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
油品运输车辆标准及驾驶员要求

油品运输车辆标准及驾驶员要求为了确保油品运输的安全,对油品运输车辆的标准及驾驶员的要求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
一、油品运输车辆标准1.车辆要求(1)车况良好:油品运输车辆应保持良好的外观和整洁的内饰,车辆部件需要经常维护,如发动机、转向、制动、灯光等。
(2)质量标准:油品运输车辆的车体承载能力需高于其所装载的油品重量,同时在设计之初便要按照油品运输车辆的要求进行了优化。
(3)罐体标准:罐体在结构上应该具有优良的耐压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撞击性能。
在罐体制造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测和检验,才能获得合格证书。
(4)装载要求:在油品运输过程中,车辆上的油品必须达到超过 90% 的装载率,以确保运输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2.驾驶室要求(1)司机座椅:油品运输车辆的司机座椅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在长时间驾驶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司机的身体健康。
(2)视线范围:司机视线范围应足够宽广,能够找到可靠的视觉参考点,并且需要达到国际或国家标准。
3.安全指示要求在油品运输车辆的玻璃、车身、灯光等处设置安全标示,标识交通条件和驾驶员的职责,以保障安全。
二、驾驶员要求1.资格要求(1)持有正常有效的驾驶证,并且需要满足驾驶油品运输车辆的要求。
(2)从业经验:驾驶员要具备足够的油品运输驾驶经验,至少应在国外或国内有 3 年以上的驾驶经验。
2.安全培训要求由于油品运输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求驾驶员参加各种油品运输方面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应急处置的培训。
3.健康要求作为油品运输车辆的驾驶员需要身体健康,不可以患有有关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总体来说,对于油品运输车辆的要求和驾驶员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这是为了保证油品的安全运输。
只有合格的油品运输车辆和合格的驾驶员才能确保油品运输的顺利和安全。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设备基本技术要求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设备基本技术要求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车辆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车辆技术性能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2016)和《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 198—2016)规定的一级技术等级,并应按照《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 13992—2005)的要求,悬挂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喷涂警示标志和安全告示。
2、专用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符合《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2589—2016)的要求;燃料消耗量符合《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 719—2016)的要求。
3、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的专用车辆应符合《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GB 20300—2018)的技术要求。
4、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符合《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01)的要求。
5、常压专用罐车的罐体符合《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GB 18564.1—2006)、《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2部分:非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GB 18564.2—2008)的要求。
6、冷冻液化气体汽车罐车罐体的制造、检验应满足《冷冻液化气体汽车罐车罐体》(NB/T47058—2017)的要求。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罐体的制造、检验应满足《液化气体汽车罐车》(GB/T 19905—2017)的要求。
7、液化气体罐式集装箱的材料、设计、安全附件、制造、试验方法等应符合《液化气体罐式集装箱》(NB/T 47057—2017)的要求,液体危险货物罐式集装箱的材料、设计、安全附件、制造、试验方法等应符合《液体危险货物罐式集装箱》(NB/T 47064—2017)等的要求。
1。
QCT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

