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单元测试题.doc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A .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 .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C .利用潮汐能发电D .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2.2007年3月,温家宝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A.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B.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C. 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D. 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A .①②③④B .⑤⑥⑦⑧C .③⑤⑥⑦⑧D .③④⑤⑥⑦⑧5.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 2(g)==CO 2(g);△H = -392KJ/mol ,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C(s)+H 2O(g)==H 2(g)+CO(g);△H = +131KJ/mol ,CO(g)+1/2O 2(g)==CO 2(g);△H = -282KJ/mol ,H 2(g)+1/2O 2(g)==H 2O(g);△H =-241KJ/mol ,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 A .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 B .虽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 C .既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可以节省燃料D .既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6.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2 A (g )+ B(g) 2 C (g );△H <0B. 2 A (g )+ B(g)2 C (g ); △H >0C. 2A + B 2 C ;△H <0D. 2C 2 A +B ;△H <07.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21N 2(g)+ 23H 2 (g) =NH 3(g) ;ΔH =-46.19kJ ·mol —1 21H 2(g)+ 21Cl 2(g)=HCl (g) ;ΔH =-92.36kJ ·mol —1 21I 2(g)+ 21H 2 (g) =HI (g) ;ΔH =+25.96kJ ·mol —1 A. HCl>NH 3>HIB.HI > HCl > NH 3C.HCl> HI > NH 3D.NH 3> HI > HCl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 CO(g)+1/2O 2(g)=CO 2(g) △H =-283.0kJ/mol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 H 2(g) B . CO(g) C . C 8H 18(l) D . CH 4(g) 9.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 Q 1>Q 2>Q 3B . Q 1>Q 3>Q 2C . Q 3>Q 2>Q 1D . Q 2>Q 1>Q 3 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 2O(g)=H 2(g) + 1/2O 2(g) △H = +241.8kJ /mol H 2(g)+ 1/2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当1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A .吸热88kJB . 吸热2.44KJC .放热44kJD . 吸热44KJ11.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A 、2A ( l ) +B ( l ) = 2C (g ) △H 1 B 、2A ( g ) + B ( g ) = 2C (g ) △H 2 C 、2A ( g ) + B ( g ) = 2C ( l ) △H 3D 、2A ( l ) + B ( l ) = 2C ( l ) △H 4 1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 2(g)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低高 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2 A (g) + B(g)2 C (g)A.196.64kJ B.196.64kJ/mol C.<196.64kJ D.>196.64kJ13.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A. C(s、石墨)== C(s、金刚石)△H= +1.9 kJ•mol-1B. 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 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 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14.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1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1) ⊿H=-57.3kJ/mol。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总结及测试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总结巩固与测试一、重点聚焦(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变化——吸热或放热E1>E2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该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E1<E2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该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燃烧反应;②中和反应;③物质的缓慢氧化;④金属与水或酸反应;⑤部分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①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Ba(OH)2·8H2O+2NH4Cl==2NH3↑+BaCl2+10H2O;②大多数分解反应。
③CO2+C2CO ④C+H2O(g)CO+H2(3)中和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2)原电池概念: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原电池的结构:(4)形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单质)作电极②电极材料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极相连构成闭合回路④在电极上能自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原电池的表示方法总的来说,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负极反应:由于负极是电子流出的电极,所以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表示负极反应的式子叫做负极反应式。
