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简介

我们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在远古,炎帝,黄帝分别是两个部落的首领,处于同一个时期。
当时中国大地上,有好几个部落,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蚩尤,他的八十一个兄弟都是猛兽,打败了炎帝。
炎帝请求黄帝帮忙。
黄帝平时驯养了六种野兽,加上军队,战胜了蚩尤,受到很多部落的拥护,并不断扩大势力。
但是后来炎帝和黄帝也发生了冲突,炎帝战争失败,从此黄帝就成了中原部落联盟的霸主。
黄帝还有很多创造发明,如织布当衣,养蚕等。
黄帝以后,出了三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叫尧,舜,禹。
尧不愿把位子传给无能的儿子,他观察一个叫“舜”的年轻人。
舜品行高尚,以宽宏的态度来包容继母和弟弟对他的迫害。
所以尧欣赏舜,把女儿嫁给了他,并将首领的位置让给了他。
这种让位,历史上叫做禅让。
舜接替首领位子后,发现尧指派的一个治理水患的官员办事不力,就把他杀了,指派他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终于引水入海,解决了水患。
舜老了,就把首领位子让给了禹。
但是禹还没有选定禅让的人选就死了。
夏部落的大臣们拥戴大禹的儿子启登上了皇位。
从此,我国开始了王位世袭制度。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了。
夏启死后,又把位子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太康。
太康不管政事,终日打猎,被夷部落的首领后羿夺了权,只得过流亡的生活。
后羿,就是“后羿射日”的那个传说人物,夺权后不敢自己称帝,就立了太康的兄弟仲康当魁儡皇帝。
仲康死后,他索性把仲康的儿子相赶走,夺了夏朝的王位。
但后羿又开始沉迷于打猎,把政务都交给亲信寒浞打理。
不想,寒浞乘机夺权,把后羿给杀了。
他还赶尽杀绝,杀死了被后羿赶走的相。
相怀孕的妻子从墙洞里爬出去才得以逃生,生下个儿子叫少康。
少康长大后,把王位从杀父仇人寒浞手里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失权,到少康重新掌权,经历了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叫做“少康中兴”。
但夷族一直造反,后羿的后代都很擅长弓箭。
后来少康的儿子帝柕继位,发明了盔甲,才彻底战胜了夷族。
夏朝统治了四百多年,最后一个皇帝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
中国历史事件之奴隶社会

中国历史事件之奴隶社会三、奴隶社会1.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破坏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惯例,自己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夏朝历时470余年,公元前16世纪,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领导下打败桀。
夏朝灭亡。
夏朝的农业已经有相当大的发展,已知酿酒,并发明了青铜器铸造技术,这一创造发明,标志着中国从夏开始,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铜器时代。
夏朝的“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的记历分法,一直流传到现代。
2.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奴隶制朝代。
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II世纪。
延续600年时间。
商朝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这时已有金属器物、青铜器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为世界历史所罕见。
农耕畜牧及手工业与商业有了明确分工,文字历法等文化出现。
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商朝已有成文法,所以荀子说:“刑名以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代的文字主要是刻记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上,其中以刻记在甲骨上为最多,刻记在甲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乘商朝内乱,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纣,激战于商都郊外的牧野,商兵阵前起义。
引周兵攻入商都,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
3.西周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韦曲西北)。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编制的礼乐制度和建立的完备的宗法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礼”是体现奴隶主贵族统治意志的生活方式,其内容包括国家政治制度、风俗习惯、日常生活仪节等,分吉、凶、军、宾、嘉五礼,即有关祭祖丧葬、军族、朝觐盟会和婚冠喜庆仪式,“军”是配合“礼”的五乐形式。
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制系统,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嫡长子继承权的制度。
其内容是: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全姬姓宗族的首领,掌握全国最高的政权和族权;每代“天子”都是以嫡长子继承父位,为下一代的“天子”;每代诸侯也是由嫡长子即位。
高一奴隶社会知识点