Q C/T653-20002000-08-15发布,2001-01-01实施前言本标准在GB/T9419-1988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对经改装后的汽车整车行驶、安全、制动等方面的要求及试验方法和飞机加油车的一些基本要求;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T9419-1988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专用汽车制造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卫杰、付先宜、孙广仁、杨守勋、姚传珠;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QC/T653-2000代替GB/T9419-198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装运轻质燃油的运油车、加油车含飞机加油车的定义,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随车文件、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用定型汽车底盘改装的装运轻质燃油的运油车、加油车含飞机加油车以下简称油车;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0-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495-19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589-1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GB3847-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GB5296.1-1997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0543-1989飞机地面加油和泄油用橡胶胶管GB11567-1994汽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要求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13348-1992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4761-1999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T1496-19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Tl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36-1990汽车滑行试验方法GB/T12538-1990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GB/T12539-1990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GB/T12540-1990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GB/T12543-1990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12544-1990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GB/Tl2545-1990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2547-1990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GB/T12673-1990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T12674-1990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GB/T12677-1990汽车技术状况行驶试验方法QC/T252-1998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QC/T486-1999汽车标牌QC/T503-1999特种挂车通用技术条件QC/T625-1999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JB/T4185-1986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JB/T5943-1991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JT230-1995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HB6122-1987飞机压力加油接嘴通用技术条件HB6130-1987飞机压力加油接嘴外形尺寸标准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油罐总容量油罐装满燃油的全部容量;3.2 余油量不能通过油车管路系统排出的罐内燃油量;3.3 油罐额定容量设计要求的能通过泵油系统泵出的罐内燃油量;3.4 膨胀容量罐内燃油其体积为油罐额定容量及余油量之和膨胀用的额外空间容量;3.5 额定加油流量设计要求的最大加油流量;3.6 额定工作压力在额定加油流量加油时的油泵出口压力;3.7 吸油深度油泵吸油口中心至所吸燃油油面的垂直距离;3.8 自吸时间油泵自开始运转到燃油开始泵到本车油罐所需的时间;3.9 吸油流量泵油系统吸注到本车油罐的燃油量及吸注时间不含自吸时间之比;4 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分类及主要参数参照表1;表1 分类及主要参数5 要求5.1 整车5.1.1 油车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5.1.2 外购件、外协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有制造厂的合格证;经油车生产厂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所有自制零、部件经检验合格方可装配;5.1.3 油车应能在环境温度为-40~+40℃条件下正常工作;5.1.4 油车外廓尺寸应符合GB1589的规定;5.1.5 油车厂定最大总质量不得超过底盘最大许用值,转向轴轮载质量和侧倾稳定角应符合GB7258的规定;5.1.6 油车的运行安全要求应符合GB7258的规定;5.1.7 油车制动性能应符合GB12676的有关规定;5.1.8 运油挂车、加油挂车或运油半挂车,加油半挂车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分别符合QC/T503和JB/T4185的规定;5.1.9 黑色金属件表面须经防腐蚀处理,凡与燃油接触的零件不得污染燃油并满足耐油的要求;5.2 油罐及其附件5.2.1 油罐额定容量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膨胀容量不得小于额定容量的3%,不得大于额定容量的10%;余油量不得大于额定容量的1%;5.2.2 油罐内设置带人孔的横向防波挡板,其上的人孔尺寸任一方向不得小于450mm,必要时可设置纵向水平的防波挡板;5.2.3 油罐表面纵向任一素线直线度公差在每米范围内应不大于5mm,全长范围内,中小型容量的油罐表面任一素线直线度公差应不大于12mm,大型油罐表面任一素线直线度公差应不大子15mm;5.2.4 油罐应设置上、下油罐的梯子,顶部应设置人孔、人孔盖和护栏;人孔直径不得小于450mm,人孔盖上应设观察口、通气阀;5.2.5 