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三峡实习报告(5篇)

三峡实习报告(5篇)第一篇:三峡实习报告三峡实习报告2013年3月4日——3月7日,我们在三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毕业实习。
本次实习的行程安排为:3月4日上午从学校坐车出发,下午到长江三峡工程展览馆参观。
3月5日上午现场参观三峡五级船闸和三峡库区的建设,下午听了一位参与三峡大坝建设的老教授的讲座。
3月6日上午参观了三峡大坝建设时的起重机设备。
3月7日上午,我们参观了葛洲坝水利工程及其发电厂。
一、三峡水利枢纽概况三峡水利枢纽坝址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距宜昌市28㎞,是一座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及养殖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三峡水利工程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坝,两岸坝后式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一座永久性五级船闸和一架一级垂直升船机。
大坝坝顶宽度为15米,底部宽度为124米,从右岸非溢流坝起点至左岸非溢流坝段终点,大坝轴线全长2309米。
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坝后式水电站左岸设机组14台,右岸设机组12台,右岸地下厂房设机组6台,机组总装机32台(注:地下厂房还有2台单机容量为5万千瓦的厂用发电机组),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航运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
通航建筑物——双线五级船闸和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位于左岸。
三峡工程分三期完成,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2—1997),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船机及左岸部分混凝土坝段的施工。
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完成,长江水位从原来的68米提高到88米。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四篇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四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地点:__市__县东汤峪一、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二、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
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2地点:西安市蓝田县东汤峪一、实习概况:二、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三、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三峡地质实习报告

前言三峡地区号称天然的地质和地貌博物馆,地层、、古生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质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现象比较集中,是一个理想的地质实习基地。
三峡地区各种类型岩石非常丰富,从碎屑岩到石灰岩,从基性岩到酸性岩,从浅变质岩到深变质岩应有尽有,同时出露了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由目前华南地区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
2010年7月30日,老师们率领着地科系09级的同学们踏上了三峡实习的旅程。
怀着满腔热情和好奇心,寻觅惟妙惟肖的“黑锅”,登高俯瞰西陵峡美景,近距离接触随时崩塌的链子危崖,在三峡坝区,纪念园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工程曲折的历史;在观景台,三峡大坝,高峡平湖尽收眼底;一路披荆斩棘,横穿白果树瀑布。
一路下来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养成野外考察的能力。
第一次野外实习,第一份实习报告,笔力难免稚嫩,望老师多多指正。
以下是实习区域地质图:下幅是三峡坝区地图:考察点具体特征2009.8.1 星期日多云~晴秭归县城、横墩岩隧道至棕岩头隧道口沿线001茅坪滚装船码头旁人工采石场,长江200О方向30О50'N,110О57'E,204m位于黄陵背斜核部的前震旦控岭群杂岩体。
节理: 70О∠70О杂岩体形成于小于2亿年到几千万年前,由正长石、石英构成,黑云母角闪石较多,呈碱性。
花岗岩形成于4.5亿年前,冷凝速度快致矿物晶体微小,侵入以斜长角闪石为主的围岩中,穿插暗色矿物造成表面显红色,为氧化铁质。
边缘地带带状岩脉穿入,在围岩中有烘烤边。
路边散落有风成球状花岗岩。
正断层:275О∠37О属于小型断层,擦痕较小,具有正、反阶步,擦痕面,形成低温变质矿物叶腊石。
又因为其上盘下移,属正断层。
该点为长江流域仅有的黄陵花岗岩地带,基本生成于8.4亿年前左右,属前寒武纪,具10多公里的侵入岩脉,均为黄陵背斜地段。
002001点以西200m的采石场30О51'N,110О57'E,199m岩脉:332О∠84О,斜长石为主,少量正长石,宽约80cm,有烘烤边。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2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实习单位名称】工程地质勘察设计院【实习岗位】工程地质实习生【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2021年8月31日一、实习单位概况工程地质勘察设计院是一家专业从事工程地质勘察与设计的科研机构,成立于200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单位之一。
