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 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
部编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题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面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肯思考、善于动脑筋的人常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人。
B.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C. 他每天对着家乡的方向张望,真到了望眼欲穿的境地。
D. 这个老中医的医术非常高明,妙手回春,一个个病人从他那里病愈出院。
【答案】 B【解析】【分析】A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
这里使用正确。
B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2.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家风是思想、精神方面的内容,这里使用不恰当。
C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想念的迫切。
这里使用正确。
D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成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成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成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成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2.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答案】 C【解析】【分析】C:“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不符合语境。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部编语文中考(完整版)成语及习惯用语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语文中考(完整版)成语及习惯用语练习题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试卷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中美两国首脑会晤来看,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国贸易争端的不二法门。
B. 在这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坏人利用。
C. 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D. 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我们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处在金戈铁马的求学期间,我们更是相互帮助。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B. 近年来,贪官携巨额赃款外逃事件频发,面对巨款流失境外的现实,我国的诉讼制度目前还束手无策。
C.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D. 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
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3.下面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肯思考、善于动脑筋的人常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人。
B.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C. 他每天对着家乡的方向张望,真到了望眼欲穿的境地。
D. 这个老中医的医术非常高明,妙手回春,一个个病人从他那里病愈出院。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王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B. 临近中考,别的同学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C.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流血流汗拼搏出来的。
D. 国庆节凌晨,各高速公路上汽车摩肩接踵,迎来了拥堵高峰。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漫野的绿色填补了生活的空白,缥缈的七彩洋溢着青春的风采。
B. 父亲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各句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B. 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C.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了。
D. 把李白说成是杜甫,这不是李代桃僵吗?【答案】 D【解析】【分析】A.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地荡然无存了。
C.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望洋兴叹。
D. 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冠冕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答案】 A【解析】【分析】A:使用正确。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B:使用有误。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用于此处不恰当;C:使用有误。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用在此处不和语境;D:使用有误。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
B. 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C. 王丁在校运会上夺得了一百米短跑的冠军,他的丰功伟绩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D. 课堂学习时,我们应该增强效率意识,培养和养成抽丝剥茧、多思勤问的好习惯,这样就能及时理解消化当堂学习的内容。
【答案】 C【解析】【分析】A.濡养:养育,培养的意思,另外也有滋养的意思。
这里使用正确。
B.汲取:吸取。
这里使用正确。
C.丰功伟绩:意为伟大的功劳和成就,泛指: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
这里显然不合语境。
D.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
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词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词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唐代诗人李白文采斐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传诵。
B. 最近,阿成迷上了炒股,在同事的指点下倒也挣了不少钱,可谓获益匪浅。
C. 桂林摩崖造像雕工细腻,有岭南“小家碧玉”的地方风格,区别于北方造像的宏大。
D. 她为人冷淡,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总是漠不关心,所以常常给人留下“自私”的印象。
【答案】 B【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用来形容赚钱不恰当,用错了对象;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1)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3)要注意成语使用的范围、前后成分的搭配、语意重复、对象范围(尤其是发生变化的词语);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成语及惯用语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面词语中,划线的“载”与“厚德载物”的“载”,意思最接近的是()A. 千载难逢B. 风雪载途C. 满载而归D. 载歌载舞【答案】 C【解析】【分析】A.意为“年”。
B.意为“充满”。
C.意为“承载”。
与“厚德载物”的“载”意思相同。
D.意为“又”。
故答案为: 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可使用排除法。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年东台条子泥征文大赛,各地作家前仆后继,纷纷参赛,竞争十分激烈。
B. 四合院是传承百年的中国建筑智慧,更是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雕梁画栋之间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
C. 上午第一节课,李老师精神焕发,他孜孜不倦地走到讲台前,开始讲课D. 他做事雷厉风行、不言而喻,效率很高,深受员工喜爱【答案】 B【解析】【分析】A.“前仆后继”意思是指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B.“雕梁画栋”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
用在此处恰当。
C.“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用在此处形容老师上课不恰当。
D.“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用在此处形容一个人做事不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做信客,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余秋雨《信客》)B.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成语及惯用语练习题含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练习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无论怎么蠢笨的人,有时都能给别人提出忠告。
B.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美丽、富饶的名城。
C. 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D. 月下的松树林里不时传来怪鸟的哀啼,令人不寒而栗。
【答案】 C【解析】【分析】A蠢笨:笨拙;不灵便。
这里使用正确。
B富饶:富足有余。
多指财物等。
这里使用正确。
C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D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2.下列句子中横线的成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新冠疫情肆虐,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我们江苏省医疗队义无反顾,首当其冲,令人动容。
B. 在人迹罕至的民林深处,奇异的原始森林风光,令人心旌荡漾,难以忘怀。
C. 三月的西溪,黄花灿烂,碧水悠悠,几只白鹭时不时掠过湖边垂柳,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D. 做任何事都要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否则将“欲速则不达”。
【答案】 B【解析】【分析】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用在整理不合语境。
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在此处不合对象。
D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前进,前面已经有了按照一定步骤,再用循序渐进,重复。
故答案为:B【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唐代诗人李白文采斐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传诵。
部编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漫野的绿色填补了生活的空白,缥缈的七彩洋溢着青春的风采。
B. 父亲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C.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D. 电视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播出后,粤菜成为美食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答案】 C【解析】【分析】A.洋溢:指充分流露、显示。
使用正确;B.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使用正确;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在句子中用来形容问题不恰当,使用错误;D.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使用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2.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或一蹶不振。
我们与其抱怨命运不公,自怨自艾,还不如泰然处之。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A. 怨气冲天B. 一蹶不振C. 自怨自艾D. 泰然处之【答案】 C【解析】【分析】A.怨气冲天,意思是怨愤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使用正确。
B.一蹶不振,意思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使用正确。