通气阀应能调节油罐内、外压差,其出气阀门应在罐内压力高于外界压力6kPa~8kPa时开启,进气阀门应在罐内压力低于外界压力2kPa~3kPa时开启,使油罐内、外气体相通;5.2.6 油罐底部应设置底部加油管、沉淀槽;油罐的设计应便于水分和杂质集聚于沉淀槽,沉淀槽最低处应设置排放沉淀物装置;5.2.7 油罐应能承受至少35kPa空气压力,不得出现渗漏和永久变形;5.2.8 飞机加油车采用碳素钢板材料制造的油罐内表面应使用符合虚13348规定的导静电防腐涂料;5.2.9 油罐内应设置指示容量的液位计或标尺,液位计表盘应装在油罐左侧;飞机加油车还应设置低液位控制装置和高液位控制装置,低液位控制装置应能自动控制油罐燃油的最低液位;高液位控制装置应能自动控制油罐燃油的最高液位;5.3 加油车泵油系统5.3.1泵油系统应能完成下述作业:a将本车油罐中的燃油,经过滤、计量加注到其他受油设备;b 将满足吸油条件的其它容器中的燃油吸注到本车油罐;c循环和搅拌本车油罐中燃油;d作为移动泵站使用;e抽回本车加油胶管中的部分燃油飞机加油车不要求;5.3.2泵油系统工作应满足下列要求:a泵油系统加油流量和吸油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b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T b不低于60h;c平均连续工作时间T4h;c不低于d可靠度应不小于92%;5.3.3过滤分离器应满足下列要求:a过滤后的燃油质量要满足受油设备对油品质量的要求;b便于清洗和更换滤芯,能自动或手动排放沉淀物,上部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放气阀;c飞机加油车的过滤分离器进、出口处应设置油品取样点;5.3.4流量计应满足下列要求:a允许为表:中加油软管流量的125%瞬时超量而无机械损坏和精度的降低;b计量轻质燃油精度不低于0.5级;c适用于计量汽油、煤油和柴油;d计量数值应显示清晰,便于观察;5.3.5 泵油系统压力管路应能承受1.5倍的额定工作压力,吸油管路应能承受200kPa煤油压力,历时5min不得渗漏;5.3.6 油泵进口前的管路中应设置一个符合油泵要求的滤网;5.3.7 油泵最高工作压力应不大于额定工作压力的125%,否则应设置泄压阀;5.3.8 飞机加油车应设置能控制加油接头出口压力的压力控制系统;5.3.9 加油胶管应能导静电,一般油车的管端接头采用插入式CRJ型软管接头,飞机加油车管端接头采用符合HB6122、HB6130规定的压力加油接嘴;5.4 安全和环保要求5.4.1 油车应具备防止和消除静电起火的安全装置;5.4.2 油车须配带灭火器,且便于存取,固定可靠;5.4.3 油车应设置接地线卷盘,接地线应柔韧,展开、回收方便;一般油车的接地线未端应设置便于插入潮湿地的插杆;飞机加油车的接地线应能自动回收,接地线未端应安装弹性“鳄鱼夹”,以便车辆与地面、车辆与飞机形成导静电通路;5.4.4 油车下部防护装置应符合GB11567的规定;5.4.5 油罐底部应设置符合JT230导静电拖地胶带;5.4.6 金属管路的任意两点间或任意一点到接地线未端,油罐内部导电部件上任意一点到拖地胶带未端的电阻应不大于5Ω;加油软管两端金属件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5Ω,飞机加油车用导静电加油胶管的性能应符合GB10543的规定;5.4.7 电器元件和导线必须连接可靠、屏蔽良好、有防爆措施;5.4.8 发动机的排气管消声器应选用防火型或加装防火装置,应改装于驾驶室前端,消声器出口应远离油罐及泵油系统,其距离不得小于1.5m;飞机加油车发动机的排气管消声器出口应避开作业操作回;5.4.9 油罐两侧要有明显的“严禁烟火”字样,油罐后部要有易燃液体标志且符合GB190的规定;6 试验方法6.1 油车试验条件和试验准备按GB/T12534的规定;试验装载物可以用水代替燃油;6.2 技术状态行驶检查按GB/T12677的规定进行;6.3 尺寸参数的测量按GB/T12673的规定进行;6.4质量参数的测量按GB/T12674的规定进行;6.5 质心高度的测量按GB/T12538的规定进行;6.6 最高车速试验按GB/T12544的规定进行;6.7 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按GB/T12547的规定进行;6.8 加速性能试验按GB/T12543的规定进行;6.9 爬坡试验按GB/T112539的规定进行;6.10 燃料消耗量试验按GB/T12545的规定进行;6.11 滑行试验按GB/T12536的规定进行;6.12 最小转弯直径测量按GB/T12540的规定进行;6.13 制动性能试验按GB12676的规定进行;6.14 汽油车排放物测量按GB14761的规定进行;柴油车排放物测量按GB3847的规定进行;6.15 噪声测量按GB/T1496的规定进行;6.16 行驶可靠性试验按QC/T252的规定进行;6.17 工作噪声测量加油车按额定加油流量加油时,用声级计测量距操作舱中部正前方1.0m、离地面高度1.5m处噪声级声值;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标准的附录表A1中;6.18 油罐容量参数测量a油罐总容量测量在油罐和管路均无燃油的条件下,置油车于平坦的场地上,给油罐计量注油到满罐为止,注入的燃油量为油罐总容量;注油系统的计量精度应不低于0.5级;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1中;b余油量测量当a项试验结束后,通过本车泵油系统或管路系统将油罐的燃油加注到其他受油设备,直到排不出燃油为止;打开油罐底部放油阀,放出的燃油量即为油罐余油量;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1中;c膨胀容量计算通过测定的油罐总容量、余油量和设计给定的油罐额定容量,根据公式1计算膨胀容量:V p =Vz-Ve-Vy (1)式中:Vp——膨胀容量,L;Vz——油罐总容量,L;Ve——额定容量,L;Vy——余油量,L;d余油量与油罐额定容量的百分比按b项的测量结果,根据公式2计算百分比:ξy =Ve/Vy×100% (2)式中:ξy——余油量与油罐觎定容量的百分比; e膨胀容量与油罐额定容量的百分比;按c项的计算结果,根据公式3计算百分比:ξp =Vp/Ve×100% (3)式中,ξ——膨胀容量与油罐额定容量的百分比;p6.19油罐及管路渗漏试验6.19.1 油罐涂漆前,封闭油罐上所有孔,从适当位置向罐内通如入35kPa的气压,保持10min,对焊缝涂抹肥皂水,观察有无渗漏、变形或压力下降;试验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2中;6.20 检查通气阀的工作情况6.21 导静电电阻测量用万用表或其它相关仪器测量下列部位导静电电阻:a从金属管路上任意一点到接地线未端;b从油罐内导电部件上任意一点到拖地胶带未端;c金属管路任意两点之间:d加油胶管两端金属件之间;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1中;6.22泵油系统作业性能试验6.22.1 加油性能试验在油泵额定转速下全部油管展开进行加油可以用本车油料进行循环,记录流量,加油管端部出口压力、油泵出口压力、油泵转速等有关数据,重复3次;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3中;6.22.2 