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已知某弱酸的酸式盐有NaH2XO4和Na2HXO4两种,其中NaH2XO4的溶液呈酸性,Na2HXO4溶液呈碱性。30 ℃时,NaH2XO4溶液和Na2HXO4溶液,二种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L-1,其中均存在的关系是()

A.c(H+)·c(OH-)=1×10-14

B.c(H+) + 2c(H3XO4)+c()=c()+c(OH-)

C.c(Na+)+c(H+)=c()+c(OH-)+2c()+ 3c()

D.c(H+) +c(H3XO4)=c()+2c()+c(OH-)

2.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H 2O+H2O H3O++OH-

B.+OH-H2O+

C. CO 2+H2O H2CO3

D.+H2O+OH-

3.常温下,0.010 mol·L-1NaI溶液与Pd(NO3)2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有PdI2沉淀生成[已知:K sp(PdI2)=7.0×10-9],则原Pd(NO3)2溶液最低浓度为()

A. 7.0×10-7mol·L-1

B. 2.8×10-4mol·L-1

C. 5.6×10-4mol·L-1

D. 7.0×10-5mol·L-1

4.关于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取等体积的醋酸和盐酸分别稀释至原溶液的m倍和n倍,结果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m>n

B.取等体积的两种酸溶液分别与完全一样的足量锌粒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盐酸大于醋酸C.取等体积的两种酸溶液分别中和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醋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比盐酸多

D.两种酸溶液中c(CH3COO-)=c(Cl-)

5.在100 mL某一元弱酸的溶液中,以0.50 mol·L-1NaOH溶液滴定后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A.该弱酸在滴定前的浓度是0.15 mol·L-1

B.该弱酸稀释10倍后pH为4

C.滴定过程为求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

D.滴定过程为求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甲基橙

6.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通过简易量热计直接测得的数据是()

A.反应的热量变化

B.体系的温度变化

C.酸或碱的浓度变化

D.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7.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其中NH3只占15%,所以生产氨的工厂效率都很低

B.由于氨易液化,N2、H2在实际生产中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很高

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0℃左右,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20~50 Mpa,因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

8.在100 mL 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两极上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原混合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 mol·L-1

B. 2 mol·L-1

C. 3 mol·L-1

D. 4 mol·L-1

9.测定稀盐酸和NaOH稀溶液中和热的实验中没有使用的仪器有()

①大、小烧杯②容量瓶③量筒④环形玻璃搅拌棒⑤试管⑥温度计⑦蒸发皿

⑧托盘天平

A.①②⑥⑦

B.②⑤⑦⑧

C.②③⑦⑧

D.③④⑤⑦

10.已知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的pH=3

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减小

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

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11.已知:①H2O(g)===H2O(l)

ΔH1=-Q1kJ·mol-1(Q1>0)

②C2H5OH(g)===C2H5OH(l)

ΔH2=-Q2kJ·mol-1(Q2>0)

③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3=-Q3kJ·mol-1(Q3>0)

若使23 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kJ)为()

A.Q1+Q2+Q3

B. 0.5(Q1+Q2+Q3)

C. 0.5Q1-1.5Q2+0.5Q3

D. 1.5Q1-0.5Q2+0.5Q3

12.对于平衡体系:m A(g)+n B(g)p C(g)+q D(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增大1倍,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45倍,则m+n>p+q

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

C.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向压强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

D.若温度不变,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总体积一定等于原体积的

1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自发进行的反应均是放热反应

B.ΔS为正值的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为正值

D. CaCO3(s)受热分解为CaO(s)和CO2(g):ΔS>0

14.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并向a中加入少量硫酸铜,下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15.25 ℃时,向纯水中加入少量氯化氢气体,仍能保持不变的是()

A.c(H+)

B.c(OH-)