铜、锌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Zn-2e-==Zn2+(氧化反应)②正极反应:由于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所以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表示正极反应的式子叫做正极反应式。
铜、锌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是:2H++2e-==H2↑(还原反应)(6)原电池的判断方法①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据原电池内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完整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心学穴教肓2leduxom天津学大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TIANJIN XUEDA EDUCATION INFORMATION CONSULTING CO.,LTD高二化学选修4第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兀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100分)2015/9/26 分数_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在大力推广乙醇汽油的同时,研究开发太阳能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汽车B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C. 研发高效低毒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D. 以聚苯乙烯全面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保护森林2.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 同温同压下,H2(g) + Cl2(g)===2HCI(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AH不同3. 已知反应:① 101kPa 时,C(s) + 1/2O2(g) = CO (g) △ H1 = - 110.5kJ/mol②稀溶液中,H +(aq) + OH-(aq)=出0(1) △ H2=- 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若碳的燃烧热用△ H3来表示,则△ H3<△ H1B .若碳的燃烧热用△ H3来表示,则△ 出>厶H1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D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4. 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过程N2(g) T 2N(g放出能量B .过程N(g) + 3F(g) T NF(g)放出能量C.反应N2(g) + 3F2(g) T2NF(g)的AH>0D . 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5. 已知方程式2H2 (g)+ O2 ( g)= 2H2O (l) A H1=- 571.6kJ/mol,则关于方程式2H2O (l )= 2H2 ( g) + O2 (g) ;A H2= ?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 .该反应的A H2大于零C.该反应A H2=- 571.6kJ/mol D .该反应与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6.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 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 2O2(g)===CO2(g)+ 2H2O(g)A H = - 890.3 kJ mol-1B. 500 C、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催化剂.2NH3(g)-、500 C 30MPaA H = - 38.6 kJ mol 1C. 已知在120 C、101 kPa下,1 g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1120 C式为H2(g) + O2(g)=======H2O(g) AH = - 242 kJ/mol2101 kPaD.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 mol-1,贝V 2CO2(g)===2CO(g) + O2(g)反应的AH = +283.0 kJ mol 17. 已知:① CH4(g) + 2O2(g)===CO2(g) + 2H2O(l) AH1;1CO(g) + 尹2(g) = CO2(g) △ H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A . 172.5 kJB . 1149 kJH 2S(g) + |O 2(g)=SO 2(g) + H 2O(g) A H 11H 2S(g) + 2O 2(g)=S(g) + H 2O(g) A H 3 则A H 4的正确表达式为()3A . A H 4 = 2(A H 1+ A H 2— 3A H 3)B . 3C . A H 4= 2( A H 1 + A H 2+ 3 A H 3)D .9.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1C(s) + 2O 2(g) = CO(g) △ H = 2H 2S(g) + SO 2(g)==|s 2(g) + 2H 2O(g) A H 22S(g)=S 2(g)A H 43A H 4 = 2(3 A H 3- A H 1- A H 2)3A H 4 = 2( A H 1- A H 2- 3A H 3)C . 517.5 kJD . 283kJ10. S (单斜)和S (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新版本)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已知氢气与溴蒸汽化合生成1 mol溴化氢时放出的能量51 kJ,1 mol H—H、Br—Br和H—Br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是436 kJ、a kJ和369 kJ则a为()A. 404B. 260C. 230D. 2002.关于化学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B.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C.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D.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3.如图是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片上有气泡产生B.锌片为负极,铜片发生氧化反应C.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铜极移动D.电子流动方向:锌极→导线→铜极→电解质溶液→锌极4.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2NO(g)+O2(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相同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速率为n mol·L-1·s-1,二氧化氮的生成速率为2n mol·L-1·s-1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氧气的同时生成2n mol的一氧化氮①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①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①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全部5.