C.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
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与前文语境“抱怨命运不公”矛盾,使用有误。
D.泰然处之,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使用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阳光是公平的,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
B. 他紧咬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老师。
C. 一首小诗感动了亿万观众,它启发我们要珍视自己,不可妄自菲薄。
D. 电影《无问西东》上映之初就炙手可热,引发了人们对青春意义的思考。
【答案】 D【解析】【分析】A. 沉湎:沉溺,耽于。
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
B. 郑重:严肃认真,审慎;殷勤。
C. 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
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
D.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使用语境明显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词语、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词语、成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词性、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2.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 2019年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会上,内地与澳门学生将中华经典诗文与音乐、舞蹈、舞台声光电技术等艺术元素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呈现中华语言之美。
B. 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
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
C.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精品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和手法,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
D. 电影《老师·好》中,起初性格各异、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感召下,走向了成熟。
开心相聚的那天,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答案】 D【解析】【分析】D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
“天伦之乐”是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不能形容“师生们”在一起的情况。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各句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B. 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C.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了。
D. 把李白说成是杜甫,这不是李代桃僵吗?【答案】 D【解析】【分析】A.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 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别具匠心,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空气。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评话家,张岱、吴伟业、钱谦益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为他写过诗文。
D. 随着“扬州教育大阅读”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答案】 B【解析】【分析】A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这里使用恰当。
B.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该成语与“影响”搭配不当。
可改为“潜移默化”。
C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
这里使用正确。
D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这里使用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随着北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化,各类学校创文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些活动既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又丰富了学校的发展内涵。
B. 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由南宁某单位主办的“有一种幸福叫‘我陪爸妈去远足’”大型孝行活动,大力弘扬了“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C. 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
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D. 南宁外国语学校举行第三届“雅博”读书节系列活动之“我是演说家”决赛,经过角逐,最终,廖嘉乐同学的演说脱颖而出。
【答案】 C【解析】【分析】A.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
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使用正确。
B.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使用正确。
C.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不合语境。
D.脱颖而出:意思是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使用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欧阳自远说:“月球背面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是接收低频辐射的一个完美的场所。
”B. 他为照顾患病卧床的弟弟,辞掉县城工作回村种地,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着不离不弃的手足深情。
C. 河北平山出土的中山王方壶、大鼎、圆壶等所谓“中山三器”,再配上用中山篆字体镌刻的长篇铭文,真是相得益彰。
D. 在这部作品中,他把对母亲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惟妙惟肖的陈述之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之河。
【答案】 D【解析】【分析】ABC:正确;D 有误,“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该成语用错对象,它形容描写或模仿,不能用来形容感情。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5.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有些标题党为了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故弄玄虚,以致误导舆论。
B. 高大的烟囱如森林般耸立大地,铲去农田毁掉森林后建起的工厂星罗棋布。
C. 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D. 在老师的教诲以及他自己强聒不舍的努力下,他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答案】 D【解析】【分析】ABC.使用正确;D.使用有误,强聒不舍:聒:声音吵闹;舍:舍弃。
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句中指的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该成语和句意不符。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解答时需要认真读题,回顾所学完成作答。
做好本题需要学习中多积累,在学习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曾经反复诵读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文,细细地品味过这段文字特有的生命节律和韵致,时而____________,时而疏可走马,时而____________,时而低回婉转,时而峭拔如壁立万仞,时而和缓如____________,读起来既起伏有致,又一气呵成。
《谈生命》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神韵。
A. 响遏行云密不透风平湖秋月B. 响遏行云平湖秋月密不透风C. 平湖秋月密不透风响遏行云D. 密不透风响遏行云平湖秋月【答案】 D【解析】【分析】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
平湖秋月:描写的是秋日一望无际的湖面。
平湖秋月跟上面的那句诗出是一样,他是两种意境的结合,平湖和秋月。
其实也就是写的月下平静的湖面。
他用一种修辞把两个意境连在一起,让人感到很美,很有诗意思。
只是后人把平湖秋月作为西湖的一个景点了。
第一个空应与“ 疏可走马”相对,应选密不透风。
第二个空应与低回婉转相对,故应选用响遏行云。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种类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
另外,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等。
7.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他说起话来唠唠叨叨,使人讨厌。
B. 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
C. 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 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答案】 C【解析】【分析】“无动于衷”与“在心里”词义重复。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8.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 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 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 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 《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答案】 C【解析】【分析】A.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这里使用正确。
B.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
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这里使用正确。
C.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这是一个褒义词,不能用于此语境。
D.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9.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 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 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 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答案】 A【解析】【分析】A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句中用于形容剧情不恰当。
B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这里使用正确。
C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这里使用正确。
D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10.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卫生是饭店的生命底线,出现明显的卫生问题,食客的饮食体验会一落千丈。
B. 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
C. 当前,不少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针对这一现象,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由于天气非常炎热,汉子担子里的酒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答案】 D【解析】【分析】A.一落千丈:原指琴声陡然降落。
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运用恰当;B.面面相觑: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运用恰当;C.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运用恰当;D.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运用不恰当;故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