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政治学讲义许振洲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1 第1讲政治的概念 (1.1.1) 课程讲义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1  第1讲政治的概念 (1.1.1)  课程讲义

1.1中国古代“政-治”意涵考辨我们可以举出来很多关于政治的一些概念,实际上从我们这个学问的角度来理解,对政治的概念的不同解释可以说涵盖了政治学里面和整个人类社会科学里面最核心的内容。

我讲这个话以后你们就会知道,等到你们到后来研究各种不同的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共和主义、极权主义,所有这些主义的最核心的,就是它对政治的不同理解。

所以政治的概念这个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界定的。

下面,我今天讲的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讲一下中国的“政”和“治”这个词,“政-治”这个词的意涵。

我今天一个是讲中国,一个是讲西方。

我采取什么讲法?我经常在讲课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们讲,我自己受的学术训练的背景是受很强的分析哲学的影响。

因此,我在讨论一些重要的概念的时候,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要对这个概念的缘起,进行一种考释、考察。

今天这个方法,大家如果以后念历史学、念观念史、念哲学、念社会学、念观念史的时候,国外有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派。

这个受德国一个叫Kosseleck的影响,最后在英国有一个叫“剑桥学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夫,就是做观念史的研究。

好比说,人们说我喜欢自由,我喜欢民主,我喜欢平等,我喜欢公正,它要用观念的分析哲学、语义哲学的方法,要让你分析分析,你要民主是个什么东西?分析出来以后你再决定要不要。

最后很多人做了观念的分析之后,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会带来什么样的可能的好处,什么样可能的负面的东西。

这样,人就容易对你的社会政治的东西有个理性的决定。

如果你以为上政治哲学的目的就是知道,“自由好民主好,人家有我也要,你不给我就闹”,这个不是一种政治学培养出来的。

你应该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要想理性思维能力,就要有一个非常扎实认真的学术方法,当我在研究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追根溯源,看看究竟这个是什么东西。

当你说我喜欢政治、我不喜欢政治的时候,你首先要弄清楚政治是什么;当你说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是个坏东西之前,你首先要考察清楚民主是什么。

北京大学 政治学原理课件

北京大学  政治学原理课件

政治学原理《政治学理论》教学方案任课教师许振洲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员的讲授,使同学们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学术界的已有研究成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通过阅读及各种形式的讨论,使同学们对政治现象的本质、对它的特性、它的范围、它与其他范畴和领域的关系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做一些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二、教学方式:以教员讲授为主,辅以各种形式的讨论。

尤其欢迎、鼓励同学们的随时发言、问难和辩驳,以便激发大家的思想火花、加深大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大家的理论兴趣。

三、考试方式期中测验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80%。

四、教学大纲导言一、政治的定义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二、政治学研究发展的历史;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权力关系的特性;第二节政治权力的运用;第三节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第二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起源;第二节国家的要素及类别;第三节国家的一般功用;第四节阶级与阶级斗争;第五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第六节政治发展第三章政治体制第一节政体的分类;第二节主要政体形式各自特点的比较第四章民主与法制第一节民主与法制的内容与发展;第二节民主与法制的融合第五章自由与权利第一节自由的涵义与内容;第二节人权的发展史;第三节政治自由与人民权利的关系第六章政党与政治组织第一节政党的定义与类型;第二节政党的活动范围及方式;第三节其他政治组织第七章政治参与第一节作为参与的选举;第二节选举制的类型及特点;第三节政治参与的其他形式参考书目: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年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93年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赵宝煦:《政治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王浦怐:《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商务印书馆,1996年拉斯韦尔:《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2年伊斯顿:《政治体系》,商务印书馆,1993年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阿尔蒙德/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3年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凯尔森:《国家与法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导言一、政治的定义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何谓政治?资本主义:1、法国Littré字典的三种定义:1)统治/治理国家的科学2)治理一个国家及处理与别国关系的艺术3)公众事务及政治事件2、法国Robert词典的三种定义:1)治理人类社会的艺术与实践2)统治的方式,统治一国、处理国内事务及国际关系的方式3)一切有关权力及其对立面的公共事务3、根据美国出版的《政治思想百科全书》的定义:政治是意见及利益均不相同的集团做出共同的决定、共同的选择的一种程序。

