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DL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DL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DL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4名词术语及定义5基本规定6环境条件7导体7.1基本规定7.2软导线7.3硬导体7.4离相封闭母线7.5共箱封闭母线7.6电缆母线7.7SF6气体绝缘母线7.8电力电缆8电力变压器9高压开关设备9.1基本规定9.2高压断路器9.3发电机断路器10负荷开关10.1基本规定10.2高压负荷开关10.3重合器10.4分段器10.5真空接触器11高压隔离开关12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3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4电抗器14.1基本规定14.2限流电抗器14.3并联电抗器14.4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器15电流互感器16电压互感器17高压熔断器18中性点接地设备18.1消弧线圈18.2接地电阻18.3接地变压器19变频装置20过电压保护设备20.1避雷器20.2阻容吸收器21绝缘子及穿墙套管附录A(规范性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附录B(规范性附录)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水平附录C(规范性附录)线路和发电厂、变电站污秽分级标准附录D(资料性附录)裸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及其修正系数附录E(资料性附录)导体的经济电流密度附录F(规范性附录)短路电流实用计算附录G(资料性附录)有关法定计量单位名称、符号及换算表条文说明前言本规定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确认1998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1999]40号)的安排,对《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SDGJ 14—1986)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工作,是根据当前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近几年来我国的建设和生产运行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的。

本规定较修订前的规定除对某些条款进行调整和修改以外,还增加了共箱封闭母线、电缆母线、SF6充气母线、电力电缆、发电机断路器、重合器、分段器、真空接触器、高压负荷开关、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变频装置和阻容吸收器等章节。

DL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DL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D L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DL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总则4 名词术语及定义5 基本规定6 环境条件7 导体基本规定软导线硬导体离相封闭母线共箱封闭母线电缆母线SF6气体绝缘母线电力电缆8 电力变压器9 高压开关设备基本规定高压断路器发电机断路器10 负荷开关基本规定高压负荷开关重合器分段器真空接触器11 高压隔离开关12 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3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4 电抗器基本规定限流电抗器并联电抗器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器15 电流互感器16 电压互感器17 高压熔断器18 中性点接地设备消弧线圈接地电阻接地变压器19 变频装置20 过电压保护设备避雷器阻容吸收器21 绝缘子及穿墙套管附录A(规范性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附录B(规范性附录)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水平附录C(规范性附录)线路和发电厂、变电站污秽分级标准附录D(资料性附录)裸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及其修正系数附录E(资料性附录)导体的经济电流密度附录F(规范性附录)短路电流实用计算附录G(资料性附录)有关法定计量单位名称、符号及换算表条文说明前言本规定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确认1998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1999]40号)的安排,对《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SDGJ 14—1986)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工作,是根据当前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近几年来我国的建设和生产运行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的。

本规定较修订前的规定充气母线、电除对某些条款进行调整和修改以外,还增加了共箱封闭母线、电缆母线、SF6力电缆、发电机断路器、重合器、分段器、真空接触器、高压负荷开关、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变频装置和阻容吸收器等章节。

DLT 522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DLT 522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4名词术语及定义5基本规定6环境条件7导体7.1基本规定7.2软导线7.3硬导体7.4离相封闭母线7.5共箱封闭母线7.6电缆母线7.7SF6气体绝缘母线7.8电力电缆8电力变压器9高压开关设备9.1基本规定9.2高压断路器9.3发电机断路器10负荷开关10.1基本规定10.2高压负荷开关10.3重合器10.4分段器10.5真空接触器11高压隔离开关12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3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4电抗器14.1基本规定14.2限流电抗器14.3并联电抗器14.4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器15电流互感器16电压互感器17高压熔断器18中性点接地设备18.1消弧线圈18.2接地电阻18.3接地变压器19变频装置20过电压保护设备20.1避雷器20.2阻容吸收器21绝缘子及穿墙套管附录A(规范性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附录B(规范性附录)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水平附录C(规范性附录)线路和发电厂、变电站污秽分级标准附录D(资料性附录)裸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及其修正系数附录E(资料性附录)导体的经济电流密度附录F(规范性附录)短路电流实用计算附录G(资料性附录)有关法定计量单位名称、符号及换算表条文说明前言本规定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确认1998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1999]40号)的安排,对《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SDGJ 14—1986)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工作,是根据当前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近几年来我国的建设和生产运行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的。

本规定较修订前的规定除对某些条款进行调整和修改以外,还增加了共箱封闭母线、电缆母线、SF6充气母线、电力电缆、发电机断路器、重合器、分段器、真空接触器、高压负荷开关、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变频装置和阻容吸收器等章节。

DL\T 200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564页)

