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课堂练习《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鸿门宴》课后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课后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课后练习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令将军与臣有郤C.范增数目项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距关,毋内诸侯2.下列对活用情况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C.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D.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3.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范增数目项王④令将军与臣有郤⑤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⑥张良出,要项伯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⑧秋毫不敢有所近A.①③⑥⑦⑧ B.②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⑧ D.①②④⑥⑦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线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沛公今事有急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5.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籍吏民B.沛公军霸上C.范增数目项王D.常以身翼蔽沛公6.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具告以事B.长于臣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7.下列各选项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至鸿门,谢曰哙拜谢B. 杀人如不能举沛公起如厕C. 请以剑舞樊哙侧其盾以撞D. 今者有小人之言夫秦王有虎狼之心8.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B.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 若属皆且为所虏窃为大王不取也D. 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9.写出下列句子中分别包含的成语。

(3分)(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鸿门宴》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鸿门宴》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鸿门宴》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客何为者③大王来何操④具告以事⑤竖子不足与谋⑥长于臣⑦吾属今为之虏矣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⑨此天子气也⑩沛公安在A.①⑧⑨/②③④⑥/⑤⑩/⑦B.①⑧⑨/②③⑩/④⑤⑥/⑦C.①⑧⑨/②③⑩/④⑥/⑤/⑦D.①⑧/②③④⑥/⑤⑩/⑦⑨2、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3、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B.此亡秦之续耳续:继续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而D.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使动用法,可译为“击碎”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B.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走小路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6、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具告以事B.长于臣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7、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选自《史记》。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鸿门宴-文言知识练习及答案

鸿门宴-文言知识练习及答案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一、一词多义1、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沛公起如厕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 ) 2、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3、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4、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乃令张良留谢 )5、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从此道至吾军③为击破沛公军6、言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7、幸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8、去①亡去不义②相去四十里9、当①当是时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故遣将守关者11、坐①项王、项伯东向坐②因击沛公于坐12、从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不胜杯杓14、击①为击破沛公车②因击沛公于坐15、内距关,毋内诸侯16、为①客何为者②窃为大王不取也③我为鱼肉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为击破沛公军⑤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何辞为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⑧军中无以为乐⑨且为之奈何17、因:①因言曰:……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8、以①具告以事②籍何以至此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19、且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且为之奈何20、于①长于臣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③樊哙覆其盾于地21、然①然不自意②不然③项王默然不应22、之①珍宝尽有之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③为之奈何④吾得兄事之⑤与之同命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3、善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三、古今异义: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今义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今义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今义4. 而听细说。

古义今义5.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今义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今义7、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今义四、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

②毋,③内,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8、令将军与臣有卻。

(完整版)《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识记与理解】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鲰(zōu)生美姬(jī)飨(xiǎng)士卒要(yāo)项伯B、玉玦(qué)瞋(chēng)目目眦(cī)尽裂孰与君少长(cháng)C、戮(lù)力刀俎(zǔ)与臣有郤(xì)按剑而跽(jì)D、樊哙(kuài)姓靳(jìn)置车骑(jì)奉卮(zhī)酒为寿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沛公起如厕(去,往)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B、乃令张良留谢(感谢)其意常在沛公(神情,神态)大王来何操(品德,品行)C、若属皆且为所虏(辈,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亡去不义(逃跑)D、度我至军中(估计)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3、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勿内诸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令将军与臣有郤D、杀人如不能举5、下列句子与“为击破沛公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得复见将军于此B、吾属今为之虏矣C、竖子不足与谋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封府库(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沛公欲王关中(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A、(1) (2)(3) (4) (8)/ (6) (7) (9)/ (5) /(10)B、(1) (2)(3) (4) / (6) (7) (9)/ (5) /(8) (10)C、(1) (2)(3) (4) / (6) (7) (8) (9)/ (5) (10)D、(1) (2)(3) (4) /(5) / (6) (7) (9) (8) /(10)7、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樊哙覆其盾于地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B、客何为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或不焉D、寿毕,请以剑舞籍何以至此【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知识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 距一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 内一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3. 要一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一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 蚤一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 郤一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 不一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 坐一座: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 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 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 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 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 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 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 于是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 再古:两次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 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 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 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 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 若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 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 于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 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 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11. 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标准答案)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标准答案)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作者:————————————————————————————————日期:23 《鸿门宴》知识巩固一 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 坐─座:因击沛公于坐 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于是 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再 古:两次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 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 若 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 然 沛公默然4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于 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 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鸿门宴》复习巩固立体训练

