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t

合集下载

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特征

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特征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甘肃省水资源技术可开发量 1094 万千瓦,可开发率 60%。 可供开发建设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 480.05 万千瓦,中小型水电 站装机容量 613.85 万千瓦。按流域分, 黄河流域可开发量 613.83 万千瓦,长江流域可开发量 336.33 万千瓦,内陆河流域 可开发量 143.44 万千瓦。
内蒙古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 262.4 万千瓦,主要分布在 松花江、黄河、额尔古纳河及辽河水系。嫩江水系 123.3 万千瓦, 其中干流 30.4 万千瓦;黄河水系技术可开发量 83.6 万千瓦,其 中黄河干流 80 万千瓦;额尔古纳河水系 47.5 万千瓦,其中干流 14 万千瓦;辽河水系 7.3 万千瓦。四大水系水能资源技术可开 发量占到占到整个自治区的 99.7%以上。
电场(含内蒙古侧)就可开发近 100 万千瓦,具备大规模开发风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电的资源条件。
2.3 太阳能资源
我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 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图2-7),属于世界上太 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 山西、陕西、宁夏、河北、山东、辽宁、吉林、云
日照时数
3200~ 3000~ 2200~ 1400~ 1000~
(小时)
3300
3200
3000 2200 1400
辐射量(MJ 6700~ 5860~ 5020~ 4190~ 3350~
/m2·a)
8370
6700
5860 5020 4190

我国常规能源及非常规能源分部现状

我国常规能源及非常规能源分部现状

我国常规能源及非常规能源分部现状摘要:能源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展的重要物质根底,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因素,它主要是指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风力、原子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

依科学技术开展水平划分,能源可分为常规能源和非常规能源。

常规能源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人们广泛应用的能源,现阶段常规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核裂变能和水能五种。

非常规能源是指正处在研究阶段,且尚未大规模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核聚变能等。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物质根底,经济增长的投入需要有能源为其提供动力,经济运转规模和程度受到能源供给的制约。

能源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作为国民经济开展的根底产业,能源产业开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开展水平,能源构造那么影响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构造的优化。

0 前言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

非常规能源是指不能以常规的技术手段进展勘探开采的另一类能源资源,其埋藏赋存状态与常规能源有较大区别,开发难度大,费用高。

只要指油页岩,油砂岩,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干热岩等。

在上述非常规能源中,除了潜力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因生产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外,其它几类资源的勘察与开发活动非常活泼。

[1-5]1 世界主要常规能源1.1煤炭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中国煤炭产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即对各种煤炭进展开采、洗选、和分级等生产活动的产业。

作为能源产品,煤炭同时也是矿产品和大宗货物,因此影响煤炭产业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供给本钱,环境和技术以及政府决策等等。

1.2石油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

地壳上层局部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化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承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我国有一吨煤炭,就像一个疯狂的数量——准确的约240。

8亿吨。

大部分分布在该国北部和西北部。

大煤热点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

人们在这些地区挖煤已有很长时间,占我国煤炭生产
的大部分。

在我国,煤炭不仅在北部和西北地区冷却,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
等地,多栖息于锡金矿和炭煤矿之上。

为什么?这都是关于地球的奇特动作——构造和地质因素对煤的终点有发言权。

地面的盆地和结构在煤矿储量的形成和悬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由于这些地质学的弊端,我国的煤炭资源出现了一点不平等。