2017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考研内部讲义

2017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考研内部讲义

《现代政治分析原理》核心观点归纳总结第八章政治合法性分析概要(1)政治权力----回答了“政治秩序如何可能”的问题;政治合法性---则回答了“政治秩序如何持久”的问题。

它被理解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2)政治合法性---含义:所谓政治合法性就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当性或正当性(the right to rule on the basis of recognizedprinciples.)简单而言,政治合法性就是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和符合道义的。

通俗地讲,政治合法性就是政府凭借非暴力手段使被统治者自愿地接受其统治的能力。

---政治合法性研究的是公民产生对国家或政府的政治忠诚从而将政府权威视为正当的道德条件。

合法性即正当性或正统性。

---国家是暴力机器,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暴力来维持一种持久稳定的秩序。

一种统治能够得以维持,一种制度能够得以延续,还取决于这种统治或制度下的人们对该统治或制度一定程度的认可和接受,换言之,这种通知或制度必须具备合法性或正统性(正当性)。

即便是使用暴力,也要使用得合理合法。

(3)考察政治合法性的两种指标:A.公民对政权的认可和支持率----它可以通过民意调查显示出来;B.公民认可和支持政权的持久性---它可以通过分析公民支持政权的原因而判断出来。

(一)政治合法性的意义:政治合法性对于现实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首先,政治合法性关系到政治秩序和政治统治持久性的问题:即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政局的稳定性,政权的稳定性。

(2)其次,政治合法性意味着政权或制度的合理性。

从积极意义上说,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基础非常重要。

------它意味着立足长治久安来建构政府制度的权威,而不是某届政府或某个执政者的个人权威。

------它提醒我们,必须致力于制度的合理化建设将政治体系和政治秩序建立在无可置疑的公认的原则之上,才能使政治秩序稳定和政治统治持久。

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考研课件

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考研课件

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考研课件1.国家元首。

(个体国家元首;集体国际元首)----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或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

----在现代国家中,它一般是指代表大会,国会,议会,国民议会等机构。

----按其内部组织结构可分为:两院制立法机关---美国参众两院;英国上下两议院一院制立法机关---只有一个立法实体。

----立法机关是国家立法权的组织体现。

----立法机关具体主要职责:A.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B.审查和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并监督其实施;C.组织或监督政府;D.其它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如批准对外宣战等。

3.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机关;----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权的组织体现。

4.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是维护法律的部门,因此又称为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诉讼的机关;----司法机关是国家司法权的组织体现。

----司法机关按不同职能由三部分组成:侦察机关----公安部门等;诉讼机关----检察部门;审判机关----法院(普通法院和特殊法院二、国家结构形式(一)国家结构形式定义和类型(1)定义---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

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2)类型---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等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

按照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

补充知识:试论国家结构形式涵义及其古今类型?(一)古代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1)帝国形式。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考研复习全套资料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考研复习全套资料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攻略北京大学国关院考研基本情况北大国关院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目统考科目:政治学概论(加粗为重点)1、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海伍德:《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10、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或者陈岳版1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2、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3、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关键资料:许振洲《政治学原理》潘维《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宋伟(王联)《国际政治学概论》补充书籍: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劳伦斯·迈耶等:《比较政治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第10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美]劳伦斯·迈耶,约翰·伯内特,苏珊·奥格登著:《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1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商务印书馆,1996(考博用书)育明教育建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燕继荣老师的《政治学十五讲》编写的非常的系统,建议在复习的时候以此为主线。

国际关系史1、《国际关系史》上册王绳祖武汉大学出版社(可参考法律版)2、《国际关系史》(现代卷)方连庆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方连庆、王炳元主编3、《国际关系史》(战后卷)方连庆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方连庆、王炳元主编4、《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宫少朋等世界知识出版社作者:宫少朋、朱立群、周启朋主编5、《国际关系史》袁明北京大学出版社6、《国际关系史纲》何春超、张志、张季良编著法律出版社7、《国际关系史》刘德斌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细则(2013年3月2日)根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关于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经本院党政办公会讨论决定,特制定本细则如下。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考研罗斯金《政治科学》内部辅导讲义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考研罗斯金《政治科学》内部辅导讲义

