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检测(附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第一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把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反应的吸热、放热无关;同温同压下,H2(g)和Cl2(g)的总能量与HCl(g)的总能量的差值不受光照和点燃条件的影响,所以该反应的ΔH相同。
2.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中的ΔH小于0,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已知S(s)+32O2(g)SO3(g)的反应热为385.5 kJ·mol1,说明硫的燃烧热为385.5 kJ·mol1 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的是( )2(g)+O2(g)2H2O(l) ΔH1;2H2(g)+O2(g)2H2O(g) ΔH2B.C(s)+12O2(g)CO(g) ΔH1;C(s)+O2(g)CO2(g) ΔH2C.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2(g)+Cl2(g)2HCl(g) ΔH1;12H2(g)+12Cl2(g)HCl(g) ΔH2,故以上反应的ΔH<0,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则ΔH1<ΔH2,A不符合题意;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多于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则ΔH1>ΔH2,B正确;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所以ΔH1<ΔH2,C不符合题意;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加倍,焓变数值加倍,2ΔH2=ΔH1,ΔH1<ΔH2,D不符合题意。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2.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 2(g)==CO 2(g);△H=-392KJ/mol ,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C(s)+H 2O(g)==H 2(g)+CO(g);△H=+131KJ/mol ,CO(g)+1/2O 2(g)==CO 2(g);△H=-282KJ/mol ,H 2(g)+1/2O 2(g)==H 2O(g);△H=-241KJ/mol ,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A .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B .虽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C .既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可以节省燃料D .既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3.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21N 2(g)+23H 2(g)=NH 3(g);ΔH =-46.19kJ ·mol —1 21H 2(g)+21Cl 2(g)=HCl (g);ΔH =-92.36kJ ·mol —1 21I 2(g)+21H 2(g)=HI (g);ΔH =+25.96kJ ·mol —1A.HCl>NH 3>HIB.HI>HCl>NH 3C.HCl>HI>NH 3D.NH 3>HI>HCl4.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1/2O 2(g)=H 2O(l)△H =-285.8kJ/molCO(g)+1/2O 2(g)=CO 2(g)△H =-283.0kJ/mol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3kJ/mol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 H 2(g)B .CO(g)C .C 8H 18(l)D .CH 4(g) 5.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H =―Q 1kJ/mol 2H 2S(g)+O 2(g)=2S(s)+2H 2O(l)△H =―Q 2kJ/mol2H2S(g)+O2(g)=2S(s)+2H2O(g)△H=―Q3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Q1>Q2>Q3B.Q1>Q3>Q2C.Q3>Q2>Q1D.Q2 >Q1>Q36.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O(g)=H2(g)+1/2O2(g)△H=+241.8kJ/molH2(g)+1/2O2(g)=H2O(1)△H=-285.8kJ/mol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A.吸热88kJB.吸热2.44KJC.放热44kJD.吸热44KJ7.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A、2A(l)+B(l)=2C(g)△H1B、2A(g)+B(g)=2C(g)△H2C、2A(g)+B(g)=2C(l)△H3D、2A(l)+B(l)=2C(l)△H4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O2(g)SO3(g)△H=―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196.64kJB.196.64kJ/molC.<196.64kJD.>196.64kJ 9.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H=-2834.9kJ·mol-14Al(s)+2O3(g)==2Al2O3(s)△H=-3119.91kJ·mol-1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10.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1)⊿H=-57.3kJ/mol。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单元检测(附答案)

化学鲁科版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
3.某干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Zn+2MnO2+2NH4Cl(aq)===2MnO(OH)(s)+[Zn(NH3)2]Cl2(aq),其正极反应式是( )。
2NH +2e-===2MnO(OH)+2NH3A.2MnO2+4B.Zn-2e-===Zn2+C.[Zn(NH3)2]2++2e-===Zn+2NH3D.Mn4++e-===Mn3+4.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于氧化反应或同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C.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D.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5.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6.(2011·安徽高考)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反应式为Ag +Cl --e -===AgClB .每生成1 mol Na 2Mn 5O 10转移2 mol 电子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 .AgCl 是还原产物7.已知:①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②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检测题--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1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常温常压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 kJ,用400mL 5mol·L-1 KOH溶液吸收生成的CO2,恰好完全转变成正盐,则充分燃烧1mol C2H5OH所放出的热量为A.Q kJ B.2Q kJ C.3Q kJ D.4Q kJ2.锥形瓶内壁用某溶液润洗后,放入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塞紧瓶塞,同时测量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t1时,铁可能发生了析氢腐蚀B.t1~t2时,铁一定发生了吸氧腐蚀C.负极反应为:Fe-3e-=Fe3+D.