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化
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若干思考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不断关注,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形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要使中医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就必须要进行现代化的转型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医现代化发展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中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医在某些方面已经显得不够适应现代人的需要。
比如,中医的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够精准和高效;中药的制剂和使用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
此外,中医的研究和发展也受到了一些限制,比如难以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难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等。
因此,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将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其发展成为适应现代医学需求的一种医学形式,才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二、中医现代化的方向中医现代化的方向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诊断技术的现代化中医诊断技术一直是中医的核心,但是传统的中医诊断方式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经验,不够精准。
因此,应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医学影像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来辅助中医诊断,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2.中医治疗方法的现代化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这些方法在传统中医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这些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治疗时间较长、疗效不够稳定等。
因此,应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如激光、微波、电磁等,来改进中医治疗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效率。
3.中药的现代化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的中药制剂和使用方式存在一些不足,如药效不够稳定、剂量难以控制等。
因此,应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来改进中药的制剂和使用方式,提高其药效和安全性。
4.中医研究的现代化中医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因为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比较独特,难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因此,应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来开展中医的研究,探究中医的机理和效应。
论中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论中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医疗效受到争议,一些
人质疑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然而,中医也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首先,中医依据经验和实践进行研究。
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是在世代传承和日积月累
的实践之上形成的。
中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摸诊脉搏、问诊病史等方法,进行诊
断和治疗,这种经验和实践是被证明可行的。
中医更注重个体化、综合化,是一种综合性
的医学体系,可以对疾病进行全局性的了解和治疗。
其次,中医疗效得到了积极的科学验证。
许多学术研究发现,中医药具有治疗作用,
例如采用中药、针灸和按摩等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等等。
例如,针灸和按摩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和关节僵硬等问题。
研究表明中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降低血壓和血糖,使人体更健康。
最后,中医在对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方面有其优势。
中医强调的是防病于未然,强调
身体各方面的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
中医将疾病看做是人体失去内部平衡的结果,通过生
活方式的调整、饮食、运动、精神调节等方法预防疾病。
与西医比较,中医更为注重包括
精神、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全面保健,针对慢性病和亚健康很有帮助。
总之,中医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在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有其独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进行对待疾病的时候,中医更加注重个体化、综合化的处理方法,更耐心细致地了
解患者的全部情况,以达到长期、积极、归纳性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思考一、中医药现代化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推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成为很多国家的发展战略和重要的研究领域。
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在于,能够提升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水平,推进中医药的科技创新,提高中医药的市场竞争力,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医药现代化的现状和问题目前中医药现代化的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公众对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导致中医药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屡禁不止,阻碍了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2.缺乏高质量的科学研究,缺乏科学验证手段的共性问题仍然存在,很多中药的临床疗效和药理作用还需要通过更加严谨的科学研究得出结论。
3.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和专业人才的认定,目前中医药的临床标准和规范不统一,从而影响了中医药的临床效果和评价。
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三、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路为了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中医药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构建涉及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立体法规体系,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2.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更为深入、广泛、系统的中药研究,以专业化、高效率和多元化的形式推进中医药行业的科学化发展。
3.深化中西医融合,促进临床实践的融合,探寻新的模式和方法。
在传统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基础上,加强精准诊断和治疗,扩大中医药在现代医疗中的适应范围,提高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4.建设中医药国际标准和评价体系,形成规范的临床医学指南。