吸油性能试验油泵按不同转速分别进行吸油性能试验,记录吸油深度、自吸时间、油泵转速且计算流量,绘制油泵转速与吸油流量、自吸时间的关系曲线,计算吸滴罐时间,确定最佳吸油工况;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4中;6.22.3 抽回油试验展开加油软管使其出口端高出地面2.5m,操作有关阀门,启动油泵,抽回加油软管中的燃油到本车油罐;6.22.4 油品检验在额定加油流量状态下,从过滤水分离器出口取样检测点取样,检查油品质量;6.23 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表2 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6·23.2试验中记录油泵启动次数,试验车每次故障名称和排除故障时间及流量、压力等数据,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入附录A表A5和表A6中;试验结束后计算下列指标:a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T bT b=nT/r (4)式中:T b——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h;n——试验样车总数;r——排除故障时间超过1h以上的次数;T——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时间,h;注:当r=0和r<n时,按T b=T计算;b平均连续工作时间T cT c=nT/m (5)式中:T c——平均连续工作时间,h;n——试验样车总数;T——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时间,h;m——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时间内启动油泵次数;c可靠度A i式中:A i——可靠度;n——试验样车总数;T——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时间,h;T i——第i台试验车排除故障时间,h;计算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5中;7 检验规则7.1 检验分类油车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型式检验项目见表3;表3 油车的检验7.2 出厂检验按规定的项目对每辆油车实施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7.3 型式检验7.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时;b产品停产三年后;c正常生产产量累计:000辆时;d 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e出厂检验与定型检验有重大差异时;8 标志、使用说明书8.1 标志油车应在明显部位固定产品标牌;标牌应符合QC/T486的规定,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与型号;b产品外形尺寸长调宽调高,mmc厂定最大总质量,kg;d整车整备质量,kg;e油罐额定容量,m3f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g制造厂名及厂牌;h车辆识别代码;8.2 使用说明书油车的使用说明书编写应符合GB5296.1的有关规定,应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与型号;b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c技术特点;d结构特点;e使用和维修;f技术保养;9 随车文件、运输、贮存9.1 随车文件a产品合格证和底盘合格怔;b使用说明书;c随车备附件清单;9.2 运输油车在铁路或水路运输时以自驶或拖曳方式上下车船,若必须用吊装方式装卸时,需用专用吊具装卸,防止损伤产品;9.3 贮存油车长期停放时,应将冷却液和燃油放尽,切断电源,锁闭车门、窗,放置于通风、防潮及有消防设施的场所井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定期保养;附录A标准的附录专用装置试验记录表表A1 专用结构参数和安全、环保试验记录表试验车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厂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底盘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A2 油罐及管路渗漏试验记录表试验车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厂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底盘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A3 加油性能试验记录表试验车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厂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底盘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A4 吸油性能试验记录表试验车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厂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底盘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A5 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记录表试验车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厂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底盘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A6 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故障汇总表试验车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厂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底盘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QCT6532000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

