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合集下载

有气节的人物事迹简短50字

有气节的人物事迹简短50字

有气节的人物事迹的简短概括有:
1.文天祥:作为南宋末年的名将和文学家,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虏后,
他拒绝投降,并在狱中写下了《正气歌》,表达了他对气节的坚守和忠诚。

最终,他慷慨就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朱自清:作为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朱自清在晚年时因病导致生
活极度贫困,但他坚决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表现出了他的骨气和尊严。

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3.苏武:作为西汉时期的使臣,苏武在出使匈奴时被扣留,但他坚
决不投降,并持节而居。

在被流放十九年后,他依然保持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气节的坚守,最终被接回祖国。

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者。

4.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名将,岳飞忠诚报国,誓死抗金。

虽然最
终被奸臣秦桧所害,但他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一直被后人所称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知识分享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知识分享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岳飞[宋](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

事母至孝,家贫力学。

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古代坚强不屈精神的例子

古代坚强不屈精神的例子

古代坚强不屈精神的例子
1. 苏武:西汉时期,苏武被匈奴扣押近二十年,始终坚守气节,拒绝投降,坚持汉朝使者的身份。

他以牧羊于北海(今贝加尔湖)的艰苦生活为代价,表现出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

2. 文天祥:南宋末年,面对元军的强大压力,文天祥多次组织抗元斗争,最终被捕后宁死不降,写下《正气歌》等壮丽诗篇,展现了他的忠贞不渝和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

3. 岳飞:南宋名将岳飞,以“精忠报国”闻名,面对金人的侵犯,他领导岳家军奋勇抵抗,虽遭遇秦桧等人的陷害,却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体现了其刚毅坚韧、矢志不渝的品质。

4.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宫刑的巨大侮辱与痛苦下,仍凭借坚强意志完成了巨著《史记》,他的毅力和执着体现了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坚定信念。

5. 勾践: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在战败被俘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数年的忍辱负重,最终成功复仇灭吴,成为历史上以坚韧不拔精神实现逆袭的典范。

中国古代有骨气的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有骨气的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有骨气的名人故事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郡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2、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

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执意将家业由兄长伯夷继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继承,为了避免叔齐为难,遂于夜深远走他乡,但叔齐也是恪守礼制之人,见兄长不告而别,二话不说便寻他而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叔齐终寻得其兄长,二人便决定不再回归故里,于是投奔周国,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但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周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家,以下犯上,视为不仁,便上朝劝谏,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讨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来杀身之祸,被下令拘禁。

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仍为出去心中的芥蒂,认为周朝的建立违背礼制,发誓不与周人往来,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着心中的执念,饿死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兄弟二人也作为商周时期恪守仁义的典范流传至今。

3、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号召各地起兵抗敌,誓死卫国,后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牢。

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

忽必烈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

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

”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2)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2)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引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培养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气质。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品德,为后世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本篇文档将介绍一些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并分析他们的特点和影响。

历史人物岳飞岳飞(1103年-1142年),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以顽强的信仰和无私的忠诚而著称。

岳飞在抵抗金朝入侵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极高的道德品质。

尽管岳飞多次收复失地,并多次战胜强敌,但出于政治原因,岳飞遭受了朝廷的诬陷与排挤,在公元1142年被害。

然而,他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有气节的象征。

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1283年)是元朝末年的杰出政治家、文化家和爱国诗人。

他在元朝的统治下,坚决反对投降外族,为保卫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而战斗。

文天祥的《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名篇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尽管他最终被元朝处死,但他的忠诚和坚韧激励着后来的许多人。

贺兰山贺兰山(1898年-1929年)是一位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革命家。

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主义运动,并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贺兰山参与了中国工人和农民的斗争,对抗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虽然他在1929年不幸殒命于革命斗争中,但他的革命精神和为人民奋斗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的一代革命者。

人物特点分析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忠诚:他们对于事业和理想的忠诚是他们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源泉。

无论是对国家、对百姓,还是对革命理想,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忠诚。

2.坚韧: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往往具备顽强不屈的毅力。

面对各种艰难险阻,他们从不退缩,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3.无私:这些人物的行动始终着眼于整个民族或人民的利益,而非个人私利。

他们以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为己任,并甘于奉献自己的所有。

影响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岳飞[宋](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

事母至孝,家贫力学。

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苏武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

中国有气节10个人物的故事

中国有气节10个人物的故事

中国有气节10个人物的故事摘要:一、引言1.气节的定义与重要性2.中国历史中的气节人物概述二、正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以其忠诚、勇敢、坚守气节的品质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气节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对国家、民族和道德的忠诚。

本文将介绍十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气节人物,以期激发后人的敬仰之情,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一、引言气节,即气度、风骨、品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节是一种崇高的品质,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具有气节的人物,不仅在关键时刻为国家、民族舍生忘死,更在日常生活中坚守信仰、秉持正义。

气节人物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二、正文1.屈原:楚国忠诚诗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

他投身政治改革,主张国家强大、民族繁荣。

在其政治生涯中,屈原多次为国家建言献策,却遭受排挤。

他悲痛欲绝,投身汨罗江。

屈原的忠诚气节感动了天地,成为中国气节的典范。

2.诸葛亮:蜀国丞相诸葛亮,蜀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他忠诚蜀汉,一心报国,展现了“卧龙凤雏”的传奇地位。

在战争中,诸葛亮运筹帷幄,英勇善战,为蜀汉国家付出了毕生精力。

他死后被誉为“忠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气节的人物之一。

3.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他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务,却因不堪官场污浊而辞官归隐。

陶渊明坚守气节,远离官场,创作了许多描绘田园生活的诗篇。

他的《桃花源记》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成为后人向往的境界。

……。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2.顾炎武的故事
3.谭嗣同的故事
4.杨靖宇的故事
5.结尾
正文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有骨气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民
族的利益,不畏强权,顽强拼搏,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里,我们要
讲述的是顾炎武、谭嗣同和杨靖宇三位有骨气的中国人。

顾炎武的故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他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
荣富强而努力。

明朝灭亡后,他坚决不仕清朝,以保持民族气节。

他曾经
参加过抗清的义军,失败后,他隐居山林,埋头著述,写出了《日知录》等名篇,提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
国人。

谭嗣同的故事
谭嗣同是清朝末年的维新派人士,他致力于国家的改革进步。

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坚贞不屈,拒绝投降。


对死亡,他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表达了
他为国捐躯的决心。

最终,谭嗣同英勇就义,年仅 33 岁。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民族英雄。

1940 年,他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司令员,率领部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严寒的环境下,他带领部队坚持斗争,宁死不屈。

最后,杨靖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 35 岁。

日军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结尾
这些有骨气的中国人,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岳飞[宋](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

事母至孝,家贫力学。

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 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 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 天祥只身逃脱, 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 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苏武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

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

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

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

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

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

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

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

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

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

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

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

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