用于润洗锥形瓶的溶液一定显酸性3.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①X−−→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E1表示反应A+B −−→X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E2表示反应X−−→C的活化能B.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C.反应A+B−−→C的ΔH<0D.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C的焓变4.分别取50 mL0.50 mol/L盐酸与50 mL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仪器A 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B .用稍过量的氢氧化钠可确保盐酸完全反应C .为减少热量损失,酸碱混合时需将量筒中NaOH 溶液快速倒入小烧杯中D .用稀硫酸和Ba(OH)2代替盐酸和NaOH 溶液进行反应,结果也正确5.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实验研究222N O(g)NO(g)N (g)NO (g)+=+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1H 139kJ mol -∆=+⋅B .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反应热C .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 .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6.一定条件下,有关有机物生成1mol 环己烷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苯分子中不存在3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故313ΔH <ΔHB .2(g)+H (g)→12(g) ΔH=ΔH +ΔHC .反应2(g)+H (g)→(g),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D .苯与氢气反应过程中有C-H 键生成 7.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①中电子由Zn 流向Fe ,装置中有Fe 2+生成 B .装置①工作一段时间后,a 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 C .装置①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获得保护 D .装置①盐桥中KCl 的Cl -移向乙烧杯8.游泳池水质普遍存在尿素超标现象,一种电化学除游泳池中尿素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样品溶液成分见图示),其中钌钛常用作析氯电极,不参与电解。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含答案)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的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2.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 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4O2(g)===2CO2(g)+4H2O(l)ΔH=+890 kJ·mol-1B.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1C.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1D.2CH4(g)+4O2(g)===2CO2(g)+4H2O(l)ΔH=-890 kJ·mol-13.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的热量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吸收热量131.3 kJ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收热量131.3 kJ4.已知298 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92.2kJ/mol,此温度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 A.一定大于92.2 kJ B.一定等于92.2 kJC.一定小于92.2 kJ D.无法确定5.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B.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C.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D.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6.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托盘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7.5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50 mL 0.55 mol/L的烧碱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电解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21.(10分)
(1)原因 二者连接在一起时,接头处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原电池而腐蚀 (2分); (2)____能______,(1分)
若能,则电极反应式是:负极 Cu → Cu 2+
+2e -
,(2分)
正极_2Fe 3+
+2e -
→2Fe 2+。
(2分)
(3)__电解池__,(1分)
写出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_阴极:石墨,电解液:硫酸钠_(2分)
22.⑴IO 3-+5I -+6H +=3I 2+3H 2O 取洁净的铂丝蘸取食盐做焰色反应实验,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说明有K +(答取上述反应后溶液进行实验不给分) (4分)
⑵阳极 I -+3H 2O →IO 3-+6H + + 6e -
变大 23.(1)正
(2)2NaCl+2H 2O H 2↑+Cl 2↑+2NaOH
(3)Zn →Zn 2++2e -,Zn 2++2e -→Zn ,ZnSO 4溶液或ZnCl 2溶液
24. (共10分)
(1)负极;正极 每空1分,共2分
(2)铜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石墨电极上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蓝色变浅。
2分
2224222Cu H O
Cu O H +++++电解
1分
(3)① 1分
(4)A 、B 、D 、E ; C 每空1分,共2分 (5)铜的相对原子质量=112.m
V
2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kJ/molNa2O2(s)+CO2(g)=Na2CO3(s)+12O2(g) ΔH=-226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kJB.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kJ/mol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2.对H2在O2中燃烧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断裂H—H键吸收能量 D.生成H—O键放出能量3.25℃、101kPa下:①2Na(s) + 1/2O2 (g)= Na2O(s) △H1= -414kJ/mol②2Na(s) + O2 (g)= Na2O2(s) △H2= -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B.因为△H2<△H1,所以Na2O2比Na2O稳定C.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25℃、101kPa下,Na2O2(s) +2Na(s) = 2 Na2O(s) △H = -317kJ/mol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5.已知拆开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436.4kJ能量,拆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98kJ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键能够释放462.8kJ能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H2(g)+O2(g)=2H2O(g)△H=-480.4kJ/molB.H2(g)+O2(g)=H2O(l)△H=-240.2kJ/molC.2H2(g)+O2(g)=2H2O(g)△H=+480.4kJ/molD.H2(g)+O2(g)=H2O(l)△H=-480.4kJ/mol6.