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温热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最新 腹腔化疗(IPC)在腹腔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

最新 腹腔化疗(IPC)在腹腔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

腹腔化疗(IPC)在腹腔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腹腔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治疗分早、中期手术切除及术后配合化疗与晚期化疗。

根治性手术后约半数在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化疗及术后联合化疗在防治复发与转移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过去临床上多采用静脉全身化疗,由于有较明显的毒副作用,病人较难接受或不能完成全部疗程的化疗。

如何避免静脉化疗的缺点,而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课题。

腹腔化疗(IPC)的开展,为其找到了一条较满意的途径。

1 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机制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有血液播散、淋巴结转移及直接蔓延与种植三条途径。

Sugarbaker[1]提出了肿瘤细胞诱陷假说理论,阐明复发与转移的机制分“肿瘤转移”与“肿瘤扩散”两种。

术前肿瘤细胞已侵犯到远处组织及播散入血液,虽然进行了无瘤手术,实际上仍不能真正彻底切除所有的肿瘤细胞。

而且,创伤后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在切除部位及受损的腹膜表面形成一种基质,捕获游离的肿瘤细胞,使之逃避宿主防御机制的攻击和全身化疗的作用,加之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成纤维细胞的长入及毛细血管的形成,肿瘤细胞能获得足够营养而迅速增殖,很快长成新的瘤体。

按照Sugarbaker的理论,恶性肿瘤术后存在潜在复发与转移的可能,有必要在术后进一步治疗。

2 腹腔给药的可行性抗癌药物的给药方式是口服、区域性注射和行全身化疗时的静脉注射。

前二者最终经吸收后亦进入血液循环。

IPC最初用于卵巢癌的术后治疗[2],现已广泛用于腹腔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治疗。

腹腔给药后,通过表面弥漫直接进入肿瘤结节,并且通过腹膜-血浆屏障使药液在腹腔中维持高浓度、长时间的作用。

其后,药液经脏层腹膜吸收,经淋巴管及小静脉进入门静脉后入肝[3~5]。

韩晓燕等[6]利用5-氟脲嘧啶(5-Fu)对兔进行了三种方式给药后药物浓度的测定,发现大剂量腹腔给药能使腹腔、门静脉及肝脏存在高浓度药物,而且维持较长时间,以其它两种方式给药则有不同程度差异。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热灌注化疗
全身不良反应小: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腹腔内,全身吸收较少,因此对骨髓、 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毒性作用较小
可重复性强: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重复进行,从而 更好地控制病情进展
5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注意事项
虽然腹腔热灌注化疗具有许多优势,但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 禁忌症:对于有严 重心、肝、肾功能 不全的患者,以及 恶病质、大量腹水 等不能耐受治疗的 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腹腔热灌注化疗
化疗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2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适应症
r
xxxxx
腹腔热灌注化疗主要用于治疗原发 性或转移性腹膜肿瘤、卵巢癌、结 直肠癌等恶性肿瘤
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发生腹腔转移或 手术难以切除的肿瘤患者,腹腔热灌 注化疗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 手段,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3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操作流程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4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优势
腹腔热灌注化疗具有以下优势
局部药物浓度高:通过直接灌注到腹腔内,可以迅速提高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 中的浓度,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
热效应破坏肿瘤细胞:热生理盐水在腹腔内循环,将热能传导至肿瘤组织,破 坏其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化疗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腹腔热灌注化 疗的操作流程 一般包括以下
几个步骤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 况是否适合接受治疗
术中操作
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通过特殊的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或热生理盐水灌注到腹腔内。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腹部体征的变化

