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1 / 6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能是二次能源 B. 水力是二次能源

C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①C(s)+O 2(g)===CO 2(g) △H 1 C(s)+12

O 2(g)===CO(g) △H 2 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12

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 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mol -1,则反应HCl(g)=12H 2(g)+12

Cl 2(g)的△H 为 A .+184.6kJ·mol -1B .―92.3kJ·mol -1

C .―369.2kJ·mol -1

D .+92.3kJ·mol -1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7.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O 2(g)==2H 2O(1)△H =―285.8kJ /mol

B .2H 2(g)+ O 2(g)==2H 2O(1) △H = +571.6 kJ /mol

2 / 6 C .2H 2(g)+O 2(g)==2H 2O(g) △H =―571.6 kJ /mol

D .H 2(g)+12

O 2(g)==H 2O(1) △H =―285.8kJ /mol 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

CO(g)+12O 2(g)=CO 2(g) △H =-283.0kJ/mol

C 8H 18(l)+2

25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 H 2(g)

B . CO(g)

C . C 8H 18(l)

D . CH 4(g)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12

O 2(g)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 2充

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 196.64kJ

B . 196.64kJ /mol

C .<196.64kJ

D .>196.64kJ

10.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1) △H = ―Q 1 KJ/mol

2H 2(g)+O 2(g)==2H 2O(g) △H = ―Q 2 KJ/mol

2H 2(g)+O 2(g)==2H 2O(1) △H = ―Q 3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 (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KJ

A . 0.4Q 1+0.05Q 3

B . 0.4Q 1+0.05Q 2

C . 0.4Q 1+0.1Q 3

D . 0.4Q 1+0.1Q 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5分,但只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我国燃煤锅炉采用沸腾炉(注:通过空气流吹沸使煤粉在炉膛内呈“沸腾状”燃烧)的逐渐增多,采用沸腾炉的好处是

A .增大煤燃烧时的燃烧热并形成清洁能源

B .减少煤中杂质气体(如SO 2)的形成

C .提高煤炭的热效率,并减少CO 的排放

D .使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12.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已知把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能量,

3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 .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C .等质量的金刚石与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一样多

D .等质量的金刚石与石墨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少

13.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285.8 kJ/mol

890.3 kJ/mol 、2800 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s)+12

O 2(g)=CO(g) △H = ―393.5 kJ/mol B .2H 2(g)+O 2(g)=2H 2O(l) △H = +571.6 kJ/mol

C .CH 4(g)+2O 2(g)=CO 2(g)+2H 2O(g) △H = ―890.3 kJ/mol

D .C 6H 12O 6(s) +6O 2(g)=6CO 2(g)+6H 2O(l) △H =―2800 kJ/mol

14.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 . Q 1>Q 2>Q 3

B . Q 1>Q 3>Q 2

C . Q 3>Q 2>Q 1

D . Q 2>Q 1>Q 3

15.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31体积,CO 2占3

2体积,且 C(s) +12

O 2(g) = CO(g) △H = -110.5 kJ/mol CO(g) + 12

O 2(g) = CO 2(g) △H = -283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A .172.5 kJ

B .1149 kJ

C .283kJ

D .517.5 kJ

16.已知化学反应2C(s)+O 2(g) 点燃

2CO(g);2CO(g) + O 2(g) 点燃 2CO 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相同条件下)

A .56gCO 和32g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

B .12g

C 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 所具有的能量

C .12gC 和32g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

D .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 2的反应比生成CO 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1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 2O(g)=H 2(g) +12

O 2(g) △H = +241.8kJ /mol

4 / 6 H 2(g)+12

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 当1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 .吸热88kJ

B . 吸热2.44KJ

C .放热44kJ

D . 吸热44KJ

18.已知反应:①2C(s)+O 2(g)=2CO(g) ΔH =-221 kJ /mol

②稀溶液中,H +(aq)+OH -

(aq)=H 2O(l) ΔH =-57.3 kJ /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 /mol

B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 /mol

C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 /mol

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

19.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 ,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 2,并使之生成正盐Na 2CO 3,消耗掉0.8mol /L NaOH 溶液500mL ,则燃烧1mol 酒精放出的热量是

A . 0.2Q

B . 0.1Q

C . 5Q

D . 10Q

20.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 2(g)==CO 2(g)△H =―393.5kJ/mol