C.K w

D.c(H+)/c(OH-)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将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但此沉淀不是硫化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吸收H2后的稀土储氢合金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用MH表示),NiO(OH)作为电池正极材料,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可制得高容量,长寿命的镍氢电池。电池充放电时的总反应:NiO(OH)+MH Ni(OH)2+M。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电池充电时,阴极上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8.已知FeS和CuS的浓度积常数:K sp(FeS)=6.3×10-18,K sp(CuS)=1.3×10-36,你能确定相同温度下CuS和FeS的溶解度的大小吗?根据溶度积计算出CuS和FeS的溶解度大小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某同学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来滴定NaOH溶液有下列操作:

①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

②取20.00 mL标准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③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

④重复以上操作

⑤用天平精确称取一定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固体配成250 mL标准溶液(测得pH约为4.2)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1)以上各步中,正确的(填序号)操作顺序是________,上述②中使用的仪器除锥形瓶外,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选用指示剂是________。

(2)滴定,并记录NaOH的终读数.重复滴定几次,数据记录如下表:

某同学在处理数据过程中计算得到平均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

V(NaOH)=mL=20.20 mL,他的计算合理吗?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在观察滴定管的起始读数时,要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如果滴定管内部有气泡,赶走气泡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定前用蒸馏水洗净碱式滴定管,然后加NaOH溶液进行滴定,此操作对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 g·L-1。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1)B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 0 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图2中的________;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若用50 mL 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________(填序号)(①=10 mL,②=40 mL,③<10 mL,④>40 mL)。

(3)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 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为________ g·L-1。

(4)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实验室常用准确称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COOHCOOK)来准确测定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即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称为“标定”的一种方法。

已知:①NaOH溶液的浓度在0.1 mol·L-1左右,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应为9.1

②邻苯二甲酸氢钾相对分子质量为204,其水溶液pH约为4.2

③邻苯二甲酸氢钾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OHCOO-+OH-COO-COO-+H2O

(1)将用电子天平称好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放于锥形瓶中,加适量的水溶解,溶液呈无色,再加入指示剂________(从甲基橙、酚酞中选择),用NaOH溶液滴定到终点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则滴定中误差较大的是第________次实验,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2~3次

B.滴定开始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未发现气泡

C.盛有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

D.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溶液凹液面最低点读数

E.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以至有些液滴飞溅出来

F.滴定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到了红色

(3)该同学所测得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某样品是由碳酸钠与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现欲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10.00 g样品,配成1 000 mL溶液,量取25.00 mL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0.150 0 mol·L-1标准盐酸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三次。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3.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HCOOCH 3(l)+H2O(l)HCOOH(l)+CH3OH(l)

ΔH>0。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表: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

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表:

请计算:

(1)15 min~20 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2)15 min~20 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4.乙炔(C2H2)气体的标准燃烧热为ΔH=-1 299.6 kJ·mol-1,分别写出表示乙炔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和表示乙炔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常温下c(H+)·c(OH-)=1×10-14,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常数增大:30 ℃时c(H+)·c(OH-)>1×10-14,A错误。二种溶液存在离子种类相等,因此有相同的电荷守恒等式c(Na+)+c(H+)=c()+c(OH-)+2c()+3c(),C正确。NaH2XO4溶液的物料守恒等式为c(Na+)=c()+c()+c()+c(H3XO4),Na2HXO4溶液的物料守恒等式为c(Na+)=2c()+2c()+2c()+2c(H3XO4),以电荷守恒等式和物料守恒等式综合可得则NaH2XO4溶液中存在c(H3XO4)+c(H+)=c(OH-)+c()+2c(),Na2HXO4溶液中存在c()+c(H+)+2c(H3XO4)=c(OH-)+c(), BD均只存在于其中一种溶液,不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盐类水解本质是盐类电离产生的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用表示水解反应程度微弱,多元弱酸根只能逐个结合H+,分步水解。A中水是弱电解质,可以电离,为电离方程式,不符合题意;B是盐与碱的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 是表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符合题意;只有D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K sp(PdI2)=c(Pd2+)×c2(I-)=7.0×10-9,NaI溶液与Pd(NO3)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I-)=0.005 mol·L-1,即c(Pd2+)×(0.005)2=7.0×10-9,得c(Pd2+)=2.8×10-4mol·L-1,则原溶液中c(Pd2+)=2.8×10-4×2 mol·L-1=5.6×10-4mol·L-1。