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优化加热设备和技术:采用先进的加热设备和技米,如高频电磁场加热、 射频加热等,提高加热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减少温度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同时, 可以开发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的加热设备,以便实时调整加热参数。
2、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化疗药物和剂 量。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可以研究新型化疗药 物,提高疗效和减少毒性反应。
2、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腹腔热灌注化疗中需要的 问题。虽然加热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增加药物的毒性 反应,如肾毒性、骨髓抑制等。
3、复发和耐药性问题: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 现复发和耐药现象。这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等因素有 关。
介绍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一种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通过将加热后的化疗 药物灌入腹腔,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对全身的 毒副作用。近年来,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逐渐得到认可,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开展此项业务。
研究现状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选择和剂量: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药物选择和剂量是影响疗效和毒副 作用的重要因素。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卡铂、顺铂、依托泊苷等,剂量范围在 200-400mg/m2之间。
2、加热温度和时间:加热温度和时间是影响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的关键因 素。研究表明,适当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同时减 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常用的加热温度范围为42-45℃,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
3、加强疗效评估和随访:对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进行密切的疗效评 估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耐药性问题。同时,可以开展多中心临床 试验,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的腹腔化疗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的腹腔化疗
的改 善 微 循 环 , 得 炎 症 细 胞 快 速 吸 收 和 消 散 , 进 胃 黏 膜 使 促 再生 , 以防止癌化 现 象 的 出现。本 研究 表 明 , 西 医 结合 可 中 治 疗 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临 床疗 效 明显 优 于 单 纯 的 西 药 治 疗 , 值 得 在 临 床 中推 广 应 用 。
可 以行行 气消食之功 ; 芍 、 赤 丹参 可 以起 到活 血化瘀 的作 用 。
诸 药 功 用 , 以起 到 健 脾 、 气 、 胃 , 血 、 气 、 I之 功 。 可 益 和 活 理 行 I l L 经 现 代 药 理研 究 证 实 , 用 健 脾 和 胃 之 法 可 以增 强 细 胞 保 护 采
及转移 , 而且能提高生存牢。 【 关键词】 胃肠 道 ; 恶忡肿瘤 ; 腹腔化疔 ; IC P
胃肠 道 恶 性 肿 瘤 浸 润 浆 膜 层 时 肿 瘤 细 胞 随 时 可 脱 落
表 1 两组患者病情
(1 7 )
至腹 腔 内 。手 术 巾 当切 割 , 断 m管 、 巴 管 或触 摸挤 离 淋
圈 堂剑逝
Q 生
笙 鲞箜 翅

h a r .00 V1 o9 i c 2 1,o 7N . n .
消 化 杂 志 ,0 02 ( ):9 . 20 ,0 3 19
.0 . 11
党参 、 芪 、 苓 、 黄 茯 向术 达 到 健 脾 益 气 , 胃调 和 ; 香 、 壳 脾 木 枳
途 径 。笔者 自 19 9 9年 7月 以 来 , 6 对 4例 胃肠 道 肿 瘤 患 者 进 行 了 IC, 报 道 如 下 。 P 现
1 资料 与 方 法
12 方法 .
治疗组患者在手 术关 腔 5m n 放 置 腹 腔 化 疗 管 ( I 脑 室 引 流 管 ) i, I用 。术 后 1 周 即可 开始 , 于术 后 化 疗 IC需 要 大 容 量 。 笔 者 常 用 的 方 对 P 法 是 : 月 5次 , 次 给 予 5一F . 5~1O , 2周 1次 每 每 U 07 .0g 每 给 予 丝 裂 霉 素 8~1 a 顺 铂 ( D 2 0n g及 D P)0~6 , 0mg 同时 可 加 用 2 的 利 多 卡 因 1 l 地 塞 米 松 1 g以 减 轻 化 疗 药 物 % 0m 和 0m 对 腹 膜 的刺 激 , 月 为 1个 疗 程 。 为 了增 强 药 物 作 用 , 时 1个 同 抑 制 肿 瘤 细 胞 的 损 伤 修 复 、 坏 肿 瘤 细 胞 的 增 殖 及 肿 瘤 血 破 管 , 药 液 加 温 至 4 ℃ ~4 ℃ 后 进 行 灌 注 。 对 照 组 患 者 术 将 2 3

腹腔温热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温热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