2H 2(g)+O 2(g)==2H 2O(g) △H =―483.6kJ/mol

现有炭粉和H 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 ,使其在O 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 的热量,则炭粉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

B .1︰2

C .2︰3

D .3︰2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本小题包括2小题,共33分)

21.用50mL0.50mol/L 盐酸与50mL0.55mol/L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

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

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

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 盐酸与50mL0.55mol/L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 3·H 2O )代替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教材模块综合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磷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2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二章测试题考试

第一、二章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 2H2S(g)+O2(g)=2S (s)+2H2O(l) △H=Q2 kJ/mol 2H2S(g)+O2(g)=2S (s)+2H2O(g) △H=Q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 2.已知H2(g)+Cl2(g)=2HCl(g) △H= ―184.6kJ·mol-1,则反应HCl(g)= 1/2H2(g)+1/2Cl2(g)的△H为( ) A.+184.6kJ·mol-1B.―92.3kJ·mol-1 C.+92.3kJ D.+92.3kJ·mol-1 3.已知:H2(g)+F2(g)===2HF(g) △H= -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4.已知:(1)Zn(s)+1/2O2(g) = ZnO(s) △H =-348.3 kJ/mol (2)2Ag(s)+1/2O2(g) = Ag2O(s) △H =-31.0 kJ/mol则Zn(s)+Ag2O(s) = ZnO(s)+2Ag(s)的 △H等于() 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高中化学选修4二单元测试题.docx

选修 4第二章《方向、限度、速率》单元检测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在 2A+ B 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 mol·L-1·s-1B.v(B)=mol·L-1·s-1 C.v(C)= mol·L-1·s-1D.v(D)=1 mol·L-1·s-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 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在 2 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 +B( 气)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 A 和 B 都是 4mol,在前10 秒钟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mol·L-1·s-1,则 10 秒钟时, 容器中 B 的物质的量是 A. mol B . mol C . mol D . mol 4.下列变化过程中,S<0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中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 C.干冰的升华D.CaCO3(S) 分解为 CaO(S)和 CO2(g) 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 P2=下,可逆反应2X(g)2Y(g) + Z(g)中,生成物 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6.α1 和α 2 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 A 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 C.α1减小,α2增大D.α 1增大,α 2减小 7.对可逆反应4NH3( g)+ 5O2(g)4NO(g)+ 6H2 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 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8.已知反应A2( g) +2B2( g)2AB(g)的△ H<0,下列说法正确的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9.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 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上实验: ( N2 O42NO △H> 0 ) ( 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甲乙 (b)在活塞上都加 2 kg 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 正确的是 A.( a)甲 >乙( b)甲 >乙B.( a)甲 >乙( b)甲 =乙 C.( a)甲 <乙( b)甲 >乙D.( a)甲 >乙( b)甲 <乙 10.在 A( g)+ pB ( g) qC(g) 的反应中,经t秒后 C 的浓度增加m mol/L,则用 B 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A.pq/mt mol·L-1 s-1B. mt / pq mol·L-1s-1C.pm/qt mol·L-1s-1 D. pt/mq mol·L-1 s -1 二、选择题 1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使用催化剂 12.右图曲线 a 表示放热反应 X(g) + Y(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 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 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 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X A.升高温度B.加大 X 的投入量 的 转 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化 b 率a 13.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o 时间B.棕红色 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是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O2(g)===CO2(g)+2H2O(l);Δ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 (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1

化学选修4综合检测试卷

(g)

8.下列装置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其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电解水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热水器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O H .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 .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电极反应式出现环境 O+4e-===4OH-碱性环境下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O ↑+2H2O 弱酸性环境下钢铁的吸氧腐蚀 2 +2e-===H2↑用Cu作电极电解NaOH -2e-===2H+用惰性电极电解H SO