QC/T 653-2000(2000-08-15发布,2001-01-01实施)前言本标准在GB/T 9419-1988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对经改装后的汽车整车行驶、安全、制动等方面的要求及试验方法和飞机加油车的一些基本要求。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T 9419-1988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专用汽车制造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卫杰、付先宜、孙广仁、杨守勋、姚传珠。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QC/T 653-2000代替GB/T 9419-198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装运轻质燃油的运油车、加油车(含飞机加油车)的定义,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随车文件、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用定型汽车底盘改装的装运轻质燃油的运油车、加油车(含飞机加油车)(以下简称油车)。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0-19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495-197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 1589-1989 汽车外廓尺寸限界GB 3847-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GB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 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0543-1989 飞机地面加油和泄油用橡胶胶管GB 11567-1994 汽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要求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 13348-1992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 14761-1999 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T 1496-1979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T l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 12536-1990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GB/T 12538-1990 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GB/T 12539-1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GB/T 12540-1990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GB/T 12543-1990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 12544-19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GB/T l2545-1990 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2547-1990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GB/T 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T 12674-19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GB/T 12677-1990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试验方法QC/T 252-1998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486-1999 汽车标牌QC/T 503-1999 特种挂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625-1999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JB/T 4185-1986 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JB/T 5943-1991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JT 230-1995 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HB 6122-1987 飞机压力加油接嘴通用技术条件HB 6130-1987 飞机压力加油接嘴外形尺寸标准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运输油品罐车验收标准及人员要求

油品罐车验收标准及人员要求第一部分:车辆配置第二部分:人员基本要求一、对驾驶员(押运员)资格的一般要求(但不限于以下所述)1)25岁以上,45岁以下,健康状况适合驾驶。
2)对于所要求驾驶的车辆车型,具有有效证件。
3)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上4)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职业素质5)无重大责任事故记录6)驾驶经验:a)对于运输非危险品,至少有驾驶拖挂车 2年以上的经验;b)对于运输危险品,至少有驾驶拖挂危险品罐车1年以上的经验。