《鸿门宴》复习巩固立体训练

《鸿门宴》复习巩固立体训练(重要文言词句释义、文言知识梳理、文化常识填空)一、重要文言词句释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沛公军(名作动,驻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手(Wing)(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可(占有)之。

”项羽大怒,曰:“与耳(明天)飨(Xidng)(用酒食款待宾客。

这里是“犒劳”的意思)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W(ShUi)(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字(指君主宠爱女子),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指失去时机)!”楚左尹项伯者,项羽李X(叔父)也,素(向来,一向)善(友善、交好)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丛(跟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往)沛公军,¾(私下)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用(不要)从俱死也J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考(告诉)J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原,曰:“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躯(ZOU)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鲫,浅陋、卑微)说我曰:'甲(同“拒”,据守)关,毋内(同“纳”,接纳)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J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m(dang)(对等,比得上)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J沛公曰:“君安与项伯芍故(有旧,有交情)?"张良曰:“秦时与臣湃咬往),项伯杀人,臣值(使……活命)之。

今事有急,故举(幸亏,幸而)来告良J沛公曰:“孰与(与……相比,谁更……)君少长?”良曰:“长于臣J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片事之(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J张良出,要(yd。

)(同“邀”,邀请)项伯。

《鸿门宴》基本知识理解练习答案解析.docx

《鸿门宴》基本知识理解练习答案解析.docx

.《鸿门宴》基础知识答案〖文学常识〗1、本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

它的体例包括本纪(记载历代统治者的政绩)、世家(是各国诸侯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是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书(记载各国的典章制度)、表(则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五个部分,共130 篇, 52 万字,作者自陈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倾注毕生心力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史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烈的爱憎情感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之中,作者善于把主要事件和细节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文笔生动,感情浓烈,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真切可感。

《史记》一书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与北宋朝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璧” 。

〖文言基础整理〗一、通假字1、皆为龙虎,成五采.[通“彩”,彩色]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通“俱”,全部].3、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约请]4、距关,毋内诸侯。

[通“拒”,把守;通“纳” ,接纳]..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通“挡,抵挡]6、沛公奉.卮酒为寿[通“捧”,捧着].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反].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王。

