能成本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获得适当的产品。
二、配送中心系统仿真与分析报告Ⅰ、案例系统简介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送并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
它不同于传统的仓储设施,在现代商业社会中,配送中心已经成为连锁企业的商流中心、物流中心、信息流中心,是连锁经营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设施。
在本配送中心仿真实习中,该配送中心从三个供应商进货,向三个生产商发货,仿真的目的是研究该配送中心的即时库存成本和利润,并试图加以改善。
其中供应商、配送中心、生产商的参数介绍如下:供应商:当三个供应商各自供应的产品在配送中心的库存小于10件时开始生产,库存大于20件时停止生产。
物流仿真软件实验报告模板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物流模拟仿真软件实验报告班级:2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实训时间:一、试验目的:通过对物流仿真软件的操作与学习,使我们对物流公司的实际运作流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将所学的物流知识与模拟实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物流企业设施,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物流业务运作,物流业务技术等。
从而提高我们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我们进入社会和企业提供宝贵的实训经验,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
二、使用环境:1、软件坏境:浙科物流电子沙盘教学软件2、硬件坏境: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版本 2002 Service 3清华同方同方系列微机Intel® Pentium® Dual E2220 @2.40GHz1.20GHz, 0.99GB的内存三、试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1•认识与了解物流设备(仓储设备、运输设备、吊装设备)。
图下01.2•熟悉沙盘演示步骤,掌握沙盘实训步骤(如补货及干线运输——分公司仓库补货、补货及干线运输——中心库补货(公路)、驻外货物调拨转仓、驻外货物调拨转仓(铁路)、城市配送、原材料采购(公路)、原材料采购(铁路)、补货及干线运输(公路)、补货及干线运输(飞机)、驻外货物调拨转仓(公路)、城市配送、国际货运(飞机)、国际货运(轮船)、干线运输(铁路)、干线运输(公路)、驻外货物调拨转仓(公路)图下02.3•通过沙盘仿真软件实际的操作更加具体实际的操作。
4•做好在仿真软件中的各项数据记录。
5•了解企业物流流程,计算出最小成本,分析物流企业案例(综合案例、第三方物流案例、企业物流案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案例、供应链案例、物流管理案例、物流营销案例、商贸流通案例、企业采购案例、国际物流案例、发展战略与规划案例、物流连锁经营)图下03.6·下载Flexsim软件并正确安装。
7·通过对Flexsim软件操作具体设置物流运作流程。
(具有3D效果)图下04.8·学习建立过程流、创建模型、输入数据、查看动画、以及分析输出结果的各个步骤实验步骤:1·到实习机房,通过电脑登陆学校内设实习网站(http://10.10.2.250:81/)2·输入学生个人用户、密码点击登陆。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和掌握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利用仿真软件Flexsim建立物流系统模型,分析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3. 通过仿真实验,优化物流系统的布局和流程,提高物流效率。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Flexsim软件,对某企业物流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1. 系统建模:根据实际企业物流系统,建立Flexsim模型,包括仓库、货架、输送线、设备、人员等元素。
2. 参数设置:对模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设置,如货架容量、输送线速度、设备故障率等。
3. 仿真运行:启动仿真实验,观察系统运行状态,记录关键指标数据。
4. 结果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系统性能,找出系统瓶颈。
三、实验过程1. 系统建模:- 根据企业物流系统实际情况,绘制系统布局图。
- 在Flexsim软件中,创建相应元素,如仓库、货架、输送线、设备、人员等。
- 设置元素属性,如货架容量、输送线速度、设备故障率等。
2. 参数设置:- 根据实际企业数据,设置模型参数,如货架容量、输送线速度、设备故障率等。
- 考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随机性,设置随机数生成器。
3. 仿真运行:- 设置仿真时间、运行次数等参数。
- 启动仿真实验,观察系统运行状态,记录关键指标数据。
4. 结果分析:- 分析系统关键指标,如系统吞吐量、平均等待时间、设备利用率等。
- 找出系统瓶颈,如货架容量不足、输送线速度慢等。
- 针对系统瓶颈,提出优化方案,如增加货架、提高输送线速度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关键指标:- 系统吞吐量:每小时处理订单数。
- 平均等待时间:订单在系统中等待的平均时间。
- 设备利用率:设备实际工作时间与理论工作时间的比值。
2. 系统瓶颈:- 通过仿真实验,发现系统瓶颈为货架容量不足,导致订单在系统中等待时间较长。
3. 优化方案:- 增加货架数量,提高货架容量。
- 调整输送线速度,提高系统吞吐量。
五、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物流系统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货物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对物流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实现物流过程的高效运作和优化管理。