推进中西医标准化、规范化相互认证和转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与国际医学的对接和融合,从而提高中医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四、中医药现代化的前景和展望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显著的优势特性,已经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新兴行业之一。
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化

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
化
一、中医药的科学性
中医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的先秦时代,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完整的文化系统。
其内容和理论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多学科领域,例如护理学、外科学、儿科学、内科学、中药学等。
与西方医学有较明显的区别,中医药的治疗和诊断依赖于患者体质自身的特性,其理念更贴近「自然」,比起大量运用西药抑制病痛,中医药更加注重保养机体壮阳,促进自身调节功能。
中医药在古老文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中华文明多年的沉淀,使得这项古老学术得以历久弥新,在当今时代不断演绎出新的变化,可谓博大精深。
无论是针灸、拔罐疗法,还是草药、配伍技术,或是诊断技巧......对中医药的科学性都做出了大量的探索,显得比西医药更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
二、中医药的科学价值
中医药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治疗方式中,从而实现了西医与中医的有机结合,尊重了自然秩序与自然规律,兼顾了药物的功效性与安全性,依靠自身独特的精深理论体系,使得中医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中医药很强的实证性。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近年来有许多人对中医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有人写文章批判中医的科学性,有人在网上发起告别中医的征集签名。
究其原因,是由于一些人没有真正弄清中医的科学性,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老中医”、“祖传中医”的虚假口号,利用人们对中医了解不深的漏洞,使用中医行骗,这严重损害了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以致于歪曲了人们对中医的看法。
但给中医贴上伪科学的标签是不合理的,因为中西医的哲学基础是异质性的,而且科学的评价标准理应是非绝对唯一性的。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中医的探索角度和其在治疗疾病中所起到的医学价值。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如今很多人喜欢利用西医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医,当中医很多理论无法用西医学的观念去解释和理解时,他们便对中医产生质疑,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
比如当前流行的观点认为脏腑理论不科学,因为脏腑找不到现实的实体结构作为对应。
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则是按照一个个有形的实体单位来追溯它的功能,但是每一个实体结构单位真的能独立完成它所谓的功能吗,如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但仅靠胃能消化食物吗,当然不能,它必须依赖内分泌、神经等等其它机制的协助。
由此推而广之,其实人体任何功能的完成都不可能靠某一个独立的形体结构单位来实现,而是依赖一个统一的机制来完成。
而中医脏腑理论中心、肝、脾、肺、肾实质上是人体五个大的功能系统,它们超越了单一的形体结构单位,是多个形体结构单位相互协作的结果。
勿容置疑,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和科技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事物即使是为同一目的服务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事物,同样把一个事物的衡量标准用于去衡量另一事物也是不合理的。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中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学科,它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基础,强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现代化在医学界引起了许多争议,本文将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现代化问题。
一、历史中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它的发展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
在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理论探索后,中医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和理论体系,被视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的科学性在其历史发展中也得到了不断的验证,包括对疾病的分类、治疗、预防、康复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二、理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概念。
这些概念是中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于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影响深远。
比如,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注重慢性病的防治,以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医学还注重保证患者整体健康,而不是仅仅治疗疾病的症状。
中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在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上都是很有优势的。
三、实践中医学的实践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式。
这些治疗方法都是在丰富的医疗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实践证明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很有效,甚至早在古代时期就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中药在治疗慢性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方面的疗效很好,针灸在神经疾病和中枢性疾病的治疗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同时,中医学在科学性和现代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其理论体系与现代西方医学体系有所不同,导致它在医学界得到的认可度较低。
此外,由于中医学的方法和实践方式,容易被一些人用于误导消费者,使其得不到实际的治疗效果。
在促进中医学科学性及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改进中医学理论,树立中医学在科学界的地位,加强相关测试和评估,加强中西医学的交流与融合等。
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发挥其在人类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
总之,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历史、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现代化价值。
如何看待中医科学性的争论

如何看待中医科学性的争论如何看待中医科学性的争论中医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医学手段,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在中国的医学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然而,其理论基础与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论一直没能平息。
关于中医科学性的争论,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说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