【 y r s dac d vr ncn e;It p ro elhp r e c ce te p;P roel i e — Ke d 】A vne ai cr nr e tna y et r hmo r y ei na ds m wo o a a a i h mi ha t s
tem c n a ein a ce ohrp ( H )s o s gte p ui saeyf a a acr a et n i hr i it p roel hm t a y P C ia rmin r et rtg r vr cn e t ns s r t e L p i ha ct oo i n p i .I t h
量 . 善 患 者 预 后 提供 了一 种 方 法 。对 IH 的药 物 代 谢 动 力 学 及其 在 晚期 及 复 发 与 耐 药 卵 巢 癌 中的 可 行 改 PC
性 、 效性 、 全性进行综述 。 有 安
【 关键词 】 卵巢癌 ;腹腔温热化疗 ;腹腔转移 ;肿瘤细胞减灭术
lta ei n a p r emi C e tea yfrA v n e v r a crZ A i-a, 蝴 一 nr prt el o Hy et r c h mohr p d a cd O ai C n e H NGX uy n QUQ h o n a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 0 9年 2月第 3 6卷 第 1 期 JIt bt yeo,e ray2 0 Vo.6 N . n s tG n clF bu r 09, 13 , o 1 O e

7 ・ 5


述 ・
腹腔温热化疗在 晚期 卵巢癌 中的临床应用
张 秀艳综 述
【 摘
现 已证 明 。对 肿 瘤 细胞减 灭 术后 的卵巢 癌 患者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儿童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儿童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儿童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于儿童腹部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初步疗效。

方法:以对比分析的方式,2020年8月至2023 年11月期间,在国家医学中心肿瘤外科保定病区6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法,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化疗方案,对比两种方式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要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

而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两组教据差异明显,本次实验结果有效。

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儿童安全、可行,未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腹部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儿童恶性肿瘤多发生在腹部。

目前,儿童恶性肿瘤的疗效已有显著提高,但易复发是其治疗难题。

由于肿瘤的特性,部分儿童会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腹膜肿瘤,这给他们的治疗带来了困难。

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在成人的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恶性间皮瘤等恶性肿瘤区域进展所形成的腹膜癌治疗中日趋成熟。

HIPECs可在外周血中发挥化疗与热疗的协同作用,并结合循环液体的机械冲洗,实现对腹腔内游离的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

HIPEC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cyS)联合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腹膜肿瘤治疗手段。

本文对其在儿童中的使用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一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卵巢癌患者当中,以随机取样的方式选择50例患者。

并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法,常规组采用全身静脉化疗方案。

50例患儿中,男28例,女22例;中位年龄5岁8个月(8个月至13岁11个月)。

病理类型:肾母细胞瘤16例、横纹肌肉瘤12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4例、未分化肉瘤4例、未成熟畸胎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4例、腹膜浆液性癌4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4例。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背景胃癌腹膜转移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既往研究数据表明,当胃癌原发病灶侵犯浆膜层,其潜在腹膜播种或隐匿型腹膜转移的概率高达60%。

此时,即使接受了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大约60%的患者将会面临继发腹膜转移的风险。

然而,放疗和化疗对这种情况的治疗效果相对有限,在临床实践中,系统性联合局部治疗的方案应运而生。

概念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近年来应用的新兴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是指将含有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段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

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量HIPEC临床应用带来的技术要求,HIPEC在理论和技术上要求精准化和规范化,包含了三大精准新理念:精准定位、精准控温、精准清除。

目的是彻底清除游离癌细胞和临床病灶,实现HIPEC技术应用效果的最大化。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是由三个单独的抗肿瘤的效应联合起作用:1、温热效应:把癌细胞烫死研究报道,癌细胞在40-41℃的环境持续30-60分钟就开始出现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导致细胞死亡;正常细胞则可以耐热到45-46℃。

2、灌注效应:将癌细胞洗走建立循环灌洗后癌细胞可以被过滤掉,而每个灌洗周期呈现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叠减效应。

3、化疗效应:把癌细胞直接灭掉因为存在腹膜-血液屏障,灌进腹腔的化疗药不易返回到外周血液,导致腹腔内化疗药的浓度较高,杀伤肿瘤细胞的效率更高,而恰好因为吸收入外周血的化疗药物浓度极低,化疗相关的全身反应极少甚无。

一个小时的灌洗期间,腹腔内化疗药物浓度高,增高腹膜对化疗药物的暴露和接触。

4、温热效应+灌注效应+化疗效应:实现1+1+1>3的加强效果热的灌注液进入腹腔内,“热”不仅仅可以直接对抗肿瘤细胞,它也可以让化疗药的效率增加,进入肿瘤细胞的深度和通透性增加。