本报告将对物流系统的仿真实验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物流系统的仿真实验,探讨物流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以及优化方法,为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提供参考。
2.实验设计(1)实验场景设计本次实验选择一个快递物流分拨中心作为实验场景,包括入库、出库、分拣等环节。
(2)数据收集收集实验所需的数据,包括货物流动时间、仓库容量、分拨中心工作人员数量、分拣速度等。
3.实验过程(1)数据准备根据实验场景设计,准备所需的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包括仓库容量、分拣速度、货物流动时间等参数。
(2)模型建立根据数据准备阶段的数学模型,建立物流系统的仿真模型,包括仓库模块、机器人模块、工人模块等。
(3)系统参数设定设定物流系统的各项参数,如仓库容量、分拣速度等,并设定实验时间。
(4)仿真运行根据所设定的参数,进行物流系统的仿真运行,并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分析根据仿真运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货物流动时间、仓库利用率、分拣效率等指标的分析。
4.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物流系统的一些性能指标,如货物流动时间、仓库利用率、分拣效率等。
通过对不同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可以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性能。
5.结论通过物流系统的仿真实验,可以对物流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
通过对系统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可以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性能,减少资源浪费,并实现物流过程的高效运作和优化管理。
综上所述,物流系统的仿真实验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和优化物流系统的方法。
通过实验过程的设计和数据分析,可以为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和性能。
物流运输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运输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优化物流运输系统成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
本次物流运输系统仿真实验旨在通过建立模型,模拟真实的物流运输流程,分析不同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实际物流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二、实验原理物流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涉及到货物的收发、运输工具的调度、路线规划等多个环节。
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重现这些环节,并对各种策略和参数进行调整和评估。
仿真模型基于离散事件模拟的原理,将物流运输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事件,如货物到达、车辆出发、装卸货等。
每个事件的发生时间和相关参数根据设定的概率分布和规则来确定。
通过对大量事件的模拟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平均运输时间、车辆利用率、货物积压量等。
三、实验环境与工具本次实验使用了专业的物流仿真软件_____。
该软件具有强大的建模功能和可视化界面,能够方便地构建物流运输系统的模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和分析。
实验在配备了高性能处理器和足够内存的计算机上进行,以保证仿真运算的速度和稳定性。
四、实验步骤1、系统分析与建模对实际的物流运输系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其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相关参数。
根据分析结果,在仿真软件中建立相应的模型,包括货物生成源、仓库、运输车辆、运输路线等元素。
2、参数设置确定货物的到达速率、货物的种类和数量、车辆的载重量和行驶速度、装卸货时间等参数。
设置不同的策略和规则,如车辆调度算法、优先配送规则等。
3、仿真运行启动仿真模型,让系统在设定的参数和策略下运行一定的时间。
观察系统的运行情况,记录关键事件和数据。
4、结果分析仿真结束后,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统计平均运输时间、车辆利用率、货物积压量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参数和策略下的结果,找出最优的方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输时间分析在不同的车辆调度算法下,平均运输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采用先进先出(FIFO)调度算法时,平均运输时间较长,而采用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时,紧急货物能够得到优先处理,平均运输时间明显缩短。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书实验报告题目:物流系统仿真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2015年5月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物流系统仿真二、实验要求⑴根据模型描述和模型数据对配送中心进行建模;⑵分析仿真实验结果,找出配送中心运作瓶颈,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验目的1、掌握仿真软件Flexsim的操作和应用,熟悉通过软件进行物流仿真建模。
2、记录Flexsim软件仿真模拟的过程,得出仿真的结果。