二、驾驶员(押运员)技能要求1)熟悉公司道路运输相关规定、制度;2)熟悉基本应急反应程序:a)发生事故应该做什么?b)收集泄漏物的建议c)货物防盗/抢的建议d)车辆机械故障停车的处理程序e)急救的建议f)消防设施的使用运输油品罐车验收标准及人员要求3)熟悉应急电话号码(公安110,消防119,急救120,交通事故120以及公司应急电话等);4)掌握运输油品罐车装、卸操作规程;5)具有一定的运输产品知识及应急处理方法;三、人员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1.作业人员入职前必须接受过“三级安全教育”;2.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管理规定(制度)、驾驶技能、产品知识等理论及实操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3.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至少包括:1)道路运输安全法规2)入门培训:a)公司的HSE管理体系b)应急反应计划及演练程序3)产品安全培训a)产品的安全技术数据(MSDS)*b)装卸操作程序*c)进入现场的HSE规定*4)个人防护及职业卫生知识a)急救知识b)防护用品的使用c)影响安全驾驶的管理(酒精及药物)d)疲劳管理 *5)驾驶技巧a)车辆检查及隐患报告b)行车路线风险识别*c)防御性驾驶技术*注:1.标注有*号的培训项目将由惠州物流运输配送分公司负责组织开展,其他培训项目由作业人员所在单位负责2.以上培训内容应在作业人员入职(上岗)前完成。
QCT644-2000-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1

QC/T 644-2000(200-07-07发布,2001-01-01实施)前言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适应汽车对燃油箱技术要求愈来愈高的实际需要,以提高汽车燃油箱的设计制造水平和实物质量水平。
本标准中燃油箱振动耐久性等效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D 1601-1995《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法》。
本次修订对汽车燃油箱的密封性、燃油箱盖的密封性、清洁度有所提高,并增加了对燃油箱的外观的要求及原材料、进气阀等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QCn 29034-1991。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通达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汽车油箱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友、彭立行。
本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1991年11月第一次修订,1999年9月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QC/T 644-2000代替QCn 29034-199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金属燃油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金属燃油箱。
其它车辆金属燃油箱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232-1988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GB/T 1839-1993 钢铁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 2975-1982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YB/T 5130-1993 热镀铅合金冷轧碳素薄钢板3 定义3.1 压力指相对压力。
其它定义见GB 18296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4 技术要求4.1 燃油箱必须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要求。
QCT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前言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汽车燃油箱盖、加油口QCT--488-2000

G 126 01 -20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 B 9 8 试验方法
G T 。 92 9一1 9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B/ 1 6 QC T -20 4 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 6 4 汽 车燃油箱 盖、 加油 口型式及 连接尺寸
燃油箱盖、 加油口 分为槽型和螺纹型两类。
2 93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汽 车行 业标 准
Q / 48 20 C T 8- 00
汽 车 燃 油 箱 盖、加 油 口
代 替 QC/ 4 8一 1 9 T 8 99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汽车燃 油箱 盖、 加油 口的型式 、 连接尺寸及相关技术要求 、 试验方法 、 检验规则、 志、 标 包装、 运输 、 贮存 。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燃 油箱 盖、 加油 口。 2 引用标 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 的条 文, 通过在本标准 中引用而构成 为本标 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 所有标 准都会被修订 , 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 版本 的可能性 。 使
图3
工型 加 油 口示 意 图
图4 I 型加油 口示意 图
表 1 槽型燃油箱盖 、 加油 口型式及连接 尺寸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欲 份
1 兀
加油 口
燃 油箱盖锁片
D,
1 0 1 5 - 8 0 -5 7 - 8 0 0 d 9 7 4 ^- 8 1 4 5 4 7 1
D 9 0 3 - 4 5 0 5 - 6 0 4
f,
1 1 1 0 1 4
29 5
Q / 48 20 C T 8- 00 32 螺纹型燃油箱盖及加油 口型式按 图 5 表 2 . 及 执行。
外早