1、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主要有以下标准:形式逻辑主义划界标准(即科学在原则上可以被证实)和证伪主义划界标准(即科学不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中医的理论和成果是古代中国人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和提炼出来的。
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积累,中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强大的理论体系。
而与现代医学建立在解剖、实验的基础上不同,中医的学说是建立在阴阳五行、血气经络的基础上的。
所谓的“阴阳五行”,是中医对事物按照其性质进行划分、归类后,在哲学意义上的一个描述,并不能在实际中找到的特定的事物与其概念相对应;至于“气”和“经络”,在解剖学中并不能找到真实的对应,而是古人根据人体实际情况,假定其存在,并在之后的过程中对应其存在进行治疗,得到了好的疗效而定义的。
所以,经过上面的论述,人们并不能利用实际方法证明中医理论基础的真实存在性,所以按照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划界标准,中医都不能划为科学范畴。
现代科学的建立依赖于生物学,生物学依赖于化学,化学又依赖于物理学……而与此不同的是,中医的理论自成一系,不能与其他的科学体系形成紧密的联系,从此方面上讲,中医也不能划为科学范畴。
然而,关于中医是非科学,但能否被冠以一个“伪”字,我觉得还不能够准确的做出定论。
“非科学”与“伪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关于伪科学如何定义,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
有一说法是:凡是把非科学说成科学,这便是伪科学,如此说来,中医便被纳入了伪科学的范围。
但是,另一种说法是:凡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把非科学说成是科学,即时伪科学。
我比较偏向于后一种说法,因为“伪科学”一词带有很强的贬义成分,说到伪科学,更多的是在道德的范畴,而非科学的范畴了,社会上有的人图谋不轨,想利用假的科学谋取私利,或是谋求虚名,其所利用的才是被广泛认同的“伪科学”。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过去的历史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医学曾经被质疑其科学性和现代化程度。
但是,随着人们对中医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医学在许多方面具有科学性和现代化的特征。
首先,中医学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方面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中医学理论是以人体为中心,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规律,从而探究保持人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与西医学药物治疗不同,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既注重治疗直接病症,也关注治疗根源原因,这一治疗思路背后含有深刻的医学原理和科学理论。
同时,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体现了病理分析,症状综合,治疗个性化的医疗精神,其疗效也被广泛验证。
其次,中医学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已经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
不仅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中医药的研究与发展,而且还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方式来推进疾病防治和健康保障方面的工作。
随着中医学和现代科技的融合,中医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病理分析,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医药方面的优势。
比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医学的辨证施治方案可以更加精确和便捷地诊断出疾病的所在和根源,从而更好地治疗疾病。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还为中药材研究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精确的方法,这也提高了中医药的的品质和疗效,使之更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学已经在科学性和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更注重实践和研究,这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中医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疾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还需加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以便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保障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化摘要:当下的中国社会普遍对中医药不重视,甚至出现了鄙视中医的迹象,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
其实从中华文明的发展来看,中医从诞生到现在,它一直为我们中华名族的繁衍起着巨大的作用,一直都在不断地完善,它的理论都在不断地根据临床实践以及疾病的变化而得到丰富和充实。
从辩证的角度看,中医药存在它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这为我们在21世纪更好的开展中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科学科学价值现代化1 何为是中医、中药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
)中药:指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主要源于中国,除植物药以外,还有动物园,介壳类,矿物类还有少数源于外国的中药,如西洋参,犀角等。
2 什么事科学、科学的特点和科学价值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的特点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科学价值是指科学价值包括三个方面:(1),科学的价值,即科学的物质价值或有形价值,科学的精神价值或无形价值。
(2),科学与社会价值观的互动,即科学可以影响人的行为规范,变革社会的价值观念,同时社会价值观念也作用于科学,促进或阻碍科学的进步。
(3),科学中的价值,即指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不仅在科学活动中脱离不开价值判断,而且价值和价值判断因素也或多或少渗透在客观知识体系之中。
3 中医的特点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存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始终担负着医疗保健的重要角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医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而其进程,往往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步。
如针灸用具的衍变,由最初的砭石,到后来的骨针、陶针、铜针、铁针、金针、银针,一直到现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不锈钢合金针,无一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
[1]4 辩证的看待中医的科学性中医有它科学的一面,虽然有些内容我们目前还无法解释,但这并不代表它就不科学,至少现在看来,中医有很多地方时科学的,比如古代人痘的接种来预防天花,发现青蒿能治疗疟疾,黄连能治疗痢疾等。
中医是一门来自临床实践的经验医学,但不完全是经验,也有它对疾病认识的以及治疗方法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它来源于实践的总结,又用与实践,并在几千年里在我们炎黄子孙的身上不断的使用,不断的补充,修正,不断地完善。
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医的传入,西药的立竿见影征服了我们好几代国人,就是认为中医中药见效慢,国人没有耐心去研究中医中药,才使中医药发展到近代好像止步不前了。
中医有自己的一套寻找疾病原因,并确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不断的得到验证,这就是辨证论治,现代有些人对它有偏见,是因为没有把握住精髓,不会运用,所以在临床中经常犯错,但为什么每一个中医大家都非常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呢。