化疗药在腹腔内的浓度较高,循环的时间较长且回流外周血液里的浓度反而低,起到高效率低副反应的效应。

HIPEC适应症1、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腹膜转移2、腹膜假性黏液瘤3、腹膜恶性间皮瘤4、癌性腹水5、已侵及浆膜的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根治手术后预防腹膜种植转移HIPEC禁忌症1、各种原因所致腹腔内广泛粘连2、吻合口存在水肿、缺血、张力等愈合不良因素3、完全肠梗阻4、明显肝肾功能不全5、合并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低下6、严重心血管系统病变7、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严重腹腔感染8、出血倾向或者凝血功能障碍9、生命体征不稳定10、恶病质HIPEC的治疗技术参数:灌注管连接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恒温、恒速、恒量地注入和排出腹腔。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3-03-28T06:54:06.43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3期作者:孙光伟[] 佟佳璇2 [导读] 探讨晚期卵巢癌患者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孙光伟[] 佟佳璇2(1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0;2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患者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116例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

其中,对照组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手术;观察组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CAl25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腹水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有利于其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晚期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效果卵巢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恶性肿瘤的一种,致死率较高[1]。

加上早期筛查与诊断方法不及时,绝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均在晚期才确诊,且随着不同程度的腹腔转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

一般来说,晚期卵巢癌患者腹腔积液较多,加之存在肿瘤粘连与转移的问题,导致患者病情发生较大的变化,治疗难度不断增加。

临床上通常给晚期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手术治疗,虽然也能有一定的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但是其总体生存率还未改善,导致其生命与身体健康受到威胁[2]。

目前,临床上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一,为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探讨了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法的应用,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116例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

腹腔内热化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

( 中将 腹部 切 口缝 合 ) 术 两种方 法 。支持 开放式者 认
细胞 可产 生 直接 的细 胞毒 效 应 ,3 4 ℃以 上 的高 温 对
肿 瘤细 胞有显 著 的杀伤作 用 。而热疗 与化疗 联合 应
用 往 往 可 以 起 到 协 同 的作 用 , 机制 有 : 高 温 可 其 ① 作 用 于 细 胞 膜 , 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癌 细 胞 膜 流 动性 , 成 癌 细 胞 增 造
6 (5:6 87 8 . 61)7 7 —6 5
h p r e afr h e t n f a e t w t s g I ,I , n y et r et ame t t ns i t e I B I a d h mi o t r op i h a I
腹腔 内热化疗在卵巢癌 治疗 中的应用
年 生存 率仍 无 明显 改善 。卵巢 癌 早期 无 明显症 状 ,
多 数患 者 在就诊 时 已有腹 腔 内广 泛转 移 , 非 所 有 并
用增强细胞毒性。@I C 增强白细胞介素( )肿 HP I , L
瘤 坏 死 因子 仪(N .) 其 他 细 胞 因子 的作 用 , T F仪 与 能 明显 提 高机体 的免疫 力 。⑦ 大 剂量灌 注既 可使癌 组 织充 分接 触抗 癌药 ( 浓度 高 , 间长 )又 可达到机 械 时 , 冲洗 效果 , 减瘤术 中游 离 的癌 细胞被 清 除 , 使 减少 再
mo ai rame tc mbnn a it ea y c e tea y a d d t te t n o iig rdoh rp , h moh rp , n l y
m c e o e p f ay n e i ne[] C ne R s 20 , ohm t r y fcc i cr c c crJ. a cr e 0 6 h a ei v a a l ,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腔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mg m。分 5d静脉 漓 注 , , , / 1次/ , 6 。HC 月 共 次 I P组 近 期 总有 效 率 为 5 . , 8 0 明显 高 于 I C组 的 3 . ; CP组 消 61 I H 化 道 和骨 髓 抑 制 的 全身 毒 副 反 应 明 显 低 于 I C组 , 、 肝 肾功 能 损 害 两 组 间无 明显 差 异 。 [ 键 溺 ] 腹 腔 滋 热 湮 注 化疗 ; 腔 恶 性 肿 瘤 ; 铂 关 腹 顺
维普资讯
山东 医 药 2 0 0 7年筇 7 l 卷第 l 期 3
腹 腔 温 热灌 注 化疗 治疗 腹 腔恶 性 肿瘤 临 床 观察
王 敏. 闰 荣 , 张玉莲
( 东省 肿 瘤 防 治研 究 院 , 东 济 南 2 0 l ) 山 山 5 l 7
5 . ,C 组 分 别 为 2 l 、 7 6例 , 有 效 率 为 80 I 、1 1、 总
部 , 定 穿 刺部 位 , 确 一般 于脐 与左 或 右髂 前 上 嵴 连线 中 、 1 3交 界 处 , 脐 与耻 骨连 线 中 点 左 或 右 各 外 / 或
2c m为穿刺 点 。 1 利多卡 因 自皮 肤 至壁 层腹 膜逐 用 层 浸 润 麻 醉 , 手 垂 直 腹 壁 进 针 , 入 腹 腔 有 落 空 右 进
盐 水 5 0ml 0 中溶 解 。单 药 、 两药或 三药交替 灌 注 , 每
2周 1次 。I C组方 案 :一 U 0 / , P 0 5F 20 0mg m。HC T 3
其 毒副 反应 和 近期疗 效报告 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mg m。D P 6 / , D 0mg/ , 5d静 脉滴 注 , / , m。分 1次 月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温热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者:陈京龙1250人已访问
腹腔温热化疗率先由Spratt等1980年创立,这一技术用来预防胃肠道肿瘤和卵巢癌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或腹膜腔转移。