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2Ag+Zn(OH)2Ag2O+Zn+H2O,其放电过程是原电池反应,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AgB. Zn(OH)2C. Ag2OD. Zn6.鱼雷采用Al—Ag2O动力电池,以溶有氢氧化钾的流动海水为电解液,电池反应为2Al+3Ag2O +2KOH===6Ag+2KAlO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g2O为电池的正极B. Al在电池反应中被氧化C.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Al极D.溶液中的OH-向Al极迁移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D.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大小不同8.酒精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化。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s)+3B(g)2C(g)+2D(g),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①A的质量不发生变化①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消耗2a mol C①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①n(A)①n(B)①n(C)①n(D)=1①3①2①2①B的浓度不变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0.2 mol N2和0.6 mol H2,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2 min后,生成0.04 mol NH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2 min内H2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B.若2 min后,往容器中通入0.2 mol的氩气,则生成NH3的反应速率加快C.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若单位时间内有3 mol H—H键断裂,同时就有6 mol N—H键断裂,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3.达康书记又追问环保局长:那么垃圾处理中,能随便焚烧吗?焚烧垃圾会降低GDP的。
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发生了()A.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B.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D.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4.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2分钟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反应4分钟后平均反应速率最小C.反应开始4分钟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D.反应4分钟后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盐酸浓度逐渐减小5.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实验后,得出的下列结论和认识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由铜、锌作电极与稀硫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电子通过稀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通过溶液时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溶液的酸性降低6.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2O===2H2↑+O2↑。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测试卷-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1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事实不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的是A .白铁(镀锌)制品比一般铁器耐腐蚀B .铁片、铝片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C .工程施工队在铁制水管外刷一层“银粉”D .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4CuSO 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2.反应A+B −−→C 分两步进行:①A+B −−→X ,①X −−→C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E 1表示反应A+B −−→X 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E 2表示反应X −−→C 的活化能B .X 是反应A+B −−→C 的催化剂C .反应A+B −−→C 的ΔH<0D .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 −−→C 的焓变3.常温常压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 kJ ,用400mL 5mol·L -1 KOH 溶液吸收生成的CO 2,恰好完全转变成正盐,则充分燃烧1mol C 2H 5OH 所放出的热量为A .Q kJB .2Q kJC .3Q kJD .4Q kJ 4.以铜作催化剂的一种铝硫电池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原理为x 43Cu S 2Al 14AlCl -++=2273xCu 8Al Cl 3S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A .充电时,Cu/Cu x S 电极为阳极B .充电时,阳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x -2-xCu-2xe +=Cu S SC .放电时,K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Cu/Cu x S 电极移动D .放电时,每转移1mol 电子,负极区电解质溶液质量减轻30g5.分别取50 mL0.50 mol/L 盐酸与50 mL0.55 mol/L 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仪器A 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B .用稍过量的氢氧化钠可确保盐酸完全反应C .为减少热量损失,酸碱混合时需将量筒中NaOH 溶液快速倒入小烧杯中D .用稀硫酸和Ba(OH)2代替盐酸和NaOH 溶液进行反应,结果也正确6.我国利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获重大突破,其原理是反应①:21C(s)+O (g)=CO(g)21ΔH 反应①:22C(s)+H O(g)=CO(g)+H (g) 2ΔH反应①:23CO(g)+2H (g)=CH OH(g) -13ΔH =-90.1kJ mol反应①:33322CH OH(g)=CH OCH (g)+H O(g) 4ΔH <0反应①:33223CH OH(g)=CH CH=CH (g)+3H O(g) -15ΔH =-31.0kJ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①使用催化剂,3ΔH 减小B .