4.【答案】B

【解析】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倍数时,弱酸会继续电离产生H+,pH变化小,现pH变化相等,则弱酸稀释的倍数大,A正确;Zn与酸反应的实质是与溶液中H+反应,开始时,溶液pH相同,c(H +)相同,反应速率相等,B错误;pH相同的情况下,醋酸的浓度远大于盐酸,等体积时醋酸消耗NaOH多,C正确;根据电荷守恒:盐酸c(Cl-)+c(OH-)=c(H+),

c(CH3COO-) +c(OH-)=c(H+);二者pH相同,c(H+)相同,K w=c(H+)·c(OH-),c(OH-)也相同,故c(CH3COO-)=c(Cl-),D正确。

5.【答案】C

【解析】一般先分析图形题的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后由特殊点(起点、交点、终点、转折点等)和曲线变化趋势化学内涵解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用NaOH滴定弱酸溶液,达到终点pH范围在7~11,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C正确,D错误;滴定达到终点时用去NaOH的体积是20 mL,NaOH +HA===NaA+H2O,n(HA)=n(NaOH),n(HA)=20×=0.10 mol·L-1,A错误;滴定前该弱酸pH=3,在稀释过程中HA会继续电离,pH小于4,B错误。

6.【答案】B

【解析】反应的热量变化需要根据中和热计算公式Q=cmΔT进行计算,无法直接通过量热计测得,A错误;通过温度计可直接测得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反应后混合液的温度,可直接得出体系的温度变化,B正确;酸或碱的浓度变化需要通过测定溶液的pH变化进行判断,无法通过量热计测得,C错误;生成水的物质的量需要根据反应消耗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计算,无法通过量热计测得, D错误。

7.【答案】B

【解析】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混合气体还要循环使用,连续化生产,这样生产氨的工厂效率并不低,A项错误;抽出液化氨气,合成氨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原料转化率,且N2、H2循环使用,氨的生产率很高,B项正确;高温可以保证足够的速率,但不利于提高产率,合成氨是放热反应,低温才利于氨的生成,温度需要综合速率、反应物转化率和催化剂活性等因素共同决定,500 ℃只是保证催化活性最大,不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项错误;合成氨的反应是分子数减小的反应,高压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能提高正反应速率,跟催化剂无关,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电解H2SO4、CuSO4的混合液时,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阴极的电极反应先是Cu2++2e-===Cu,后2H++2e-===H2↑,由题可知两极产生的气体H2、O2各0.1 mol,O2是由OH-失去0.4 mol电子而得到,H2是由H+得到0.2 mol电子而生成。由得失电子守恒知,还有0.2 mol电子是Cu2+得到的,n(Cu2+)=0.1 mol,c(Cu2+)==1 mol·L-1。

9.【答案】B

【解析】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大、小烧杯、温度计、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没有用到容量瓶、试管、蒸发皿和托盘天平,B符合题意。

10.【答案】A

×100%,c(H+)=c(A-)=c(已电离分【解析】溶液中的电离平衡:HA H++A-,α=已电离分子

起始总分子

子)=0.1 mol·L-1×0.1%=10-4mol·L-1,pH=4,K a==1×10-7,A错误,C正确;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电离,c(H+)增大,B正确;在任何水溶液中,c(H+)水=c(OH-)水;在酸溶液中,c(OH-)=c(OH-)水=mol·L-1=10-10mol·L-1,而HA电离出的c(H+)=10-4mol·L-1,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D正确。

11.【答案】D

【解析】依据盖斯定律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叠加得到目标反应方程式,方程式的函数关系同样适用于焓变。目标反应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它可由①×3+③-②得到,ΔH3=-(3Q1+Q3-Q2)kJ·mol-1,23 g乙醇即0.5 mol,完全燃烧放热为(1.5Q1-0.5Q2+0.5Q3)

kJ,D正确。

12.【答案】B

【解析】容积增大1倍,若平衡不动,A浓度变为原来的0.5倍,现为0.45倍,说明平衡正移,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m+n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D