DL\T 200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564页)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2005目录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总则 (3)4 质量验收及评定范围 (14)5 通用工程 (138)6热力系统土建工程 (423)7燃料供应系统土建工程 (477)8除灰渣系统土建工程 (486)9 供水及水处理系统土建工程 (515)10电气系统土建工程 (569)附录A (582)附录B (583)附录C (585)附录D (589)附录E (590)附录F (591)附录G (593)附录H (597)条文说明 (600)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2005前言DL/T 5210《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分九个部分:——第一部分:土建工程——第二部分:锅炉——第三部分:汽轮机——第四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第五部分:管道——第六部分:水处理及制氢装置——第七部分:焊接——第八部分:加工配制——DL/T 5161.17—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本部分是DL/T 5210的第一部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872号)文的要求编制的。

本部分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电力行业有关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并参考了原电力工业部标准《火电施工质量检验用及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建质[1994]114号)的内容。

本部分共10章及5个规范性附录和3个资料性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质量验收及评定范围、通用工程、热力系统土建工程、燃料供应系统土建工程、除灰渣系统土建工程、供水及水处理系统土建工程、电气系统土建工程。

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原电力工业部标准《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建质[1994]114号)同时废止。

架空配电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

架空配电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

145
表3 表3-3-11
导线最小截面 导线在跨越档内 不应接 的接头 头 导线支持方式 项目 至轨顶 线路电压 最小 垂直 距离 1kV~10kV m 接触线或 承力索 至路面 — — — 不应接头 双固定 — 单固定 不应接头 双固定 不应接头 双固定
铝线及铝合金线50mm2,铜线为16mm2 — 单固定 不应接头 双固定 — 交叉不 交叉不 应接头 应接头 — — — — — — — — 不应接头 双固定 电力线在下面 至被跨越线 至导线 电力线在下面至 电力线在 电力线上的保护 下面 设施 4 5 8.5 3.0 2.0/2.0 — — — —
①特殊管道指架设在地面上 ①两平行线路在开 的输送易燃、易爆物的管 最高洪水位时,有抗洪抢险 阔地区的水平距离 两平行线路开阔地区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 道;②交叉点不应选在管道 船只航行的河流,垂直距离 不应小于电杆高 杆高度 检查井(孔)处,与管道、 应协商确定 度;②弱电线路分 索道平行、交叉时,管道、 级见附录C 索道应接地
3.0/9.0
6
1.03.05.01.012
3
4
5
8.5
1.5/1.5
4(3)
项目 最小 水平 线路电压 距离 1kV~10kV m 1kV以下 电杆外缘至轨道中心
电杆中心至 在路径受限制地 路面边缘 与拉纤小路平等的线路,边 区,两线路边导线 电杆中心至路面边缘 导线至斜坡上缘 电杆外缘至 间 轨道中心 0.5/3.0 0.5 0.5/3.0 最高电杆高度 1.0 2.0
在路径受限制地区,两线路边导线间
在路径受限制地区,至管道 导线边线至 、索道任何部分 行天桥边缘
交叉:5.0 平行杆高 平行:杆高 +3.0 +3.0

温州市住宅小区公共配电工程设计技术规定(试行)

温州市住宅小区公共配电工程设计技术规定(试行)

温州市住宅小区公共配电工程设计技术规定(试行)温州电力局生产处2009年2月目次前言1总则∙∙∙∙∙∙∙∙∙∙∙∙∙∙∙∙∙∙∙∙∙∙∙∙∙∙∙∙∙∙∙∙∙∙∙∙∙∙∙∙∙∙∙∙∙∙∙∙∙∙∙∙∙∙∙∙∙∙∙∙∙∙∙∙∙∙∙∙∙∙∙∙∙∙∙∙∙∙∙∙∙∙∙∙∙∙∙∙∙∙∙∙∙∙∙∙∙∙∙∙∙∙∙∙∙1 2引用标准∙∙∙∙∙∙∙∙∙∙∙∙∙∙∙∙∙∙∙∙∙∙∙∙∙∙∙∙∙∙∙∙∙∙∙∙∙∙∙∙∙∙∙∙∙∙∙∙∙∙∙∙∙∙∙∙∙∙∙∙∙∙∙∙∙∙∙∙∙∙∙∙∙∙∙∙∙∙∙∙∙∙∙∙∙∙∙∙∙∙∙∙∙∙∙∙∙1 3术语和定义∙∙∙∙∙∙∙∙∙∙∙∙∙∙∙∙∙∙∙∙∙∙∙∙∙∙∙∙∙∙∙∙∙∙∙∙∙∙∙∙∙∙∙∙∙∙∙∙∙∙∙∙∙∙∙∙∙∙∙∙∙∙∙∙∙∙∙∙∙∙∙∙∙∙∙∙∙∙∙∙∙∙∙∙∙∙∙∙∙∙∙∙∙3 4供配电方式及负荷容量∙∙∙∙∙∙∙∙∙∙∙∙∙∙∙∙∙∙∙∙∙∙∙∙∙∙∙∙∙∙∙∙∙∙∙∙∙∙∙∙∙∙∙∙∙∙∙∙∙∙∙∙∙∙∙∙∙∙∙∙∙∙∙∙∙∙∙∙∙∙∙∙∙6 5线路管沟及所址要求∙∙∙∙∙∙∙∙∙∙∙∙∙∙∙∙∙∙∙∙∙∙∙∙∙∙∙∙∙∙∙∙∙∙∙∙∙∙∙∙∙∙∙∙∙∙∙∙∙∙∙∙∙∙∙∙∙∙∙∙∙∙∙∙∙∙∙∙∙∙∙∙∙∙∙∙∙7 6配电装置要求∙∙∙∙∙∙∙∙∙∙∙∙∙∙∙∙∙∙∙∙∙∙∙∙∙∙∙∙∙∙∙∙∙∙∙∙∙∙∙∙∙∙∙∙∙∙∙∙∙∙∙∙∙∙∙∙∙∙∙∙∙∙∙∙∙∙∙∙∙∙∙∙∙∙∙∙∙∙∙∙∙∙∙∙∙∙∙∙∙8 附录A∙∙∙∙∙∙∙∙∙∙∙∙∙∙∙∙∙∙∙∙∙∙∙∙∙∙∙∙∙∙∙∙∙∙∙∙∙∙∙∙∙∙∙∙∙∙∙∙∙∙∙∙∙∙∙∙∙∙∙∙∙∙∙∙∙∙∙∙∙∙∙∙∙∙∙∙∙∙∙∙∙∙∙∙∙∙∙∙∙∙∙∙∙∙∙∙∙∙∙∙∙∙∙∙14前言为了适应温州市区10kV及以下住宅小区公共配电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使10kV及以下住宅小区公共配电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特编制本标准.本标准明确10kV及以下住宅小区公共配电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并对其土建、电气等设计内容做了规定。