在西方国家和日本应用较为广泛。

近年来国内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确有预防胃肠道癌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作用,尤其在预防胃肠道癌或卵巢癌术后肝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该方法对于腹腔、盆腔恶性肿瘤的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包括恶性肿瘤的肝转移,盆腔内的妇科肿瘤,胰腺癌,腹膜后恶性肿瘤及腹膜后、肠系膜等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等。

腹腔温热化疗对消除癌性腹水效果尤为明显。

该方法临床应用广泛,副作用小,深受广大肿瘤工作者的青睐,被认为是继静脉化疗、动脉化疗之后的第三种化疗方法。

腹腔温热化疗的理论依据
腹腔温热化疗是将45℃左右的生理盐水约1500毫升—2000毫升注入腹腹腔,然后将某些较强渗透力的化学药物注入腹腔,使腹腔内的恶性肿瘤直接浸泡在含有化学药物的等渗盐水中,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也可通过门静脉、腹膜吸收发挥全身抗肿瘤效应。

由于化学药物在腹腔内停留时间较长,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等因素发生改变,使得药物持续发挥抗肿瘤作用时间延长;再加上42.5℃以上的温度一方面可以直接杀伤癌细胞,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化疗药的敏感性及通透性等因素,抗肿瘤作用协同或相加。

腹腔温热化疗的相关机制
(1)温热效应(45℃生理盐水)对癌细胞作用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温热效应可使细胞膜上蛋白质变性,引起癌细胞自稳性下降;在细胞水平上,温热效应促使S期和M期细胞凋亡;在组织水平上,温热效应可使组织内形成微血栓,造成组织缺氧、酸中毒、营养缺乏,加速肿瘤细胞的变性、坏死。

一般认为,温热治癌的最佳温度42.5℃-45℃,低于41℃无明显疗效,高于45℃可能导致正常组织的不可逆损伤。

(2)腹腔内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可在腹腔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增强对癌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

(3)腹腔内温热效应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温热效应可诱导肿瘤细胞膜超微结构发生改变,提高细胞膜对化疗药物的运转与摄取能力,破坏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从而促进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

(4)腹腔内灌洗还有助于机械性地将脱落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冲洗掉,减少癌细胞种植于覆没的机会。

腹腔化疗药物药代动力学优势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腹腔内给药后,化疗药物主要经门静脉循环入肝,并经肝脏代谢后进入体循环。

与传统静脉化疗相比,腹腔化疗给药既可提高了腹腔内抗癌药的浓度,延长了药物与癌细胞的接触时间,故对经门脉转移入肝脏的癌栓和癌细胞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用该方法药物浓度可以升高至血浆浓度的300倍。

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显著大于静脉给药,达数十倍至数百倍。

如IHCP时,腹腔液内5-FU的AUC约是血浆中的100倍,MMC腹腔内的AUC约是血浆中的70倍,DDP为17倍。

因而该方法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血浆药物浓度相对较低的特点,减轻了抗癌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腹腔化疗药物及剂量选择
腹腔化疗药物选择应具备:(1)药物能直接通过组织内代谢转化物杀灭肿瘤细胞。