反应①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C .12ΔH -ΔH <0D .23223CO(g)+6H (g)=CH CH=CH (g)+3H O(g) -1ΔH=-121.1kJ mol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 .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B .一定有电子转移C .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 .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8.某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 同步单元测AB卷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B卷提升篇)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B卷提升篇)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9年科幻片《流浪地球》中有个画面,冰原上是身穿“核电池全密封加热服”的人类,一旦被卸下核电池,人类就被冻僵,该装置提供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A.化学能B.生物质能C.动能D.热能【答案】D【解析】由“核电池全密封加热服”可知,该装置提供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故选D。
2.(江苏省东台市创新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为了更好的解决能源问题,人们一方面研究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另一方面寻找新能源。
以下做法不能提高燃料效率的是( )A.煤的汽化与液化B.通入大大过量的空气C.液体燃料呈雾状喷出D.将煤块粉碎【答案】B【解析】A.将煤汽化与液化,得到的产品燃烧热值高,无污染,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故A不选;B.通入大大过量的空气,会带走产生的热量,不能提高燃料效率,故B可选;C.将液体燃料呈雾状喷出,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故C不选;D.将煤粉粉碎,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故D不选。
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等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不是放热反应就是吸热反应,因此生成物总能量不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A错误;B、反应速率的快慢与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关,故B错误;C、盖斯定律: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利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故C正确;D、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因此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生成HCl的△H相等,D错误。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单元测试--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铅蓄电池进行充电时,铅电极应连接外电源的正极B .增大气体压强或使用催化剂能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C .N 2(g)+3H 2(g)2NH 3(g) ΔH <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D .将图中的活塞快速推至A 处固定,气体颜色先变深、再变浅,但比起始时深2.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mol·L -1的K 2CO 3溶液中2-3CO 、-3HCO 和H 2CO 3的粒子数之和为0.1N AB .电解精炼粗铜时,阳极每减少6.4g ,阴极就析出铜原子0.1N AC .22.4LO 2与金属Na 恰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4N AD .49.5gCOCl 2中的碳氯键数目为N A3.下面四种燃料电池中正极的反应产物为水的是 A B C D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熔融盐燃料电池A .AB .BC .CD .D4.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A .用()36K Fe CN ⎡⎤⎣⎦检验Fe 2+的离子方程式:()()3-2+36622Fe CN +3Fe =Fe Fe CN ⎡⎤⎡⎤⎣⎦⎣⎦↓ B .用TiCl 4制备TiO 2的化学方程式:()4222TiCl +x+2H O 4HCl+TiO xH O ↓C .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 2:265226532C H O CO H O=2C H OH CO --+++D .电解CuCl 2溶液的化学方程式:22电解CuCl Cu+Cl ↑5.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用饱和23Na CO 溶液浸泡锅炉水垢除去其中的4CaSO :223434CO (aq)+CaSO (s)=CaCO (s)+SO (aq)--B .明矾溶液中加入2Ba(OH)溶液至沉淀物质的量最大:[]322444Al 2SO 2Ba 4OH 2BaSO Al(OH)-+-+-+++↓+= C .碱性条件下,用KClO 溶液与3Fe(OH)反应制备新型净水剂24K FeO :23423ClO 2Fe(OH)2FeO 3Cl 4H H O ---++=+++D .氯碱工业制备氯气:-+22通电2Cl +2H Cl ↑+H ↑6.以铜作催化剂的一种铝硫电池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原理为x 43Cu S 2Al 14AlCl -++=2273xCu 8Al Cl 3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河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周考试题考试范围: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出题人:高二化学教研组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是指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吸热时ΔH<0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B.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D.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热能4..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2 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B.56 g CO和32 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 g C和32 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5.2011年7月21日,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南非德班共同商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