政治科学罗斯金第4章民主主义、极权主义和权威主义一、现代民主制1、代议制民主:在现代世界民主制不再是人民直接制定所有的政府政策,今日的民主制是一种政治系统,该系统为定期更换政府官员提供合乎宪法的机会;一种社会机制,该机制允许尽可能多的人通过在政治职位竞争者中作出选择,以影响重大决策。

“合乎宪法”意味着政府是有限的,而对权力的合法使用的限制不仅适用于人民,而且也适用于政府。

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A:人民对政府的支持:人民的支持对现代民主政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检验,因为在民主制度下政策制定者的合法性常常依赖于他们所得到的支持,这种支持的形式就是选举中的多数票。

这种对领导者的支持由其继任者继续保持下去,这是支撑民主制的关键因素。

民主政府的各个机构也维持着较少的对自身行为负责的官员并为他们因不再胜任而被免职作好准备,因此,再度选举是人民表达支持和控制政府政策一般方向的方式。

B:政治竞争:当对政策的选择被放到选票上时,人们通过投票拒绝不满意的官员的权利就得到了支持。

C:权力交替:在民主制下,执政党将定期得到更替,这种更替既根据实际的任职者也根据普遍的观念,由此多数党变成了少数党。

D:民众的代表:在代议制民主里,选民选出代表作为立法者并由此表达和保护他们的共同利益。

有些理论家认为除非议员们把选举当作实现选民意愿的授权,否则一个体制就是不民主的。

代议制民主并不意味着代表必须是选民的摆设,相反,它意味着人民作为一个实体必须能够控制政府政策的大体方向。

E:多数原则:包括重要政策在内的任何政府决定都很少得到完全的认可。

通过一个团体赞成的问题,另一个团体可能反对。

相较于古希腊民主社会的多数人决定,更为现代、更为实际的民主概念是“多数人的统治同时保护少数人的权利”。

理论上,在民主体制下应该有高度的社会整合,这样社会就会容忍其成员的多样性,政治冲突将会是利益取向的,即直接针对问题和政策。

F:持异议和不服从的权利:如果政府的存在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就应该有权反对那些不再服务于公共意志的政府命令。

2017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直接背诵版讲义

2017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直接背诵版讲义

第五章政治分析的概念体系(详见P132—P134)(一)政治学概念体系分析(由“核心”到“表象”分五个层面):(2)政治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层面---阐释政治体系和精神方面的构成要素(3)政治组织结构和制度层面---具体说明政治体系的内部构成和制度安排(4)政治行为层面---描述政治的实际过程(二)政治学几组重要概念区分:1.权力,权利&权威;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权威★★★权力---是指一种能力,某人或者某一机构具有的要求他人服从的能力。

---表现在政治生活中,权力体现为对公共资源和组成人员的支配能力。

权力不仅成为获取和维护利益的手段,而且本身就成为一种价值。

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正当或合法资格。

所谓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权威---是指某人或某机构所具有的让别人自觉服从的能力或合法资格。

★★★---权威观念的核心是实现合法的统治,而合法统治的实现离不开合理的制度和程序;权力和权威的不同(P159详细对比):B.权力主要体现为奖惩能力,它来自某种强力和操纵,具有强制的性质;而权威主要来自理性的说服力。

C.从被影响的对象的行为动机和后果来看,权力具有强制性,受影响的人的行为是一种被迫服从;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它具有强制性;★★★---政治权力实际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如选举权等,它往---政治权利是权利的一种类型,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威---指的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它通常与政治合法性相联系。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1 第1讲政治的概念 (1.3.1) 课程讲义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1  第1讲政治的概念 (1.3.1)  课程讲义

1.3西方政治概念的起源“政治”这个词和“政治学”这个词,尽管中国原来有非常多的使用,但是今天我们理解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是从19世纪中后期受西方的影响引进过来的,所以为了理解这个词,下面,我开始进入我们这个第二部分,也是主要的部分——西方的政治概念。

“政治”这个词起源于古希腊,许多西方的重要的词汇都起源于古希腊。

我是讲不少西方的语言,不管是什么语言今天,不管是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它用的这个政治这个词,法语的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polis,这个词从希腊来讲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邦、城堡或卫城。

