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污染危害及脱氮除磷基本概念..共38页

合集下载

污水中的氮和磷的去除技术

污水中的氮和磷的去除技术

03
过量的氮、磷等污染物质可能通过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土壤,
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疾病传播
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蓝藻等有害藻 类的繁殖,产生有毒物质,对人类健 康造成威胁。
健康风险增加
过量的氮、磷等污染物质可能增加某 些疾病的发生风险,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
02
氮的去除技术
生物硝化反硝化法
XX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案例
富营养化原因分析
对XX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进行调查,发现主要是 由于周边农业和工业污染所致。
治理措施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 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环境监管等。
治理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对湖泊水质进行检测,评 估治理效果,发现湖泊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感谢观看
光催化氧化
利用光能将污水中的有机 氮和有机磷直接氧化成无 害物质,如氮气、二氧化 碳等。
微生物燃料电池法
原理
利用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 中产生电能,同时将有机氮和有 机磷转化为硝酸盐和正磷酸盐。
优势
可回收电能,同时实现污水中的氮 磷去除。
挑战
需要优化反应器设计和微生物种群 选择以提高能量效率和去除效果。
化学沉淀法
总结词
通过向污水中投加适当的沉淀剂,使氨氮以固体形式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详细描述
化学沉淀法是一种通过向污水中投加适当的沉淀剂(如镁盐、钡盐等),使氨氮以固体 形式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氨氮的污水处理,具有处理 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沉淀法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在
化学沉淀法除磷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药剂与污水中的磷酸根离子 结合,生成难溶的磷酸盐沉淀物,再通过固液分离将沉淀物去除。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氮磷去除技术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氮磷去除技术

06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污水处理厂氮磷去除效果分析
01
02
03
去除效率
不同污水处理厂的氮磷去 除效率存在差异,主要受 工艺流程、处理规模、水 质条件等因素影响。
技术优缺点
针对不同污水处理厂的氮 磷去除技术进行比较,分 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为 后续技术选择提供依据。
处理效果评估
对污水处理厂的氮磷去除 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确保出水水质达标,保 护水体环境。
THANKS
生物灭绝。
饮用水安全问题
过量的氮、磷可能通过饮用水源 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
威胁。
温室气体排放
在某些条件下,过量的氮会导致 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全球气候
变化。
02
氮磷去除技术概览
生物脱氮技术
1 2
3
硝化反硝化技术
通过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然后通过反硝化细菌将 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化学絮凝法是通过向污水中投加一些高分子物质或电解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 胶体颗粒发生凝聚,形成大颗粒的絮状物,再通过沉淀和过滤的方式将其从水中 分离出来。常用的絮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吸附法
总结词
利用固体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污水中的磷元素吸附在固体表面,再通过固液分 离将其从水中去除。
详细描述
工业废水
部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较高的氮 、磷浓度。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中的洗涤剂、粪便等也是氮、磷的重 要来源。
氮磷对环境的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
过量的氮、磷进入水体,会导致 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过度繁 殖,影响水质和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生物脱氮除磷原理生物脱氮和除磷是现代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两个主要步骤。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并促进水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这篇文章将介绍生物脱氮和除磷的原理,并分别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生物脱氮氮是生命所必需的元素之一,然而,过量的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造成水体死亡。

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物脱氮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目的是减少氮的含量,保护水资源。

生物脱氮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代谢来降低污水中的氮含量。

具体来说,将含有氮化合物的污水引入生物反应器中,细菌依靠缺氧状态下的代谢产生能量来去除氮,将氨氮转化为氮气和硝酸盐。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氮的含量,并且为其他生物链提供营养素。

二、除磷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是污水中过多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环境。

因此,除磷也是现代污水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

除磷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方法和生物除磷方法。

其中,化学沉淀法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磷离子与药剂中的金属离子反应,产生一种不溶性沉淀,在沉淀的过程中去除磷。

相对而言,生物除磷方法更为可持续。

生物除磷的原理是利用一些专门的微生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对污水中的有机质和磷进行吸收和固定。

