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读后感
文学_《唐诗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5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5篇)《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
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
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
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浪花冲刷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化,唐诗却如磐石般沉淀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9篇

《唐诗》读后感《唐诗三百首》读后感9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浪花冲刷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化,唐诗却如磐石般沉淀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收集了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每每诵读,都加深了我对诗歌、对古人、对历史的感悟。
读诗要有三品,品色、品温、品韵。
读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们一起先看颜色:绿的酒,红的火炉,黑的天,白的雪,四种颜色呈现在眼前,能说不美吗?再看温度:酒本来是冷的,却被火炉加热了,虽说天快下雪,却让人感到一股暖意。
最后看韵律:新酒上的泡沫像绿色的小蚂蚁,小火炉上的火苗也在跳动,静中有动,整首诗仿佛有了生命。
唐诗的美还在于它的精。
现代文章、诗歌的篇幅较长,文字比较华丽、饱满。
古诗则不同,虽然大都只有二十多字,可是字字珠玑,所以读诗要细。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在暑假的几十天,我每天背一首古诗,妈妈知道我喜欢诗词,就在手机上给我报了一个“《唐诗三百首》古诗打卡”的课程。
每天早晨,我就会在诗声中醒来。
其实,古诗就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字,就像青莲居士——李白。
李白的诗自由豪放,想象丰富,语言通俗易懂。
读完《将进酒》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李白和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的情景,李白边唱边说:“岑夫子,丹丘生尽情的喝吧!杯子别停下,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自由豪放的性格在《将进酒》这首诗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学习的还有香山居士——白居易写的诗,白居易的`诗故事生动,形象鲜明,语言质朴。
我学习了他写的《池上》,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娃娃划着船去莲池偷莲蓬的画面,那么生动,那么自然。
以后我会坚持爱古诗词,学古诗词,用古诗词,体会诗词的乐趣,感受诗词的美好,领悟诗词的意境,做一个有诗意的人。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篇(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赏析。
全唐诗读后感

全唐诗读后感全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品。
它收录了唐代(618-907年)绝大部分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广阔的题材和流派,其中既有咏史抒怀的豪放诗篇,又有婉约咏怀的细腻佳句,展现了唐代诗人们的才华和情感世界。
阅读全唐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领略了唐代文化的魅力,并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全唐诗让我感受到了唐代文人的卓越才情和品味。
在全唐诗中,诗人们运用各种形式和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和感知体验。
有的诗人以雄浑豪放的笔触,表现了壮志豪情和国家大事;有的诗人以细腻婉约的笔墨,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幻的深思。
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情感主题,但他们共同追求着美感,以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方式传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们的文字优美动听,意境深远,让人读来心生赏析之情,叹为观止。
其次,全唐诗也带给我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鼎盛的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社会风貌多姿多彩。
通过阅读全唐诗,我不仅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还能从诗中窥见唐代各个社会群体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诗人们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那个时期的人们的精神景观,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痛苦和欢乐。
全唐诗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多元化的时代,让我更加热爱和崇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全唐诗中的佳作也让我对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传递出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全唐诗,我深刻体会到了语言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每一首诗都饱含着诗人们对真理、美好和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每一个字句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和选择。
而我作为一个读者,也感受到了诗歌独特的魅力和意境,在阅读的过程中沉浸其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这让我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更加关注和赏析现代诗歌的价值。
总的来说,全唐诗读后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诗人们的才华横溢。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篇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篇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618年—907年)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
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最高的黄金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了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一英国的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
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的时候,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
于是,我便轻易的读到了《唐诗三百首》。
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是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
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
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就成为心中的慰藉。
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
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2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2篇)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小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既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千锤百炼的不朽硕果,更是愉悦我们精神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源泉。
唐诗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上至鬓鬓老者,下到黄发孩提,基本都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境界。
《唐诗三百首》有很多版本,但其内容都是包罗万象,尽涵人生百态,世间冷暖,品味一首首唐诗,我们彷佛进入了一个浩瀚无边的天地,不断领略着人生的真谛,我们本一贫如洗的精神世界不断接受着冲击,在洗礼中得到充实。
读《唐诗三百首》里的每一首诗,彷佛都是在阅读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从充满诗情画意的字里行间里我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朋友情、母子情、思乡情、爱国情以及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亦或是豪情壮志的抒怀。
下面摘录一些人们朗朗上口的语句回味一番。
——朋友情。
每每读到李白的《赠汪伦》,我的内心都会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种天真自然,全无矫饰的朋友情谊所触及,朋友间的离别虽苦,但有了你依依不舍的送别,有了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我一定会怀揣着这份深情厚意,昂首前行,虽有丝丝不舍,但内心不在茫然。
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之情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自己触手可及朋友是多么值得珍惜。
——母子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我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都会为伟大的母爱所触及心灵,在妈妈给你打点的行装里,在妈妈给你的电话中,充满着妈妈多少揪心的泪、多少美好的祝福。
回想一下,我们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茁壮成长到成家立业,哪一刻哪一时都离不开母亲的哺育、照料和叮嘱。
当我们生病时,她日日夜夜,精心守候,求医问药,忧心如焚;当我们犯错时,她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不厌其烦,深怕我们受到一丁点委屈。
随着我们不食不语,母亲也懒言少饭。
而我们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会令母亲眉舒目展、喜形于色。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5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5篇)《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最近喜欢上唐诗,诗的美感,诗的韵律让我印象深刻。
有人说,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历史,你就得去读唐诗;你假设想了解唐朝当时社会,你就得去读唐诗;你想去了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你得去读唐诗;你想要去了解诗人的一生,你就得去读他的诗,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开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鬼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田园诗人孟浩然,边塞诗人岑参……他们都留下许许多多经典的诗作。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出的唐朝读书人的困难这一社会现实。
而你想了解盛唐的精神面貌,你就要读李白的诗,他的诗代表了唐朝鼎盛的文化艺术。
读杜甫的诗,你就能了解唐朝的历史和社会民生。
还有很多诗人的作品中表达的是自己人生写照,比方李商隐的《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这些诗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了解唐朝社会很好的史料。
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给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我喜爱唐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这个寒假由于疫情的关系,假期不断延长。
老师经常让我们读读背背《唐诗三百首》里的诗,刚刚开始我觉得很枯燥,难背。
但渐渐地,我学会了看诗意背诗,觉得故事读起来很有韵律,郎朗上口,非常有趣。
因此,我越来越喜欢读古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诗,它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句诗告诉我们看的书多,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
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读书的作用很大。
以前读书时,我总是心安定不下来,眼睛盯着书,心早已飞得无影无踪。
全唐诗读后感唐风盛世的文学珍品