看,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有一大堆煤炭资源,每一块土地都是独特
的财富。

从北方各省涌现出炭疽石的雄伟壮观,在南北两岸,比特木煤通过山地和山谷织造,证明了土地的持久精神。

而在南部和西南地区,褐色的温柔温暖轻轻地轻轻地低声说出古代的秘密和隐藏的奇观。

这种错综复杂的煤炭资源网反映了我国古代土地的地质和构造多样性,证明了历史上勘探和开采的无休止的舞蹈。

让我们为这些煤种类的辉
煌感到惊奇让我们的灵魂被他们美丽和意义的翅膀所吞噬。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知识点的认识】1、中国煤炭的分布: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 6 省.2、中国石油分布特点:①陆上:东北(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华北(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冀东油田);西北西南(西南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吐哈油田);华中(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②海上:渤海(蓬莱 19﹣3 油田)、东海(春晓油气田)、南海(莺歌海盆地).3、中国天然气分布特点:天然气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陆上西部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松辽、渤海湾盆地,以及东部近海海域的渤海、东海和莺﹣琼盆地,目前这 9 个盆地远景资源量达 46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资源总量的 82%;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6.21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 93%;剩余资源量 40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剩余资源量的 81%.【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我国自然资源中,煤炭是丰富的省区是山西省,第一和第二大油田分别是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南方地区以有色金属矿居主多,青藏地区以清洁能源居多.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地区,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分析:能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既是世界能源资源大国,也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加速发展能源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目前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解答: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分别是国内第一、第二大油田,它们的石油产量要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比如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铜矿、江西大余的钨矿、贵州铜仁的汞矿、云南个旧的锡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锑矿和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矿,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分布在北纬 22°~35°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能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而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等 5 种能源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里年日照时间超过 3000 小时,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故答案为:山西省;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有色金属;清洁能源;青藏地区;四川盆地.点评:考查我国能源的分布,要理解记忆.【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概况.可结合自然资源分布图理解记忆.。

我国能源结构的统计分析

我国能源结构的统计分析

我国能源结构的统计分析我国能源结构的统计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

从我国能源生产及消费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现有的能源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能源结构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做了定量的回归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能源结构,生产与消费,回归分析一、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及消费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其近几年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

一方面能源生产供应的持续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也为世界能源市场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能源生产及消费总量总体上,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结构特征,这导致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石油占2.4%,天然气占1.2%。

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2008年生产量超过了20亿吨。

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已经跃入世界前列。

如2006年我国生产22.1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2位。

原油生产总量为1.85亿吨,居世界第5位。

天然气的生产总量为586亿立方米。

同时在能源生产的硬件设施上也加大了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如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的建立,西气东输大干线的建立,西电东送的实现等等。

(二)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气产量虽有所增长,但受资源储量的制约,需求的缺口日益增大。

90年代煤炭消费约占全部能源消费的3/4,加大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即使如此仍不得不扩大油、气进口,以适应交通运输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二、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存在的问题(一)能源分布与能源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我国能源资源自然形成的分布特点,造成了资源分布与全国生产力布局不协调的局面。

我国能源体系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点

我国能源体系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点
、 、
亿 K W )几 乎 全部 要 依靠 非水 可 再 生 能 源 发
降低煤 的份 额 及 增 大 非 水 可 再 生 能 源 与

电 的发 展
主要 任 务

生 物 质 能 大 规 模 发 展 的关键是 提 供 大 规

核 能 的份 额 将是能 源 结 构 调 整 的 主 要 发 展 方 向
20 50 ~

才 能 填补 此 后 与时俱增

的份 额 大 体 不 变 约 占2 0 % 及 6 % ;天 然 气 与 核 能将会 增加 天 然 气 由3 % 增 至 1 0 % 核 能 由约 l % 增 至 9 % 剩
, , ,
建 立 大 型 太 阳 能 基 地 还 要 解决 大 型 太

阳 能 电站 有效 融 人 电 力 系 统 电 力技术难 题


其利 用 方
制 氢 的多

与世 界

次 能源 供应 的发展 趋 势相



2050
式 包 括 热利 用 与 太 阳能 建筑 的 规 模推 广


年我 国 能 源 结 构也 应 发 生 重 大变 化

突 出表 现 在 煤

途 径 探 索 研 究 以 及 太 阳 能 发 电 的研 发 示 范 产 业

储 能 及 与输 电 有关 的 对 现 有资 源

余 的 15 % 差 额要 依 赖 于 风 能


太 阳 能 与 生 物 质 能等 非

水 的可 再 生 能源 来 解 决 从 电力供 需方 面 看 发 电装
机 容 量 中气 电 份 额 略有 增 长 由2 % 增 至 5 % 水 电 将

我国能源现状及分析

我国能源现状及分析

能源中国能源现状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

一、中国远景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吨标准煤。

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0年,中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7吨,为世界平均数的41.4%;人均探明石油储量2.9吨,为世界平均数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气为世界平均数的4%;探明可开发水能资源按人口平均也低于世界人均数。

从人均能源消费看,1994年世界平均为1433千克油当量,发达国家为5066千克油当量,中国大约为670千克油当量。

1997年中国人均拥有电力装机容量0.21千瓦、人均用电量900kWh,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占能源总量的90%以上,70年代占80%以上,80年代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占75%左右,其他种类的能源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处于附属地位。

1995年,世界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23万亿吨标准煤,固体、液体、气体、水电和核电的比重分别为28.3%、38.4%、23.5%和9.8%(刘洪,1999,12)。

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

1957?198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9644万吨标准煤(SCE)增加到96934万吨,增加了9倍。

1989?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从9639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22000万吨,增长26%。