[通“早”,早点]9 、令将与臣有郤.。

[通“隙”,隔、嫌怨]10 、因沛公于坐.。

[通“座”,座位]11 、不者,若属皆且所。

[通“否”,不然的].二、古今异1、沛公居山[古:指崤山函谷关以地区;今:指山省 ]..2、沛公奉卮酒寿,婚姻[ 古:儿女家;今:由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3、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故;今:程度副,很、非常 ]..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因果 ]..5、将河北,臣河南[古: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今:河南省,河北省 ]....三、活用1、沛公霸上[ 扎,名作 ].2、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名作 ]3 、不可不.[告,名作]4、籍吏民,封府[ 造名册或登籍,名作 ].5、吾得兄事.之[侍奉,名作 ]6、范增数目.王[ 使眼色,名作 ]7、若入前寿[ 上前,名作 ].8、刑人如恐不[ ,名作 ].9、道芷阳行[ 取道,名作 ] [ 从小路,名作状 ].10 、伯乃夜之沛公[ 在夜里,名作状 ]..11、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待兄那,名作状]12、日夜望将至[每日每夜,名作状 ]..13、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的翅膀,名作状 ].14、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名作状 ].15、与樊⋯⋯四人持盾步.走[ 徒步,名作状 ]16、未有封侯之.[,作名 ]17、素善留侯良[与⋯⋯交好、友善,形作].18、秋毫不敢有所近.[ 接触,沾染,形作 ]19、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形作名 ].20、君安与伯有故.[ 老交情,形作名 ]21、拔撞而破.之[使⋯⋯破,使用法]22、伯人,臣活.之[ 使⋯⋯活,使用法 ]23、沛公旦日从.百余来王[使⋯⋯从,使用法 ]24、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 来,使用法]2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之王,即“封他作(秦地的)王”,使用法]四、一多1 、按( 1)王按而跽曰(《宴》)[握住 ].( 2)偃然按兵不(《荀子? 王制)》[抑,止住].( 3)既而以吴民之乱于朝,按.五人(《五人墓碑》)[追究,究]2、拔(1)庄拔起舞(《宴》)[拔出、抽出]..( 2)其后秦伐,拔石城(《廉相如列》)[攻克,攻占].( 3)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高出、超出].(4)是以先帝拔以陛下(《出表》)[提拔、拔].( 6)雁峰,皆峭拔.怪(《雁山》)[陡峭、高峻 ]3、辞(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宴》)[推辞](2)大行不,大礼不辞.小(《宴》)[回避,](3)如今人方刀俎,我肉,何辞.(《宴》)[告]( 4)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辞掉]4 、从( 1)良是从.沛公(《宴》)[跟随]( 2)沛公旦日从.百余来王(《宴》)[,使⋯⋯跟着]5 、当( 1)当是,羽兵四十万(《宴》)[正当⋯⋯候].(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王乎(《宴》)[抵]6、故( 1)君安与伯有故.(《宴》)[旧交情](2)故遣将守关者(《宴》)[特意].(3)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宴》)[所以]7 、( 1)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宴》)[起].( 2)人如不能(《宴》)[全、尽]..8 、内( 1)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通“ ”,⋯⋯ 去]( 2)少,帘内.一出[ 里面 ]( 3)内.无五尺之僮[ 内部,常指家内、国内]( 4)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方珍异[皇、帝王所居之所 ]9 、去(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宴》)[离开]( 2)沛公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宴》)[距离]10 、如( 1)人如不能(《宴》)[好像].(2)沛公起如.(《宴》)[往,到⋯⋯去](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知识巩固一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 坐─座: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于是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再古:两次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 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 若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 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于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11.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12.且将:若属皆且为所虏尚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况且:且焉置土石?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间行。

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沛公旦日从(使……跟从即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不内。

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抄小路)行,间至军中。

文言句式1. 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 省略句:沛公军霸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毋从俱死也。

奉厄酒为寿。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加彘肩上。

置之坐上。

竖子,不足与谋3. 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

4. 介宾短语后置:具告以事贪于财货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5.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奈何:奈,动词。

何,疑问代词。

译为“如何”、“怎样”。

如“为之奈何?”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谁更……)?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

如“所以遣将守关者”。

为……所: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

如“军中无以为乐”。

有以:有用来……的。

如“项王未有以应”。

何……为:表反问。

如“何辞为?”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成语1.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斗酒彘肩)〖解释〗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2.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4.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解释〗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二典型例题【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 ) 犒.劳( ) 鲰.生( ) 卮.酒( ) 有郤.( ) 玉玦.( )樊哙.( ) 目眦.( ) 参乘.( ) 彘.肩( ) 刀俎.( ) 杯杓.(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令将军与臣有郤()(5)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素善.留侯张良( ) (2)籍.吏民 ( )(3)范增数目.项王( ) (4)因.击沛公于坐(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也( )..( ) (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7)沛公起如.厕( ) (8)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 4.名句填空。

(1)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

(3)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第二部分】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卮.酒(zhì)刀俎.(zǔ)杯杓.(sháo)B.参乘.(shènɡ) 瞋.目(zhēn) 美姬.(jī)C.鲰.生(zōu) 左尹.(yī) 戮.力(lù)D.玉玦.(jué) 隔阂.(hé) 披帷.(wéi)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因击沛公于坐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范增数目项王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⑦皆为龙虎,成五采⑧张良出,要项伯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⑩毫毛不敢有所近A.①③⑥⑦⑨B.②④⑤⑦⑩ C.②④⑥⑧⑩ D.①③⑤⑧⑨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旦日..之心..飨士卒 B.夫秦王有虎狼C.此其志不在小. D.常以身翼.蔽沛公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臣战河南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旦日飨士卒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D.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6.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C.得复见将军于此 D.若属皆且为所虏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

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

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葬:埋葬。

B.愿沛公且留壁.壁:营垒,军营。

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啖: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

D.不如因其解.击之解:通“懈”,松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沛公之.从洛阳南出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D.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扣舷而.歌之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②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③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④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⑤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⑥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

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

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

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

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