全唐诗读后感唐风盛世的文学珍品全唐诗读后感:唐风盛世的文学珍品《全唐诗》是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诗歌选集,收录了唐代754年至907年间大约2200位诗人的五千多首诗歌,被誉为“古代文学宝库”。
读过《全唐诗》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唐风盛世的文学珍品带给我们的影响。
唐诗风流倜傥,诗歌气韵独具,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文学的辉煌以及诗歌艺术的精深。
尤其是《全唐诗》在千百年来的漫长历史中,始终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被誉为“中华文化最高审美成就之一”。
读者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唐代诗人们那般切实真挚,感性丰富的思想与情感,以及他们对于世界的感悟和见识。
诗中所体现的色彩斑斓的文艺风格与文化内涵,可以说是当时文艺界的集中展现。
不论是静谧细腻的如《静夜思》、《登鹳雀楼》、《宿在金陵池上》、《黄鹤楼》等蜚声海内外的名诗,还是雄奇壮观的如《长恨歌》、《滕王阁序》等豪放风骨的诗篇,亦或是华丽简洁的如《观刈鹿》、《冬至》等诗歌,都在阐述着唐代文学的不同之处。
这些诗篇中所表现的丰富、广泛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达到了一种审美的标准,也幻化出了一种文化的风貌。
所以在《全唐诗》中无论是那位名字熟悉或感受甚微的诗人,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那么的铿锵有力,歌唱着唐代那曾经的辉煌。
读《全唐诗》,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那坚毅、踏实、自信的精神风貌。
他们面对着物质与文化双重的富饶,以及自然与世界万物的各种各样的表象以及深层的哲学含义,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描绘和刻画。
每一首诗歌都是其时代文化、哲学和美学的结晶,是目前品读唐诗的一大乐趣所在。
总之,读完了《全唐诗》,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唐代文学的辉煌时期,领略到了唐代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神秘魅力。
唐代的诗人,他们在那个历史时期集中的展现的独特文学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定会带给我们视觉、感觉和灵魂的震撼,成为我们文化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唐诗》读后感
《全唐诗》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唐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当看到书架上厚厚的几册书籍时,我才知道,唐诗原来远不止三百首。
趁着夏日的午后,树荫下的凉爽,泡一杯清茶,抱着一册《全唐诗》,舒服的靠在座椅上。
说到唐诗,怎能不说李白?少时学的第一篇便是《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浅显易懂的话中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多年以后,我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读书,由于没及时买到回家的火车票,中秋夜,室友们都已经回家,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寝室熄灯后,月光从窗户照进来,顺着窗看到那轮明月,好美好白,不知道家中父母今天有没有吃月饼,虽然已提前说今天不会回来,但是看到这轮明月时,心中突然蔓延无尽悲伤。
拿起书,再翻两页,诗仙气魄不止于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袭青衫,左手
持剑,右手提着酒壶,在马蹄声中,醉醺醺的离开长安。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来到了黄鹤楼,可惜你已经不在这里了,烟花三月的扬州,真的有那么好看吗,且等等我,我与你一起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说你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美酒。
来了我才知道,桃花种在十里铺,酒家的掌柜姓万。
不过这份情谊,我永远记在心里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再读到这首《枫桥夜泊》,心中依旧感慨万千,夜晚明月下,乌鸦一声又一声的啼叫,寒霜满天;江岸的枫树与渔家未熄灭的灯火隔江相望。
如果不是心中愁绪千千,难以入眠,又如何写出如此诗篇。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屹立在历史的长河里千百年间,见过各色游子又岂止万千。
可是独独那夜遇见了你张继,才有了这传颂至今的《枫桥夜泊》。
你成就了寒山寺,寒山寺也成就了你。
国家不幸诗家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忧心国家风雨飘摇,却又无能为力,已苍白的头发一根又一根的掉,到最后发簪都已经插不上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腔壮志,自幼习武,欲卖给帝王家。
本以为生逢难世,正是报效国家的好时候,可是君王不作为,贪图享乐,短暂军旅,壮志未酬,一贬再贬,只能卧居在小山村里,看着山河疆土被敌国蚕食,也唯有在梦中为想着,一身戎装,
战马长枪,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再同敌人战上一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进士及第的王昌龄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心有不甘,七年之后再次登第。
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汜水尉。
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在做了汜水尉五年后,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
回首前半生的王昌龄,摇了摇头,从此活在酒与诗中。
古人的爱情都付诸在诗歌中,既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亦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还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恨不生盛唐,与他们同时代,养一份浩然气,沾染那一份诗中意。
茶水续到第三杯,烈日已变成夕阳,偶尔一阵微风起,树叶沙沙作响。
一本厚厚的《全唐诗》,纵使粗略阅读,也未翻尽,不过也好,留一份美好给明天,给下一个闲暇的午后,再来领略这古人卓越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