【解析】在硫酸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锌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稀硫酸-铜原电池,加速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的速率,反应速率a>b,斜率a>b,B项错误;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金属锌的质量,a 中金属锌一部分用于置换金属铜,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氢气的体积是a<b,A、C项错误,D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H 2O H++OH-,K w=c(H+)·c(OH-),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 w不变,C正确。增加H+或OH-,抑制水电离;消耗H+或OH-,促进水电离。加入HCl时c(H+)增大,K w不变,c(OH-)减小,c(H+)/c(OH-)增大,A、B、D错误。

16.【答案】2Al3++3S2-+6H2O===2Al(OH)3↓+3H2S↑

【解析】水解显示酸性的阳离子(如Al3+、Fe3+等)与水解显示碱性的阴离子(如、、等),生成容易脱离溶液的沉淀或气体时,可相互促进而不能大量共存。硫化钠溶液中:S2-+H2O HS-+OH-,HS-+H 2O H2S+OH-;氯化铝溶液中:Al3++3H2O Al(OH)3+3H+;二者混合,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气体均能脱离溶液,水解反应得到相互促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2-+6H2O===2Al(OH)3↓+3H2S↑。

17.【答案】Ni(OH)2+OH--e-===NiO(OH)+H2O 还原

【解析】从放电总反应式来看,NiO(OH)→ Ni(OH)2中Ni的化合价+3→+2,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相反,当充电时Ni(OH)2→NiO(OH)时,Ni(OH)2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H)2+OH--e-===NiO(OH)+H2O,而充电时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18.【答案】FeS的溶解度大于CuS

【解析】K sp(FeS)=c(Fe2+)·c(S2-)=6.3×10-18,平衡时c(Fe2+)=c(S2-),所以c(Fe2+)=×10-9mol·L-1,同理可计算得出c(Cu2+)=×10-18mol·L-1,前者溶解量远大于后者,FeS的溶解度大

于CuS。

19.【答案】(1)⑤②①③④⑥酸式滴定管酚酞

(2)第3组数据误差较大,不应采用

(3)快速放液偏小

【解析】(1)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滴定等顺序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为⑤②①③④⑥;滴定时,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显示酸性,用酸式滴定管量取待测液20.00 mL 放入锥形瓶中;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滴定终点的pH要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之内,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2)定量实验中,往往通过平行多次实验,以减小实验误差,在处理这些实验数据时,如果同一实验值相差过大,误差过大的一组数据要丢弃。第3组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弃,NaOH溶液的体积:mL=20.00 mL。

(3)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如果滴定管内部有气泡,赶走气泡的操作为快

,滴定过程中任何不当操作最终都表现为标准液体积的变化,标准速放液;c(待测)=标准标准

待测

液体积用量增多,待测液浓度偏高;标准液体积用量减少,待测液浓度偏低。在此实验中标准液在锥形瓶中,待测液在滴定管内,故c标准×V(标准)为定值。滴定管未用所盛装液体进行润洗,滴定管壁残留的水将待测液稀释,V(待测)增大,c(待测液)偏小。

20.【答案】(1)SO2+H2O2===H2SO4

(2)③酚酞④

(3)0.24

(4)原因:盐酸易挥发改进措施: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替盐酸。

【解析】(1)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将SO2氧化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H2O2===H2SO4。

(2)NaOH溶液为碱性溶液,应该使用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下部玻璃尖嘴上连有胶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

出,排除气泡,操作图示为,③正确;酚酞的pH变色范围是8.2~10.0,终点时溶液的pH=8.8落在此范围中,选择酚酞作指示剂可减小误差;滴定管构造如

图,刻度值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活塞下方无刻度。若用50 mL滴定管进行实验,液面在刻度“10”处,管内液体体积>(50.00 mL-10.00 mL)=40.00 mL,④正确。

(3)根据2NaOH~H2SO4~SO2可知m(SO2)=×(0.090 0 mol·L-1×0.025 L)×64 g·mol-1=0.072 g,葡萄酒中的SO2含量:=0.24 g·L-1。