院内拥有一批优秀的工程地质专家和技术人员,具备先进的勘察设备和实验室条件。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1. 实习目标:通过参与实际工程地质项目,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掌握相关的实施技术。
2. 实习任务:(1) 参与实地地质调查,包括地貌地貌、岩性分析、地下水调查等;(2) 学习并参与地质钻探和岩土取样工作;(3) 学习并参与岩土试验和室内地质测试;(4) 学习并参与地质报告的编写和整理工作。
三、实习总结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一个将建成的水库工程的地质勘察项目。
通过这个项目,我对工程地质勘察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
1. 地质调查在实地地质调查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调查工具和仪器,如航测、划线仪、平板磁感仪等。
通过观察山体的地貌特征、分析岩性以及采集现场水样等,我能够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初步判断,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 地质钻探和岩土取样在地质钻探和岩土取样工作中,我学会了操作钻探机、岩土取样器等设备,并学会了识别和记录岩土样品的性质和特征。
通过这些工作,我能够了解地下岩土的组成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地质试验提供样品。
3. 岩土试验和地质测试在岩土试验和地质测试环节,我学习并参与了常见的岩土力学性质测试、土壤水分测试、土壤颗粒分析等工作。
通过这些试验和测试,我能够获取地质样品的性能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4. 地质报告的编写和整理在地质报告的编写和整理过程中,我学习了工程地质报告的基本要求和结构,并参与了实际的报告编写和整理工作。
通过这个环节,我学会了规范的报告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文献整理和概念表达的能力。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工程地质范文篇1一、实习概述:工程地质实习是港航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1、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加深对其认识3、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地质学习的系统理解。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实习时间:两天(周六、周日)实习地点:周六:小铁路青龙群人工剖面(背斜、向斜、褶皱等)、大石碑公园(汤山公园)(断层等)周日:地质博物馆(各类矿物、岩石等)实习完成情况:由于实习期间小雨淅沥,第一天去青龙群人工剖面和汤山公园的时候,行途艰难,但实习任务都完成了,第二天由于天气情况原定于去方山后临时改去地质博物馆,实习任务完成良好。
二、习地区地质概况1、地层岩性(部分)青龙群(T1+2q)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1x),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
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1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关于地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集锦5篇

关于地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集锦5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
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
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
时间:20某某年5月4日—20某某年5月9日2。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3。
路线:1)。
秦皇岛市石门寨镇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4。
目的:1)。
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
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4)。
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二、实习地区概况1。
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
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
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有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三篇