高一奴隶社会知识点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指的是在社会发展中,奴隶制度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
本文将从奴隶社会的概念、特点、经济基础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概念奴隶社会是指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社会形态中,劳动者被剥夺自由地位,成为奴隶,被奴隶主占有和支配的社会形态。
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持续到公元西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代希腊、罗马等地。
二、特点1. 奴隶制度:奴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生产力,他们被奴隶主占有并强制劳动,没有私有财产和自由。
2. 和平发展:奴隶制度下的社会发展较为稳定,奴隶主阶级统治阶级对内统一,对外开展军事扩张。
3. 农业经济:奴隶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奴隶在耕地、种植经济作物以及养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 社会阶级划分:奴隶社会存在着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基本阶级,奴隶主拥有土地和奴隶,奴隶则失去自由地位。
三、经济基础1. 农业生产:奴隶制度下,农业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
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以供奴隶主享用,特别是农业劳动所得,是维系奴隶社会稳定的关键。
2. 商品交换:奴隶社会出现了一定的商品交换,奴隶主通过购买和销售奴隶、农产品等以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
3. 铁器制作:在奴隶社会晚期,铁器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四、社会结构1. 奴隶主阶级:奴隶主是社会的统治者,拥有土地和奴隶。
他们经营庄园,享受奴隶劳动所得,掌握政治和经济权力。
2. 奴隶阶级:奴隶是统治阶级的财产,失去自由地位,被迫从事体力劳动。
他们没有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完全受奴隶主支配。
3. 自由民:自由民是一个夹在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社会群体,他们既不是奴隶也不是奴隶主,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
总结: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是奴隶制度、和平发展、农业经济和社会阶级划分明确。
其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结构由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自由民构成。
奴隶社会

朝代建立时间都城疆域建立者暴君名臣夏约前2070年阳城河南西部的伊水、洛水流域,及山西南部地区禹桀——商约前1600年定都亳;盘庚迁都到殷,故商朝也称殷朝东到山东西部,北到河北中部,南至长江流域汤纣伊尹西周(鼎盛时期)约前1046年镐京武王厉王、幽王(灭亡)姜尚分封制中原地区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时“五谷”已齐备公元前770年春秋五霸主要争霸战争战国七雄战国时著名战役⑴ 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⑵ 城濮之战----晋楚----晋文公----退避三舍;⑶ 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韩、赵、魏三家分晋,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在中央。
⑴ 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⑵ 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⑶ 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青铜文明青铜器: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商朝是鼎盛(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青铜文化手工业农业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1、目 的: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2、主要措施: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意 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重点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2、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破坏了禅让制1、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臣民封给诸侯。
2、后期爆发了平民反抗,赶走周厉王(暴君),这个事件叫做“国人暴动”争霸战争的影响:⑴ 给人民带来灾难。
⑵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时代灿烂的奴隶制文明青铜文明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战国之所以称为大变革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奴隶社会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
①思想体系核心是“仁”。 ②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思想 ③“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
教育: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学在官 府”,只允许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典籍: “六经”
孔子杏坛讲学图
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 被后世称为“六经”
• 甲骨文,又称“契 文”、“甲骨卜辞”、 殷墟文字或“龟甲兽 骨文”。甲骨文记录 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 和经济情况,主要指 中国商朝后期(前 14~前11世纪)王室 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 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 的文字,内容一般是 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 所得结果。
1. 重耳流亡
看 图 说 史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楚庄王称霸
晋文公死后,晋国 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 的霸权。(公元前597 年)楚晋军队在邲 (今河南荥阳北)进 行决战,晋军大败。 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 国。楚庄王成为 新的霸主。
关于楚庄王,同学们知 道哪些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 管仲改革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首霸 “尊王攘夷”和“葵丘会盟”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晋楚争霸 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吴越争霸 吴国争霸 越国争霸
① 道家学派创始人,作品:《道德经》
老子
② 学说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请思考:
齐桓公为什么 能首先成就霸 业?
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原因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1.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奴隶制建立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和一系列奴隶国家机器的出现为标志。
2.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奴隶制政治制度、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善,残酷的刑法、“人牲”和“殉葬”。
3.西周: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
奴隶社会的各种制度渐趋完善。
井田制和分封制均在西周时期达到完善。
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阶段。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霸主政治是其最集中的体现。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
土地所有制开始发生变迁。
封建社会⑴战国时期: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阶段。
政治: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实力增强,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国确立。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繁荣。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获得一定发展,并互相推动。
文化:战国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均取得突出成就。
最能反映时代特点的是“百家争鸣”。
这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巨变;封建地主阶级的集权政治代替了奴隶主的贵族政治;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战国时代各国对人才的渴求和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诸侯纷争为知识分子提供的自由流动和自由表达观点的社会环境;阶级关系的变动和阶级斗争的复杂化等等因素促成了百家争鸣的形成。
⑵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整体的确立和巩固(史实略)。
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民族: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长期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根基。
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
在西部,同西域各族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
张骞和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往来,密切了联系。
在南方,秦汉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
对外关系:奋发进取精神推动了秦汉走向世界的步伐。
秦汉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丝绸之路”,使得汉代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
文化: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长期分裂割据是基本格局,也孕育统一趋势;既有残酷的战争掠夺,也有对峙下的竞争发展。
2奴隶社会