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时放出的热量121kJ,且氧气中1 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436kJ,则水蒸气中1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221 kJ D.463 kJ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我国古文献中有许多记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草纲目》关于酿酒的记载“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描述的是乙醇的燃烧B.《抱朴子》中“曾青(CuSO4)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火法冶炼铜的现象C.李商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描述的蚕丝和古代的蜡(主要成分为植物油)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于谦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大理石分解是吸热反应8.四氯化钛是乙烯聚合催化剂的重要成分,制备反应如下:①TiO2 (s) + 2Cl2(g) =TiCl4(g)+O2(g) ΔH1= +175.4 kJ·mol-1②C(s) + 1/2O2 (g) = CO (g) ΔH2=-110.45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B.若反应①中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吸收更多热量,则ΔH1变小C.固体C的燃烧热是-110.45 kJ·mol-1D.反应TiO2(s) + 2Cl2(g) + 2C(s) = TiCl4(g) + 2CO(g) ΔH =-45.5 kJ·mol-19.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 2(g)=2CO(g)∆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H=-57.3kJ/mol 。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及答案.doc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2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Mg : 24 Zn :65Ca: 40 Ba: 137 S: 32 Al : 27 Cl : 35.5 Fe:56 Cu: 64 Ag : 108 I: 127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 小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能在常温下发生与该反应的△H 值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1 -1B 、中和热△ H= - 57.3kJ mol·,所以 1.00L 1.00mol L· H2SO4与稀的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 57.3kJ 的热量-1 -1C、用等体积的 0.50mol L·盐酸、 0.55mol ·L NaOH 溶液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会使测得的值偏大D 、在 101KPa 时, 1molCH 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就是CH4的燃烧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3、已知: H+ (aq)+OH -(aq)===H 2O(l) △ H =-57.3 kJ ·mol-1。
现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分别和 1L 1mol ·L-1的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 H 、△H 、△ H ,1 2 3 则△ H1、△ H2和△ H3的大小关系为A 、△ H 1=△ H2>△ H3 B、△ H3>△ H2>△ H1 C、△ H 3>△ H 1>△ H 2 D、△ H 2>△ H1>△ H34、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 1 mol 氢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 Q1 kJ,破坏 1 mol 氯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 1 mol 氯化氢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 Q1 + Q2 > Q 3B 、Q1 + Q2 > 2Q 3 C、 Q1 + Q2 < Q3 D 、Q1+ Q2 < 2Q 35、分析下表中的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气和丙烷的燃烧热分别是“嫦娥一号”液氢① 2H2(g)+O 2(g)=2H 2O(l) △ H=-571.6kJ mol·-1发射火箭燃料( H2)② 2H2(l)+O 2 (l)=2H 2O(g) △ H=-482.6kJ mol·-1③ C3H 8(l)+5O 2(g)=3CO 2(g)+4H 2O(g) △ H=-2013.8kJ ·北京奥运会丙烷mol -1“祥云”火炬燃料( C3H8)④C3H 8(g)+5O 2(g)=3CO 2(g)+4H 2O(l) △H=-2221.5kJ mol·-1A 、 571.6 kJ mol·-1, 2221.5kJ ·mol -1 C、 285.8 kJ mol·-1, 2013.8 kJ mol·-1 B、 241.3 kJ mol·-1, 2013.8 kJ mol·-1 D、 285.8 kJ mol·-1, 2221.5 kJ mol·-16、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苏教版选修4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2.(2011福建厦门湖滨中学期中,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1,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CaCO3(s)===CaO(s)+CO2(g) ΔH=+178. 5 kJ·mol-1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C.101 kPa时,2H2(g)+O2(g)===2H2O(l) ΔH=-571. 6 kJ·mol-1,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D.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4.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
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电解总反应为2Cu+H2O Cu2O+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反应式为2Cu-2e-+2OH-===Cu2O+H2O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D.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2O生成5.如图Ⓐ为直流电源,Ⓑ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为电镀槽。
接通电路后发现Ⓑ上的c点显红色。