有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三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11、实习概况: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昌乐火山口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
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
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为季节性河流。
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大学2013年夏季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姓名:某某某学号:2011104400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带队老师:某某实习时间:2013.6.27-2013.6.282013年夏季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摘要:2013年6月26日至27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三个班的同学赴秭归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地质实习。
实习过程中主要联系课堂所学内容对沿岸公路的地质构造以及岩溶现象、链子崖危岩体的治理情况和新滩滑坡进行了认知与了解,是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实习概况:2013年6月27日星期三阵雨转多云线路概况:早上七点半从学校出发经过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链子崖景区的另一侧。
在向链子崖行进的过程中,由老师向我们讲解了沿途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
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仪测定岩层的产状,同时也熟悉了长江两岸的地质地貌情况。
在链子崖,则较为详细的了解了关于链子崖危岩体的治理、监测情况。
同时,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长江对岸新滩滑坡的有关情况。
地质现象:从一开始,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都是灰岩,由于道路的修建,我们不用借助地质锤就可以看到岩石的新鲜面。
从整体上看,该地区的的灰岩解理较为发育,同时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明显的溶蚀现象。
灰岩成分:几乎由纯的方解石构成,其它成分的总含量常在5%以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
其中有几处可以明显看到其硅质结核和风化作用后留下的黄色粘土。
资料:石灰岩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
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
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
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
按结构构造可细分为竹叶状灰岩、状灰岩、团块状灰岩等。
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易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
有生物化学作用生成的石灰岩,常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地表灰岩风化作用较为严重 明显可见的硅质结核残骸。
石灰岩中一般都含有一些白云石和黏土矿物,当黏土矿物含量达25%~50%时,称为泥质灰岩。
白云石含量达25%~50%时,称为白云质灰岩。
链子崖:链子崖距长江三峡电站大坝26.5km ,与新滩滑坡隔岸对峙。
危岩区河谷深切,岸坡陡峭,山顶高程1000m 至1300m ,岸坡30°至40°。
危岩体自动向西依次出露志留系(S )、泥盆系(D )和二叠系(P )地层,斜坡上为第四纪(Q )堆积物。
志留系为薄层至中层砂页岩,泥盆系为厚层砂岩泥岩,地貌上形成陡崖,二叠系以厚层灰岩为主,夹薄层岩质页岩,构成危岩体,其底部为马鞍组煤系组成危岩体的软基和大面积采空区。
危岩体东、北两面临空,西、南两面与山体相连但大部分被裂隙切割。
危岩体南高北低,长约700m ,南窄北宽,宽度30m 至180m 不等,被30多条裂缝切割,大的裂缝又13条,分别为0至12号,总体链子崖危岩体远观链子崖上的检测设施危岩体上部锚固治理措施积约300万m3。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8至12号缝段,5万m3破碎危岩体变形明显,失稳可能性最大,切可能引起整体性破坏;0至6号缝段危岩体可能发生崩塌,应防止其入江;7号缝危岩体体积2万m3,表现为座崩破坏形式,危害性较小。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加固整治:煤层采空区进行回填,设置城中阻滑工程,面积达3000m2;5万m3危岩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并在此基础上对崖壁表层裂隙密集部位作喷网锚加固;对雷劈石滑坡则主要采取地表排水工程进行整治;另为防止西侧6、7号缝段危岩体崩塌石块入江,在斜坡上修筑了防冲拦石坎。
整个加固整治工程工期三年,目前危岩体已经稳定,通过监测表明,链子崖危岩体主体工程从锚固开始到竣工以来,其岩体变形已趋于稳定,危岩体已停止了持续20多年朝长江临空方向的变形,有的缘缝已逐渐闭合。
其中1996年从施工开始就朝锚固方向移动1.2至5.7毫米,1997年向锚固方向移动6至10毫米,1998年运移基本稳定。
1999年防治工程全面竣工到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135~139米后,通过了4个水文年的监测。