自然有它的道理,即告诉我们这套方法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只是我们一时找不到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罢了,但它确实行之有效,彻底否定它是不对的,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对于中医来说,辨证论治有它的实用性,它重视客观的临床证据,在遣方用药方面也是仔细斟酌,根据不同中药的药性,根据患者的体质不同,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配出最佳的药方,虽然在舌诊,脉诊上比较主观,但在很多方面比较客观,尊重事实,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加之这么多年被不断的传承和延续下来,又很有效,我们虽然不能断然说这种诊疗方法是否科学,但至少有一点,这种人性化的治疗措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4.1 中药方剂的科学性4.1.1中药的科学性那些千古名方留传了这么多年还依然有效,比如说小柴胡汤,六味地黄丸,桂枝汤等,是因为这些方的配伍自然有它符合客观规律的地方,或者说这些药配伍中能产生某种成分可以有效的治疗某种病。
某一类病,只是中药的成分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还是十分复杂,一时研究不透,找不到它真正起作用的时那一部分而已,所以就说什么中医不科学,中药治病没根据,中药毕竟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物质,现在人们终于在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来更有效的治疗疟疾,在黄连中分离出有效成分黄连小檗碱来及时的控制痢疾,可惜国人中就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始终无视事实,甚至有打死有不吃中药的,无论如何都不信中医的,这类人真令人无语,中药能治病,我们一时找不出有效成分,就断然认为它不科学,这其实本身就不是科学的看待事物的方法。
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们终有一天能将中药的成分分析得透透彻彻,将其中那部分类如青蒿中的青蒿素的真正的治病有效成分给揪出来,到那时,中医可以说就可以扬眉吐气了。
科学,最原始的定义就是对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中医药能治病肯定是它抓住了疾病发生或进展的某种规律,并成功阻断了它,我对此深信不疑,相信很多同学认同我的看法。
4,.1.2方剂的科学性方剂经过了几千年的在真真正正人身上的疗效总结不比任何一个西药进入临床前在动物身上得出的所谓的可行性数据有说服力,更有可信度吗,更何况,后者是动物,既然都是为了治病救人,目的只有一个,只要能把病治好,就有它的道理,有它的科学性,如今很多人利用西医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医,中医很多理论无法用西医学的观念去解释和理解,他们由此对中医产生质疑,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
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和科技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事物即使是为同一目的服务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事物,把一个事物的衡量标准用于去衡量另一事物是不合理也是不可取的。
就如我们出行要去同一个地方,可以开车前往也可以骑自行车前往,最后都可以到达目的地,但是我们不能用轿车的速度去衡量自行车的速度,因为它们自身的装备条件不同,轿车和自行车应该有各自衡量速度的标准。
所以,虽然中医和西医的研究对象都是人类疾病,都是为了治病救人,但是它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解释和研究。
至于这道理我们现在的科学水平是否能掌握,能否做出解释,那就不是我们中医药本身的问题了。
是我们人类自己的问题,人类还在不断的发展进化,相信终有一天,我们能参透其中的道理,解释中医药治病的原理。
不能因为现在不能完全找到原因就认为中医药不科学,这种做法本身就不是科学的。
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观去看问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就体现在它能够治病救人这一点上,前不久,北京中医药大学得教授屠呦呦获得美国2011年度拉斯克奖,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临床医学奖项,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观去看问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就体现在它能够治病救人这一点上,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位教授毫不掩饰坦言再寻找能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的过程中,她参考了中国古代大量的医书,特别是,《伤寒论》,《肘后备急方》这些有深远影响的中医诊疗书籍。
晋。
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项下,共有三十余方(丛略),其中的一个“青蒿一撮,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这段话屠教授想必是一定看过,它可谓是我国古代单味青蒿能治疗疟疾的最经典论述而且历代医家屡试不爽,屠教授能够发掘出来,并用乙醚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使疟疾特别是再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实在是功不可没,我想这是中医药有科学性和科学价值的极其有力的证明。
4.2中医特色诊疗方法的科学性4.2.1人痘的接种“天花”又名痘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
早在晋代时,著名药学家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记载,他说:“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
同时他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
指出:此病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3-26年)。
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天花”病的记载。
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综述了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
其具体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
总之,通过如上方法使之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
《肘后备急方》,《痘疹定论》,《痘科金镜赋集解》,《种痘新书》,《医通》。
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种痘康熙的《庭训格言》训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
今边外四十九得善愈。
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联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4.2.2金针拨障术金针拨障术是中医眼科手术方法,又名针拨白内障术。
远在公元725年唐代王焘所撰著的《外台秘要》中最早提到“金针拨障术”。
该书云:白内障眼病初起时,患者“忽觉眼前时见飞蝇黑子,逐眼上下来去。
”病情发展一般缓慢,“渐渐不明,久历年岁,逐致失明。
”白内障患者除视力变化外,眼与头部“不痛不痒”。
眼部检查,发现“唯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
书中对白内障与眼底病进行了鉴别,指出:眼底病“外形不异,只不见物而已”,或“眼中一无所见”,即眼中没有青白色的内障;白内障患者虽不辨物,犹知明暗三光,知昼知夜”,直到白内障后期,患者虽不能辨别人物,但仍有光感。
治疗方法,白内障后期,“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然开去而见白日。
针讫,宜服大黄丸,不宜大泄。
”金篦系我国古代一种用于做眼科手术的针具,这段文字形象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用金针拨除白内障的手术效果。
4.2.3刮痧疗法中医的刮痧疗法,国人已经沿用几千年了,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
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砭石治病的方法。
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现代研究表明,正确的刮痧方法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给细胞补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活力,加快代谢废物的排出。
所以说对于中医的刮痧疗法,我们现在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具有疗效,现在很多事实证明刮痧疗法在治疗一些疾病的过程之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疗效,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而公正的给它一个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