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2分)1.调节电视遥控器上的“音量按钮”改变的是声音的()。

A.强弱B.高低C.以上都是2.当我们吹笛子时,我们听到了声音,这是因为()。

A.笛子的振动发出了声音B.笛子和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C.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3.小金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吉他,小金非常高兴,他拿过吉他仔细研究,发现吉他的弦有的粗有的细,松紧不同,声音也不一样。

①拨动吉他弦,声音最高的是()。

A.最粗的弦B.最细的弦C.中等粗细的弦②小金发现有一根琴弦声音有些低,他应该()。

A.将这根琴弦调紧一些B.将这根琴弦调松一些C.用力弹4.外耳由耳郭和()组成。

A.鼓膜B.外耳道C.听小骨5.我们耳朵里的()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听觉神经6.同一个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

A.越高B.越低C.没有变化7.将钢尺伸出桌边一部分,固定桌面的部分。

手压下桌边外的钢尺并让尺滑过,手刚滑过时,看到尺()。

A.越远离桌边越模糊不清B.每个部分都看得清晰 C.伸出桌边越远越清晰8.声音产生的根源是()。

A.摩擦B.空气C.发声器D.物体振动9.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了。

A.变小B.变热C.振动10.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简传到听筒的。

A.棉线B.空气C.话筒二.填空题(共10题,共52分)1.我们知道了物体的()、粗细、()不同,发出的声音的()也就不同。

2.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的次数。

3.同一把小提琴上粗细不同的两根琴弦,()的琴弦发出的声音高,()的琴弦发出的声音低。

4.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振动,并通过这些()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5.我们的耳朵分为()三部分。

6.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会改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2分)1.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A.受到力B.断裂C.振动D.摩擦2.制作“土电话”时,线绳要()。

A.松B.紧C.拐弯D.随便3.想要研究“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粗细的关系”,应该选用的实验材料是()。

A. B. C.4.用拨动的方法使钢尺发声的实验,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边做实验,边大声讨论B.不用分工合作,看着同学完成就可以了C.钢尺的一端要用力压住5.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声音的高低会随着水位上升()。

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不变6.手指轻轻接触到桌面,并在桌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当耳贴在桌子一角上,再这样让手指滑动时,()。

A.耳朵听到一样清晰的声音B.它们几乎没有声音 C.贴在桌角上听得更清晰7.在《风桥夜泊》中有这样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钟声是通过()传播到船舱内诗人的耳中的。

A.传声B.导电C.通风8.把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A.更模糊B.更清楚C.更快9.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越()。

A.高B.低C.快D.慢10.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给我们的?()A.闹铃→空气→耳朵→闹钟的外壳B.闹铃→空气→闹钟的外壳→耳朵C.闹铃→闹钟的外壳→空气→耳朵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

2.当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时,它们都在()。

3.鼓声是由()振动产生的;刮风声是由()振动产生的;人的讲话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4.物体的()、()、()对音高有影响。

5.声音的产生是由()引起的。

6.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的。

7.人的耳可以分为()、()、()三部分。

8.声音的强弱和物体()有关。

9.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量拨动时,橡皮筋拉得越紧,声音越(),拉得越松,声音越()。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典型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典型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 共20分)1.下列关于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短相同时, 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更强B.同一物体, 振动幅度越小, 发出的声音越强C.同一物体, 振动幅度越大, 发出的声音越强2.流水的声音是由()产生的。

A.水的振动B.声带的振动C.岩石的振动3.同一个物体, 振动幅度越(), 发出的声音越强。

A.大B.均匀C.小4.如图所示, 通过左右滑动圆点可以调节手机的音量, 这是在调节手机声音的()。

A.强弱B.高低C.好坏5.人的耳郭有()的作用。

A.收集声音B.产生振动C.传播声音6.同一首乐曲的音符中, ()。

A.“7”比“1”音高高B.“7”与“6”音高相同 C.“7”比“1”音强7.声音可以向()传播。

A.一个方向B.四面八方C.两个方向8.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的。

A.快慢B.幅度C.是否振动9.当我们吹笛子时, 我们听到了声音, 这是因为()。

A.笛子的振动发出了声音B.笛子和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C.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10.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变高, 应采取的办法是()。