古希腊的雅典人将建在山顶的卫城叫做“阿克罗波里”,这个大家要知道的,这个非常简单用不着很高的学问,我去希腊做过一次旅游,到雅典,你到雅典以后你要到卫城,就那个原来在古希腊时候最著名的那个城,它就是这个词,就是叫这个阿克罗波里是吧,就四周有那个墙能够围起来保卫这个城,这个城叫阿克罗波里,简称就叫polis。

雅典那个卫城今天还保留的非常的好,那下面它有城墙,卫城里面那山坡上面有我们今天读的时候想象的那个时候,希腊的著名的演悲剧的地方,演喜剧的地方,有苏格拉底做演讲的地方,有伯利克里站在那个地方做著名的葬礼上的演说那个小土山堆,一个小小绵延的山坡,你可以感觉到那个地方有非常发达的market,交换的地方。

苏格拉底在market旁边有一个辩论的地方,穿梭其中和别人讨论哲学。

翻过那个小山,那个背面有几个剧场,包括一个是经常演悲剧的,一个是经常演喜剧的。

这个地方叫polis。

为什么叫politics,到城邦制形成以后,这个polis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他这个polis,每一个城邦,一个group一群人,都组成一个polis。

所以它polis就和土地、人民以及他们的各种生活——我这里边已经把这个“政治”使用了——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个polis就具有这个邦和国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一、政治的定义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何谓政治?法国Littré字典的三种定义:1)统治/治理国家的科学2)治理一个国家及处理与别国关系的艺术3)公众事务及政治事件法国Robert词典的三种定义:1)治理人类社会的艺术与实践2)统治的方式3)统治一国、处理国内事务及国际关系的方式4)一切有关权力及其对立面的公共事务根据美国出版的《政治思想百科全书》的定义:政治是意见及利益均不相同的集团做出共同的决定、共同的选择的一种程序。

这些决定和选择超越了各集团的界限,并象征着一种共同的政策。

柏拉图:政治是统治人民的艺术。

Max Weber:"如果在一特定疆土内,命令之得以持续实行是凭借行政人员运用武力和武力威胁" ,则此社团便是政治性的。

《社会与经济组织的理论》Lasswell:"政治行为是为觊觎权力而采取的行为。

""政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权力与社会》Dahl:"政治体系是指人类关系各种稳定的整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权力、政府和权威关系。

"《现代政治分析》David Easton:政治是价值在社会中的权威性分配。

(一个政治体系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互相作用着的整体系统。

通过这种相互的作用,价值在社会中通过权威的方式被重新分配。

)《政治体系分析》Almond/Powell:"大多数定义中有一个共同点,即把政治体系同合法的人身强制联系在一起"《比较政治学》。

"政治体系并不只是包括政府体制,它还包括一切体系中的政治权力。

"《一个发展的理论》Goguel/Grosser:"政治是所有关系到一个国家公共事务的治理的机构、组织及行为的总和。

这些组织及行为者试图组织一个政权,控制它的行动或在必要时替换它。

"《法国政治》Birnbaum:"政治从来都是各社会集团冲突的角斗场。

其中每一个集团都力图把自己关于国家组织原则的概念强加于他人。

尽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权力,政治毕竟是与权力紧密相连的……在迄今为止的大部分人类社会中,政治总是意味着一个社会集团的统治及另一些社会集团的服从。

"《政治的终结》Aron:政治可以被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

狭义的政治指的是一些政治组织,如政党、议会、政府。

广义的政治指的是对社会的治理及权威行使的方式。

《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J.-J. Chevalier:"在广义上讲,权力这个概念有种种外在形式。

但这个词总使我们联想起政治。

"《政治思想史》Schwartzenberg:"无论如何,我们总是一般地将政治科学定义为关于权力的科学。

"《政治社会学》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评费尔巴哈时说:"只是我们的作者也像所有的思想家一样把政治看作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立发展的独立范围。

"马克思:《马志尼和拿破仑》中说:"这些人只注意国家的政治形式,而不能理解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基础的社会组织的意义。

"马克思:"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

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

"列宁:一般地讲,"政治就是参与国事、指导国家、确立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

"但实质上,"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

"毛泽东:"政治,不论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

"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尚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周礼·遂人》:"掌其政治禁令"。