.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 .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2A(g)+B(g) 2C(g)Δ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 不变 (OH-)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 B(g)2C(g),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如图为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极是铜时,b极逐渐溶解,a极上有铜析出 极是含锌、铁的粗铜,b极是纯铜,a极溶解铜的质量与 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 AgCl(s)+Cl-(a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c点变到d点 -浓度减小 点对应的K 20.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碱性锌锰电池图Ⅱ铅-硫酸蓄电 池 电解精炼铜银锌纽扣电池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四)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H 4+、Ba 2+、NO 3—、CO 32— B .Fe 2+、OH —、SO 42—、MnO 4— C .K +、Mg 2+、NO 3- 、SO 42— D .Na +、Fe 3+、Cl —、AlO 2— 3、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 A .Cl NH 4 B .34HCO NH C .44HSO NH D .424SO )(N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首要原因 是 ( )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 Ⅰ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2.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 试纸显示醋酸的pH 为2~3 3.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 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 B .0.9mol ·L -1·min -1 C .0.2 mol ·L -1·min -1 D .0.05mol ·L -1·min -1 4. 下列离子分别加入纯水中,能使水中c(H+)增大的是 ( ) A .ClO -- B .Fe 3+ C .S 2-- D .NO 3-- 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22 ()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 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 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

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二)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 1.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 2H2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比产物H2O稳定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活化分子的能量明显增加 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3.已知H2(g)+Cl2(g)= 2HCl(g)⊿H= —184.6 kJ/mol ,则反应HCl(g)=1/2 H2(g)+1/2Cl2(g)的⊿H为 A.+184.6 kJ/mol B.—92.3 kJ/mol C.—369.2 kJ/mol D.+92.3 kJ/mol 4.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mol/(L ·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5 mol/(L ·min) B.1 mol/(L ·min) C.2 mol/(L ·min) D.3 mol/(L ·min) 5.如图,横坐标表示加水量,纵坐标表示导电能力,能表示冰醋酸(即无水醋酸)加水稀释的图是 6.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A.中和CH3COOH的多B.中和HCl的多 C.相同D.无法比较 7.一定温度下, 向a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O2(g), 发生如下反应:2NO22NO+O2,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2nmolNO2 B.混合气体中NO2、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nmolO2 D.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8.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 A.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B.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

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 参考相对原子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 Cu:64 Ag:108 C:12 O:16 S:32 Cl: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 率的是 A.加热 B.加压 C.加负催化剂 D.加大反应物浓度 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 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 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 铁粉 3、下列变化的熵变大于零的是 A.H2O(l) H2O(g) B.CO2(g) CO2(s) C.NaOH(aq)+HCl(aq) =NaCl(aq)+H2O D.NH3(g)+HCl(g)=NH4Cl(s)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 不能表明反应 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

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C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5、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将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 D.常温下,将1mL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mL,测得其pH<5 7、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 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再用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等于5mL 8、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H2O(l); △H= kJ·mol1,又知在溶液中反应有:

(最新整理)化学选修四测试题

(完整)化学选修四测试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化学选修四测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化学选修四测试题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气)+B(气) 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1·s-1,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 4.下列变化过程中,ΔS<0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中 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 C.干冰的升华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 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 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A. 1×10-14 B. 5.56×108 C. 1×107 D. 55.6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A. 把试纸一端浸入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把试纸丢入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把试纸一端在溶液中浸一下,取出后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颜色变化后,马上与标准比色卡比照,读出pH值 3、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 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1 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 A. 大于20 mL B. 小于20 mL C. 等于20 mL D. 等于5 mL 4、NH4Cl溶液的pH和稀HCl的pH值均为5,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分别为a mol/L和b mol/L,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 = b B. a < b C. a > b D. 不能确定 5、证明氨水是弱碱的事实是 A. 氨水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B. 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液变蓝 C. 0.1 mol/L的NH4Cl溶液的pH值为5.1 D. 铵盐与熟石灰反应逸出氨气 6、已知某温度下,K a(HCN)= 6.2×10-10 mol/L、K a(HF)= 6.8×10-4 mol/L、K a(CH3COOH)= 1.8×10-5 mol/L、K a(HNO2)=6.4×10-6mol/L。在pH相同的下列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NaCN B. NaF C. CH3COONa D. NaNO2 7、将足量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 40 mL水 B. 10 mL 0.2 mol/L Na2CO3溶液 C. 50 mL 0.01 mol/L BaCl2溶液 D. 100 mL 0.01 mol/L盐酸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Cl、②Na2CO3、③KNO3、④CH3COOH,其pH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④①③② 9、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A.NH4Cl B.NH4HSO4C.CH3COONH4D.NH3·H2O 10、设某氨水的pH= x,某盐酸的pH= y,已知x + y =14,且x > 11。将上述两溶液分别取等体积充分混合,混合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c(Cl-) > c(NH4+) > c(H+) > c(OH-) B. c(NH4+) > c(Cl-) > c(H+) > c(OH-) C. c(NH4+) > c(Cl-) > c(OH-) > c(H+) D. c(Cl-) > c(NH4+) > c(OH-)> c(H+) 11、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3,③NaHSO3, ④Na2S,所含带电微粒的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①=④>③=②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12、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 + Na2CO3: Cu2+ + CO32—+ H2O = Cu(OH)2↓+CO2↑(主要) Cu2+ +CO32—= CuCO3↓(次要) (2)CuSO4 + Na2S: Cu2+ + S2—= CuS↓(主要) Cu2+ + S2—+ 2H2O = Cu(OH)2↓+H2S↑(次要) 则下列对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 Cu(OH)2 > CuCO3 > CuS B. Cu(OH)2 < CuCO3 < CuS C. CuS > Cu(OH)2 > CuCO3 D. CuS < Cu(OH)2 < CuCO3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不选得0分。) 13、将0.1 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A. 溶液的pH增加 B. CH3COOH电离度变大 C. 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 溶液中c(OH-)增大 14、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Na+、NO3-、Cl- B. K+、Na+、Cl-、NO3- C. K+、Na+、Cl-、AlO2- D. K+、Li+、SO42-、NO3- 15、0.1 mol/LNa2CO3溶液中,由于CO32—水解,使得c(CO32—)少于0.1 mol/L。如要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 加入少量盐酸 B. 加入少量水 C. 加入适量KOH D. 适当降温 16、常温下将一元酸HA溶液和一元碱B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下列有关判断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

化学选修4课本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P.6)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P.14) 1. C(s)+O2 (g) == CO2 (g) ΔH=-393.5 kJ/mol 2.5 mol C完全燃烧,ΔH=2.5 mol×(-39 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8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的值是()A.1×10-14B.55.6×107C.107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mol/L、K a(HNO2)=6.4×10-6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2S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A.适量盐酸B.适量NaOH溶液C.适量KOH溶液D.适量KHS溶液 9.在Ca(OH)2(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A.pH=3的HNO3跟pH=11的KOH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NaOH D.pH=3的醋酸跟pH=11的Ba(OH)2

化学选修4期中测试卷.docx

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s) + 3B2(g)二2AB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每减少1 molAz,同时生成2mol AB3 B.容器内每减少1 mol A2,同时消耗3mol B2 C.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D.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再改变 4.对于可逆反应2AB3(g) == A2(g) + 3B2(g) A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5.某反应2AB (g) 二C (g) +3D(g)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AH、AS应为 A.Z\H <0, AS>0 B. AH <0, AS<0 C. AH >0, AS>0 D. AH >0, AS<0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s)+H20(g)^C0(g)+H2(g)o CO(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的AH>0 B.若T]、丁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i、则?二? C.通过加热可以使B点变到C点 D.在T2时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则一定有v (正)

C.500°C左右比在室温时更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14.已知反应A(g) + B(g)二C(g) + D(g)的平衡常数K值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 °C时,向一个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A和0.20 mol B,10 s时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为50% 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 = 0.005 mol-L_,-s_1 15.温度为卩时,向4.()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PC15,反应PCl5(g)^PCl3(g) + Cl2(g)^-段时间后达 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 s 的平均速率为v(PC13)=0.006 4mol-L_,-s_l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 L_,,则反应的AHO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0 mol PCl3s 4.0 mol Cl2,达到平衡时,则此反应的化学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15> 0.40 mol PC13和040 mol Cb,达到平衡前 v(正)G(逆) c (COJ ?c ( HJ 1、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二——,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 c (COJ ?c ( H o0; 数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 CO2(g)+H2(g)

【精选】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 Ⅰ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2.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 试纸显示醋酸的pH 为2~3 3.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 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 B .0.9mol ·L -1·min -1 C .0.2 mol ·L -1·min -1 D .0.05mol ·L -1·min -1 4. 下列离子分别加入纯水中,能使水中c(H+)增大的是 ( ) A .ClO -- B .Fe 3+ C .S 2-- D .NO 3-- 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22()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 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