海南电网2015年基建配网项目设计原则要点

海南电网2015年基建配网项目设计原则要点

海南电网2015年基建配网项目设计原则针对“威马逊”台风配电设备受损原因分析中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海南电网配网设备及线路的防风抗灾能力,提升基建配网项目设计水平,在《南方电网10千伏和35千伏标准设计(V1.0版)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海南地区配网特点,制定2015年配网工程设计原则如下:一、设计主要依据(一)《南方电网公司风区分布图-海南分册》(2014年版)。

(二)《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配网标准设计》(V1.0 版)(三)《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配网典型造价》(V1.0 版)(四)《66kV及以下架空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 (五)《环型混凝土电杆》GB/T4623-2006(六)《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七)《电缆工程设计规范》GB 50217-2007(八)《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1994 (九)《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2-2005(十)《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十一)《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499-2001(十二)国家能源局关于引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的通知(国能新源[2010]306号)(十三)《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CSG 10012-2005(十四)《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Q/CSG 10703-2009(十五)《2013年示范工程样板点设计标准》(配网工程部分)(十六)《海南电网10kV 及以下配网工程标准设计》(0.4kV部分)(2012 版)(十七)《海南电网调配一体化若干设计技术规定》(十八)《海南电网公司电网建设与改造若干设计技术要求》(海南电网生〔2012〕8号)(十九)《关于印发海南电网公司2014-2015年度配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海南电网规划[2014] 36号(二十)《关于印发海南电网公司10kV及以下线路电杆选型补充技术要求的通知》海南电网设备〔2014〕41号二、设计原则(一)基本要求1.配网项目设计严格执行《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 标准设计V1.0》和《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典型造价V1.0》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典设电缆设计道则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典设电缆设计道则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原则第1章技术原则概述1.1 技术依据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

GB 50217-19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401—2002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 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JB/T 10181.1~10181。

5 电缆载流量计算1。

2 设计范围电缆敷设典型设计的设计范围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城(农)网新建、扩建等1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线路敷设,包括电缆设施与电气设施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排水、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等.1.3 敷设方式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分直埋、排管、电缆沟、电缆隧道、桥梁(桥架)等敷设方式。

1。

4 设计深度按DL/T 5221—2005《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国家电网公司66kV及以下输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指导性意见》的有关要求达到扩大初步设计深度。

1.5 假定条件按照城市(农村)道路规划要求,具有符合相关规程要求的电缆敷设通道。

第2章敷设方案技术条件2。

1电缆敷设方式分类说明:□表示方案分类号,A:直埋敷设,B:排管敷设,C:电缆沟敷设,D:隧道敷设,E: 桥梁(桥架)敷设,F:电缆工作井;1、2···n表示子方案号2。

1.1电缆直埋敷设典型设计方案电缆直埋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见表2-1.表2-1电缆直埋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一览表注电缆穿越农田时的最小埋深为1m。

2.1.2电缆排管敷设典型设计方案电缆排管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见表2-2。

表2-2电缆排管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一览表2。

1。

3电缆沟敷设典型设计方案电缆沟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见表2-3.表2-3 电缆沟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一览表2.1。

4电缆隧道敷设典型设计方案电缆隧道敷设典型设计方案技术条件见表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