《周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管子》:"入国家观政治"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免且格。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孟子:"政者正也。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孙中山:"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2、笔记缺失~貌似是关于政治的研究范围的(详见笔记第3页)AB公法的研究以国家为层面,而政治学的研究广泛,扩大到整个社会,所以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应划分界限【注释】:只有过去不是政治问题的问题现在变为政治问题,反之则没有世界上有着统治与被统治,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地方就有政治一切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争夺领导权、支配权,权力的平衡是政治斗争的结果,所以政治学的覆盖面比法学更广。

——克罗齐3、我们对政治的定义按照我们的观点,政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权力关系的总汇及其反映。

这些权力关系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而首先及集中地存在于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国家及其他与之密切相关的组织及其活动中。

这些权力关系包括了权力的占有、权力的获取、权力的运用、权力的维持、权力的目的等等方面。

因此,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权力关系的一门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一门研究权力的起源、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合法性、权力的获得、权力的占有者、权力的运用、权力的平衡与制约、权力的维持、权力的目的及权力的丧失等权力关系、权力现象的科学。

它的研究重点在人类社会中权力关系最集中的层次-国家上,而兼及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权力关系存在的一切方面。

二、政治学发展的历史1、西方发展史1)①理想主义:主流(19世纪前)鼻祖:柏拉图核心特征:对现实的否定,特别是对人性的否定;对一个理想社会的向往。

具体研究方法:经常是演绎性的、逻辑性的。

②现实主义:鼻祖:亚里士多德核心特征:对现实的肯定或至少是无可奈何的承认,不谋求改造人的本性,要在人性的基础上寻找统治的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经常是描述性的、分析性的、归纳性的,特别是经验主义的。

或者说,前者是"形而上"(métaphysique)的,后者是实证主义的(positivisme)。

前者如Fichte et Hegel 注重的是《Sollen》(devoir être),后者则注重《Sein》。

注意:19世纪以前理想主义是主流,19世纪以后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在欧洲出现了,后来影响到德法。

1838年,孔德率先提出社会学的概念。

孔德的主要学术主张: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是实证主义的。

所谓实证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去研究那些可以被事实、可以被我们可观察到、可验证的事实所证明的问题,即所谓的"实然"问题;而不是那些无法观察到、无法验证的"应然"的问题,或如价值观的问题。

Tocqueville,1805-18591835-1840 :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论美国的民主),1856 : 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

(旧制度与大革命)Marx【除了资本论当然是典型的经济学、社会学著作外,他的思路也是典型的社会学式的、实证式的:要与socialisme utopique决裂,创立socialisme scientifique】韦伯Max Weber,1864-19201896 : Les causes sociales de la décadence de la civilisation antique(<<古代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1904: L'objectivitéde la connaissances dans la science et la politique sociale, 《科学及政治学知识的客观性》1904-1905 : L'éthique protestante et l'esprit du capitalisme,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13 : Essais sur quelques catégories de la sociologie compréhensive, 《广义社会学的若干范畴》1918 : Le métier et la vocation de savant. Le métier et la vocation de l'homme politique,1922 : Economie et Société(inachevée)《经济与社会》杜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1893 : 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社会分工论)1895 : Les règles de la méthode sociologique, (社会学方法准则)1897 : La suicide, (论自杀)1912 :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托尼Ferdinand Tonnies1855-1936, allemand,1887 : Communautéet société, 《社团与社会》1925-29 : Etudes sociologiques et critiques《社会学研究与批判研究》西梅尔Georg Simmel,1858-1918, allemand1890 : Sur la différenciation sociale. Recherches sociales et psychologiques 《社会分层-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帕雷多Vilfredo Pareto, 1848-1923 , néàParis, études àTurin, enseignement àLausanne 1896 : Cours d'économie politique, (政治经济学教程)1902 : Les systèmes socialistes, (社会主义体系)1916, Traitéde sociologie générale (普通社会学)西格弗里德AndréSiegfried, 1875-19591913 : Tableau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 l'Ouest(études scientifique sur le comportement électoral des fran?ais), (法国西部的政治地图)1949 : Géographie électorale de l'Ardèche sous la IIIe République(第三共和国阿尔代什地方的选举地理学)1903年,美国政治科学学会创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