( 内级 纹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C T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Q C/T653-2000(2000-08-15发布,2001-01-01实施)前言本标准在GB/T 9419-1988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对经改装后的汽车整车行驶、安全、制动等方面的要求及试验方法和飞机加油车的一些基本要求。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T 9419-1988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专用汽车制造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卫杰、付先宜、孙广仁、杨守勋、姚传珠。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QC/T 653-2000代替GB/T 9419-198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装运轻质燃油的运油车、加油车(含飞机加油车)的定义,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随车文件、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用定型汽车底盘改装的装运轻质燃油的运油车、加油车(含飞机加油车)(以下简称油车)。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0-19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495-197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 1589-1989 汽车外廓尺寸限界GB 3847-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GB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 GB 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0543-1989 飞机地面加油和泄油用橡胶胶管 GB 11567-1994 汽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要求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 13348-1992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GB 14761-1999 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GB/T 1496-1979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 GB/T l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2536-1990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GB/T 12538-1990 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 GB/T 12539-1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GB/T 12540-1990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 GB/T 12543-1990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 12544-19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 l2545-1990 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 12547-1990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 GB/T 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GB/T 12674-19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GB/T 12677-1990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试验方法 QC/T 252-1998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C/T 486-1999 汽车标牌 QC/T 503-1999 特种挂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625-1999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JB/T 4185-1986 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JB/T 5943-1991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JT 230-1995 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HB 6122-1987 飞机压力加油接嘴通用技术条件 HB 6130-1987 飞机压力加油接嘴外形尺寸标准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油罐总容量油罐装满燃油的全部容量。
余油量不能通过油车管路系统排出的罐内燃油量。
油罐额定容量设计要求的能通过泵油系统泵出的罐内燃油量。
膨胀容量罐内燃油(其体积为油罐额定容量及余油量之和)膨胀用的额外空间容量。
额定加油流量设计要求的最大加油流量。
额定工作压力在额定加油流量加油时的油泵出口压力。
吸油深度油泵吸油口中心至所吸燃油油面的垂直距离。
自吸时间油泵自开始运转到燃油开始泵到本车油罐所需的时间。
吸油流量泵油系统吸注到本车油罐的燃油量及吸注时间(不含自吸时间)之比。
4 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分类及主要参数参照表1。
表1 分类及主要参数5 要求整车油车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外购件、外协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有制造厂的合格证。
经油车生产厂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所有自制零、部件经检验合格方可装配。
油车厂定最大总质量不得超过底盘最大许用值,转向轴(轮)载质量和侧倾稳定角应符合GB 7258的规定。