第一节夏奴隶制国家的形成约在公元前二千二百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夏王朝的开始。
古文献上一再提到,比商更早的是夏王朝。
《尚书·召诰》:“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所以说,夏代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
夏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夏,原来是一个部落联盟的名字,以后才成为王朝的称号。
据《史记·夏本纪》所载,这个部落联盟是由夏后氏、有扈氏等十二个拟姓的氏族部落组成的。
据古书记载,夏兴起崇山,夏禹之父鲧也封于崇,禹建都于阳城。
又说伊水、洛水两岸是“有夏之居”,从这些记载来看,今河南嵩山到伊水、洛水流域这一范围是夏人活动地区之一。
今山西南部,也是夏人曾经活动过的地方。
古书上说禹又都于安邑、平阳,西周初年,这一带还被称为夏墟,这里的居民尚保存着夏人的一些风俗习惯。
古书上说夏后相曾建都于帝丘,则夏人活动的范围,东面一直达到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处。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山西的有些地方,作过一些调查和发掘,发现有介于龙山晚期和早商文化之间的不少文化遗存。
尽管目前确切地判明其时代还缺乏更多的证据,但这对于寻找夏文化仍不失为重要的线索。
夏王朝的建立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夏王朝自禹至桀,共为十七君,历时四百七十一年。
夏禹传子,是“天下为家”的开始,从此以后,“大人世及以为礼”,就是说父子、兄弟相传便成为制度了。
《史记·夏本纪》说夏禹仍是按照旧的传统制度以天下授益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据说当时有些诸侯皆去益而朝启,看来当时不少贵族已是拥护王位世袭制的。
由于私有制的发展,掠夺战争日益频繁,社会内部已分成两个对立的阶级,氏族制已失去作用。
军事首长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
古书上说“启代益作后”,禅让制遂被启破坏。
益为了维护禅让制而反对启,结果启杀掉了益。
当时有些守旧的氏族如有扈氏,也对启夺位不服,而进行武装叛乱,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有扈氏被启所灭,其失败是历史发展倾向所决定的。
奴隶制社会的解释

奴隶制社会的解释奴隶制社会学习资料一、定义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工具等)并完全占有奴隶本身。
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被买卖、赠送甚至随意处死。
二、产生的原因(一)生产力发展1. 金属工具的使用在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如青铜器,后来发展到铁器)开始被广泛使用。
这使得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人们能够开垦更多的土地,进行更复杂的生产活动。
例如,铁制农具的出现,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原本在石器时代难以开垦的土地,现在可以被耕种,粮食产量增加,这就为剩余产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 剩余产品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满足自身基本生存需求之外,开始有了剩余。
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得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管理、文化等其他活动。
这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因为人们开始关注对剩余产品的占有。
(二)私有制的产生1. 概念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制度。
在原始社会,生产资料是公有的,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人们开始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进而发展到对生产资料(如土地、牲畜等)的私有。
2. 影响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
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如善于经营、拥有特殊技能等)积累了较多的财富,而另一些人则逐渐贫困。
这种贫富分化不断加剧,最终形成了阶级对立,为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三、社会结构(一)奴隶主阶级1. 特征奴隶主阶级是奴隶制社会的统治阶级。
他们掌握着大量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奴隶等。
奴隶主不从事直接的生产劳动,主要依靠剥削奴隶的劳动成果为生。
他们在政治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制定各种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2. 地位与作用在社会中处于最高地位,享受着各种特权。
他们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社会生产(虽然是通过剥削奴隶的方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艺术等上层建筑领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奴隶社会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奴隶社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奴隶社会
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
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
奴隶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
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
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奴隶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本身;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
地位和相互关系方面: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是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奴隶被剥夺一切权利,在暴力下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
产品分配方面:奴隶主阶级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全部劳动成果,过着奢侈豪华的寄生生活;奴隶只能获得极少的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奴隶社会
奴隶视为是奴隶主的财产,可以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
夏朝是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奴隶制建立以王位世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