(4)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酸进入锥形瓶中消耗NaOH,c(待测)=标准标准

,消耗的NaOH溶

待测

液V(标准)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可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替盐酸。

21.【答案】(1)酚酞无色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1 ABF

(3)0.118

【解析】(1)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pH约为4.2,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酚酞的pH变色范围为8~10,滴定终点的pH要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之内,应选酚酞作指示剂;当无色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反应达到终点。

(2)第1组数据与其他三组数据相差较大,误差较大。与一般滴定实验中锥形瓶放待测液不同,本实验中,标准液放在了锥形瓶中,因此误差分析方法有异。可根据V(NaOH)=邻苯二甲酸氢钾分析。滴定管未用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壁残留的水使NaOH溶液浓度减小,相同质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需要NaOH溶液体积增多,A正确;气泡的体积被记录为NaOH溶液的体积,B正确;锥形瓶

中的水不改变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物质的量,C不符合题意;滴定前平视,

滴定后俯视读数,NaOH溶液的体积读数变小,D不符合题意;锥形瓶剧烈摇荡以至有些液滴飞溅出来,导致邻苯二甲酸氢钾的量减少,消耗NaOH溶液减少,E不符合题意;滴定到终点时溶液应变为浅红色,现为红色,消耗NaOH溶液增多,F符合题意。

(3) 定量实验中,往往通过平行多次实验,以减小实验误差,在处理这些实验数据时,如果同一实验值相差过大,误差过大的一组数据要丢弃。第1组数据舍弃后,V(NaOH)=mL=17.00 mL,n(COOHCOOK)==0.002 mol=n(NaOH),c(NaOH)==0.118 mol·L-1。22.【答案】95.4%

【解析】Na2CO3与盐酸反应时,可能生成NaHCO3,溶液呈碱性;也可能生成CO2,溶液呈酸性。根据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推断出终点时的pH范围,进而推测反应的生成物,确定出具体的化学反应,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甲基橙变色范围为 3.1~4.4,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在定量实验中,往往通过平行多次实验,以减小实验误差,在处理这些实验数据时,如果同一实验值相差过大,误差过大或过小的一组数据要丢弃。实验1需盐酸30.02 mL,实验2需盐酸33.8 mL-0.2 mL=33.6 mL,实验3需盐酸31.38 mL-1.4 mL=29.98 mL,实验2数据偏大,应丢弃,取1、3两次盐酸的平均值为30 mL,设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x,

1 000 mL溶液n(Na2CO3)=0.00

2 25 mol×=0.09 mol,m(Na2CO3)=0.09 mol×106 g·mol-1=9.54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5.4%。

23.【答案】(1)0.045 mol(2)0.009 mol·L-1·min-1

【解析】a A+b B===c C+d D,v(A)=。

设溶液体积为v,由图和表中数据,可知10 min~15 min平均反应速率关系式:

7.4×10-3mol·L-1·min-1=

,解得V=1 L。

从15 min到20 min,甲酸甲酯转化率由6.7%增加到11.2%,减少量为1.00 mol×(11.2%-6.7%)=0.045 mol,v(甲酸甲酯)==0.009 mol·L-1·min-1。

24.【答案】2C2H2(g)+ 5O2(g)===4CO2(g)+2H2O(l)ΔH=-2 599.2 kJ·mol-1

C2H2(g)+O2(g)===2CO2(g)+H2O(l)ΔH=-1 299.6 kJ·mol-1

【解析】首先正确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标出状态,最后计算出焓变。先写出2C2H2+5O2===4CO2+2H2O,后改为2C2H2(g)+5O2(g)===4CO2(g)+2H2O(l)ΔH=-Q kJ·mol-1,由(C2H2)标准燃烧热为ΔH=-1 299.6 kJ·mol-1知Q=2 599.2。表示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ΔH=-2 599.2 kJ·mol-1。表示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为1,则表示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ΔH=-1 299.6 kJ·mol-1,前者也可用后者表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