为实现铁上镀锌,接通○K后,使c、d两点短路。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为直流电源的负极B.f电极作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 .f 电极为锌板D .e 极发生氧化反应 6.(2011湖南长郡中学联考)已知反应:①2C(s)+O 2(g)===2CO(g) ΔH =-221 kJ·mol -1 ②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稀溶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1B .1 mol 碳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 kJC .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的热量为57.3 kJ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的热量为57.3 kJ7.(2011江西抚顺能力测试)根据下图所示的各物质能量变化关系,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s ,金刚石)+O 2(g)===CO 2(g) ΔH 1=a kJ·mol -1(a <0)B .C(s ,石墨)+O 2(g)===CO 2(g) ΔH 2=b kJ·mol -1(b >0)C .C +O 2===CO 2(g) ΔH 3=c kJ·mol -1(c <0)D .C(s ,金刚石)===C(s ,石墨) ΔH 4=d kJ·mol -1(d >0)8.(2011陕西师大附中,16)有甲、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装置中,Zn 的质量均减小B .甲、乙装置中,Cu 上均有气泡产生C .化学反应速率乙>甲D .甲中H +移向Zn ,乙中24SO移向Zn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H 2+2OH --2e -===2H 2OB .用铂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的阳极反应为4OH --4e -===O 2↑+2H 2OC .表示醋酸与NaOH 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为H +(aq)+OH -(aq)===H 2O(l)ΔH =-57.3 kJ·mol -1D .电镀池中,镀体与电源正极相连10.下列关于图像及描述说法都正确的是( )。
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均通过了0.2 mol电子,此时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12.下列情况下,能使反应Cu+Zn2+===Cu2++Zn发生的是( )。
A.铜片作原电池的负极,碳棒作原电池的正极,氯化锌作电解质溶液B.铜锌合金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C.用锌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D.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锌溶液13.在298 K、1.01×105 Pa下,将22 g CO2通入750 mL 1 mol·L-1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的热量。
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1 L 2 mol·L-1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
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 kJ·mol-1B.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 kJ·mol-1C.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 kJ·mol-1D.CO2(g)+NaOH(aq)===NaHCO3(aq) ΔH=-(8x-2y) kJ·mol-114.观察图示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虚线框中接灵敏电流计,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虚线框中接直流电源,可能发生反应:Cu+H2SO4CuSO4+H2↑C.虚线框中接直流电源,可能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D.生成2.24 L H2时,一定转移0.2 mol e-15.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6L二、非选择题16.科学家认为,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近20年来,对以氢气作为未来的动力燃料氢能源的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
(1)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氢气的方法是( )。
A.电解水B.锌和稀硫酸反应C.光解海水D.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2)用氢作为能源亟待解决的又一问题是贮氢材料的开发,研究表明某些过渡金属镧(La)、钯(Pd)能与氢原子形成氢化物,氢原子填充在金属晶体内的间隙之间,其组成不固定,通常是非化学计量的,如镧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LaH2.76 。
已知钯粉的密度为10.64 g·cm-3,1体积的钯粉大约可吸附标准状况下896体积的氢气,则钯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因氢气易燃易爆,贮运安全极为重要。
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
写出其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已知:(a)2H2(g)+O2(g)===2H2O(g) ΔH=-Q1(b)2CO(g)+O2(g)===2CO2(g) ΔH=-Q3CO和H2分别燃烧生成CO2和H2O(g),欲得到相同的热量,所需CO和H2的体积比是:________。
17.铁、铜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1)黄铁矿(FeS2,其中S为-1价)是生产硫酸和冶炼钢铁的重要原料。
其中一个反应为3FeS2+8O26SO2+Fe3O4,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_,若有3 mol FeS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2)①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简单示意图如右,将该图稍作修改即可成为钢铁电化学防护的简单示意图,请在下图虚线框内作出修改,并用箭头标出电子流动方向。
②写出修改前的钢铁吸氧腐蚀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作净水剂,也可用于制造高铁电池。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该电池电解100 mL 1 mol·L-1的AgNO3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时,被电解溶液的pH为____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方法Ⅰ用氨水将SO2转化为NH4HSO3,再氧化成(NH4)2SO4方法Ⅱ用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CO、CH4、H2)将SO2在高温下还原成单质硫方法Ⅲ用Na2SO3溶液吸收SO2,再经电解转化为H2SO42CO(g)+SO2(g)===S(g)+2CO2(g) ΔH=+8.0 kJ·mol-1①2H2(g)+SO2(g)===S(g)+2H2O(g) ΔH=+90.4 kJ·mol-1②2CO(g)+O2(g)===2CO2(g)ΔH=-566.0 kJ·mol-1③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④S(g)与O2(g)反应生成SO2(g)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方法Ⅲ中用惰性电极电解NaHSO3溶液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阳极区放出气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19.研究化学反应原理对生产生活很有意义,请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铅蓄电池电解甲、乙两电解池中的溶液。
已知铅蓄电池总反应为: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电解一段时间后,向c极和d极附近分别滴加酚酞试剂,c极附近溶液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d极为阴极B.若利用甲池精炼铜,b极应为粗铜C.放电时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SO (aq)+4e-===PbSO4(s)+2H2O(l)PbO2(s)+4H+(aq)+24D.若四个电极材料均为石墨,当析出6.4 g Cu时,两池中共产生气体3.36 L(标准状况下)(2)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①2H2(g)+CO(g)CH3OH(g)ΔH=-90.8 kJ·mol-1②2CH3OH(g)CH3OCH3(g)+H2O(g) ΔH=-23.5 kJ·mol-1③CO(g)+H2O(g)CO2(g)+H2(g) ΔH=-41.3 kJ·mol-1写出水煤气直接合成二甲醚同时生成CO2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