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

最新中国及世界能源分布情况

最新中国及世界能源分布情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ade by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9
地热资源分布温泉几乎 遍及全国各地,多数属中低 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福 建、广东、湖南、湖北、山 东、辽宁等省。中国400万 km2的沉积盆地的地热资源 也比较丰富,但差别十分明 显,除青藏高原外,总的来 说盆地的地温梯度是由东向 西逐渐变小。
新型能源
核能资源 1986年世界铀矿总储量为397.2万吨, 其中北美储量占20.4%;拉美储量占7.5%,西欧储量 为占8.1%;非洲储量占30.8%;亚洲储量占25%;计 划经济国家储量占8.2%。西方90%的铀矿资源集中在 澳大利亚、南非、尼日尔、加拿大、美国、巴西、纳米 比亚、法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据1987年底统计、澳大 利亚铀矿资源最多,其次是南非、尼日尔、巴西、加拿 大、美国。
中国及世界能源分布情况
概述
通常把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 新能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石油、 煤炭、天然气和水力等,后者包 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 能和核聚变能等。
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 下浅层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中国煤炭资源 的种类较多,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动力 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 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 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高硫煤主要集中 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 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水力发电
新型能源
太阳能资源分布:中国地处 北半球欧亚大陆的东部,主要处 于温带和亚热带,具有比较丰富 的太阳能资源。
风能资源分布:中国10m高度 层的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6亿 kW,其中实际可开发利用的风 能资源储量为2.53亿kW。东南沿 海及其附近岛屿;新疆北部、内 蒙古、甘肃北部 ;黑龙江、吉林 东部、河北北部及辽东半岛是风 能资源丰富地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煤炭资源分布的面较广,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1458个有煤炭赋存,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

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

在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大区中有相对较富的省份,如东北区的黑龙江,华东区的安徽,华中区的河南;而在能源比较富裕的大区中又有相对贫乏的省份,如西北区的甘肃,华北区的京、津两市。

从分省探明储量看,超过1000亿吨的有山西、陕西、内蒙古;200~1000亿吨的有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和河南六省区,合占全国的25.3%。

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合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

储量最大的省区是黑龙江(占全国31.8%)、山东(18.6%)、辽宁(12.7%)和京津冀(12.7%),其次是新疆(8.1%)、河南(4.4%)等。

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

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其次为湖北、青海、贵州、广西,各在3%~8%之间。

与燃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资源与之在空间上有较强的区域互补性。

全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占75.2%),水力居次(22.4%),油气为辅(2.4%)。

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

就省区而言,北方大多数省份以煤炭为主,而南方一些省份则以水力资源为主。

在省内能源结构中水力比重在80%以上的
有西藏、浙江、湖北、四川、福建,50%~80%的有广西、广东、青海、江西、湖南和云南。

能源资源结构具有综合性特色的省份很少,但油气资源占相当比重(超过10%)的有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和京津冀。

人均能源资源量是衡量能源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

按照可开发资源数量计算,全国人均246吨标煤。

以大区论,西北达695吨,华北682吨,西南367吨,均有一种或数种能源特别丰富,具有全国意义。

分省区看,西藏、宁夏、内蒙古、新疆、山西均超过1000吨,青海、云南均超过500吨,可算为最富裕省区。

而另一方面,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吉林、广西均在80吨以下,可视为极贫乏省区。

能源资源分布同消费分布脱节
无论从每一能源种类或能源总体看,其分布与消费区的分布都很不一致。

尽管在能源相对贫乏地区努力进行资源勘探和加大开发强度,有的地区甚至在全国能源生产中的比重已高于其资源比重,然而由于主要经济发达省市几乎都是能源相对贫乏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增长,能源自给率逐年下降。

如华东区三省一市,能源资源只占全国5.4%,通过加大两淮徐州等煤田的建井规模和较充分地开发浙江水电,一次能源生产的比重仍只占全国4.2%,而能源消费量却要占到全国的11.4%。

华南的情况同样突出,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量分别占全国2.3%,2.6%和7.0%。

华中的能源消费量也超过生产量。

以上三区合计要消费全国能源的1/3(见表),他们的供需缺口主要靠华北甚至东北(供油)解决,需长途运输,诸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及其周围等能源集中消费区均离北方和西部主要能源基地一二千公里以上。

即使在能源富裕的东北与华北,主要消费区如辽中南、京津唐,由于能源消耗量十分集中,也需要由黑龙江、山西、内蒙古远途输入能源。

因此,能源由北而南和由西而东的大量运输将是长期存在的基本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