(2)药物具有较低的腹膜通透性。

(3)药物在血浆内能迅速被清除。

(4)药物和腹腔肿瘤有剂量—药物效应。

常用药物为顺铂60—100毫克、卡铂400-600毫克、5-FU 750—1000毫克、FUDR750—1000毫克、VP-16100—200毫克、MMC10—20毫克、BLM30—60毫克、HCPT20-30毫克、榄香烯油乳20—40毫升、鸦胆子油乳40—60毫升、IL-2 100—200万单位等。

对一个完整的化疗方案凡不适合腹腔给药的其他药物,可静脉给予(即双路化疗或双途径化疗),以达到整个化疗方案的治疗剂量。

腹腔温热化疗方法的实施
多采取单次直接腹腔穿刺注入法,按《医疗护理技术常规》操作。

穿刺成功后,无腹水患者接注射器,先灌入42.5℃-45℃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确保穿刺针在腹腔内,滴入溶解的化疗药物,然后用温生理盐水冲管,腹腔灌注生理盐水的总量达1500—2000毫升/次。

嘱患者变换体位,以利药物在腹腔内均匀涂布。

对于肝转移癌、胃癌、贲门癌等近心端肿瘤宜采取头低脚高位;对下腹部及盆腔肿瘤宜采取半仰卧位,以利药物作用在局部。

有腹水者,尽量抽尽腹水后再行以上操作。

腹腔温热化疗的疗效
Fujimoto等研究了IHCP结合外科手术治疗伴有腹膜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结果显示:腹腔内伴有少量腹腔转移的IHCP患者5年生存率41.6%,而对照组半数生存时间为110天。

19例腹膜广泛转移的患者,两组患者均于673天内死亡。

Kobayashi等用IHCP研究了伴有浆膜浸润的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2年、4年、8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74%、66%;而对照组分别为78%、59%、50%。

IHCP组术后腹膜复发59例中仅1例,对照组67例中有17例,两者差异显著。

国内报道了IHCP方法治疗28例进展期患者,有效率为46.6%。

中晚期大肠癌患者37例, 近期有效率为87.5%。

李泽锋等用IHCP方法治疗30例消化道肝转移癌患者,其中11例伴有癌性腹水,结果IHCP组有效率为43.3%, 对照组为21.4%;癌性腹水IHCP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37.5%。

徐鹏远等用TACE
配合IHCP治疗15例PHC患者,PR5例,MR7例;半年、1年、3年分别为93.3%, 73.3%, 13.3%。

影象学检查提示肿瘤坏死、液化。

12例AFP阳性的病人10例治疗后明显下降。

赵增虎等用肝动脉介入加IHCP治疗58例PHC患者,单独介入组有效率为39.7%, 联合组为64.3%。

颜世杰等采用卡铂IHCP方法治疗1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CR10例,PR3例,NC1例,总有效率为93%。

腹腔温热化疗的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可能的毒副作用腹腔温热化疗均可能发生,如纳差、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等。

但多为一过性,经对症处理后多很快恢复。

较静脉化疗相比,程度较轻。

除此之外,腹腔穿刺及注射化疗药物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已可发生。

减少腹腔穿刺化疗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前提是成功的腹腔穿刺,注射药物时要确保化疗药物注入腹膜腔,严禁注入肠道或其他脏器。

一旦发生,将会酿成肠坏死或其他脏器坏死的后果。

对于无腹水或手术后腹膜粘连的患者,操作需仔细,应先注入生理盐水,观察针尖是否在腹腔内,同时也可使腹腔内先有一定的液体,防止注入药物时局部浓度过高。

腹腔灌注时,溶解药物的液体不宜过多,尽量避免长时间灌注化疗药而引起穿刺针活动引起腹腔外渗。

我们从1994年—2001年经2000余例次的腹腔穿刺温热化疗临床研究发现,注射完毕拔针前注入2%利多卡因5毫升和地塞米松5毫克可以预防化学性腹膜炎的发生。

除1例出现因注射药物不当引起局限性肠粘连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一位复发的卵巢癌患者,共行腹腔穿刺化疗12次,未出现肠粘连和冰冻样腹。

故腹腔温热化疗是安全可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