A.调松琴弦B.调紧琴弦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二.填空题(共10题, 共32分)1.声音的()可以用()描述。

2.电视机遥控器上的声音键控制的是声音的(), 即音量。

按不同的钢琴琴键, 改变的是声音的高低, 可以用()来描述。

3.用力弯曲钢尺, 钢尺不会发出声音, 是因为钢尺没有()。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的声音。

5.人们说话时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6.真空()(可以/不可以)传播声音。

7.()收集声音, ()把声音转化为振动。

8.各种物体只要(), 就会发出声音, 我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

9.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中传播。

10.声音分()、低、()、弱进行分类, 描述和记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试题(含答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试题一、选择题1.同样是轻挠桌面的声音,贴着桌面听比坐在边上听要清晰,这说明()。

A.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B.声音的传播是单向的C.声音的传播距离比较短2.将鼓膜的振动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

A.耳蜗B.听小骨C.听觉神经3.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声音会()。

A.变弱B.不变C.停止4.人的耳朵收集铝片琴发出的声音,通过外耳道先传到()。

A.听小骨B.鼓膜C.耳蜗5.二胡、吉他、琵琶等弦乐器是靠弓或手让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

下列关于这些乐器演奏时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演奏时是通过弓勾动琴弦的力度来调节音高的B.吉他演奏时是通过拨动琴弦的时间长短调节音高的C.琵琶演奏时是通过改变琴弦的长短来调节音高的6.人耳的结构中,耳郭的作用是()。

A.将声音传到中耳B.收集声波C.将声音转化为振动7.下列乐器中,属于弦振动发声的是()。

A.笛子B.马头琴C.唢呐8.弹吉他时,由于振动产生声音的是()。

A.木头B.空气C.琴弦9.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0.在人耳的结构中,耳廓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声音B.将声音转化成振动C.将声音传到中耳二、填空题1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了。

12.将一根皮筋绷在纸盒上,绷得越紧,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越;绷得越松,振动发出的声音越。

(选填“高”或“低”)13.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的物体、的物质和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14.耳朵是人体的器官,其结构分为,,三部分。

15.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不同。

16.对着空玻璃瓶口吹气,会听到“呜”声,这是振动产生的,当瓶中加入一点水后再吹,声音会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答案(精选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答案(精选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 共20分)1.下列描述声音的词语不合适的一组是()。

A.高低、高兴B.悦耳、动听C.刺耳、难听2.二胡弦绷直后, 拉动它发出声音。

把弦再绷得紧一些, 再次拉动它, 听到发出的声音()。

A.比松的时候音高高B.比松的时候声音弱C.比松的时候声音低3.耳朵结构中, 感觉声音的部分是()。

A.外耳B.中耳C.内耳4.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 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B.棉线C.纸杯5.青青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两个大小不同的音叉后放入水中, 过了相同的时间后观察到水面形成的波纹不()(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推断()。

A.甲是大音叉B.乙是大音叉C.无法确定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拍打墙面, 可以听到声音, 但没看到墙在振动, 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C.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 不能在液体中传播7.当我们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 钟罩跟里的铃声()。

A.越来越响B.越来越小C.不变8.制作“土电话”时, 线绳要()。

A.松B.紧C.拐弯D.随便9.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A.真空B.固体C.液体10.如图, 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 我们能听到“砰砰”的敲击声, 这个实验能够证明()。

A.水不能传播声音B.水能传播声音C.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10题, 共40分)1.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做()。

2.声音以()的形式, 向四面八方传播。

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 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4.各种物体只要(), 就会发出声音, 我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

5.电视机遥控器上的声音键控制的是声音的(), 即音量。

按不同的钢琴琴键, 改变的是声音的高低, 可以用()来描述。

6.用不同的力量击打同一支音叉, 轻轻击打时声音(), 重重击打时声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A.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走B.游客听到瀑布倾泻而下的声音 C.海边的人听到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2.要让正在发声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A.不再敲了B.马上用手按住锣面,使它不再振动C.继续轻轻地敲3.敲锣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锣面B.槌C.手D.地面4.在实验中,抽掉玻璃钟罩内的空气使铃声慢慢变弱,证明了()。

A.空气不能传声B.声音传播与空气无关C.空气能传声5.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