这些微生物可以根据磷的生物循环特点,利用有机质和磷的沉积结合,通过代谢来吸收和固定磷,使磷含量得到降低。

三、总结生物脱氮和除磷在现代污水处理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生物反应器和微生物代谢的过程,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降低含氮和含磷物质的含量。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污染水体,还会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需要科学的污水处理方法,以消除污染物和保护我们的水体资源。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氮磷去除技术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氮磷去除技术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氮磷去除技术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供大量食品资源的重要产业。

然而,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元素,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将对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探索养殖场水体中氮磷去除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养殖场水体氮磷污染的危害养殖场废水中的氮磷物质主要来自饲料残渣、鱼粪和尿液等。

不仅会导致水体本身的营养物质过剩,形成藻类大量繁殖,还会导致水体缺氧、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时甚至引发赤潮等水生生物灾害。

同时,废水中的氮磷污染物还可通过水体迁移和沉积,进一步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生物法去除氮磷的技术原理生物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养殖场水体氮磷去除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来降解和吸收废水中的氮磷物质。

其中,氮的去除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来完成,而磷的去除则通过微生物对废水中的磷进行吸附和沉淀来实现。

三、浮萍植物法去除氮磷的技术原理浮萍植物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养殖场水体氮磷去除技术。

该技术利用浮萍植物对废水中的氮磷进行吸收和利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浮萍植物具有较强的营养物质吸收能力,能够有效地吸附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并将其转化为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从而降低水体中氮磷的浓度。

四、杂交钟藻法去除氮磷的技术原理杂交钟藻法是一种利用杂交钟藻对废水中的氮磷进行吸收和利用的技术。

杂交钟藻是一种具有较高吸附能力的藻类生物,能够通过吸附和生物转化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氮磷物质有效地去除。

此外,杂交钟藻还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从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养殖场水体。

五、其他氮磷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除了上述介绍的两种常见的氮磷去除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新型技术在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

例如,利用微生物菌剂来提高水质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利用生物质炭材料对废水中的氮磷物质进行吸附和吸附释放等。

水氮璘超标科普

水氮璘超标科普

水体中氮、磷超标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它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农业活动、工业废水排放和生活污水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的氮、磷含量超标。

水体中氮、磷超标的危害很多。

首先,它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当水体中的氮、磷含量过高时,会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此外,大量的氮、磷还会促进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其次,氮、磷超标还会影响水体的酸碱度,使水体PH值失衡,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此外,氮、磷超标还会导致水体的温度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为了解决水体中氮、磷超标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其次,要加强水体的监测和治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氮、磷超标的问题。

此外,还应该推广环保意识,加强公众对氮、磷超标的认识和关注。

总之,水体中氮、磷超标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环境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氮、磷的排放,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

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
是不动杆菌。
❖ 此外,朱怀兰等通过对间歇式活性污泥法除磷处理工艺中积 磷菌的研究,分离出上述几种积磷菌以外,还有棒状菌群和 肠杆菌等。Brodixch(伯乐的克次)等人通过研究认为,不 动杆菌仅是总积磷菌的1%~10%,而假单胞杆菌和气单胞 杆菌可占15%~20%。此外,他们还发现诺卡氏菌 (Nocardia)体内具有聚磷颗粒。目前,有关积磷菌中哪 些或哪几种菌群占主要地位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 为此,对于水体中氮、磷的去除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国 家对废水氮、磷都制订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常规的活性污泥 主要去除废水中含碳化合物,而对氮、磷去除率很低。鉴于 此情况,废水的脱氮除磷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微生物 脱氮除磷技术由于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过程稳定可靠、处 理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运用,为水体中 氮、磷的去除提供了有效手段。
❖ 采用“捷径反硝化”即硝化作用产生HNO2后就转入反硝 化阶段,可缩短曝气时间,节省运行费用。
❖ 废水中的C:N大于2.86时反硝化正常。低于这比值,反硝 化出现碳源不足,要投加外碳源。
❖ 四、微生物除磷原理、工艺及其微生物
❖ 在普通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除磷的同时吸收元素用 以合成细胞物质和合成ATP等,但只去除污水中约19%左右 的磷。残留在出水中的磷还相当高。故需用除磷工艺处理。
❖ ①泥龄(即悬浮固体停留时间θSRT)是重要控制指标,可 通过排泥控制泥龄,一般控制在五天以上,泥龄要大于硝化 细菌的比生长速度。否则,泥龄过短硝化细菌会流失,硝化 速率低。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有利于硝化作用。
❖ ②要供给足够氧,处理生活污水时,溶解氧一般控制在 1.2~2.0mg/L为宜.工艺废水则要看废水的有机物浓度(COD 和BOD)和NH3含量的高低,适当提高溶解氧。