运油挂车、加油挂车或运油半挂车,加油半挂车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分别符合QC/T503和JB/T 4185的规定。
黑色金属件表面须经防腐蚀处理,凡与燃油接触的零件不得污染燃油并满足耐油的要求。
油罐及其附件油罐额定容量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膨胀容量不得小于额定容量的3%,不得大于额定容量的10%。
余油量不得大于额定容量的1%。
油罐内设置带人孔的横向防波挡板,其上的人孔尺寸任一方向不得小于450 mm,必要时可设置纵向水平的防波挡板。
油罐应设置上、下油罐的梯子,顶部应设置人孔、人孔盖和护栏。
人孔直径不得小于450 mm,人孔盖上应设观察口、通气阀。
通气阀应能调节油罐内、外压差,其出气阀门应在罐内压力高于外界压力6kPa~8kPa时开启,进气阀门应在罐内压力低于外界压力2kPa~3kPa时开启,使油罐内、外气体相通。
油罐底部应设置底部加油管、沉淀槽。
油罐的设计应便于水分和杂质集聚于沉淀槽,沉淀槽最低处应设置排放沉淀物装置。
飞机加油车采用碳素钢板材料制造的油罐内表面应使用符合虚13348规定的导静电防腐涂料。
油罐内应设置指示容量的液位计或标尺,液位计表盘应装在油罐左侧;飞机加油车还应设置低液位控制装置和高液位控制装置,低液位控制装置应能自动控制油罐燃油的最低液位;高液位控制装置应能自动控制油罐燃油的最高液位。
加油车泵油系统不低于60 h;b)c)平均连续工作时间(T c)不低于4h; d)可靠度应不小于92%。
飞机加油车应设置能控制加油接头出口压力的压力控制系统。
安全和环保要求油车应设置接地线卷盘,接地线应柔韧,展开、回收方便。
一般油车的接地线未端应设置便于插入潮湿地的插杆;飞机加油车的接地线应能自动回收,接地线未端应安装弹性“鳄鱼夹”,以便车辆与地面、车辆与飞机形成导静电通路。
金属管路的任意两点间或任意一点到接地线未端,油罐内部导电部件上任意一点到拖地胶带未端的电阻应不大于5Ω。
加油软管两端金属件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5Ω,飞机加油车用导静电加油胶管的性能应符合GB 10543的规定。
发动机的排气管消声器应选用防火型或加装防火装置,应改装于驾驶室前端,消声器出口应远离油罐及泵油系统,其距离不得小于。
飞机加油车发动机的排气管消声器出口应避开作业操作回。
油罐两侧要有明显的“严禁烟火”字样,油罐后部要有易燃液体标志且符合GB 190的规定。
6 试验方法油车试验条件和试验准备按GB/T 12534的规定。
试验装载物可以用水代替燃油。
技术状态行驶检查按GB/T 12677的规定进行。
尺寸参数的测量按GB/T 12673的规定进行。
质量参数的测量按GB/T 12674的规定进行。
质心高度的测量按GB/T 12538的规定进行。
最高车速试验按GB/T 12544的规定进行。
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按GB/T 12547的规定进行。
加速性能试验按GB/T 12543的规定进行。
爬坡试验按GB/T 112539的规定进行。
燃料消耗量试验按GB/T 12545的规定进行。
滑行试验按GB/T 12536的规定进行。
最小转弯直径测量按GB/T 12540的规定进行。
制动性能试验按GB 12676的规定进行。
汽油车排放物测量按GB 14761的规定进行;柴油车排放物测量按GB 3847的规定进行。
噪声测量按GB/T 1496的规定进行。
行驶可靠性试验按QC/T 252的规定进行。
工作噪声测量加油车按额定加油流量加油时,用声级计测量距操作舱中部正前方、离地面高度处噪声级声值。
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标准的附录)表A1中。
油罐容量参数测量a)油罐总容量测量在油罐和管路均无燃油的条件下,置油车于平坦的场地上,给油罐计量注油到满罐为止,注入的燃油量为油罐总容量。
注油系统的计量精度应不低于级。
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1中。
b)余油量测量当a)项试验结束后,通过本车泵油系统(或管路系统)将油罐的燃油加注到其他受油设备,直到排不出燃油为止。
打开油罐底部放油阀,放出的燃油量即为油罐余油量。
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1中。
c)膨胀容量计算通过测定的油罐总容量、余油量和设计给定的油罐额定容量,根据公式(1)计算膨胀容量:Vp =Vz-Ve-Vy (1)式中:V p——膨胀容量,L;Vz——油罐总容量,L;Ve——额定容量,L;Vy——余油量,L。
d)余油量与油罐额定容量的百分比按b)项的测量结果,根据公式(2)计算百分比:ξy = Ve/Vy×100% (2)式中:ξy——余油量与油罐觎定容量的百分比。
e)膨胀容量与油罐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按c)项的计算结果,根据公式(3)计算百分比:ξp =Vp/Ve×100% (3)式中,ξp——膨胀容量与油罐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油罐及管路渗漏试验油罐涂漆前,封闭油罐上所有孔,从适当位置向罐内通如入35kPa的气压,保持10 min,对焊缝涂抹肥皂水,观察有无渗漏、变形或压力下降。
试验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2中。
检查通气阀的工作情况导静电电阻测量用万用表或其它相关仪器测量下列部位导静电电阻: a)从金属管路上任意一点到接地线未端; b)从油罐内导电部件上任意一点到拖地胶带未端; c)金属管路任意两点之间: d)加油胶管两端金属件之间。
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1中。
泵油系统作业性能试验在油泵额定转速下全部油管展开进行加油(可以用本车油料进行循环),记录流量,加油管端部出口压力、油泵出口压力、油泵转速等有关数据,重复3次。
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3中。
油泵按不同转速分别进行吸油性能试验,记录吸油深度、自吸时间、油泵转速且计算流量,绘制油泵转速与吸油流量、自吸时间的关系曲线,计算吸滴罐时间,确定最佳吸油工况。
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4中。
展开加油软管使其出口端高出地面,操作有关阀门,启动油泵,抽回加油软管中的燃油到本车油罐。
在额定加油流量状态下,从过滤水分离器出口取样检测点取样,检查油品质量。
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表2 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6· 试验中记录油泵启动次数,试验车每次故障名称和排除故障时间及流量、压力等数据,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入附录A表A5和表A6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