A.笛子本子B.笛子中的空气C.吹奏者的嘴唇6.下面的乐器中,()不是通过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

A.口琴B.小号C.竖笛7.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由7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弦组成。

小雅弹古琴时,要使它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可以()。

A.弹更粗的琴弦B.弹得更用力一些C.轻轻地弹8.下列物体中,声音在()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A.钢铁B.水C.空气9.耳朵结构中,感觉声音的部分是()。

A.外耳B.中耳C.内耳10.把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放在水面上,可以看到水的波纹从振动的音叉开始()传播。

A.只向上下B.只向左右C.向四周二.填空题(共10题,共52分)1.对于弦乐器,音高主要取决于弦的()、()、()、材料。

2.在自然界里,声音有()有弱,有()有低。

3.在“do,re,mī”这三个音节中,()的声音是最低的,用数字()表示,()的声音是最高的,用数字()表示。

4.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的。

5.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可以在()、()、()中传播。

6.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和()三种。

7.通常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中的传播速度之,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均填“固体”“液体”或“气体”)8.()的弦,()的弦,振动频率(),音高()。

9.要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关键是()。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钢尺一部分伸出桌边外,其他部分固定在桌面上。

用木块压它在桌外部分顶端并让它滑过。

尺端被压下2厘米时即滑过,与被压下5厘米时即滑过发出的声音()。

A.强弱不同,频率相同B.频率不同,强弱相同 C.频率、强弱都不同2.敲打音叉会发出声音,敲打停止了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A.音叉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B.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C.敲打停止后音叉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3.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A.响B.轻C.不一定听到4.风声是由()产生的。

A.树枝振动B.空气振动C.喇叭振动5.声音在下列哪种物质中传播是最快的()。

A.空气B.水C.钢铁D.木头二.填空题(共7题,共50分)1.在“do,re,mī”这三个音节中,()的声音是最低的,用数字()表示,()的声音是最高的,用数字()表示。

2.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传播的。

3.通过弹拨弦乐器发现,琴弦()些,音高就高;琴弦()些,音高就低。

A.粗B.松C.长D.细E.紧F.短4.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量拨动时,橡皮筋拉得越紧,声音越。

()拉得越松,声音越();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声音(),轻轻拨,声音()。

(选填“高”“低”“强”“弱”)5.通常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中的传播速度之,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均填“固体”“液体”或“气体”)6.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中不能传播声音。

在这些传播声音的物体中,传播声音的速度是()的,通常是()>()>()。

7.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生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鼓膜很厚而且有弹性,有声音时它会产生振动。

()2.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3.电视中悦耳动听的钢琴声,钢琴簧片振动发出的声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共8题,共16分)1.用手抓住击打过的音叉后,音叉()。

A.继续发出声音B.停止发音C.声音变轻2.声音是以()的形式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A.波B.气流C.曲线3.()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A.风吹树叶的声音B.汽车鸣笛的声音C.炒菜的声音4.人的耳郭有()的作用。

A.收集声音B.产生振动C.传播声音5.先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

再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逐渐变长,用同样的力量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

A.无法确定B.高C.低6.用越大的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越()。

A.强B.弱C.没有变化7.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声音B.获得更大的音高C.阻止琴弦振动发音8.在实验中,抽掉玻璃钟罩内的空气使铃声慢慢变弱,证明了()。

A.空气不能传声B.声音传播与空气无关C.空气能传声二.(共8题,共32分)1.音叉是一种()的仪器,是用来()乐器和()音高的。

音叉上的字母代表(),数字代表音叉每秒()。

2.二胡、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3.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能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动橡皮筋,声音();轻轻拨动橡皮筋,声音()。

4.真空()(可以/不可以)传播声音。

5.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做()。

6.向水壶倒水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水壶中的()振动产生的,随着水壶中的水位升高,水壶中的空气空间(),振动速度(),声音()。

7.()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8.二胡、吉他等乐器的琴箱的作用是()。

三.(共8题,共16分)1.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2.外耳包括耳道和鼓膜两个部分。

()3.同一根橡皮筋,松紧程度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一单元监测题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四、填图(14分)。

五、简答(6分,每小题3分)。

1、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六、实验(9分)。

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

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答:
杯子序号 1 2 3 4
声音高低
实验证明: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