要想节能减排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 )。
①天然气②煤③石油④水能⑤太阳能⑥地热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D.除①②外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N 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7.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嫦娥一号”发射火箭燃料液氢(H2)①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②2H2(l)+O2(l)2H2O(g) ΔH=-482.6kJ·mol-1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丙烷(C3H8)③C3H8(l)+5O2(g)3CO2(g)+4H2O(g) ΔH=-2013.8 kJ·mol-1④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21.5 kJ·mol-1A.571.6 kJ·mol-1,2 221.5 kJ·mol-1B.241.3 kJ·mol-1,2 013.8 kJ·mol-1C.285.8 kJ·mol-1,2 013.8 kJ·mol-1D.285.8 kJ·mol-1,2 221.5 kJ·mol-19.已知在25 ℃、101 kPa下,1 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8H18(l)+O2(g)8CO2(g)+9H2O ΔH=-48.40 kJ·mol-1B.C8H18(l)+O2(g)8CO2(g)+9H2O(l) ΔH=-5 518 kJ·mol-1C.C8H18(l)+O2(g)8CO2(g)+9H2O(l) ΔH=+5 518 kJ·mol-1D.C8H18(l)+O2(g)8CO2(g)+9H2O(l) ΔH=+48.40 kJ·mol-110.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由1 mol 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2 912 kJB.2 953 kJC.3 236 kJD.3 867 kJ11.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 ΔH=-Q1kJ·mol-1;2H2S(g)+O2(g)2S(s)+2H2O(l) ΔH=-Q2kJ·mol-1;2H2S(g)+O2(g)2S(s)+2H2O(g) ΔH=-Q3kJ·mol-1。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Q1>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12.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ΔH4B.ΔH1+ΔH2=ΔH3+ΔH4C.ΔH1+ΔH2+ΔH3=ΔH4D.ΔH1=ΔH2+ΔH3+ΔH4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0分)13.(1)已知:H2(g)+O2(g)H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上图所示,则:①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a ;b ; c②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ΔH0(填“>”或“<”)。
(2)发射“天宫”一号的火箭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这种推进剂的优点是 ,。
(请写两条)(3)已知: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H 2(g)H2(l) ΔH=-0.92 kJ·mol-1O 2(g)O2(l) ΔH=-6.84 kJ·mol-1H 2O(l)H2O(g) ΔH=+44.0 kJ·mol-1请写出液氢和液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14.(12分)A~G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D为单质,G是含A元素的酸性气体。
已知A(s)+B(g)C(g)+D(g) ΔH=+131.4 kJ·mol-1,某同学实验测知,4 g A发生上述反应吸收43.8 kJ的热量。
(1)写出A元素的名称。
(2)另外知:A(s)+O2(g)G(g) ΔH=-393.6 kJ·mol-1C(g)+O2(g)G(g) ΔH=-283 kJ·mol-1D(g)+O2(g)B(g) ΔH=-242 kJ·mol-1由此判断“因为283 kJ·mol-1+242 kJ·mol-1>393.6 kJ·mol-1,所以A燃烧时加少量B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写出A+O2C的热化学方程式: 。
15.(14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4(g)+H2O(g)CO(g)+3H2(g) ΔH=+206.2 kJ·mol-1CH4(g)+CO2(g)2CO(g)+2H2(g) ΔH=+247.4 kJ·mol-12H2S(g)2H2(g)+S2(g) ΔH=+169.8 kJ·mol-1(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
16.(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填“能”或“否”),其原因是。
实验用品溶液温度中和热t1t2ΔH ①50 mL0.55 mol·L-1NaOH溶液50 mL0.5 mol·L-1HCl溶液20 ℃23.3 ℃②50 mL0.55 mol·L-1NaOH溶液50 mL0.5 mol·L-1HCl溶液20 ℃23.5 ℃已知: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 kJ·℃-1·kg-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 g·cm-3。
①计算完成上表。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影响。
答案1—5 D B C A B 6—10 B B D B B 11—12 A D13、(1)①1 mol H2分裂为H、0.5 mol O2分裂为O时吸收的热量H、O结合生成1 molH 2O(g)放出的热量 1 mol H2和0.5 mol O2生成1 mol H2O(g)时,反应放出的热量②放热ΔH<0(2)相同质量时,氢气放出的热量多产物为水,无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H2(l)+O2(l)H2O(g) ΔH=-237.46 kJ·mol-114、(1)碳(2)不正确,因为1 mol A与O2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93.6 kJ,而1 mol A先与B反应生成C和D,C和D再与O2反应,共放热量-131.4 kJ+283 kJ+242 kJ=393.6 kJ,两者相同(3)C(s)+O2(g)CO(g) ΔH=-110.6 kJ·mol-115、(1)CH4(g)+2H2O(g)CO2(g)+4H2(g) ΔH=+165.0 kJ·mol-1(2)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能量2H2S+SO22H2O+3S(或4H2S+2SO24H2O+3S2) (3)H、O(或氢原子、氧原子)16、(1)量筒温度计(2)否金属易导热,热量散失多,导致误差偏大(3)①-56.8 kJ·mol-1②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6.8 kJ·mol-1 (4)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