从变形趋势分析,危岩体在防治工程结束以后,通过岩体应力重新调整,变形趋势逐步稳定,防治工程已经发挥效力。
这是我国的第一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新滩滑坡:随后,在危岩体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对岸的新滩滑坡以红房子和“民”子为界,后面为山尖,上半部东南走向,下半部西北走向,呈牛角尖状。
这是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的开始,同时也是我校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
新滩滑坡与1985年6月12日发生滑动,滑坡体总体积约3000万m3,滑动面积1.1km2,正对岸涌浪爬坡高达48m。
为巨型推移式滑坡滑坡,主要由后缘崩蹋,坡脚泥化地层引起,具有周期性。
由于进行了预报,,居住在滑坡体上的新滩故镇上的1371名居民才得以及时撤离,幸免于难。
但在湘西河口处,4艘渔船被打翻,8人死亡。
也正是因为这次滑坡,在之后的滑坡预报中扩大了警戒范围。
2013年6月28日星期四晴线路概况:早上从水电楼前出发,去秭归茅坪港换乘船到实习地。
①途查看三峡水库库岸改造情况,查看沿途出露地层;②在新滩离船登岸,沿途查看地层、地质构造,边坡防护工程、桥梁及小水电站、小城镇规划等地质及三峡护岸工程情况。
地质现象:在新滩离船登岸后,老师顶着烈日给我们讲解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可概括如下:测量岩层走向时,先把罗盘放水平,指向要测量的方向,让气泡居中,读出罗盘的北针读数就是要测讲解地质罗盘的使用量的走向。
测量倾角时,将罗盘垂直放在要测量的物体上,调整角度测量手把,让气泡居中,读坡度数即可。
志留期砂岩:砂岩质地坚固,若岩石被节理切呈块状,则形成高陡地貌,泥岩因为质地较软,因而常常形成地平地貌。
右图是一个小规模的背斜,高约3米,宽约5米。
轴面有45°左右的倾角,是一个较典型的倾斜褶皱;从断面上的出露岩层的相互关系可看出,褶皱枢纽呈小角度倾斜,属倾伏褶皱;岩层呈圆弧状弯曲,这与“高3宽5”的尺寸特征是相符的,因此属于圆弧褶皱,但转折端处圆弧半径较小,呈较好的流线型;另外从岩石特征和岩层特点来看,其组成成分为泥灰岩和页岩,通过焙烧这里的龙马溪志留期泥页岩形成的轻骨粒材料,是高桥和大楼的材料,全国仅上海和宜昌有这样的陶粒场。
左图是一个断层,规模很小,但也比较清晰。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又巩固了一下断层的相关知识。
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面呈约30°倾角,根据岩层的位置关系可以大致判定为正断层;另外老师还讲到了另一种判断方法,即根据断层面处上下盘岩层断口的几何形状来判断,若断口处有逆向岩层翘起的弯曲,则说明是逆断层,若端口处岩层顺着岩层弯曲或无弯曲,则为正断层。
左图上部为泥页岩高边坡,当边坡高度大于8米时,被节理切呈块状的砂岩小规模的背斜即为高边坡。
此处高边坡高度约为20米左右,高边坡的治理方法一般依靠挂网喷锚和排水,在岩壁上都设有排水孔并两侧修建排水沟,中间设有伸缩缝。
此处下部为挡土墙,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
挡土墙的修建一般有如下特点:设有排水孔以排除土体的积水;必须建造在稳定的地基上;设置有收缩沉降缝,以防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高度不超过15m,否则则要分级修建。
随后,我们参观了的道路边坡的治理以及后期监测工程、龙马溪水电站、长江沿岸的三峡库区护岸工程对于以后的课程学习又多了一份宝贵的实地经验。
实习体会及建议:对于一直都只是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的我们来说,本次实习可谓是受益匪浅,实习机会也是难能可贵。
通过本次的实习,在认识岩石标本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
特别是通过链子崖和新滩滑坡深刻的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学好工程地质这门课程龙马溪水电站 小山区水电站的典型 高边坡的治理对将来的工作所必须的。
土木工程项目的前期地质勘查对于建筑的安全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在第一天链子崖及周边的实习过程中,首先,体会到了地质工作者的不易。
但正是这些人的工作,保障的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试想如果不是有链子崖的危岩治理工程,岩体再次发生崩塌,在长江流域通航以及三峡库区蓄水等等方面,将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同时,在老师的带领及讲解下,更加认识了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三峡地区是全国少有的地质构造丰富的地区,在这里有很多地质年代的质运动所留下来的地质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这方面的学者常年驻扎在这里进行学术研究工作。
在第二天的实习中,虽然天气炎热,但仍然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地质罗盘的使用、边坡等等。
更加深化了对岩层的认识,比如皱褶等。
在乘船的过程中,通过沿江两岸的地质现象,让我了解了长江沿岸的大致地质情况。
我认为这两天的实习选址很好,丰富的地质现象对我们的学习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遗憾的是在经过三峡大坝的时候未能更加走近它,实地了解一下这一我们学校乃至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伟大工程。
其次,希望以后的实习中能够走更多的地方,了解更多。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