3、总结Flexsim仿真软件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三、实验设备PC机,Windows XP,Flexsim教学版四、实验步骤1 货物的入库检验过程模型描述三种货物以特定的批量在特定的时间送达仓库的暂存区,由两名操作员将它们搬运到相对应的检验台上去,检验时需要操作员对检验设备进行预置,并在完成检验时自动贴上相应的标签。
货物经过检验后,通过不同的三个传输带传送到同一个位置。
构建模型布局为验证Flexsim软件已被正确安装,双击桌面上的Flexsim图标打开应用程序。
一旦软件安装好你应该看到Flexsim菜单和工具条、实体库,和正投影模型视窗。
第1步:在模型中生成所需实体从左边的实体库中拖动一个发生器到模型(建模)视窗中。
具体操作是,点击并按住实体库中的实体,然后将它拖动到模型中想要放置的位置,放开鼠标键。
这将在模型中建立一个发生器实体,把其余实体按照同样的方法生成。
如下图所示。
一旦创建了实体,将会给它赋一个默认的名称,在以后定义的编辑过程中,可以对模型中的实体进行重新命名。
完成后,将看到上面这样的一个模型。
模型中有1个发生器、1个暂存区、3个处理器、3个输送机、1个分配器、2名操作员和1个吸收器。
第2步:定义物流流程(1)连接端口下一步是根据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
连接过程是:按住“A”键,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发生器并拖曳到暂存区,再释放鼠标键。
拖曳时你将看到一条黄线,释放时变为黑线。
按住“A”键连接每个处理器到暂存区,连接每个处理器到输送机,连接每个输送机到吸收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多式联运及物流枢纽
仿真应用平台
性能测试报告
文档描述信息:
文档修订摘要:
目录
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术语、定义和缩写 (4)
2.性能测试目标 (5)
3.性能测试场景 (5)
3.1负载测试场景 (5)
3.1.1登录并发场景 (5)
4.测试环境 (6)
4.1软/硬件环境 (6)
5.测试资源 (7)
5.1测试工具 (7)
5.2测试人员、时间及地点 (7)
6.测试结果及分析 (7)
6.1负载测试 (7)
6.1.1登录并发测试结果(2016-02-28更新) (7)
6.1.2登录并发测试结果分析(2016-02-28更新) (9)
7.性能测试结果总结 (12)
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性能测试报告文档主要为相关人员了解XXX在测试环境下,其操作响应时间、能够支持的最大负载等性能指标。
1.2 术语、定义和缩写
性能测试:指特定条件下所进行的对系统响应时间的测试。
负载测试:评测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响应速度,属于性能测试的一种。
压力测试:确定系统最大负载而进行的一项性能测试,属于性能测试的一种。
并发:指在某一时刻(某秒)多用户同时向服务器提交请求。
即在1秒钟内服务器能同时正确响应的用户请求,一般用线程来模拟实际用户的并发请求。
并发用户:指在性能集合点并发执行事务的用户。
最大并发用户数:指系统已不能正确响应超过5%并发事务时的最大虚拟用户数。
在线用户:指用户登录系统后,一直未退出系统或用户处于活动状态。
虚拟用户:通过执行测试脚本模仿真实用户与被测系统进行通信的用户。
事务(交易):完成一定功能的单个或多个操作处理过程就是一个事务。
集合点:即并发操作点,就是多用户同时向服务器提交请求的操作点。
响应时间:从客户端发出请求开始到服务器成功响应,并返馈到客户端为止的这段时间。
LoadRunner: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工业标准级负载测试工具。
后面具体介绍。
场景:LoadRunner的专门术语,是所有测试资源包括测试脚本、运行设置、运行用户数等的集合。
在这个场景中,可以定义并发用户的数目,定义要运行的脚本,或者说运行的流程类型。
在一个场景中,可以是单个流程,也可以是多个流程的组合。
Hits Per Second:点击次数——每秒用户对Web Server端的HTTP请求数。
Average 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sec):平均事务响应时间——系统成功处理一个事务的平均响应时间。
Transaction per second (TPS) :每秒成功处理的事物数量
% Processor Time (Processor _Total):服务器的CPU利用率<80%
% Disk Time (PhysicalDisk _Total):服务器的单个磁盘利用率<80%
2.性能测试目标
3.性能测试场景
由于本次性能测试时间问题,基准测试和压力测试场景待负载场景执行完成以后决定是否执行。
3.1 负载测试场景
本场景模拟日常使用中,并发用户数进行持续收发请求的过程,目的是测试日常并发用户数持续发请求和峰值并发用户数持续发请求(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峰值)是否满足各性能指3.1.1登录并发场景
4.测试环境4.1 软/硬件环境
5.测试资源
5.1 测试工具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8.1
5.2 测试人员、时间及地点
测试人员:
测试时间:2016-02-28
6.测试结果及分析
本次测试的终止条件是响应时间超过指标值中的不可接受的响应时间。
6.1 负载测试
6.1.1登录并发测试结果(2016-02-28更新)
6.1.2登录并发测试结果分析(2016-02-28更新) 1.相应时间
➢10个并发用户事务响应时间图:
➢20个并发用户响应时间图:
➢30个并发用户响应时间图:
➢40个并发用户响应时间图:
➢50个并发用户响应时间图:
2.服务器资源
➢10个并发用户服务器资源占用百分比图
➢20个并发用户服务器资源占用百分比图
➢30个并发用户服务器资源占用百分比图
➢40个并发用户服务器资源占用百分比图
➢50个并发用户服务器资源占用百分比图
7.性能测试结果总结
1、当用户数为30个时,90%用户响应时间为9.102秒,失败交易数为零;当用户数为
40个时,90%用户响应时间为12.422秒,失败交易数为零。
2、当用户数为50个时,90%用户响应时间为15.43秒,成功交易数为1107,失败交易
数为5043,LoadRunner报错,响应时间曲线呈锯齿状,起伏较大,服务器占用比率曲线也呈锯齿状,CPU占用率最大值为99.487%。
报错信息:Action.c(9): Error -26612: HTTP Status-Code=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for "http://192.168.1.44:8080/sdm/login"
3、WEB服务与数据库服务在同一台机器上,且服务器为普通PC机,与真实环境存在
偏差,故此次用户登录接口性能测试结果可能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