《生物脱氮除磷》课件

《生物脱氮除磷》课件

生物除磷
1
机理
通过将废水中的磷转化为无机磷和有机
A2 /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2
磷,再通过微生物代谢过程去除。
结合好氧、厌氧和沉淀等工艺,实现废
水中氮、磷的去除。
3
Bardenpho工艺
在好氧、厌氧、好氧的条件下,通过不
SBR污水处理工艺
4
同污泥的代谢过程实现氮、磷的去除。
利用SBR反应器对废水进行交替好氧/厌 氧处理,最终实现氮、磷的去除。
《生物脱氮除磷》PPT课 件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废水处理技术。本课件 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定义、分类与应用实例。
概述
定义
生物脱氮除磷是利用微生物代谢特性,将废水中的氮、磷物质转化为气体、微量元素等不容 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物质。
作用与意义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不仅是治理污水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重要的水 资源再生和开发途径。
现状与展望
现状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 推广,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基础性技术。
发展趋势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还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例如膜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将对其进行更进一步 的优化和推广。
结论
1
优势与不足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等优
未来前景
2
势,但同时也存在设备投入成本高的不 足。
分类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可分为好氧法、厌氧法和好氧/厌氧复合法三大类。
生物脱氮
机理
通过微生物氧化还原过程实现废水中的氮质转化和 去除。
好氧乙烯氧化法
将氨氮依次氧化成亚硝酸盐态氮和硝酸盐态氮,并 在好氧环境下脱除。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概述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概述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概述摘要:介绍了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必要性、污水脱氮除磷的机理及几种常用脱氮除磷工艺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及相关研究。

关键词:生活污水;脱氮除磷1 前言氮和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源。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人均排放量持续增加,加之洗涤剂的普遍使用,以及二级生化处理城市污水出水中氮磷含量较高,排入水体后使受纳水体中氮、磷含量增加,蓝、绿藻大量繁殖,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

因此,解决氮磷污染问题对解决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2 污水脱氮除磷机理污水中氮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可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去除。

常用的物化方法有氨吹脱法、化学沉淀法、折点加氯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和催化氧化法。

污水中磷的存在形态主要是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去除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结晶法和生物法。

由于生物脱氮除磷被公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和最具发展前途的方法,且生活污水的可生化性好,因此,目前污水脱氮除磷大多采用生物法。

2.1生物脱氮机理污水生物处理脱氮过程主要是氮的转化,即同化、氨化、硝化和反硝化。

(1)同化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此过程氨氮去除率为8%~20%。

(2)氨化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一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残体以及其排泄物、代谢产物所含的有机氮化合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尿素、尿酸、几丁酸质、卵磷脂等)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并释放出氨。

(3)硝化氨氮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称硝化过程。

好氧菌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球菌属及亚硝酸螺菌属、亚硝酸叶菌属和亚硝酸弧菌等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杆菌属、硝化球菌属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1]。

(4)反硝化在厌氧的条件下,施氏假单胞菌、脱氮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紫色杆菌、脱氮色杆菌等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质作为电子供体,利用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呼吸,将硝酸还原为N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